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宅論與東橫線
2024-10-11 02:57:54
作者: 隈研吾
我對於時髦的郊外住宅區的違和感在20年後促使我寫出了《十宅論》(1986年,東裝出版;1990年,築摩文庫)這本書,該書的副標題是「10種日本人居住的10種住宅」。我把日本人分為10類,以幽默搞笑的誇張手法記述了他們的文化、氣質、品位、分布狀況等。這10種人分別是:單身公寓派、清里食宿公寓派、咖啡酒吧派、哈比達派、建築師派、住宅展示場派、獨門獨院派、俱樂部派、料亭派、歷史屋派。漫畫家、散文家渡邊和博先生覺得《十宅論》很有意思,於是把我叫到惠比壽的酒館裡,我們兩個笑了一個通宵。當時,渡邊先生已經寫出了《金魂卷》(1984年,主婦之友社)這本暢銷書,創造了「大款」和「窮光蛋」這兩個流行詞彙,獲得了第一屆流行語大獎,從而受到世人的關注。他雖然很靦腆,但非常敏銳,我從他那裡學到了很多東西。《十宅論》文庫版的封面也是他為我畫的。
在我的少年時代,東京從「又小又破的城市」搖身一變成了「又大又新的城市」。在這種時期,會誕生各種新富豪,各有一種不同的文化注入,上演著盛衰交替的好戲,城市的風格和文化往往是混亂的。並非只有日本這樣,無論是什麼城市,都會至少經歷一次這種青春期一般的喜悅與傷感雜糅的時期。度過青春期,城市就成熟了。倫敦也好,巴黎也好,紐約也好,都有過這種青春期。
我很幸運,得以與這種混亂一路同行,並進行了冷靜的、惡作劇式的觀察。一端是淳子家的農村房屋,另一端是田園調布西口的「時髦漂亮的理想城市」,中間則是東橫線的各種車站,那裡住著我的各種朋友。
在大倉山,新橫濱站附近的農田不斷被平整,然後上面建起了住宅區,帶有小草坪庭院的洋氣房子如雨後春筍般冒了出來,而且院子裡必定養著狗。屋子裡有鋁合金窗框、塑料餐布和亮閃閃的螢光燈,跟昏暗的我們家一比,顯得格外明亮,令我很是羨慕。
從大倉山往澀谷方向去的第三站是元住吉(東京橫濱間地圖,見圖11),這裡建有混凝土築成的高層住宅,我的朋友小久就住在裡面。樓只有四五層高,按今天的標準來看,根本算不上高層,而且沒有電梯。但是,當時我卻覺得這絕對是高層建築,並非常羨慕能夠住在高空的小久。其平面設計圖被稱為星形,形狀像海星,即使在今天看來都很有意思。
後來不斷拔地而起、成為日本城市制服的混凝土公寓通常正面寬6米左右,只有一邊有窗戶,一戶一戶地沿走廊並排排列,有點像監獄。而這種星形住宅的住戶門面有三種朝向,像是單門獨戶的房子縱向疊加在一起。所以,小久家的房子讓人感覺是浮在空中的。
圖11 東急東橫線的簡略示意圖
元住吉、武藏小杉和新丸子是多摩川西邊的街區,靠近川崎,因為工廠很多,與郊外的氛圍又不一樣。製造產品的工廠街區與里山的農戶相比,充滿了另一種現場感,去那裡玩是一件讓我很期待的事。
與生產無緣、僅以消費為目的的「郊外的房屋」最讓我覺得無聊和孱弱。住在工廠里的朋友的風格也跟郊外居民不同。我有很多朋友,也去很多人家裡看過,親眼看到了房屋的內部裝修,也仔細觀察了它們的外觀,由此知曉了各種文化。如今,我的工作就是去到全世界的各種地方,與各種人、各種街區打交道,不過無論去到哪裡,無論遇見什麼人,我都不太會感到驚訝,我想這可能是因為我曾經在那個時期居住在東橫線的沿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