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衛過當的蕭衍

2024-10-11 03:01:25 作者: 張程

  一

  記住全網最快小説站𝔟𝔞𝔫𝔵𝔦𝔞𝔟𝔞.𝔠𝔬𝔪

  皇帝和大臣的理想關係是和睦相處,一起治理好國家。但是在皇權不穩的亂世,再遇到暴君或者昏君,君臣關係就惡化為了你進我退、你死我活的鬥爭。無論孰強孰弱,最終結果總是以腥風血雨、兩敗俱傷收場。

  蕭寶卷屠戮六貴後,又殺害了早早退休想求得善終的輔政大臣沈文秀,在君臣鬥爭中取得了明顯優勢,顯示出強大的實力。南齊的大臣們紛紛尋找自衛的方法,想要逃脫他的魔爪。

  既是太尉又擔任江州刺史的陳顯達覺得自己是最迫切需要自衛的人,因為他是最後一個顧命大臣。看著昔日同僚一個個被推上斷頭台,陳顯達有充分的理由相信自己將會是下一個冤魂。

  陳顯達出身貧寒,從軍將近五十年,一路從士兵拼殺到將軍。在一次戰爭中還被飛矢射穿了左眼。和六貴比起來,陳顯達為人謙恭、厚道,注意和方方面面的人搞好關係。和同是輔政大臣的「老好人」沈文秀比起來,陳顯達深知仕途是一條不歸路,沒有辦法回頭,也不可能全身而退,所以他始終把持著部分實權,以防不測。齊明帝臨終將他列名輔政大臣,陳顯達非但不高興,反而憂慮萬分——之前南朝的輔政大臣幾乎沒有善終的。和六貴的攬權與沈文秀的撒手不同,陳顯達主動要求離開建康外任,以退為進。不久,蕭寶卷讓陳顯達以太尉之尊兼任江州刺史,陳顯達高高興興地去上任了。

  在幾十年政治生涯中,陳顯達跟隨過張永、沈攸之、蕭道成、蕭鸞等多位「老闆」,幸運地在歷次政治鬥爭中「站對了隊」,踏著他人的肩膀甚至是鮮血不斷前進。每次升遷,陳顯達都有慚愧和畏懼之心。

  他常常叮囑子孫:「我出身寒門,能有今天的榮華地位完全超乎意料,你們切勿以富貴凌人!」當時南朝人熱衷以牛拉車的比賽,貴族們以擁有快牛而驕傲。陳顯達的兒子就擁有天下四大快牛中的一頭,而且還在家裡召開快牛聚會。陳顯達見兒子這麼露富,大發雷霆。

  按照陳顯達的級別,可以有盛大的車仗、眾多的隨扈,但他平時乘坐的車駕腐朽了也不修理,選用的隨從都是瘦小單薄的人。一次宮廷侍宴,陳顯達酒後向齊明帝蕭鸞乞借枕頭一用。蕭鸞馬上命人給陳顯達拿來一個枕頭。陳顯達撫枕說道:「臣已經年老,富貴已足,就少個枕頭去死了,所以求陛下將枕頭賜予我。」這句話說得殺人無數的蕭鸞都心有不忍,忙說:「公醉矣。」

  就這麼一個穩重精明的老將軍,面對蕭寶卷的荒唐也覺得無所適從。很快江州就出現謠言,說朝廷要派兵襲擊江州。這個謠言可能是江州官員因為恐懼而產生的幻覺,也可能是陳顯達製造的,因為他要為起兵造反預熱輿論。永元元年(499)十一月,陳顯達在尋陽舉兵造反。

  陳顯達有著遠比其他造反者豐富的軍事經驗,制定了正確的戰略:趁蕭寶卷準備不足,突襲建康!陳顯達順江而下,在採石(今安徽當塗西北)打敗官兵,於十二月兵臨建康城下,都城震恐。勝利在望,陳顯達不免急躁,企圖率領精銳猛攻宮城,一戰定乾坤。他順利攻入外城,但在禁宮門口遭到了禁軍的頑強抵抗。戰鬥非常激烈,陳顯達身邊只帶了數百步兵,而禁軍越聚越多。陳顯達英姿不減當年,揮矛如飛,無奈最終寡不敵眾,突襲計劃失敗。陳顯達在撤逃城外時被殺,時年七十三歲。蕭寶卷下令將陳顯達滿門抄斬。

  陳顯達死了,但恐懼情緒在地方藩鎮中進一步蔓延,領兵將領人人自危。豫州刺史裴叔業在南北邊界領兵,想謀反自衛,又找不到有效的方法,就派人到襄陽找雍州刺史蕭衍串聯。裴叔業對蕭衍說,我們一道起兵造反,再向北魏稱臣,請北魏出兵相助,這樣成功了可以推翻蕭寶卷,失敗了還可以被北魏封個河南公。蕭衍不贊成,他覺得裴叔業想得太樂觀了,你投降北魏了就得做北魏的臣子,北魏不是傻子,不會被你牽著鼻子走。蕭衍主張在萬不得已的時候發兵直取建康。裴叔業不聽蕭衍的勸告,於永元二年(500)正月率部投降北魏。果然如蕭衍所說,北魏迅速收編了裴叔業的軍隊和地盤,卻不願為他去消滅蕭寶卷。

  南北邊界又向南推移了幾個郡。

  二

  裴叔業串聯的雍正刺史蕭衍是個需要大書特書的人物。

  蕭衍,時年三十六歲,是蕭順之的兒子,蕭道成的族侄,雖然和蕭寶卷血緣疏遠,但論輩分是蕭寶卷的父輩。蕭衍年輕的時候文才出眾,與沈約、謝脁、王融、范雲等文士交遊,是著名的竟陵八友之一。入仕後,蕭衍從參軍做起,在對北方的戰爭中逐步升遷,在齊明帝蕭鸞末期成為雍州刺史,駐守襄陽。

  蕭衍歷經劉宋、南齊的變故和南齊內部的政治變遷,對所謂的君臣倫理看得很淡漠。蕭寶卷胡作非為,蕭衍就在襄陽積蓄力量,以備不測。他暗地招募驍勇之士,儲備軍事物資,積極籌備起兵的準備工作。蕭衍的哥哥蕭懿擔任益州刺史,被蕭寶卷解除職務召回建康,途經襄陽。蕭衍攔住哥哥,不讓他去,蕭懿不聽。蕭衍進一步對哥哥蕭懿說,南齊內有連年災亂,外有北方強敵虎視眈眈,已經是內憂外患,而小皇帝蕭寶卷只顧專權,胡作非為,國家大亂將至。蕭衍勸哥哥一起積蓄力量,尋找機會終結南齊取而代之。蕭懿大怒,將弟弟痛罵一頓,要蕭衍好好「反省」錯誤,自己毅然踏上了前往建康的道路。蕭衍只好眼睜睜地看著哥哥踏上險途。但是他的野心不是哥哥的幾句責罵就能夠打消的,相反蕭衍擔心哥哥此去會招來大禍,因此加快了備戰步伐。他以防備北魏為名,大造器械,暗中砍伐了許多竹木沉於檀溪中,以備造船之用。

  另一邊,豫州刺史裴叔業降魏後,蕭寶卷命令崔慧景率軍北上討伐。崔慧景是三朝老臣,陳顯達的老部下兼戰友,之前在建康城中過著擔驚受怕的日子,如今受命領兵出城,他大喜過望。崔慧景虎躍山林,又領兵在手,馬上密謀造反。

  離建康不遠處的京口,由蕭寶卷的三弟江夏王蕭寶玄坐鎮把守,他是去年被蕭寶卷屠殺的尚書令徐孝嗣的女婿。徐孝嗣被族誅後,蕭寶玄的妻子也被株連殺害。蕭寶卷可能覺得對不起三弟,就把自己的兩個嬪妃送給了他。可如此一來,蕭寶玄更恨蕭寶卷了,一心密謀反叛。

  蕭寶玄看崔慧景帶兵北伐,寫信勸他造反,兩人一拍即合。崔慧景領軍走到廣陵,正式宣布造反,遣使奉蕭寶玄為主。全軍掉頭反攻,一路攻克石頭城、白下、新亭,包圍建康。蕭寶玄也派人率領軍隊隨後參戰,他自己乘八扛輿、手執絳麾幡,隨崔慧景來到建康。

  蕭寶玄入住東城,很多老百姓聽說江夏王來了,都來投靠他。局勢一時間對叛軍非常有利。崔慧景覺得勝利在望,便開始輕敵。部將建議發火箭燒掉城樓,等城崩後就可直入城裡。崔慧景擔心這樣入城後又要重新造樓,太浪費,拒絕採納。他又喜好佛理,醉心清談,戰鬥間隙竟然還去寺廟和賓客高談玄言。主帥如此,將士們的攻勢大為減弱,遲遲不能攻占全城。

  蕭衍的哥哥蕭懿在趕赴建康途中,聽到戰亂的消息。他不像絕大多數官員那樣觀望,而是立刻組織軍隊,帶兵馳援建康,並在一天黎明時分攻入建康。崔慧景談了一夜玄學,毫無準備,結果被殺得一敗塗地。崔慧景被殺,蕭寶玄藏匿了起來。

  官兵搜集了朝野官員投靠蕭寶玄、崔慧景的信件,蕭寶卷下令全部燒掉,還說:「江夏王尚且如此,怎麼能罪及他人呢?」蕭寶玄誤以為蕭寶卷要寬大處理,躲藏了幾天後就出來自首。蕭寶卷召他入後堂,用步鄣裹著他,命令隨從、侍衛數十人敲鼓吹號馳繞其外,衝著蕭寶玄喊:「前幾天你圍城的時候,我就像這樣。」沒幾天,蕭寶卷也把蕭寶玄殺了。

  這一次拯救蕭寶卷,完全是蕭懿的功勞,蕭懿是亂世中少有的忠臣。在平滅崔慧景之亂後,他獲封尚書令,掌握朝政。蕭衍得到兄長入援建康的消息後,立即派人勸他,得勝之後要麼隨即廢黜昏君,要麼率兵出屯外地避禍,千萬不可以留在建康。但蕭懿忠於齊室,斷然拒絕了弟弟的好意。

  蕭衍的預感很準確,很快蕭寶卷就對蕭懿動了殺心。宮廷中的一幫小人也一再慫恿蕭寶卷不要將朝政委託給蕭懿。有好心人在長江邊準備小船,勸他逃往襄陽蕭衍處。蕭懿事先知道危險的來臨,卻大義凜然地說:「哪有尚書令逃離朝廷的?人生誰能無死,我不走。」結果,他在宮中從容接過蕭寶卷賜的毒藥自殺。自殺前,蕭懿還對蕭寶卷說:「我弟弟蕭衍現在駐兵襄陽。聽到我的死訊,可能會做出對朝廷不利的舉動來。我替朝廷擔憂啊。」蕭寶卷覺得有道理,斬草要除根,蕭懿的兄弟不能留,於是下令將蕭懿族誅。好在蕭家兄弟們不都像蕭懿一樣愚忠,得知危險後早早躲藏了起來。除一人被捕遇害外,蕭懿其餘的兄弟子侄都避匿在百姓家裡。老百姓們恨死了蕭寶卷,不僅沒有人告發,還給予蕭家子弟很好的保護。

  對於雍州刺史蕭衍,蕭寶卷認定他手握重兵,是個禍害,就派前將軍鄭植去襄陽行刺蕭衍。鄭植的弟弟鄭紹寂正好擔任蕭衍的部屬,鄭植便快馬加鞭以探親的名義前往雍州。當時蕭懿的死訊還沒有傳到襄陽,加上鄭植官職很高,蕭衍按慣例要宴請鄭植。鄭植懷揣利刃,決定在宴席上殺掉蕭衍。鄭紹寂覺察到了哥哥的陰謀,在宴會舉行前將鄭植的來意告訴了蕭衍。蕭衍得知後,還是照常舉行宴會,親自款待鄭植。

  宴席開始後,蕭衍突然問鄭植:「鄭將軍受皇命來殺我,今天的這酒席可是下手的好機會啊!」

  鄭植也不是普通人物,心中雖然大驚,但面不改色,矢口否認。

  蕭衍哈哈一笑,又像沒事一樣繼續觥籌交錯起來。鄭植懷裡的利刃一直沒有派上用場。

  宴會散後,蕭衍邀請鄭植參觀襄陽城的軍備。鄭植同是行伍中人,發現整座城池固若金湯,糧草充足,士氣高昂。他對蕭衍的治軍能力大為嘆服,同時也折服於蕭衍坦蕩的氣度,便放棄了行刺的念頭,並把蕭懿的死訊和蕭寶卷的陰謀和盤托出。

  擺在蕭衍面前的情況是:哥哥蕭懿被殺,皇帝又派刺客來刺殺自己,除了起兵造反已經別無選擇。永元二年(500)十一月,蕭衍在襄陽正式起兵討伐蕭寶卷。

  蕭衍隨即與右軍將軍蕭穎胄聯合,以擁立南康王蕭寶融為名,立即起兵。由於早有儲備,蕭衍用藏在檀溪的竹木在十幾天內就建造了三千艘戰艦,又在百姓中招募甲士三萬人,裝備駿馬五千匹,迅速組建了規模可觀的軍隊。大軍迅速沿漢江南下,進入長江後順江直取建康。蕭寶卷早就失去人心,蕭衍一路勢如破竹,沿途官吏非走即降。

  蕭寶卷命令緊鄰雍州的行荊州府事、右軍將軍蕭穎胄率軍迎戰。蕭穎胄和蕭衍一樣,年紀相仿,也和南齊皇室有著很疏遠的血緣關係,更重要的是,他也對蕭寶卷的胡作非為感到恐懼。蕭穎胄一看蕭衍大軍的勢頭,直接宣布和蕭衍一起討伐蕭寶卷。為了增加正義性,蕭衍在蕭穎胄等人的支持下,再推南康王蕭寶融為名義上的主帥。蕭寶融是齊明帝蕭鸞第八子、蕭寶卷的弟弟,當時擔任荊州刺史。永元三年(501)三月,蕭衍、蕭穎胄等人擁立蕭寶融即位,與蕭寶卷分庭抗禮。蕭寶融就是齊和帝。

  三

  蕭衍大軍很快就包圍了建康城,建康城中的蕭寶卷依然若無其事,繼續著他的荒誕生活。

  之前,蕭寶卷經歷了三次兵變,都化險為夷,所以也沒把這次兵變放在心上。蕭衍率軍攻入建康外城,蕭寶卷就退到宮城裡躲了起來。此時,宮城中還有七萬軍隊,堅守也不是不可能。可蕭寶卷並不做指揮謀劃,而是繼續保持晝伏夜出的作息習慣,興致來了就穿著大紅袍登上城樓眺望觀賞城外的敵兵。為了體驗一回御駕親征的感覺,蕭寶卷開始熱衷在宮中玩打仗的遊戲。他身著戎服,以金銀做鎧甲,遍插羽毛並用寶石裝飾,給座騎馬匹也穿上了銀制的鎧甲,然後「閃亮登場」。宮廷衛士、太監們則拿著金玉做的兵器,在蕭寶卷的指揮下互相亂打——不用說,每一回蕭寶卷都能高奏凱歌。

  儘管對打仗遊戲一擲千金,蕭寶卷對將士們卻極其吝嗇。蕭衍大軍已攻打到城外,太監跪在地上請求他賞賜將士激勵士氣,蕭寶卷則說:「難道反賊就只捉我一個人嗎?為什麼偏偏向我要賞賜?」宮廷後堂放著數百張大木片,將士們想拿去加固城防,蕭寶卷卻捨不得,想留著做宮殿的大門,竟下令不給。正經事上捨不得花錢,擺花架子他倒有閒情逸緻。他催促御府趕製三百人的儀仗,準備在蕭衍退兵後給慶功的儀仗隊用,又拿出大量的金銀寶物裝飾儀仗鎧甲。

  皇帝身邊的寵臣近侍們在生死關頭還不忘進讒言,他們將接連戰敗的責任推卸給前線作戰的將領們。蕭寶卷一想:「原來打敗仗都是將領們不用心造成的,我說我最近怎麼會這麼倒霉呢?」於是,他準備拿負責建康城防的征虜將軍王珍國開刀,以儆效尤。王珍國害怕了,趕緊派人送給蕭衍一個明鏡,表明歸順心跡。他又密謀串通了宮內的宦官和侍衛,打算先下手為強。準備齊全後,王珍國在一天深夜率領士兵沖入了蕭寶卷的寢宮。

  這一夜,蕭寶卷在含德殿吹笙歌作《女兒子》,享樂到了深夜,剛剛睡下,就被軍隊的喧譁聲驚醒,連忙從北門溜出。太監黃泰平追上他,舉刀砍傷了蕭寶卷的膝蓋。蕭寶卷摔倒在地,罵道:「奴才要造反嗎?」另一名太監張齊不由分說一刀砍下了他的頭。蕭寶卷時年十九歲。王珍國提上蕭寶卷的首級,大開城門,迎蕭衍大軍入城。

  唐代詩人李商隱專門有《齊宮詞》一詩慨嘆這一幕:「永壽兵來夜不扃(jiōng),金蓮無複印中庭。梁台歌管三更罷,猶自風搖九子鈴。」這裡「永壽」代指齊宮,「金蓮」代指潘妃,「夜不扃」是夜裡未關宮門,說的是宮中有內應。「九子鈴」原是建康莊嚴寺的鈴,之前被蕭寶卷剝取下來裝飾了新宮。蕭寶卷死後,蕭衍以皇太后命追廢他為東昏侯。寵妃潘玉兒則被蕭衍賜給部將田安。潘玉兒堅決不肯「下匹非類」,自縊而亡。

  蕭衍此次起兵,可以說是自衛,但殺死蕭寶卷後,蕭衍就開始獨攬大權,讓齊和帝蕭寶融封自己為大司馬、中書監、錄尚書事,預備篡位。蕭衍堅決不讓還在江陵的蕭寶融進建康。第二年,他升遷為相國,晉封梁王。為了徹底擱置蕭寶融,蕭衍捧出了宣德太后王寶明,讓宣德太后臨朝,使很多事情可以合法地繞開蕭寶融直接處理。

  王寶明是文惠太子蕭長懋之妻、蕭昭業之母。她並不得蕭長懋的寵愛,蕭長懋為其他宮人做華麗衣裳和首飾的時候,王寶明用的卻是舊帷帳與舊釵。蕭昭業即位後,王寶明被尊為皇太后。蕭鸞篡位後,將王寶明逐出宮居住。蕭衍就把她迎回宮來搞了個不倫不類的稱制,便於自己篡位。

  親信們給蕭衍找出了一批祥瑞,包括南兗州隊主陳文興在桓城內鑿井的時候挖到的玉鏤麒麟、金鏤玉璧、水精環各二枚。建康令羊瞻解也報告說在縣城的桐下里出現了鳳凰。宣德太后下詔說符瑞的出現都是相國蕭衍的功勞,命人將所有祥瑞都送去了相國府。荊州地區則出現了「行中水,為天子」的傳言,為新朝新君大造輿論。

  之前都是異姓篡位,蕭衍和南齊皇室同姓,還有血緣關係,對於篡奪江山心存疑慮。最後是親信沈約的勸說堅定了蕭衍篡位的決心。沈約勸說:「今日不同往日,不可以用淳樸的古風來要求當今社會了。士大夫們攀龍附鳳,都有建功立業的心思。現在連幼兒牧童都知道齊朝國祚已終。明公您正應當承其運。天文讖記都證明天心不可違,人情不可失,即使出現一些劫數,也是不得已的事情。」沈約這段冠冕堂皇的說辭,徹底打消了蕭衍心中的君臣大義和忠孝禮儀,最終下定了篡位的決心。

  沈約於是寫信給遠在江陵的中領軍夏侯祥,要他逼齊和帝寫禪讓詔書。禪讓詔書送到建康後,蕭衍迅速表示謙讓。另一個親信范雲帶領一百一十七位大臣上書稱臣,恭請蕭衍登基稱帝。太史令再三陳述天文符讖證明即位是合乎天意的。蕭衍勉強接受眾人的請求,於中興二年(502)四月正式在建康稱帝,建立梁朝,史稱南梁。

  蕭衍即位後,封蕭寶融為巴陵王,遷居姑孰(今安徽當塗),全食一郡。依照慣例,蕭寶融享有天子儀仗,在封國內奉行南齊正朔,郊祀天地,禮樂制度都用南齊故典。梁朝規定巴陵王排位在宋朝禪位的汝陰王之上,南齊宗室諸王都降為公爵。

  最初,蕭衍計劃在南海郡建立巴陵國,讓蕭寶融在巴陵自生自滅,又擔心蕭寶融在巴陵成為反對勢力的旗幟。於是他假惺惺地詢問范雲的意見,范雲低頭不語。蕭衍又問沈約,沈約說:「魏武帝曹操說『不可慕虛名而受實禍』。」意思是不能為了虛名,而心存婦人之仁,應該當機立斷,了結遜帝。

  幾天後,蕭衍派親信鄭伯禽到姑孰,送給蕭寶融一大塊生金,讓他吞金自殺。蕭寶融大笑說:「我死不需金,醇酒足矣。」鄭伯禽就弄來一大壇美酒,讓蕭寶融暢飲。蕭寶融狂飲後醉得不省人事。鄭伯禽輕鬆地掐死了他。蕭寶融時年十五歲。從被去掉帝號到被鄭伯禽掐死,前後不過七天,蕭寶融是禪位後存活時間最短的遜帝。

  蕭寶融的遭遇令人同情,但對整個南齊皇室來說,蕭衍篡位並不是什麼壞事。因為在蕭鸞、蕭寶卷時代,宗室諸王在皇室內亂和戰亂中被屠殺殆盡。相比其他暴君,蕭衍只是在篡位前殺了湘東王蕭寶晊兄弟,後來又殺掉齊明帝其他的兒子,即位後並沒有對其他人進行大殺戮。相反,齊高帝、齊武帝的子孫終於可以在南梁堂堂正正做人,不用再整天擔驚受怕了。

  蕭鸞的大兒子、蕭寶卷的大哥蕭寶義年幼就有殘疾,不能說話,不能見人,因此沒有被立為太子,也沒有參與政治。他因禍得福,在之後的歷次殺戮中倖存了下來,並在蕭寶融遇害後繼承了巴陵王爵位,奉南齊正朔。巴陵國傳國至南陳。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