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公元960—1279年)
2024-10-11 02:30:19
作者: 劉鈺婷 等
068 吉州窯黑釉木葉紋盞 一塵一佛剎,一葉一釋迦
國寶小檔案
年代:宋(公元960—1279年)
記住全網最快小説站𝕓𝕒𝕟𝕩𝕚𝕒𝕓𝕒.𝕔𝕠𝕞
尺寸:高5.5厘米,口徑14.8厘米,底徑3.8厘米
徵集地:1962年江西省南昌市
館藏地:江西省博物館
供圖:江西省博物館
主講人:祝藝華
今天為您介紹一件宋人飲茶用的茶盞——吉州窯黑釉木葉紋盞,是江西宋代吉州窯的獨創產品。其造型為一片葉子,蘊含著禪宗意韻。
聞名於世的吉州窯
宋代是陶瓷文化發展的鼎盛時期。在眾多名窯百花齊放的時代,吉州窯以其濃厚的地方特色和獨特的藝術個性聞名於世。這裡產的瓷器種類繁多,釉色齊全,造型豐富,裝飾手法獨特,充滿了強烈的生活氣息和濃郁的民間風情,被譽為「馨香艷麗的山花」。
吉州窯位於今天的江西省吉安市(古時又稱「廬陵」)的永和鎮,所以又稱「永和窯」。永和鎮是一座因瓷而興的街鎮,它和廣東佛山、湖北漢口並稱為宋代的三大名鎮,交通便利,商業興旺。古代瓷器的運輸主要依靠水路,能減輕震動、減少損失,而且成本低,這是古代陶瓷業發展的重要條件,加之當地豐富的瓷土、充足的燃料和深厚的人文底蘊,以及廬陵人的聰明才智,共同讓吉州窯燃起了熊熊的窯火。
吉州窯始於唐朝晚期,經過五代、北宋,到南宋時達到鼎盛,直至元代衰沒,燒造的時間長達600多年。吉州窯燒造的產品有盞、碗、罐、杯、碟、盤、缽、盆、瓶、壺以及玩具,等等。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產品是色彩斑斕、富於變化的黑釉瓷,還有自然新穎、圖案豐富的釉下褐色彩繪瓷,尤其是吉州窯以獨創的木葉紋和剪紙貼花裝飾工藝製作的產品,堪稱中國陶瓷史上獨一無二的瓷器絕品。
神奇的窯火使兩種不同的釉在高溫中發生變化,進而形成一絲絲葉脈清晰的圖像,它的絲絲莖脈是那樣清晰生動,如果用手輕輕觸摸,便會發現木葉紋米黃色的釉和盞壁的黑釉熔於一個平面,沒有絲毫痕跡。當人們向盞內略注清水後觀察發現,仿佛有一片天然的樹葉漂蕩在黑色的茶湯中,意境深遠。
木葉紋盞的燒造工藝
今天為您介紹的是吉州窯獨創的「木葉紋茶盞」,得名於它的盞壁上印有一片樹葉。這片葉子不是畫上去的,而是真的樹葉。那麼,這片真的葉子是怎麼貼在盞壁上的呢?在歷史長河中,木葉紋盞的燒造工藝曾經消失過,現在經過當代陶瓷藝術家的不懈努力,此種工藝又恢復重現。
關於木葉紋的燒制工藝,有很多種說法。有一種說法認為可能是古人先在器物上施黑釉,然後把葉子浸在黃釉料漿中,待葉子腐敗後只剩葉脈,再將葉脈放至施過黑釉的碗盞內燒制而成。之後出土的吉州窯中,有人將葉子置於盞壁或者盞心,俯視茶盞,葉子如一葉小舟漂蕩在清澈的水面之中;也有人將葉子的一半置於盞口,葉尖朝向盞心,可以看到在盞壁漆黑的釉色中,葉子猶如一棵大樹獨聳於浩大深邃的天穹;也有人將二片或者三片葉子重疊的。由於在乾燥或者燒制的過程中,葉片容易發生扭曲、破損、變形,所以吉州窯出土的樹葉紋形狀往往不完整。那麼,這些都是什麼樹葉呢?有人認為是菩提葉,也有人認為是桑葉或者楓葉。在日本的一件宋代吉州窯木葉紋盞的木葉旁,清晰可見一條栩栩如生的蠶,那這片葉子肯定是桑葉。
神奇的窯火使兩種不同的釉在高溫中發生變化,進而形成一絲絲葉脈清晰的圖像,它的絲絲莖脈是那樣清晰生動,如果用手輕輕觸摸,便會發現木葉紋米黃色的釉和盞壁的黑釉熔於一個平面,沒有絲毫痕跡。當人們向盞內略注清水後觀察發現,仿佛有一片天然的樹葉漂蕩在黑色的茶湯中,意境深遠。在虛實相應的水面上,暗香輕拂,葉影飄搖,如夢似幻,給人以古樸而超俗的感受,也讓飲茶人在滌凡塵的境界中,感悟生命與自然的美好。這一奇特的工藝讓平凡的樹葉在黑釉茶盞中得以永生,也讓黑釉茶盞譽滿天下。它源於自然,又高於自然,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給世人留下了無可替代的美好享受。
茶盞蘊含的禪理
那麼,為什麼說這件木葉紋盞蘊含禪理呢?宋代吉州的寺院不僅多,而且規模大。在青原山和永和鎮有數十所僧院,而永和鎮的本覺寺是當時重要的禪寺之一。本覺寺塔至今仍聳立於永和窯遺址上,所以吉州窯產品受禪宗的影響也在情理之中。另外,兩宋禪師常以「一塵一佛剎,一葉一釋迦」來談禪,禪宗僧人也善於從自然中體悟萬法皆空、自然清淨的禪理,而桑葉裝飾也是「萬物觀心」的絕佳表達。青原山淨居寺出土的桑葉盞殘片,是禪院使用桑葉盞的重要實物依據,這些給人帶來聯想的桑葉盞是禪僧藉以悟道的重要器具,因此,僧侶、信眾很可能也是這類茶盞的重要消費群體之一。
茶盞的顏色和造型
此時,您或許會有疑問,這個茶盞為什麼要做成黑色呢?而且還是斗笠的形狀?宋代是一個經濟文化非常發達的時期,上至天子大臣,下至勞苦百姓,都喜歡茶文化,並通過平心靜氣的鬥茶來感悟人生哲理。當年社會上非常盛行鬥茶,也就是把半發酵的膏餅茶碾成細末放入茶盞內,再沏入初沸的開水後,水面會沸起一層白沫,輸贏主要看茶沫的白色程度和白沫維持的時間,這時用黑盞盛茶就便於觀察茶沫的白色了。在如此風雅的鬥茶活動中,茶具的好壞是至關重要的。而斗笠狀的茶具剛好利於鬥茶時茶水的攪動和茶色的觀察,因為口大、足小、敞口淺腹;黑釉茶盞便於襯托茶沫、觀察茶色而備受鬥茶者的喜愛。它不僅符合鬥茶的要求,同時也體現了宋人對單色釉器物的厚愛,表現出宋文化中對樸素簡約的美德的追求。
黑釉的發展頗有淵源,且對日本產生過重要影響。瓷之黑釉始於東漢,在宋代達到高峰,宋代的福建建窯和吉州窯都盛產黑釉瓷。宋代,浙江杭州天目山佛教寺廟林立,曾有日本僧人到天目山的寺廟留學,他們在回國的時候,常常把天目山寺廟裡所使用的黑釉茶盞帶回去做紀念,所以日本的研究者把這種黑釉盞稱為「天目瓷」。
吉州窯由黑釉器衍生的品種多樣,有剪紙貼花、木葉紋、虎皮斑、兔毫斑、油滴紋、鷓鴣斑,等等。其中兔毫斑釉的特點是利用釉料內比較高的鐵含量,讓它在高溫中形成各種形態的結晶,從而產生人工無法描繪的奇特效果。民間匠師利用這種裝飾工藝,讓結晶釉成為吉州窯釉彩的一個特點;還有充滿強烈生活氣息的剪紙貼花,將真的剪紙紋樣貼於盞壁中,在雅俗之間盡情展現它獨特的美。吉州窯也堪稱中國陶瓷藝術中的一朵奇葩。
一件小小的瓷器,足以帶給我們無盡的遐想。有人認為它的產生是秋葉飄落中的偶然一得。米黃色的葉子仿佛舞動著生命的姿態,閃耀著物的靈性,也化作絲絲陶釉與器物緊緊相貼。這是一片飄落於先民飲食器具上的葉子,更是一種先民智慧的遺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