戰爭是發展的第一動力
2024-10-11 03:02:11
作者: 張程
一
頻繁的戰爭讓宇文泰頭疼死了。
每一次大戰都是對宇文泰統治地位的挑戰。不僅戰場的勝負關係著他的生死,戰場之外的因素也決定著他的成敗。沙苑之戰是在彈盡糧絕之前的僥倖取勝,河橋-邙山之戰更是差點兒要了他的命。河南前線的敗報傳到關中,關中不服宇文泰統治的官民和之前收編安置的俘虜揭竿而起,要推翻宇文泰。有一支叛軍甚至攻占了長安的子城。幸虧宇文泰大軍及時趕了回來,將叛亂火苗一一撲滅。
宇文泰深深認識到:打仗就是打錢糧,就是拼後方!無奈的是,關中原本就落後於東方,宇文泰控制的人口少、領土小,經濟基礎更比不上高歡。怎麼辦?硬體比不過,只能拼軟體,爭取向管理要生產力、向改革要勝利。可是,一場成功的改革談何容易?
一天,宇文泰和公卿大臣去昆明池觀魚,途中經過城郊一處西漢時的倉地。宇文泰就詢問此地的來歷,左右大臣沒有一個人說得上來。宇文泰正唉聲嘆氣的時候,有人推薦了一個小官——著作郎蘇綽。宇文泰把蘇綽召來一問,蘇綽將倉地的來歷講得頭頭是道,順帶著涉及西漢的歷史、經濟管理等方面的內容。宇文泰越聽越有興趣,就進一步向蘇綽請教天文地理、天下興亡的知識,蘇綽都一一道來,其中不時閃現出真知灼見。宇文泰乾脆和蘇綽並馬而行,邊走邊談。到了昆明池,宇文泰根本無心釣魚,馬上帶著蘇綽返回城中。兩人徹夜長談,宇文泰向蘇綽諮詢治國之道。
蘇綽是關中武功人,出身豪門世家,祖先從三國時代起歷任高官顯貴。他從小繼承家學淵源,博古通今,名聲在外,可惜在鮮卑族的統治下一直默默無聞。鎮兵出身的宇文泰沒讀過書,之前並不重視蘇綽這樣的漢族知識分子。經過這次長談,宇文泰完全折服了:知識就是力量!這力量讓宇文泰頓時發現了一座豐富的政治寶庫,開闊了眼界,隱約看到了光明的未來。蘇綽著作郎的官職,還是尚書僕射周惠達舉薦的。第二天,宇文泰遇到周惠達,大喊:「蘇綽真是奇士!我要把國政都交給他。」於是蘇綽平地一聲雷,出任了宇文泰的左丞,掌管機密,實際主持西魏的改革。
大統七年(541),蘇綽在宇文泰的支持下起草詔書,以皇帝名義頒布施行。詔書分別從治心、教化、地利、賢良、獄訟、賦役六個方面出發,主張進行德治為主、法治為輔的改革。改革的措施分為兩方面。一是改革現存的弊病,改變之前西魏政壇近乎無法無天的原始狀態。在政治上,頒布《大統式》作為統一的法律,規範官制,裁減冗員。宇文泰主張不苛不暴、法不阿貴,官吏犯法一視同仁。宇文泰的內兄王世超,任秦州刺史時,驕橫州縣,結果被賜死。在經濟上,恢復了之前慘遭破壞的均田制,使那些因土地兼併、天災人禍和連年戰亂而背井離鄉的流民重新與土地結合了起來。勸課農桑、發展經濟取代徵兵打仗成為地方官員的主要考核目標,因此地方官吏紛紛重視農桑生產。此外,西魏還大力發展屯田。關中經濟很快有了起色,穩步發展。
改革舉措的第二個方面是因時因地,建立新制度。宇文泰恢復鮮卑族的舊姓,讓改姓漢姓的少數民族改回原姓,希望以此擺脫漢人柔弱奢華的毛病,保持戰鬥力。宇文泰仿照鮮卑舊俗,將軍隊分為八部,各部設柱國大將軍統帥;士兵另編軍籍,作為職業軍人,不從事耕種,也不受地方政府管轄,稱為府兵。統率府兵的八名柱國大將軍分別是:宇文泰、元欣、李虎、李弼、獨孤信、趙貴、于謹和侯莫陳崇。宇文泰地位最高,統率其他柱國大將軍。元欣是西魏宗室、孝文帝的侄子,基本上只是掛個虛職,指揮不動軍隊,實際管事打仗的是剩下的六位柱國。每位柱國都督兩名大將軍,一共有達奚武、李遠、楊忠等十二名大將軍。府兵制的創立,表面上看是倒退到鮮卑族早期的組織結構,實際上,它僅僅是組織形式的「鮮卑化」而已,各柱國大將軍也好,底下各級軍官也好,都是中央直接任命,士兵對軍官也沒有依附關係。府兵完全是朝廷的軍隊。鑑於少數民族人數少,宇文泰大量吸引普通漢族百姓當兵。整編後的西魏軍隊有超過一半人是漢族人。這些漢族人不是改姓鮮卑姓氏,就是冒充少數民族,用「胡俗」來培養戰鬥力。
又比如宇文泰仿照周禮,革新官制,以周朝的繼承者自居。這項改革對漢族人的心理產生了微妙的影響。一個鮮卑族的政權以漢族盛世周期的繼承者自居,一下子拉近了自己和廣大漢族人民的距離。很多北方漢族的地主和知識分子,逐漸放下了對西魏的排斥,轉而與它合作。西魏抬出周朝來,還使得自己在和東魏、南朝爭奪天下正統時占據了歷史優勢。
宇文泰在改革中的表現也不錯。他雖然對制度革新缺乏必要的知識儲備,但放手讓別人去做,同時唯賢是舉,只要是德才兼備的人,哪怕出身微賤也大膽任用。西魏吏治較為清明,宇文泰的周圍也聚攏了不同背景的有用之才。比如西魏大將李弼原是侯莫陳悅的部下,後兵敗投降。宇文泰對他予以重用,提拔為八柱國大將軍之一。兩人坦誠相見,毫無戒備。
主持這場改革的除了蘇綽,還有出身范陽盧氏的大臣盧辯。孝武帝元修西逃入關時,遠在鄴城任太學博士的盧辯聞訊,離家追隨,單人匹馬跟到關中。在西魏,他逐步升到尚書令。盧辯長於典章制度,這場改革的制度也大多由他制定。
二
西魏內部改革之時,外部戰火一直沒有熄滅。
543年(西魏大統九年、東魏武定元年),高敖曹的哥哥高仲密新任東魏的北豫州刺史。高歡的長子高澄是個專橫的色鬼,看到高仲密的妻子李氏貌美,一見面就想強占人家,撲上去就亂扯衣帶。李氏寧死不從,拼命掙脫,衣不蔽體地跑去向高仲密哭訴。高仲密衝冠一怒為紅顏,向西魏獻地投降。宇文泰喜出望外,親自帶兵來接應高仲密。西魏順利接收北豫州,占領虎牢關等戰略要地,包圍了黃河南邊的河橋城。高歡也帶上十萬官兵,自黃河北岸渡河,搶占邙山,擺出決戰的陣勢。
兩軍勢均力敵,誰都不敢搶先發動進攻,一連對峙了好幾天。
宇文泰兵出奇招,在一天深夜,指揮主力悄悄向邙山奔去,想突襲高歡。東魏的偵察兵發現了偷襲而來的敵人,火速告訴高歡。高歡整兵備戰。於是西魏的偷襲變成了黎明時分的兩軍混戰。東魏大將彭樂帶領數千騎兵,突擊殺入西魏北軍,所向披靡,一直深入西魏腹心。彭樂最初追隨杜洛周起兵造反,後來投靠爾朱榮,中途突然投降葛榮,又轉過來歸附爾朱榮,之後才投靠的高歡,政治態度反覆無常。東魏這邊有人看不到彭樂的影子,就跑去對高歡說:「彭樂這小子又反水了!」高歡勃然大怒:「彭樂太反覆無常了!」正發怒間,彭樂遣使告捷。他一舉俘獲包括西魏臨洮王元柬等五個王爺在內的重要俘虜四十八人。高歡立即傳令鳴鼓進軍,東魏軍沿路掩殺,斬首三萬餘級。西魏大敗。彭樂追擊宇文泰,緊咬不放。宇文泰狼狽地策馬狂奔,還扭頭向彭樂哀求:「彭將軍,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今天你殺了我,明天你還有用嗎?不如馬上還營,把我丟棄的金銀寶物一併取走。」彭樂一介武夫,輕易相信了宇文泰的話,折回去撿拾戰利品,整理了一大袋金銀珠寶放在馬上向高歡復命。高歡問他為什麼沒追殺到宇文泰。彭樂如實相告,最後還聲明:「我並不是因為他的話才放了他的。」高歡再一次震怒,當場勒令彭樂跪下,親手抓著他的頭往地上撞。這還不解恨,高歡幾次舉刀要砍彭樂的腦袋,可最終沒砍下去。彭樂哀求高歡給他五千人馬,再去追捕宇文泰。高歡長嘆一聲:「晚了!」最後他賞賜給彭樂三千匹絹。
第二天,兩軍重整旗鼓,再次大戰。宇文泰兵分三軍,合擊東魏軍。剛好有一名東魏的小兵犯了軍法,為了避禍投降西魏。他向宇文泰指明了高歡的確切位置。宇文泰馬上集合精銳將士猛攻高歡所在。很快,高歡身邊的將士幾乎悉數被殲滅。高歡帶上幾個親隨,策馬逃跑,沒跑幾步,他的坐騎就被射死了。部將赫連陽順下馬,把馬讓給高歡,自己殿後掩護。很快,西魏追兵又殺到高歡背後。部將尉興慶對高歡說:「大王快走,我腰間尚有百箭,足以射殺百人,保護您撤走。」高歡感動地說:「如果你能生還,我任命你為懷州刺史。如果你戰死,你的兒子就是刺史!」尉興慶說:「我兒子太小了,希望大王讓我兄長做刺史。」高歡一口答應下來。尉興慶殿後,最後因寡不敵眾被西魏士兵亂刀砍殺。
有東魏降兵為了邀功,把高歡逃跑的方向報告了宇文泰。宇文泰組織一支敢死隊,人人輕裝快馬,一心追殺高歡。他任命大都督賀撥勝為隊長。賀拔勝有個弟弟,就是賀拔岳,當初被元修任命為荊州刺史。高歡唆使他人殺了賀拔岳,和賀拔勝有了殺弟之仇。高歡派侯景進攻賀拔勝,又和他結下了戰場之仇。元修逃到關中後,高歡將留在東魏的賀拔家族的大哥賀拔允也殺了。賀拔允和高歡關係不錯,是支持高歡的,想不到也遭到不測。至此,賀拔勝和高歡又多了殺兄之仇。三仇合併,賀拔勝與高歡不共戴天,因此是追殺高歡的最佳人選。他很快就在混戰之中,發現了正倉皇逃命的高歡的影子,飛馬執槊,帶上十三騎追殺而去。賀拔勝一口氣追了數里,好幾次槊尖都要刺到高歡的後背了。他情緒激動,大喊:「賀六渾(高歡的鮮卑名),我今天一定要宰了你!」高歡害怕得幾乎全身都趴在馬背上了。仿佛有上天保佑,危如累卵之際,高歡隨從扭身射了一箭,正好射死了賀撥勝的坐騎。等賀拔勝起身,找到馬匹想再追,高歡已經跑得無影無蹤了。賀撥勝頓足痛惜:「我今天竟然忘了帶弓箭,真是天意啊!」
高歡所部雖然失敗了,但東魏其他部隊並沒有戰敗。相反,西魏趙貴等部抵敵不住,開始退卻。戰場形勢發生了逆轉。東魏軍隊衝殺過來,宇文泰率軍逃跑。幸好有獨孤信等人收集潰散的官兵,從後面掩擊東魏追兵,西魏軍隊才得以脫險。此戰,西魏失敗,失去了包括虎牢關在內的北豫州等地。宇文泰不得不退兵河南西部。
高歡率軍進入陝州,部下封子繪等勸高歡乘勝西進,徹底消滅宇文泰,一統兩魏。但多數將領戰鬥意志不強,反對繼續用兵。事實上,東西兩魏實力相當,宇文泰軍隊的主力也相對完好,高歡權衡之下,下令撤軍。高歡率主力回晉陽,任命侯景為司空,全權負責河南軍政。侯景俘獲了叛徒高仲密的妻兒,將他們送至鄴城。由於高乾、高敖曹都是高歡功臣,高仲密的弟弟高季式聽說兄長起兵後馬上自首,因此高歡並沒有將高家連座族誅,只殺高仲密一家。臨刑前,色狼高澄去見將被處死的高仲密的妻子李氏,問:「今日如何?」李氏默然,只好被高澄納為妾室。高歡又殺掉了賀拔勝留在東魏的所有兒子,以報戰場上的追擊之仇。賀拔勝在關中得知,吐血而亡。
邙山之戰後,宇文泰不得不擴大招兵範圍,補充戰場損耗。在北魏末年的關隴起義中,地方豪強紛紛組織鄉兵自保。宇文泰把這些鄉兵武裝都收編為正規軍,任命當地豪強或者有名望的人物為統領。如此擴軍,遭遇到的阻力很少,不僅加強了西魏王朝的軍事力量,又削弱了地方勢力。擴充的新軍,主要是漢族人,宇文泰部隊中漢族人的比例進一步提高。同樣,新任命的將領中,漢族人的比例也不斷提高。以武川鎮軍人為核心的六鎮武裝和關隴漢族地主勢力,因為歷次整編和擴充,日益聯合了起來。
三
東魏高歡已經年過五旬,身體越來越不好。他決心在有生之年,再會一會宇文泰——如果能殲滅宇文泰就更好了。
546年(東魏武定四年、西魏大統十二年)十月,高歡召集東魏十萬精兵,圍攻西魏位於汾河下游的重要據點玉壁城。此城由大將王思政築造,但王思政已經調離,推薦韋孝寬守城。玉壁城中的西魏守軍不過數千人。高歡對攻下此城信心十足。他的目的是以玉璧為引子,吸引宇文泰出兵增援,然後在河東來次新的決戰。但是玉璧城地勢險要、防守堅固,韋孝寬對守城信心滿滿,並沒有向關中請求增援,宇文泰也相當放心,不派一兵一卒。從一開始,高歡的目標就落空了。
這次一廂情願的決戰,變成了十萬大軍的攻城戰。高歡指揮官兵晝夜攻城,毫不懈怠;韋孝寬目不交睫,認真守城。一時硬攻不下,高歡轉而智取。第一招是「斷水」。玉璧守軍之前從汾河汲水飲用,高歡就派人改掘河道,斷了韋孝寬的取水之路。韋孝寬便下令在城內鑿井取水,城中人馬安然無恙。第二招是「造山」。高歡在城南造起土山,山比城高,想居高臨下攻入城去。韋孝寬就在原先城牆的兩個城樓之間綁縛木柱,搭成木橋,高於土山。西魏守軍反過來居高臨下,向土山上的東魏士兵投石擲火。東魏官兵不能近前。高歡派人威脅韋孝寬:「即使韋孝寬搭橋上與天齊,我也會穿地入城取你人頭!」於是,高歡使出第三招「鑽地」。東魏軍士挖掘地道,計劃挖入城中。韋孝寬就沿著城牆挖出一條深溝,一等挖地道的東魏士兵跌入長溝,就地擒殺。守軍還在長溝內堆滿木柴,只要有地道暴露洞口,就派人往洞裡填塞柴草,放入火把點燃,往地道內鼓氣。地道中的東魏士兵不是被燒焦就是被熏死。高歡還有第四招「燒牆」。高歡繼續派人挖掘地道二十條,不挖穿城牆了,而是挖到城牆下面就用木柱支撐住,再以猛火燃燒,等地道內的柱子崩塌,好多段城牆也隨之塌毀。這一招起初很奏效,玉璧城牆坍塌了多處。韋孝寬迅速在城崩處樹立起大木柵,用尖槊弓弩防守住,東魏官兵還是不能攻入。
高歡接連失敗,就開始用心理戰。東魏官兵對城中大喊:「城中有能斬韋孝寬者,拜太尉,封開國公,賞帛萬匹!」並向城內發射懸賞令。韋孝寬就在懸賞令背面親筆書寫「能斬高歡者也按此賞」,射回城外。高歡把韋孝寬留在東魏的侄子綁在城下,逼韋孝寬投降。韋孝寬看著侄子在面前被殺,也堅持不降。守軍大受感動,誓死和韋孝寬共生死。
十萬東魏大軍苦攻玉壁五十多天,傷亡及病倒人數超過三分之二。韋孝寬巋然不動。高歡精疲力竭,一病不起。一天夜裡,有大星墜於營中。古人認為,天降隕石就是將星墜落。高歡害怕這個天象落實到自己身上,主動撤圍而走。
大軍困於小城之下,已經引起了東魏內部的種種猜測。軍中訛傳韋孝寬用大弩射殺了高丞相。韋孝寬聽說後,趁機派人四處高喊:「勁弩一發,凶身自殞。」撤退中的東魏大軍開始軍心不穩。高歡不顧病重,露天召集諸將宴飲。宴會上,大家情緒低落。大將斛律金唱起《敕勒歌》緩和氣氛:
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
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
高歡觸景生情。他仿佛回到了壯闊蒼茫的懷朔鎮、回到了雄姿英發的早年,一生的奮鬥歷程依次在面前閃過……高歡親自和唱,哀感流淚。武定五年(547)正月朔日,恰逢日食,高歡病死,時年五十二歲。
高歡死後,東西兩魏之間長期沒有再爆發新的決戰。兩邊都把征戰的目標對準了南方的梁朝。東魏的目標是南北方傳統的戰場:淮南江北。因為南梁的內亂,東魏斬獲頗豐。不過,西魏在巴蜀地區的收穫更大。
大統十八年(553),宇文泰派遣尉遲迥進軍四川,占領了現在的陝南、四川、重慶等地。一年前,南梁大亂。梁武帝第七子蕭繹在江陵稱帝,是為梁元帝。蕭繹為了平定國內騷亂,稱臣於西魏。西魏與蕭繹訂立盟約割占土地:西魏以竟陵(今湖北潛江西南),梁以安陸為界;梁元帝蕭繹送人質去長安。
然而等南梁內部安定後,蕭繹對屈辱性的盟約反悔了。他以稱帝後不便向西魏稱臣為理由,堅持南北方平等相待,並且要求西魏把之前侵占的陝南、四川、重慶和湖北北部等地區歸還南梁。宇文泰大怒。恰巧蕭繹的侄子蕭詧(chá)向宇文泰借兵進攻蕭繹。於是西魏恭帝元年(554)年底,宇文泰派步騎五萬攻陷江陵。梁元帝蕭繹被處死,魏軍洗劫了江陵城,驅趕十餘萬百姓返回關中。蕭詧在空城中被扶持為傀儡。西魏進一步占領湖北其他地區。至此,宇文泰的勢力擴展到長江中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