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2024-10-11 02:41:45
作者: 王志綱工作室
2010年末,一股建設首都圈的熱潮起於環首都眾區縣之間。
9月,河北省提出「環首都經濟圈」概念。12月,河北省政府下發環首都經濟圈規劃編制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借鑑長三角、東京、首爾等國內外城市發展的經驗和教訓,綜合論證與北京經濟一體化發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準確把握環首都經濟圈的發展態勢和趨勢,構築與首都相協調的功能完善、結構合理的產業空間布局、城鎮職能體系。其規劃範圍包括承德、張家口、廊坊和保定市域。
這個雄心勃勃的區域規劃圍繞北京布局了一大批產業基地。時任河北省副省長趙勇說,「現在(環首都)這個地方是一個貧困帶,河北的貧困縣有相當一部分集中在北京周邊,應該說這是一件令人遺憾的事情。現在要把貧困帶變成城鄉一體化的示範帶,加快這裡的城市化進程。」
周邊區域借力北京發展的渴求不可謂不強烈。回過頭來看北京,對於區域合作的需求又何嘗不迫切。且不說北京每年的能源、環境方面對周邊地區仰仗頗多,就城市本身來說,北京也到了不能不向外的程度。
請記住𝐛𝐚𝐧𝐱𝐢𝐚𝐛𝐚.𝐜𝐨𝐦網站,觀看最快的章節更新
2010年中秋節前夕的一場小雨,引發了極為嚴重的全城大塞車,隨後北京出台了汽車限購政策。2011年的一場大雨,又讓人發出了「北京也可以看海」的感嘆。兩場看似普通的雨以一種讓人無法忽視的方式將北京打造世界城市的目標與現實不堪重負之間的矛盾擺在人們面前。
北京亟需突圍!對照國內外城市的發展經驗,出路很清晰——構築世界城市區域。任何一個世界城市都不是孤立的,紐約、倫敦、東京都有一個區域腹地的繁榮和支撐,其形成和發展依賴於世界城市區域體系的強大支撐,而世界城市區域也能夠藉助世界城市的力量實現區域的共同發展。
2010年底,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同志在北京調研時指出:北京應該在推動京津冀一體化過程中,促進形成首都經濟圈,並在其中起帶頭作用。
無論從中央的要求,北京的需求,還是周邊地區的發展渴求來說,推進區域合作都是順理成章的事情。這一地區也早就已經開始過合作的嘗試,從環渤海經濟區到京津冀都市圈再到吳良鏞的兩次「大北京規劃」,也是苦心孤詣。然而這一區域合作偏偏就是推進得極為艱難。
在周邊地區看來北京對於區域合作總是有些放不開,而北京也有北京的苦衷。首都是一個資源、人口高度集中,環境和社會管理壓力極大的城市。在發展過程中失去了許多調整的機會,現在更不敢輕言大刀闊斧。對於北京來說,如果說自己的郊區新城諸如通州、天通苑都難以實現功能和人口相結合的有機疏散,又怎麼能使得更外圍的新城能夠實現這一任務呢?
一個區域戰略的重新調整從來就不只是規劃上的「5+2」,還是「2+8」,而是在功能、產業等方面重新分配利益的複雜博弈過程。功能疏解不出去,人口就難以形成合理的分布,首都的壓力就依然存在。要成功地疏解功能,就要考慮發展什麼樣的產業;要發展什麼樣的產業,需要吸引什麼樣的人群;要打造什麼樣的環境才能吸引想要的人群。
這是一個環環相扣的過程。這種思考的方法也是我們在過去十年中,參與首都圈眾多城市發展戰略研究中所堅持的思路。翻開我們的案例庫,從廊坊到張家口,從承德到保定,從秦皇島到天津,都留下過我們的身影。從政府到市場,從不同的角度探索過區域背景中的發展機會。
2011年,「首都圈」明確寫進了國家十二五規劃。對北京提出了明確要求——推進京津冀區域經濟一體化發展,打造首都經濟圈。北京對此高度重視,成立了由劉淇和郭金龍領銜的對口支援和區域合作領導小組,由市委副秘書長秦剛任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
多年以來,無論政府還是學界,對於首都圈都有著非常多的研究,但是如何能夠將政府良好的意願與市場的強大力量有機結合,找到適合的抓手,才是真正能夠快速推進首都經濟圈區域合作的關鍵。正是因為這一原因,北京對口支援與區域合作辦公室選擇了從市場中走出來的同時又從事區域城市發展戰略研究多年的王志綱工作室承擔這一研究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