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之約

2024-10-11 02:44:09 作者: 王志綱工作室

  2010年初夏,新上任的大慶市高新區主任楊彥彬來到北京。此行他除了常規的公務之外,還有一個重要的任務,就是邀請王志綱工作室前往大慶,參與大慶高新區新一輪發展戰略的研究工作。

  本章節來源於𝖻𝖺𝗇𝗑𝗂𝖺𝖻𝖺.𝖼𝗈𝗆

  雖然此前並沒有直接接觸,但是楊主任對於工作室的關注卻已經長達十年之久。與很多人一樣,初次的了解來自於那本《謀事在人》。對於那個年代的知識分子來說,那是一本點燃心中激情的書籍,以一個個鮮活的案例讓他們認識到時代已經發生深刻的變化,開啟了知識分子憑腦袋創造財富的閘門,給予了他們憑藉知識闖蕩世界的勇氣。而書中那句「做人要有三分俠氣」更是讓他印象深刻,影響至今。

  從此以後,凡是工作室的書他都第一時間買來閱讀。對於工作室從地產到城市,從區域到產業眾多領域的參與都非常熟悉,尤其是看到工作室在城市領域和高新區領域的工作,更堅定了他與工作室合作的決心。因為一個城市的高新區往往是一個城市發展最重要的引擎,尤其是對於大慶這樣一個工業城市來說,高新區的發展方向代表整個城市的發展方向。因此高新區的戰略絕不只是園區的戰略,而一定要站在城市的角度來思考園區的使命和方向。

  而站在城市的角度,大慶不能不感到失落。隨著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戰略實施,東北幾大核心城市都雄心壯志,紛紛將目標鎖定世界級產業基地和國際化城市,爭取成為中國具有獨特優勢和競爭力的增長極:瀋陽是厚積薄發、志在老大,規劃打造世界級裝備製造業基地,建設國家中心城市和東北亞區域中心城市;大連意氣風發、不斷升級,規劃打造世界級的裝備、石化、造船產業基地,全球軟體和服務外包中心,建設東北亞重要國際城市;長春雄心壯志、尋求跨越,規劃打造世界級汽車、軌道客車和農產品加工產業基地,國家級戰略性新興產業基地,建設國家創新城市;哈爾濱苦練內功、蓄勢待發,規劃發展以高新技術為主的汽車、航空、航天、醫藥等八個產業 ,建設北國水城、工業大城、科技新城、文化名城和商貿都城的現代大都市。

  而作為共和國天空上曾經最閃耀的明星、黑龍江的第二大城市,歷經數十年的輝煌後,隨著石油資源開採難度的增大和儲量的減少,這位年輕的共和國功臣,卻日漸乾癟消瘦,在深圳、蘇州、鄂爾多斯等新興城市的一波波爭輝逐秀中,難見當年的神采;當身邊城市如瀋陽、大連、長春、哈爾濱紛紛制定新戰略,開始新一輪賽跑時,大慶還遲遲找不到自己的方向。

  作為大慶城市經濟發展的核心區和引領區、中國唯一以石油化工為特色的國家級高新科技產業開發區,它擔負著在石油資源日益枯竭的情況下尋找替代產業、打造可持續發展戰略引擎的任務,也寄託著為大慶在新時期樹立創新發展新標杆、再造昔日光榮與夢想的期望。因此,從一定程度上而言,高新區的未來就是大慶市的未來,高新區的榮耀就是大慶市的榮耀。

  楊主任生於石油大會戰時期,成長於黑龍江綏化,擔任過大慶市統計局局長、發改委主任、政府秘書長,非常清楚大慶的家底、大慶未來將面臨的巨大挑戰;同時也清楚作為大慶唯一國家級高新區、承載大慶未來戰略重心的高新區主任,責任是何其的重大,使命是何其的艱巨。

  此前大慶所做的戰略研究不可謂不多,從產業到城市,動輒幾千頁的專業分析報告,很專業,但是方向卻依然看不清晰。對於大慶高新區來說,到底重點是繼續在能源上大作文章,還是另闢蹊徑,發展替代型產業,眾說紛紜。

  在能源枯竭的遠期壓力下,高新區也曾探索過發展生物醫藥、現代農業等產業,但都有些「撿到籃里都是菜」的感覺,到底該選擇什麼樣的產業,下一步該怎麼發展,依然沒有清晰的思路,沒有取得突破性、革命性的成果。所謂「對於一艘沒有航向的船來說,所有的風都是逆風」,楊主任意識到迫切需要一個全局性、系統性、高瞻遠矚的策劃,明確高新區「我是誰、我在哪裡,我要到哪裡」,這樣後面具體的產業分析及招商操作才有用武之地。因此,楊主任新官上任,點的「第一把火」就是找方向。

  當他把這個想法與市領導溝通的時候,得到了領導的高度認同。原來,夏市長對於工作室早有耳聞。夏市長是成都原市委書記李春城在哈爾濱市任團委書記時的副手。李書記主政成都十年,把這個中西部城市做得風生水起,從西部之心到世界現代田園城市,引起世界的關注。不久前她剛到成都去考察,為成都這十年來天翻地覆的變化而感慨萬分,而她最感慨地是成都這一路走來,定位準確,思路清晰。從整個城市的定位到各個區縣的差異化發展,從整體的產業布局到各個功能區的運作,從整體形象的傳播到具體項目的拉動,循序漸進,有條不紊。正是因為目標清楚,上下同欲,形成一股合力,越走越輕鬆,越走越是勢不可擋。工作室一直見證並參與了成都這麼多年來的發展,相信工作室也能夠為大慶的發展找到新的思路。

  在大慶的歡迎晚宴上,王老師講到當年做完成都發展戰略後,成都方面曾經總結過一個四劃理論——「謀劃、策劃、規劃、計劃」。第一是謀劃。新的領導到一個地方以後,必須要吃透上頭的精神,了解下面的民情,承上啟下,對於這個城市的發展有大思路。第二是策劃,要根據城市發展的規律,根據城市的資源和設想,按照一種錯位經營、差異競爭的方式找到自己的特色,拿出一個科學的方案。第三步才是規劃,這個時候的規劃就有神有魂有個性。最後是計劃,把這個「魂」具體落實下去,可以最大限度地來規避蠻幹和同質化的問題。使城市的發展具有可持續性,把政策真正轉化為發展的動力。

  夏市長聽完這段往事後,對「四劃」理論深表讚賞,提出高新區的發展戰略一定要與大慶城市的發展戰略同時考慮,甚至表示等高新區的發展戰略出來以後,政府還要再聘請工作室為大慶城市的發展進行戰略策劃。

  最後,王老師贈送給夏市長一套工作室戰略文庫,而夏市長則專門為王老師準備了一份特殊的禮物——一滴封裝在水晶玻璃中的石油,據說取自當年鐵人王進喜打出的第一口井。雖然只是一滴石油但卻意義非凡,因為在中國最困難的時候它為中國的工業注入了血液,它所代表的是一種敢叫日月換新天的時代精神。這種精神不只是歷史的標本,更不是人們緬懷的談資,而是一種實實在在,今天仍然能夠指引我們前進的一種精神。因此對於五十年代出生的王老師和任總來說,跟大慶的合作不只是一個普通的項目,而更有一種大慶的情節在裡面。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