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一不能只靠拳頭

2024-10-11 03:00:31 作者: 張程

  一

  拓跋嗣死後,即位的是其子拓跋燾。拓跋燾當時只有十六歲,和爺爺拓跋珪、父親拓跋嗣一樣,拓跋燾將北魏王朝推上了更高的台階。

  拓跋燾的運氣很好,接手的是一個北方最強大的帝國。然而再強大,也只是若干個北方割據政權中的一個。

  前秦滅亡後,北方經過多年的相互吞併,還有北魏、北涼、北燕、夏和西秦幾大政權。其中北魏占領現在的山西、河北大部,以及河南、山東的一部分,勢力最強大。和北魏有世仇的匈奴後裔赫連勃勃建立的夏國占據陝西大部地區,也就是古代的關中地區,勢力僅次於北魏。北燕是後燕的殘餘(後燕的另一支殘餘南燕在劉裕北伐時滅亡),占領現在京津地區和遼東一帶。西秦、北涼是現在甘肅與青海一帶的割據政權。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拓跋燾即位後,就把統一北方作為奮鬥目標。

  統一要用拳頭說話,為了磨礪一雙硬拳頭,拓跋燾非常重視軍隊建設。

  長期的遊牧射獵生活使拓跋鮮卑人有著健壯的體魄和高超的騎射能力。北魏軍隊戰鬥力很強,尤其是騎兵,算得上是北魏克敵制勝的法寶。有了硬體優勢,拓跋燾又在軟體建設上下功夫。他常從普通士兵中提拔將官,激勵士兵們英勇作戰,對在戰鬥中表現勇敢的將士,或加官晉爵,或賞賜人口、牲畜及金錢、古玩、絲綢等物品。對違犯軍紀的官兵,拓跋燾嚴懲不貸,即便是親貴重臣也毫不留情。臨淮公丘堆是老資格的鮮卑貴族,三朝老臣,貴為太僕,在和夏國作戰的時候,丘堆聽到前線兵敗的傳言後臨陣脫逃,拓跋燾毫不猶豫地將丘堆斬首;扶風公拓跋處真等八人則因為偷盜軍用物資,也被斬首。

  拓跋燾嚴格治軍,首先做到了以身作則,對自己嚴格要求。每次征戰,他不但御駕親征,還身先士卒。比如始光四年(427),拓跋燾親自帶上三萬輕騎突襲夏國的都城統萬。途中,他與官兵們一樣,頂著風沙,強忍饑渴,並參加了統萬城下的惡戰。戰鬥中,拓跋燾的坐騎力竭,把主人帶倒墜地。拓跋燾換馬後繼續戰鬥,殺死夏軍十多人,後來身中流矢還血戰不已。看到拓跋燾玩命地衝鋒在前,北魏官兵們也都英勇殺敵,「是以人思效命,所向無前」。

  當然,拓跋燾不是一味窮兵黷武的武夫,知道上層建築離不開經濟基礎,他忙於征戰的同時也不放鬆經濟生產。北魏統治民族和百姓眾多,拓跋燾尊重各民族的風俗習性,治理百姓卻不強迫百姓改俗易姓,追求生產效益卻不強求整齊劃一。他因地制宜,既發展鮮卑等遊牧民族的畜牧業,又尊重漢族的農耕和商貿。難能可貴的是,拓跋燾還派出使者用太牢大禮祭祀孔子,真正做到了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兩手抓。

  很快,北魏兵強馬壯,將其他割據政權遠遠甩在了後面。統一的時機成熟了!先消滅誰呢?

  

  以長孫篙、長孫翰、奚斤等為代表的鮮卑武將們主張先進攻柔然。新興的遊牧民族柔然不斷侵擾北魏北方邊界,日益成為北魏的大患。同樣出身遊牧民族的鮮卑武將們渴望和柔然一決雌雄,擄掠牲畜來補充軍需。大臣劉絜等則主張先打北燕,因為北燕最弱小。做事情先易後難,也算是人之常情。太常卿崔浩反其道而行,認為應該先進攻最強大的大夏政權,理由是大夏政權殘暴無道,已經失去了人心,看似強大其實不難戰勝。拓跋燾毅然接受崔浩的主張,親自領軍渡過黃河,襲擊夏國首都統萬城,擂響了統一的鑼鼓。

  北魏對大夏的征戰一開始並不順利。拓跋燾親自出馬也沒能攻破統萬城,只擄獲牛馬十多萬,赫連氏匈奴還有相當強大的軍隊。為了消滅夏軍的有生力量,拓跋燾在始光四年(427)再次進攻統萬。這一次,他只帶一支小部隊佯攻城池,然後假裝不敵撤退,想引誘夏軍離開統萬城追擊。而拓跋燾早在城外的山谷中埋伏了主力,就等夏軍出城。但夏國的赫連昌看到北魏軍隊「戰敗」了,擔心是拓跋燾的誘敵之策,並沒有出城追擊。崔浩向拓跋燾獻計,故意讓犯死罪的士卒逃走報信,說魏軍糧草已盡,軍中士卒每天只吃菜,而輜重補給還在後方,步兵也未能趕到。赫連昌聽了假消息終於上當,親自帶兵出城追擊,一下就中了拓跋燾的計。訓練有素、嚴陣以待的北魏主力軍給了夏軍致命打擊。就是在這次激戰中,拓跋燾墜馬又身中流矢,仍然血戰不停,鼓舞士氣消滅了夏軍的主力。

  赫連昌放棄統萬城,狼狽逃往了現在的甘肅一帶;夏軍殘餘則逃回了統萬城。拓跋燾帶少數隨從混在夏軍的敗軍中衝進城裡——估計是想來個釜底抽薪。匈奴人覺察到有魏軍混入城中,便把城門全都關上,四處搜捕。拓跋燾和隨從闖入宮裡,拿到女人的裙子,化了裝,翻城出去,最終脫險。第二天,他指揮大軍猛攻統萬城,最終占領這座夏國的都城,匈奴部的王公、大臣、將校、妃婢都成了俘虜。經此一戰,夏國敗局已定。

  戰後拓跋燾巡視統萬城,看到當年赫連勃勃驅趕無數血肉之軀、花費幾十年修成的都城,感嘆道:「夏國國土不大、人口不多,卻濫用民力修建這樣的都城,哪有不亡的道理?」

  在南邊,魏軍占領了長安。夏國仍在掙扎,在西部和北魏打起了持久戰。神(jiā)元年(428),魏軍在隴西俘獲赫連昌。赫連定在平涼即位稱帝,繼續抵抗魏軍,他一度擊敗北魏軍隊,奪回長安。但兩年後,北魏還是攻克長安,平定了關中地區。赫連定向西逃竄,竟然還在431年迫使乞伏暮末投降,滅亡了西秦。但是,北魏大軍接踵而來,赫連定畏懼魏軍,不敢接戰,向青海一帶繼續逃竄。同年六月,赫連定被吐谷渾所俘。夏國滅亡。

  夏國滅亡的第二年(432),北魏再接再厲進攻北燕,包圍其都城龍城。北燕皇帝馮弘連戰連敗,在太延二年(436)自己放火燒毀了宮殿、城池,逃往高麗,後為高麗人所殺。北燕滅亡。

  至此,十六國政權中就只剩下一個北涼了。涼主沮渠蒙遜對自身實力本來就沒有信心,不斷依附於中原強者。誰強大,他就向誰稱臣,以求苟延殘喘。劉裕滅後秦的時候,沮渠蒙遜擔心自己地盤不保,非常恐慌。他看到漢族大臣劉祥奏事時面有喜色,罵道:「你聽到劉裕入關,竟敢這樣高興!」就把他殺了。他先向東晉、劉宋稱臣,北魏崛起後又向北魏稱臣。433年,沮渠蒙遜死了。六年後(439),拓跋燾御駕親征北涼,包圍其首都姑臧(今甘肅武威)。即位的涼主沮渠牧犍聯合柔然人,守城不降,寄希望於柔然入侵可以迫使北魏撤軍。沒想到柔然不成器,只能騷擾一下北魏邊境,撼動不了全局。拓跋燾一心一意要滅北涼,抓緊攻城。沮渠牧犍困守孤城一個半月,最終山窮水盡而降。北涼滅亡,十六國結束。

  北涼雖小,消滅它的意義卻很大。首先,北涼占據著中原地區和西域的交通要道——河西走廊。北魏滅北涼後,通西域更為方便,西域各國紛紛臣服北魏,使得後者的影響力劇增。其次,從晉末張軌割據河西以來的一百多年裡,河西地區相對安定。避居河西的中原人士很多,其中有許多讀書人,世代詩書相傳。北涼滅亡後,北魏將這些文人遷到平城,他們對北魏王朝的漢化進程起到了重要作用。

  至此,拓跋燾基本統一了北方。時隔多年以後,統一的光芒重新照耀北方大地。南北朝對峙局面正式形成。

  二

  必須指出的是,拓跋燾對北方的統一隻是形式上的,政權非常脆弱。

  北方分裂了上百年,數十個政權相互廝殺,留下了各種矛盾。拓跋燾剪滅其他割據政權,只是消除了表面統一的障礙,而深層次的民族問題、財政問題等才是更要命、更難解決的。

  拓跋燾面臨的深層次的矛盾主要有:柔然入侵、基層統治、財政收入和南方威脅四大問題。

  柔然是繼鮮卑之後在北方興起的少數民族。在鮮卑人南下發展得如火如荼的時候,空出來的塞北草原被柔然占領。到北魏初期,柔然已經占領了東起朝鮮半島、西到西域、北達西伯利亞、南至長城的廣袤土地,成為中原王朝新的心腹大患。拓跋燾剛即位,柔然就不給他面子出兵侵擾。拓跋燾親自迎戰,結果被柔然騎兵包圍了整整五十重。全賴北魏將士拼死殺敵,拓跋燾才脫險逃出。

  北魏王朝對柔然的政策遵循穩中求變的原則,在北方各地建立軍鎮,以守住現有疆域為前提,瞅準時機積極出擊。拓跋燾對柔然發動了不下十次征戰。北魏組織敢死隊,將士們都只帶有限天數的糧食深入敵後,抱著不成功就成仁的決心,給了柔然不小的打擊。尤其是在北魏神二年(429),拓跋燾大敗柔然,取得了戰略意義的勝利。

  北魏俘獲柔然軍民數十萬人、牛羊上百萬頭,將他們南遷,安置在邊界南北。柔然餘部北遁,逃到了漠北地區。原先依附於柔然的高車(北方遊牧民族,據說因所乘之車輪子高大而得名)等部落改弦易轍,投靠北魏。柔然元氣大傷,不過他們依然沒有放棄侵擾北魏這項「非常有前途」的事業。

  北魏對柔然的戰爭,耗費了大量的物資和人力。朝野有許多人因此反對主動出擊柔然,認為柔然地處荒遠,即便得到土地也不能耕種,俘虜的人口也不能直接驅使,主張建立軍鎮以防守為主。拓跋燾在崔浩的支持下,力排眾議屢次出擊柔然,雖然沒能根除柔然的勢力,但基本解除了北方的威脅,免除了內政外交的一大後顧之憂。

  北方犬牙交錯地生活著漢、匈奴、氐、羌、鮮卑、羯、屠等民族。割據戰爭往往伴隨著民族仇殺,導致北方各民族關係非常緊張,這給基層的治理也帶來了不小的挑戰。

  和其他鎮壓異族的十六國政權一樣,北魏也推行民族高壓政策,尊崇鮮卑族人,強遷其他民族以加強控制,對反抗的異族力量大開殺戒。許多異族百姓被北魏王朝罰做各種府營雜戶,供各衙門驅使奴役,甚至被迫從軍當炮灰。拓跋燾用兵關中和隴西的時候,為籌措軍需,對關中百姓橫徵暴斂。因此,表面統一後的北魏王朝民族矛盾激烈,尤其關中地區最厲害。

  關中百姓的反抗屢有發生,北魏只能控制長安、杏城等重要軍鎮,沒能實現有效統治。太平真君六年(445)九月,匈奴別部的盧水胡百姓在蓋吳的領導下起義。關中各族人民紛紛響應,起義軍迅速擴大到十萬餘人,分兵三路進逼長安。關東、河南、山西等地的老百姓聞訊,也紛紛響應,占領弘農等地,進逼潼關。一時間,烽火燃遍北魏王朝的半壁江山。拓跋燾不敢怠慢,緊急抽調軍隊鎮壓。連新歸附的高車部落的騎兵都奉命從內蒙古地區南下作戰,可見拓跋燾抽調軍隊範圍之廣,也可以看出蓋吳起義對北魏政權的衝擊之大。

  遺憾的是,蓋吳起義雖然聲勢浩大,卻沒有明確的發展戰略。起義軍四處活動,但沒能攻克長安、潼關等戰略要地,也沒能構建起確定的防線。這就讓拓跋燾有充分的時間調兵遣將。他先調兵趕赴長安固守,又派兵屯守渭北,嚴令務必阻止關中局勢進一步惡化。拓跋燾自領主力清剿山西、河南一帶的起義。太平真君七年(446)正月,拓跋燾成功隔斷了關中和關東起義軍的聯繫,隨後乘起義軍沒有戒備發起突然襲擊,鎮壓了關東的起義。二月,拓跋燾馬不停蹄渡過黃河,殺向關中。蓋吳聞訊北撤,在杏城(在今陝西黃陵縣)遭到魏軍包圍,損失嚴重。八月,蓋吳遇害,年僅二十多歲。有人說他是被親屬出賣,也有人說他是被叛軍殺害。但是之後,不斷有起義軍打著蓋吳的旗號繼續作戰。北魏又花費了兩年時間,才使關中局勢徹底穩定下來。

  在鎮壓過程中,拓跋燾殘酷殺戮響應起義的百姓。為震懾人心,屠城也在所不惜。之後一段時間,各族百姓屈服於暴力,起義浪潮逐漸衰落。大起義的爆發,讓拓跋燾意識到國家財政的窘迫。赫赫武功離不開物質基礎,常年征戰讓原本就不富裕的北方百姓捉襟見肘,北魏的橫徵暴斂是關中各族起義的重要原因。可拓跋燾也有他的難言之隱,國家掌握的戶口很有限,分攤給每個人的賦稅自然就重了。所以,當務之急是增加戶口,只有增加了賦稅徵收的對象才能增加收入。

  當時北方大量的戶口被貴族官僚、據守一隅的塢堡主及寺廟僧侶等控制。亂世中,人們依附於強者,為強者勞作服務,並不對國家產生貢獻。官僚貴族依靠特權占有奴婢,拓跋燾一時無法剝奪。塢堡主們各據一方,擁有武裝,拓跋燾也無法驟然得手。於是,寺廟僧侶就落入了拓跋燾的算盤之中。

  佛寺在中國興起的時間不長,畢竟佛教傳入中國也沒多久。但是撫慰人心的佛教理論遇到了魏晉南北朝的大亂世,如同火苗遇到硫黃,越燒越旺,信眾也越來越多。拓跋鮮卑入主中原之初也接受了佛教,把它當作思想武器麻痹人民。從拓跋珪開始,北魏統治者大多禮敬沙門。寺廟規模日漸擴展,最後發展成了擁有大量土地、財產和百姓的莊園經濟。許多信眾信仰神佛超過了信仰朝廷,奉獻寺廟而不服從衙門,官府和寺廟之間產生了矛盾。而拓跋燾當時恰好需要大批的物質支持,使雙方矛盾進一步加深。一些佛教僧侶和信徒藉助於鬼神方術擴大影響,追求特權,更讓官府看不慣。

  於是,拓跋燾一改之前對佛教的尊崇,強制將寺廟經濟納入朝廷的控制。在討伐北涼的時候,為了解決兵源不足的問題,他下令五十歲以下的和尚全部還俗,參軍作戰。太平真君五年(444)正月,拓跋燾正式下令「禁佛」。他在詔書中指責佛教信眾假借神佛荒誕之說,影響朝廷政治,威脅皇權。規定上自王公下至平民,將私養的和尚及巫師,於二月十五日前遣送官府,不得藏匿。過期不送,一經查實,和尚身死,主人抄家。太平真君七年(446),拓跋燾因鎮壓蓋吳起義而來到長安。一次,他的侍從到一座寺院,發現其中藏有大批武器,就報告了拓跋燾。經搜查,官兵又發現了數以萬計的贓賄之物和不少密室等。拓跋燾勃然大怒,在大臣崔浩的進言下,將「禁佛」發展為「滅佛」。他發布了更為嚴厲的滅佛詔:佛圖、佛像及佛經一律擊破焚燒,和尚無論長幼一律活埋。這就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太武帝滅佛」。中國北方的滅佛運動進入高潮,北魏境內難覓佛教僧侶蹤跡,北方佛教勢力一時陷於衰落。

  且不說滅佛背後的思想糾葛,僅僅從物質收益上來說,拓跋燾經此一舉獲得了不少物資和人口,緩解了北魏朝廷收入窘迫的困境。但是,人口被官僚貴族和塢堡主藏匿的主要弊端,拓跋燾終其一生都沒能解決。

  拓跋燾面臨的第四大問題是來自南方的威脅。早在拓跋燾全力剪滅割據群雄的時候,南方的劉宋王朝就很有「想法」,想趁北方內戰坐收漁翁之利。劉宋元嘉二十七年(北魏太平真君十一年,450),宋文帝劉義隆發動了轟轟烈烈的「元嘉北伐」,很有氣吞河山、畢其功於一役的架勢。宋軍一開始也取得了部分成績,但很快就在拓跋燾的御駕親征下一敗塗地。當年年底,拓跋燾就帶著北魏官兵飲馬長江,對宋都建康(今江蘇南京)形成威脅,劉義隆的北伐變成了拓跋燾的南征。最終,南北方都付出了巨大的代價,在淮南一帶達成了均勢。

  這是北魏王朝軍力最強盛的時期,策馬揚鞭馳騁在長江北岸的拓跋燾也達到了赫赫武功的巔峰。

  三

  拓跋燾做事親力親為,經常領兵在外,留太子拓跋晃在首都平城監國,主持政府事務。拓跋晃長大了,身邊自然聚集了一批人輔佐他。但是拓跋燾又不放心放手讓太子去做,而是信任太監宗愛,放任宗愛在平城宮中胡作非為。拓跋晃集團又不時限制宗愛,雙方就產生了矛盾。

  正平二年(452)的時候,宗愛向拓跋燾進讒言,誣陷太子身邊的輔佐大臣們行為不軌。拓跋燾不辨真偽,就處死了他們。太子拓跋晃大為驚恐,擔心父皇接下來就要對自己開刀了,竟然驚懼而死,年僅二十四歲。事後查明,太子及其身邊的人都沒有什麼不軌行為。拓跋燾追悔莫及,在白髮人送黑髮人的打擊下號啕大哭。

  這下子,輪到宗愛害怕了。他害怕拓跋燾治自己的誣陷之罪,決定先下手為強。在一個漆黑的夜裡,宗愛趁拓跋燾熟睡之時,將他殺死在床上。北魏的一代雄主,面對數萬敵軍鐵騎面不改色、馳騁南北浴血百戰的拓跋燾,就這樣稀里糊塗地死在了親信太監的手中,時年四十五歲。

  北魏史書對拓跋燾給出了極高的評價:「世祖(拓跋燾的廟號)聰明雄斷,威靈傑立,藉二世之資,奮征伐之氣,遂戎軒四出,周旋險夷。……遂使有魏之業,光邁百王,豈非神睿經綸,事當命世?」這等於是將拓跋燾看作是開創北魏百年基業的領袖。就是被拓跋燾打得夠嗆的劉宋王朝,也對他做了很高的評價,說拓跋燾「英圖武略,事駕前古」。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