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火過後,沒有贏家

2024-10-11 03:01:35 作者: 張程

  一

  北魏對南梁的大舉北伐不敢怠慢。宣武帝元恪任命在西線有突出表現的中山王元英為征南將軍,負責東線軍事。元英點兵十多萬,浩浩蕩蕩前去增援壽陽。

  南北方主力匯聚在壽陽附近,決戰在即。狹路相逢勇者勝,決定惡戰勝負的往往是參戰者的勇氣。遺憾的是,南方主帥、臨川王蕭宏是個繡花枕頭,膽小得很。他能當主帥,完全是因為哥哥梁武帝蕭衍最信任他。其實,蕭宏並無軍事經驗,他的「特長」是貪污斂財,即便是在北伐途中也不忘剋扣軍款、販運私貨。當他聽說對手是身經百戰、取得義陽大捷的元英時,嚇得寢食難安,毫無獲勝的信心。

  思前想後,蕭宏覺得最保險的做法就是撤軍。他召開軍事會議,公開提議撤退。面對一片大好的形勢,來參會的將領們滿心以為主帥叫大家是來商量作戰計劃的,沒料到會議只有一項議題:如何撤退!

  柳惔、裴邃、馬仙琕等人不同意,他們七嘴八舌地說:「我軍旗開得勝,攻守態勢有利於我方,為什麼要在這個時候撤退?」「魏軍連敗,又遠道而來,攻破他們並不困難。」一些將領甚至以死相要挾,堅決不同意退兵。軍事會議最終不歡而散。眾怒難違,蕭宏不再提撤軍,可也不許軍隊進攻壽陽,並發出明令:「人馬有前行者,斬!」

  官兵士氣旺盛,不想統帥潑來一大盆冷水,梁軍上下頓時泄了氣。

  北魏主帥元英則顧忌梁軍數量眾多、挾新勝之威,且有韋叡、馬仙琕等名將指揮,也不敢輕舉妄動,下令全軍靜觀其變。南北兩軍在洛口附近對峙了起來。

  半個月後,九月底的一天夜晚,洛口地區突降暴雨,水位暴漲。洪水漫進了梁軍的部分營房。駐紮的梁軍騷動起來。本就畏敵如虎、整天膽戰心驚的蕭宏以為魏軍趁著夜幕和洪水突襲來了,嚇得魂飛魄散,只帶了幾個貼身侍從,跳上馬就向南棄軍而逃。等將領們四處尋找不到蕭宏蹤跡的時候,才得知實情,大為震驚。消息一傳十十傳百,各部官兵也四散奔逃。以由洪水引發的一場騷動為源頭,主帥蕭宏逃跑為導火索,梁軍上演了一場混亂的大逃亡。途中,光是自相踐踏就死了近五萬人。元英得知梁軍自動崩潰,起初還不相信,核實消息後喜出望外,立刻向梁軍發起全面反攻。梁軍被殺得落花流水,戰死和被俘的士兵又有幾萬人。

  

  魏軍輕鬆獲勝,實在要感謝蕭宏。後來,因為蕭宏貌美而柔懦,北魏官兵就「親切」地稱呼他為「蕭娘」。蕭宏逃回後方後,竟然陸續升遷太尉、驃騎大將軍等職,領揚州刺史二十餘年。他在任期間極盡搜刮聚斂之能,斂得贓物存了上百間庫房。其所作所為連侄子豫章王蕭綜都看不下去了,寫了一篇《錢愚論》嘲諷他。不過,梁武帝蕭衍見這個弟弟雖然無能,卻沒有政治野心,亦不加罪。

  梁朝的北伐,就這麼稀里糊塗地潰敗了。正在淮陽、義陽等地奮力攻城的偏師聞訊,被迫後撤,先前占領的宿預、梁城等軍鎮也紛紛棄守。梁軍主力沿著淮水向東南方向撤退,淮河防線幾乎形同虛設。好在混亂之中,還有一些梁軍將領相對冷靜。鎮守梁城的將軍昌義之聽說主力潰退後,判斷魏軍會乘勝進攻重鎮鍾離。於是,昌義之主動放棄梁城,帶領三千守軍進駐鍾離。果然,元英隨即指揮北魏大軍兵臨城下,將鍾離圍了個水泄不通。

  鍾離成了南梁淮河防線上的最後一個據點。為了保衛南朝社稷,鍾離不能丟!梁武帝蕭衍深知鍾離保衛戰的重要性,考慮到前線梁軍處於絕對劣勢,蕭衍派將軍曹景宗率領二十萬援軍從建康救援鍾離,又下令駐守合肥的韋叡前往增援。南北方的主力決戰不經意間又轉移到了鍾離。

  天監六年(507)二月,韋、曹二部在鍾離城下會師。此時,魏軍已經圍攻鍾離城四個多月了。昌義之以三千士兵拼死抵擋百倍於己的敵人,成功地守住了鍾離城。這一方面要歸功於梁軍將士的英勇,殺得魏軍的屍體堆得差不多和城牆一般高;另一方面要歸功於這段時間淮河流域斷斷續續在下雨,淮河和雨水給鍾離城罩上了一道天然的屏障。期間,洛陽的宣武帝元恪一度擔心師久兵疲,下詔元英退兵。元英反覆上表,堅決要求攻克鍾離。元恪就不再勉強,督促元英早日凱旋。

  梁軍老將韋叡來到鍾離城下後,指揮部隊迅速登陸邵陽洲,逼近魏軍營壘,連夜挖長溝、搭鹿角,造了一座甲明槍亮的梁軍大營。第二天,元英醒來,愕然發現眼前出現了一座敵軍營壘。他改變計劃,決定先消滅梁朝援軍,再攻鍾離城。元英派出猛將楊大眼,率領鐵騎,氣勢洶洶地殺向韋叡的部隊。楊大眼是出了名的氐族勇將,在戰場上以視死如歸的衝鋒作戰而聞名。韋叡則不慌不忙地將兩千輛戰車結集在外圍,排成車陣。每輛戰車上都安排了一隻強弩。等楊大眼的騎兵靠近,梁軍強弩一齊連發,殺得魏軍人仰馬翻。楊大眼的騎兵傷亡慘重,敗下陣來。幾天後,淮水因連天降雨暴漲,梁軍出動水師沿淮而上。梁軍在水戰方面是內行,他們的大船體積巨大,和營壘一般高,裡面載滿士兵,同時又有許多小船,裡面裝滿澆了油的乾草,準備火攻。魏軍在淮河兩岸都紮下營壘,以淮河中的邵陽洲為支點,南北各搭建橋樑相連接。梁軍放火燒橋,火借風勢,迅速蔓延到邵陽洲和兩岸的魏軍營壘。被分割為幾段的魏軍陷入火海之中,梁軍士兵又下船登陸,猛殺狂砍。魏軍亂成一團,橋樑和營壘塌毀,官兵四散而逃。燒死、淹死、踩死、砍死的魏軍超過了二十萬人,淮河兩岸沿途一百多里到處可見魏軍的屍體。主帥元英單騎逃往梁城。

  鍾離保衛戰以梁朝完勝告終。這是繼劉裕北伐告捷之後,南朝又一場輝煌的勝利。戰後,曹景宗因功受封公爵,韋叡因功晉爵為侯。

  同時,鍾離之敗是北魏對南朝作戰以來前所未來的慘敗。雖然沒有像淝水之戰一樣引發北魏的崩潰,卻也造成魏軍精銳損失大半,帝國元氣大傷,朝野譁然。損兵折將的元英,支援不力的蕭寶夤,按律當斬。但考慮到二人之前的軍功,最終被赦免死罪,雙雙削爵罷官為民。

  二

  慘敗後,北魏沒有能力對南方發動全面進攻了,於是尋找局部進行突破。

  永平四年(511),海邊發生了有利於北方的突發性事件。邊界軍鎮、南梁的朐山城發生內亂,守將被民眾王萬壽所殺。王萬壽向北魏稱臣,並向北魏的徐州刺史盧昶求援。盧昶想都沒想,派兵占領了朐山。梁朝聞訊,迅速反攻朐山。

  朐山緊挨著郁洲(在今連雲港,當時只是海上一座島嶼)。南朝失去了對今河北、山東地區的控制後,在郁洲僑置了青、冀兩州,在名義上保留對北方的統治。盧昶過分看重郁洲的重要性,進而高估朐山的重要性,認為鞏固了朐山,就可以攻克郁洲,進而徹底消除南朝對北方的統治——其實,南朝只是在一座海島上虛搭了兩個州政府的架子而已。此時,北魏方面對朐山的重要性判斷失誤。徐州刺史盧昶出身著名世族范陽盧氏,在寫文章方面很有一套,對軍事戰略卻一竅不通。盧昶上奏宣武帝元恪,要求重兵爭奪朐山。元恪聽從了盧昶的意見,陸續派出多支軍隊,總兵力累計超過十萬,力圖守住朐山。

  魏軍統帥盧昶手握重兵,卻不能突破梁軍對朐山的包圍,甚至連糧草也運送不進朐山。結果,梁軍在馬仙琕的指揮下,從容不迫地圍攻朐山城。十二月天降大雪,雪花漫天飛舞,困守朐山的魏軍彈盡糧絕,主動投降。盧昶見朐山丟失,扭頭就跑,十萬魏軍隨之潰散。當時大雪封路、天寒地凍,很多北魏士兵沿途因傷凍減員,馬仙琕指揮梁軍隨後追殺,最終只有一萬多魏軍逃回後方。朐山之敗是鍾離之後北魏又一大慘敗,所剩不多的精銳又一次橫屍海濱。而盧昶逃回後,和蕭宏一樣繼續當官,繼續寫文章。

  不知道是受兩次大捷的鼓舞,還是雄心尚在,蕭衍在三年後的天監十三年(514)決定反攻。有個投降的魏人,名叫王足,向蕭衍獻策,說淮河下游的浮山(今安徽五河一帶)的地勢很適合修築大壩,可以在此處抬高淮水灌注壽陽。蕭衍欣然採納,決定攔淮修築浮山堰,希望可以除掉壽陽這個心頭之患。在此後近兩年時間裡,梁朝從徐、揚二州大肆徵發民工,每四戶出一人參加工程。施工環境惡劣,監工催促又急,民工們不斷因為勞累、飢餓、疾病而死。工地上隨處可見屍體和奄奄一息的百姓。此段淮河泥土鬆軟,堵塞河道很不容易,經常是砂石填下去就被水流沖走了。官府就想用鐵器堵塞河道,從後方徵用了上千萬斤的鐵器,效果也不理想;又想到伐樹做木籠,裝上石頭填埋河道,為此幾乎砍光了淮南的樹木。

  浮山堰搞得北魏很緊張,派遣李平到壽陽負責迎戰,又起用蕭寶夤專門破壞浮山堰。蕭寶夤想到的方法就是去進攻工地,結果被重兵以待的梁軍擊退。眼看堰壩將淮水抬得越來越高,北魏有意派遣大軍增援。前線統帥李平不以為然,上奏說:「所謂的浮山堰就是一個異想天開的工程,終究要垮掉。我們根本不用派兵,就等著看南朝出洋相吧。」北魏朝廷採納了李平的建議,只是在壽陽城附近的八公山上建築城池,防備壽陽一旦被淹後可以轉移軍民,並不做其他準備。

  天監十五年(516)夏,被寄予厚望的浮山堰終於建成。堰壩總長約四千五百米,高約四十八米,是當時世界上最高的土石大壩。大壩抬高了上游水位,形成了一個方圓幾百里的人工湖,相當壯觀。壽陽城果然被水圍困,北魏軍民被迫棄城爬上八公山躲避。

  梁武帝蕭衍的計劃看似成功了。不過,梁軍如何去占領汪洋之中的壽陽城,占領後又有何用呢?

  更糟糕的是,浮山堰腰斬了奔流的淮河,上游一片汪洋,人工湖的面積不斷擴大,水位持續上漲,很快就和堰頂相平了——蕭衍造大壩的時候,忘記還有泄洪這碼事了!

  眼看著大壩要決堤了,駐守的梁軍慌成一團。有人看到八公山上的水位也在不斷上漲,利用魏軍怕淹的心理四處散布說:「梁軍不怕打仗,就怕有人把水泄掉。」魏軍一聽,果然開始在人工湖邊上挖渠泄水。可是,魏軍泄洪的速度遠遠趕不上淮河上游來水的速度,浮山堰的險情日益嚴重。四個月以後,516年的秋天,人工湖洪水泛濫,浮山堰轟然坍塌。堰垮之時,聲響如雷,三百里內都可以聽到。壽陽被洪水淹沒,此段淮河及其下游的城鎮、村落幾乎無一倖免,全部沒入水底,數以十萬計的百姓被奔騰的洪水沖入大海。

  壯志滿懷的浮山堰工程以一幕幕人間悲劇收場。

  洪水退後,在八公山上躲避的魏軍不慌不忙地回到壽陽城。對他們而言,只是出去躲了四個月洪水而已。但是梁朝軍民損失慘重。蕭衍為北伐徵發的將士、軍需全部付諸洪水,頃刻間輸得一塌糊塗。從此,他再也不輕言北伐,也北伐不起了。

  在南梁專注修建浮山堰期間,宣武帝元恪在西邊也有大動作。他利用梁軍主力集中東線,巴蜀地區守備空虛之機,於延昌三年(514)底任命高肇為大將軍、平蜀大都督,率軍十五萬攻打巴蜀。元恪本有把握在四川有所斬獲,不想大軍還在路上,他自己就在延昌四年(515)的正月病逝了。之後,北魏統治層忙於誅殺高肇,西征一事不了了之。其實,經過之前兩次慘敗的北魏,確實也沒有力量再發動大規模的戰爭了。

  戰場無贏家。無論勝負,各方都要付出人力和物質的沉重代價。互有勝負、持續拉鋸的北魏和南梁更是如此。5世紀末和6世紀初的連年鏖戰,消耗了南北雙方巨大的能量,加上各自內部爭鬥接踵而來,雙方把注意力都收回朝堂之上。直至北魏滅亡,南北雙方沿著淮河一線保持了十多年的短暫和平。客觀上,當時的南北雙方誰都不具備統一的實力。均勢的天平,以淮河為支點,基本保持著平衡。

  於是,雙方任由淮河南北上百里的拉鋸地帶荒蕪,雜草叢生,虎狼出沒……

  三

  這一次休戰,似乎也象徵著南北爭雄階段的結束。元英、韋叡、馬仙琕、曹景宗等人沒有等到下一次戰爭的開始,就陸續去世了。之後的南北戰爭,再也沒有出現5世紀那樣在戰場上猛將輩出的盛況。

  其中,值得一書的是蕭寶夤。他年少亡國寓居他人屋檐之下,個性低調穩重,其日常生活稱得上簡單枯燥:不食酒肉,決不嬉笑,不著華服,慘澹見人。蕭寶夤對故國南齊念念不忘,志在復國,得到了一部分人的敬重。梁武帝蕭衍曾手詔勸降蕭寶夤,他不為所動。北魏朝廷對蕭寶夤也相當不錯,還將公主下嫁給他。蕭寶夤屢次請求邊任,北魏就任命他為徐州刺史,將東線託付給他。蕭寶夤在任上,勤於政事,官聲不錯。北魏末年,起義頻繁,局勢動盪。羌族人莫折大提在關中地區自稱秦王,屢敗官軍。莫折大提死去,第四子莫折念生自稱天子,繼續擴張勢力,滲透到隴東、雍州等地。蕭寶夤是當時北魏朝廷少數可用的將才之一。朝廷任命他為大都督,率軍西征。蕭寶夤在關中與莫折大軍英勇作戰多年,遏制了莫折念生勢力的壯大。北魏能夠保全關中,主要倚賴蕭寶夤之力。

  孝昌二年(526),北魏加封蕭寶夤為假大將軍、尚書令,將軍政兩方面的頂端職位都給了他,以示籠絡。不想,蕭寶夤看到北魏境內烽煙四起,動亂日益蔓延,朝廷衰落不堪,對北魏的前途喪失了信心,同時內心開始萌生了割據自立的想法。北魏朝廷對他也不是真正的信任,加派御史中尉酈道元為關中大使,監視蕭寶夤。蕭寶夤委屈不滿又很恐懼,認定酈道元是來暗算自己的。

  一些部下慫恿他在亂世中割據,說:「大王本是皇室貴胄(南齊的皇室),天下所歸,割據稱帝也是合理合情的事情。」還有人編造民謠說:「鸞生十子九子殂,一子不殂關中亂。」(蕭寶夤是蕭鸞之子)於是,蕭寶夤聽信勸告,準備造反。他秘密派部將攻殺酈道元。酈道元剛走到今陝西臨潼附近的驛站,就遭到圍攻,最後率小部隊力戰而死。之後,蕭寶夤正式稱帝,設立百官,遣將四處攻城略地,意圖割據關中。一時間,南齊政權似乎要在遙遠的長安復活了。可惜,蕭寶夤的實力太弱,外有北魏朝廷派軍自東向西進剿,內有起義軍和陝西郡縣抗命。蕭寶夤派部將侯終德攻打陝北,侯終德戰鬥失利後投降北魏,回師反攻蕭寶夤。蕭寶夤慌亂中迎戰,被侯終德打敗,只好帶著妻子和部下百餘騎逃跑,投奔起義軍万俟丑奴部。丑奴任命他為太傅。

  永安三年(530),万俟丑奴部被魏軍剿滅。丑奴和蕭寶夤都成了階下囚,被押送京城洛陽。北魏莊帝下詔將蕭寶夤在京城大街上示眾,任由軍民圍觀,三天後賜死。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