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4 「玉壺冰」琴 古琴中的上乘之品
2024-10-11 02:30:36
作者: 劉鈺婷 等
國寶小檔案
本書首發𝗯𝗮𝗻𝘅𝗶𝗮𝗯𝗮.𝗰𝗼𝗺,提供給你無錯章節,無亂序章節的閱讀體驗
年代:南宋(公元1127—1279年)
尺寸:長123.9厘米,肩寬22厘米,尾款15.1厘米
館藏地:天津博物館
主講人:楊旭
古琴的悠久歷史
「玉壺冰」琴誕生於南宋時期,距今已有超過千年的歷史。這張古琴體輕且薄,因琴底池上刻草書「玉壺冰」銘而得名。「玉壺冰」出自唐代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一詩中的「一片冰心在玉壺」,寓意清正廉直、玉潔冰清的節操,正符合宋代文人的思想追求。
中國古琴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彈撥樂器之一,距今至少已有3000餘年的歷史。琴、棋、書、畫歷來被視為文人雅士修身養性的必由之徑。古琴因具有清、和、淡、雅的品質,可以讓文人寄寓其風凌傲骨、超凡脫俗的處世心態,從而在「琴棋書畫」四藝中居於首位。源遠流長、高雅優美的古琴藝術,是中華文明的精粹與瑰寶,也是中國古典音樂境界的最高體現。古琴作為古琴藝術最集中、最重要的承載體,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文物價值、經濟價值以及社會價值,蘊含了極為深厚的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
「玉壺冰」琴的形制
古琴造型優美,樣式繁多,最主要的區別體現在琴額、頸、腰、尾部的線條與造型。常見的是伏羲式、仲尼式、連珠式、落霞式等14個普通的琴式,而這張「玉壺冰」琴為遞鍾式。琴身為無角圓頭,直項垂肩至三徽,琴腰作小型內收半月形,琴底有大小兩個音槽,位於中部較大的稱為「龍池」,位於尾部較小的稱為「鳳沼」,內有「金遠制」款,池下方刻有篆文「紹興」(南宋高宗趙構年號)印。
據傳說,最早的古琴是依照鳳凰的身形斫制而成,以求吉祥安泰;古琴全身與鳳身相應,有頭、頸、肩、腰、尾、足。而「玉壺冰」琴就是嚴格按照此規格斫制而成的。
「玉壺冰」琴的「琴頭」上部稱為「額」。額的下端鑲有用以架弦的硬木,稱為「岳山」。岳山靠額一側鑲有一條硬木條,稱為「承露」,上有七個「弦眼」用以穿系琴弦,其下有七個用以調弦的「琴軫」;琴頭的側端,又有「鳳眼」和「護軫」;自腰以下,稱為「琴尾」。琴尾鑲有刻有淺槽的硬木「龍齦」,用以架弦。龍齦兩側的邊飾稱為「冠角」,又稱「焦尾」。整體來看這把琴「有山有水,有龍有鳳」,象徵著天地萬物。因此,古琴便成為一種有生命、有靈性的樂器。
從古琴的外形上來看,音箱上圓下平,正應和了中國人傳統的「天圓地方」的宇宙觀。音箱由整塊木頭挖空而成,因音響壁較厚,而且打磨粗糙,所以音色渾厚悠遠。琴身的長度約為三尺六寸五,約為1.22米,象徵著一年365天,是一種時空概念的演化。琴面上有13個琴徽,代表一年12個月和一個閏月,以此象徵時空周流。
其實,三尺六寸五也符合人在演奏時手臂適度伸展的長度,當人撫琴時,正好可以保持嚴謹端正、舒展自然的坐姿,有益於保持良好的心態。如果琴再設計得長一些也沒問題,但是演奏者蹦蹦跳跳的姿態,不符合欣賞具有古典韻味的音樂時的審美感受。所以,古琴是一種將其本身的基本結構與彈琴人的表現需求很好地結合在一起的樂器。
「玉壺冰」琴有七根琴弦,象徵著七星。古琴最初只有五根弦,內合五行「金、木、水、火、土」,外合五音「宮、商、角、徵、羽」。後來文王囚於羑里,因思念他的兒子伯邑考,加弦一根,是為文弦;武王伐紂,加弦一根,是為武弦,合稱「文武七弦琴」。
千金難買蛇腹斷
如今,這張古琴靜靜地被陳列在天津博物館二樓的精品展廳里,每天都有世界各地的參觀者慕名而來觀賞。但是,許多人在靠近展櫃觀賞它們時,卻驚訝地發現琴身漆面上竟然斑駁著無數細碎的裂紋!這時,人們惋惜的驚嘆聲便會此起彼伏。而這些出現在古琴漆面上的裂紋在學術界被稱為「斷紋」,是古琴鑑賞的一項重要指標。如果將龍池比作「古琴的心臟」,把燕足稱為「它的雙腳」,而琴頭、琴額、琴腰、焦尾是「它幽雅的身姿」,那麼「斷紋」就可以被稱為「古琴蒼老的皮膚」。
什麼是古琴的斷紋?斷紋又是怎樣形成的?首先,我們來大致了解一下古琴的製作工藝。古琴的琴體是由底板和面板黏合而成的,其面層漆的處理是一個極其複雜的過程。首先,要在面板上刮一層靠木漆(生漆的一種),之後包裹一層麻布,即傳統工藝中的「披麻」,這樣就可以讓琴身經年久而不開裂,同時還能使琴的聲音聽上去更有內涵,舊時許多老家具的製作也會使用這種工藝。其次,要為面板製作灰胎。最講究的灰胎要用生漆和鹿角霜來調和,生漆是從漆樹上取得的一種液體,完全是天然的材料;而鹿角霜是用鹿角研磨成的粉末。在刮一遍灰胎之後,還需要打磨一遍,總共要刮20多遍不同目數的灰胎。而且,由於生漆是一種含有漆酶的生物漆,需要在恆定的溫度、濕度條件下才能幹燥,所以,每次要想達到表面乾燥的狀態,就需要一個星期左右的時間。另外,在灰胎全部刮完和打磨之後,還要再自然存放一年左右的時間,以達到徹底的乾燥狀態,然後才可以繼續後續的工藝。
製作一張古琴的合理時間應該不少於兩年。這的確是一個非常講究的手工藝,保存了歷代傳統制琴工藝的精髓。使用這種工藝製作出來的琴,表面光澤且聲音圓潤富有內涵。而灰胎就像有生命的極富韌性的皮膚一樣,緊緊地保護著琴體,歷經歲月的考驗。正因為運用了這樣的材料和製作工藝,古琴才得以成為保存百年甚至千年的樂器。
《琴箋》中說:「古琴以斷紋為證,不歷數百年不斷……」由良木製作而成的琴體歷經歲月,在不同的環境中長年風化,便要衝破緊裹著的厚厚的面層,釋放出它的能量;同時,琴還需要經常彈奏,震動也有助於木材的變化,於是在內力和外因的共同作用下,琴身木材表面的漆面便產生了裂紋,這就是我們所說的「斷紋」。
斷紋的形狀和疏密,由木質、木紋、漆質、灰漆及收縮與老化程度等多種因素共同決定的,所以斷紋的種類很多,主要有梅花斷、牛毛斷、蛇腹斷、冰紋斷等。
另外,斷紋是根據其形象來命名的。在「玉壺冰」琴上有不勝枚舉的斷紋,最重要的是一種間隔半寸至一寸,節節相似,形如蛇的腹部的斷紋,這種斷紋被稱為「蛇腹斷」。出現蛇腹斷的古琴往往是上乘之品,琴聲會更加松透古雅,所以在古琴鑑賞界一直有著「千金難買蛇腹斷」的說法。
心物相合,人琴合一
「和雅」「清淡」是琴樂標榜和追求的審美情趣。古琴的韻味是虛靜高雅的,若想達到這樣的意境,彈琴者必須將外在環境與平和閒適的內在心境合二為一,才能達到琴曲中追求的心物相合、人琴合一的藝術境界。
古琴在彈奏時,擺放的位置應當寬頭朝右,窄頭朝左,最細的線朝自己,徽位點和最粗的弦在對面。古琴的琴軫,也就是寬的那頭,是要懸空在擺桌子右側外面的。影視作品中,1987版的《紅樓夢》最為精確,林黛玉彈古琴的姿勢,以及琴的知識全部都對。
1977年8月,在美國發射的「旅行者」2號太空船上,放置了一張可以循環播放的鍍金唱片,精選了全球人類的代表性藝術,其中就收錄了著名古琴大師管平湖先生演奏的長達七分鐘的古琴曲《流水》,用來代表中國的音樂。這首曾經由春秋時代著名琴家伯牙的彈奏而與鍾子期結為知音好友的古曲,如今它又帶著探尋地球以外天體「人類」的使命,到茫茫宇宙中去尋求新的「知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