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中國
2024-10-11 02:43:05
作者: 王志綱工作室
幾年過去,當「西部之心」的戰略目標已經逐步變成現實的時候,成都市委市政府又開始了新的謀劃。
中國在世界經濟體系中的位置上升,許多城市也紛紛將國際型大都市列為了發展的目標,北京、上海自不待言,西安打造國際化大都市,瀋陽、南寧打造國際性區域中心城市,大連致力於打造全球服務外包城市。成都的位置在哪兒?
早在幾年前,成都在「魅力之都」的定位下已經開始了世界範圍內的營銷活動。2005年,成都市政府將國際營銷作為城市營銷的重中之重,成立了專門的國際宣傳組,積極尋找著成都與世界對話的「國際語言」。通過熊貓懇親之旅、國際攝影大會、成都風情周等一系列的活動「讓成都走向世界,讓世界消費成都」。一年一個主題,一年以一個區域為重點,歐洲、北美、東南亞,成都面向世界面向世界的腳步走得越發自信。但是下一步,成都要打什麼牌,這不只是城市營銷的問題,更是城市戰略的問題。
用工作室的觀點來看,先找魂,後營銷。營銷是戰略的外在體現,也是實現戰略的助推劑。真正精彩的戰略定位和形象定位是合二為一的,既是精準的戰略定位,也是讓人一見難忘的形象語。新時期的成都需要這樣的東西。
2009年末,廣州南沙的一間會議室,李春城書記與成都市委市政府的高層以及幾位顧問正在激烈地討論。此前一周,他們從北到南,考察了濱海新區、湖南兩型社會試驗區、深圳等地,最後在這裡討論的主題是成都明天向何處去。如果說過去幾年的戰略目標正在實現的話,那麼未來三十年乃至五十年,成都又要向一個什麼樣的方向去發展。
對於成都的主政者來說,這幾年來一直在扎紮實實地推動城鄉一體化發展,城鄉統籌是成都最大的不同之處。這是將近七年時間打下的基礎,今後不管還會提出多少新東西都應該是沿著這個軌道,在這個基礎之上來實施的,這是最廣泛的基礎,最現實的優勢,也是最根本的舉措。這個基礎打好了之後下一步既是宣傳的問題,又不只是宣傳的問題。實際上是城鄉一體化的升級問題,往哪兒走,不只是對外說的,更是對內凝聚共識的關鍵。
西部之心的定位經過兩次黨代會確認,從表述上簡而言之就是中西部最好的城市,在新的條件下內容要進行充實、調整和完善:
第一繼續做好統籌城鄉發展的示範區。這既是成都作為城鄉統籌試驗區的基礎也是責任。不斷鞏固和完善城鄉居民共享改革建設成果的體制,城鄉市場充分活躍,能力充分釋放;從發展的歷程講,就是城鄉老百姓共創共享。
本書首發𝚋𝚊𝚗𝚡𝚒𝚊𝚋𝚊.𝚌𝚘𝚖,提供給你無錯章節,無亂序章節的閱讀體驗
第二成都不止成為西部之心,還在中西部成為最好的城市,邁出國境線之外都能夠成為國際型的樞紐城市。
第三要能夠延續全域成都的思路,以成都為核心,變成一個現代化都市群和城市群,形成成都經濟區。
第四從形態上說,發揮成都山水林盤的自然本地優勢和天府之國的文化傳統,打造一種現代的田園生活形態。
作為成都多年的顧問,也是深入參與成都這些年發展的老朋友,王志綱也參加了這一討論。在交流中,王志綱認為:如果說八年前定位西部之心的時候,瞄準的是中國經濟「3+1」格局的話,那麼今天再來定位成都,要看的是中國在世界上的位置。
今天的中國就像一條穿越時空隧道的巨龍,龍頭已經開始與全球一體化和資訊時代的最前沿對接,龍身正在工業化的浪潮之中翻騰,而龍尾還深深地扎在農業文明地泥土之中。隨著全球化浪潮的風起雲湧,巨龍翻身,三種文明同時疊加,這是一種前所未有的轉型和跨越。
因此當外國人看中國的時候,就像盲人摸象一樣,看到哪一部分往往容易以偏概全。當他們到了上海,以為中國都是像紐約一樣;當他們到了甘肅,以為都是黃土高原,還生活在張藝謀的電影裡。要找到一個地方,既能讓他了解傳統,又了解現代,既能了解中國的宗教,又能了解當代的風俗。恰恰在這個意義上,成都可以扮演重要的角色。
今天的成都面臨的機會是中國在全球的地位日益隆起,我們怎麼分享全球向中國投來關注的目光,要跳出來站在全球化和動態的角度上來看待這麼一塊高地。成都這些年的發展體現得最為完整的是城鄉統籌,上溯到源頭是一種天人合一,人與自然,人與人之間的和諧。這是中國下一步要重新回歸的道路,也是世界所期盼中國智慧所能夠提供的東西。
從國際經驗看,西方國家的工業化和城市化也曾出現過各類不可調和的矛盾,為此霍華德曾提出過「田園都市」的理想,雖然沒有大規模推廣,但足以讓我們對集合城鄉兩者優點的和諧城市產生美好的期望。美國的城市化以大規模土地開墾為基礎,寬鬆的土地政策加速了農業技術發展,滿足工業化、城市化對農產品的需求;歐盟推行發展中小城市策略,促進城鄉結合協調發展;日本以中心城市為依託,帶動周邊地區經濟技術發展的創新都市圈;韓國在上世紀70年代實施「新村運動」,政府大力倡導「勤勉、自助、合作」精神,在政策、資金、教育等多方面支持農村自治,使「新村運動」發展為國民精神運動,使農村現代化與工業化、城市化同步推進。
從國內的實踐來看,城鄉一體化問題也一直是多年以來盤踞在中國走向現代化進程的道路上的一塊巨石。早在上個世紀二三十年代,一些有識之士如梁漱溟、盧作孚等就開始從理論到實踐上探索中國農村的復興,掀起了一場轟轟烈烈的新鄉村運動,但在那個整個中華民族都面臨著生存危機的特殊年代裡,這種探索最終也只能帶有一種個人化的理想主義色彩。
建國以後,為了快速建立社會主義經濟基礎,在一窮二白的情況下對農產品採取「剪刀差」的方式來支持工業的發展,但這種發展模式也導致了城鄉差距日益擴大,數億農民在大力支援城市經濟發展的同時,卻始終無法享受到應有的現代文明,以至於有人曾激烈地批評這種傾斜的結果是「城市在九天之上,農村在九天之下」。
改革開放以來,各級政府一直在探索解決城鄉問題的途徑和辦法,但效果不佳。究其原因多是簡單地將其理解為「變鄉為城或變城為鄉」,片面以為多發展城市、設法減少農村就是城市化,實際上卻限制了農村的發展。因為城鄉一體化並不等同於城鄉一樣化,盲目取消農業、消滅農村都是不現實也是不可能的。
人口高度聚集、製造業和服務業高度發展是城市的基本特徵,而綠色、恬靜、生態和低密度則是鄉村的本色。城鄉一體化真正的內涵和目標是強調消除城鄉之間的對立、分割狀況,在保留城鄉各自特點的基礎上,創造平等統一的新型城鄉關係,人們無論居住在城市還是農村都能享受現代化的文明生活。
人類社會的發展軌跡沿襲「城鄉隔離-城鄉聯繫-城鄉融合-城鄉一體」的過程,而城鄉一體就是城市發展的最高階段。2005年我國的城市化水平已經提升至43.41%,正由「城鄉聯繫」向「城鄉融合」發展階段轉變。
成都的使命是探索城鄉統籌,這也是中國下一步發展要解決的核心問題。在這個意義上,在原有基礎上給成都一個新定位的話,那麼應該是「西部之心,典型中國」,所謂「典型中國」指的是代表中國傳統和現代文化完美融合的典型,代表中國未來城市發展模式的典型,代表中國和諧社會的典型,代表中國國際化都市的典型,代表中國形象標識的典型。
?典型中國傳統和現代文化的完美融合。成都是中國本土文化古今完美交融的典型代表。在2500年歷史中沉澱了一個「骨子裡的中國」:華夏文明根系成都,金沙、武侯祠、錦里、寬窄巷子……,多民族和多元的文化在成都交融、傳承、延續並發揚光大;代表中國人典型生活與處世方式的道、茶、詩、飲食,在成都均有強烈體現。
?典型中國未來城市發展模式。從城鄉統籌試驗田到世界田園城市,成都的城市發展模式代表了「轉型中國、內需中國、生態中國、中國創造」等中國未來城市發展形象,是中國城市發展的典型代表。
?典型和諧社會形態。優美的生態環境,人性的創業氛圍,休閒的生活方式,包容的社會形態、和諧的城鄉關係,表現出一個「成熟社會」所具有的獨特魅力,是中國和諧社會的典型體現。
?典型中國國際化都市。成都是當前中國國際化水平較高的城市之一,突破2000萬人次的國際機場、已有8個領事館(全國第四)、國際交流頻繁,流行時尚匯聚、具備代表中國國際化大都市的形象。
?典型中國形象標識。大熊貓、太陽神鳥、川菜、道文化、三國文化等這些根植於成都的文化符號,在國外都是中國形象的典型代表之一,也成為代言中國形象的標誌性品牌。
經歷了急風驟雨的發展之後,伴隨著中央的戰略調整以及全球一體化格局的改變,中國城市化將入一個回歸時代。從崇洋媚外、拿來主義到挖掘內涵、尋找生命之源、文化之根,著力打造樹大而根深的城市發展之路。尋找和挖掘骨子裡的中國的時代已經到來了。
成都的意義正在於它在海納百川學習別人的同時,沒有忘記挖掘和打造自己的根。我們在做成都文化戰略的時候提出「傳承古蜀,演繹時尚」,首先強調「傳承古蜀」,強調成都的根,特別是古蜀文明。如果說長江文明跟黃河文明一樣,也是華夏文化的發祥地之一的話,而從三星堆到金沙遺址的古蜀文明,則是長江文化的重要源頭。三星遺址出土的太陽神鳥已被作為中國文化遺產的標誌,成為華夏文明的象徵。
中國傳統文化已經浸淫在成都人的骨子裡。現在成都有很多亮點,如錦里、寬窄巷子、文殊院,都具有濃郁的中國文化氛圍。三聖花鄉的「五朵金花」也集中體現了成都的民俗文化、鄉村文化和休閒文化,全國很多地方都來考察學習,嘆為觀止。
下一步的中國,開始進入尋根時代了。「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時代真的到來了。我們的根在哪裡?誰真正具有中國之魂、中國之根,誰真正能夠在自己的區域和城市把這個根和魂挖掘出來,滲透到骨子裡去,誰就能成為經濟全球化過程中備受青睞和關注的對象,就能脫穎而出,具有持續競爭力。
成都人找到了自己的根。在經濟全球化的過程當中,它能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能夠更大程度輻射和整合資源。成都還把這種根和這種源跟現代信息和氣息結合起來揉到了一起,所以成了「一座來了就不想離開的城市」。最後,當它能夠代表中國參與全球競爭的時候,能量和空間將獲得一個極大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