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超級國寶(全二冊)> 北齊(公元550—577年)

北齊(公元550—577年)

2024-10-11 02:29:31 作者: 劉鈺婷 等

  052 北齊婁睿墓壁畫 北齊時期的繪畫真跡

  國寶小檔案

  年代:北齊(公元550—577年)

  尺寸:墓內壁畫約220多平方米

  

  出土地:山西省太原市西南晉源區王郭村附近

  館藏地:山西博物院

  供圖:山西博物院

  主講人:姚香

  您好,今天我要與您分享的是山西博物院藏的國寶級文物、中國美術史上最重要的發現——北齊婁睿墓壁畫。

  這座古墓的具體位置在今天山西省太原市西南晉源區王郭村附近。墓坐北朝南,由封土、墓道、甬道、天井和墓室組成,占地400餘平方米,底部東西長17.5米,南北深21.3米,規模宏偉。墓內壁畫約220多平方米,主要分布於墓道兩壁、天井、甬道、墓門、墓室。這規模宏大的婁睿墓壁畫被學者依據內容劃分為71幅,大致可歸納為兩大部分,五個組合。第一部分,表現墓主人生前的戎馬生涯和顯赫的官宦生活。內容有《鞍馬出行圖》《牛車出行》《回歸圖》《門官儀衛》《四部鼓吹》等和貴族宴飲生活圖,以絢爛多彩的大型長卷形式描繪了墓主人婁睿生前的威儀和豪華生活。第二部分,有天象圖、祥瑞圖、升仙圖、十二生肖、畏獸神怪等,反映墓主人死後升天、回歸極樂世界虛幻境界的情景。其中以墓道東、西兩壁壁畫色彩鮮艷、線條清晰,保存最好。著名畫家吳作人先生讚嘆道,這壁畫填補了中國繪畫史的空白,讓人們看到了真正的北齊時期的繪畫真跡,而不是光憑藉著古人的評述,胡猜亂想!

  前所未有的高超技藝

  今天我們就以墓道東、西兩壁為重點,來看看這個時期繪畫的精彩。西壁「鞍馬出行圖」、東壁「出行圖」都位於第二欄,壁畫為長卷式構圖,總長近70米,高1.7米左右。每組畫面前面有兩騎導引,隨後是馬隊、駝隊。西壁畫面是主人出行,眾騎相隨;東壁畫面是主從相隨,牽馬步行回歸,雄健的駿馬栩栩如生,畫面充滿了飽滿的形象,氣勢生動,場面巨大。從畫面的構圖,我們可以看出壁畫的表現立意完整,人物的前後主次關係、結構的疏密穿插巧妙,變化豐富,緊扣主題。

  出行隊列前,有導騎二人。年齡稍長者臉修長,戴黑色長裙帽,身穿月白色內衣,外罩月白色左衽窄袖長袍,細口褲,黑色長靴;腰間束蹀躞帶,手扶殳,殳入囊;坐棗紅色鞍馬,安詳凝視,縱馬緩行。從者勒馬回首,長圓臉,濃眉鳳眼,小鬍子,小嘴;戴黑色防風的長裙帽,穿棗紅色窄衽長袖,灰白色細口褲,黑色靴踩在馬蹬上;腰間也束蹀躞帶,正勒住韁繩。馬頭高昂,前腳卻步,後腿蹬,馬尾昂揚,好像是受驚的狀態,馬尾下是一長串糞便。從者回頭正關切地注意著後續隊伍中馬受驚的情況。

  出行隊列前,有導騎二人。年齡稍長者臉修長,戴黑色長裙帽,身穿月白色內衣,外罩月白色左衽窄袖長袍,細口褲,黑色長靴;腰間束蹀躞帶,手扶殳,殳入囊;坐棗紅色鞍馬,安詳凝視,縱馬緩行。從者勒馬回首,長圓臉,濃眉鳳眼,小鬍子,小嘴;戴黑色防風的長裙帽,穿棗紅色窄衽長袖,灰白色細口褲,黑色靴踩在馬蹬上;腰間也束蹀躞帶,正勒住韁繩。馬頭高昂,前腳卻步,後腿蹬,馬尾昂揚,好像是受驚的狀態,馬尾下是一長串糞便。從者回頭正關切地注意著後續隊伍中馬受驚的情況。可見,畫師非常熟悉草原牧場的生活,表現技巧也十分豐富,既生動地表現出了馬匹驚駭狀況,也增加了壁畫的情趣。

  整幅畫面上的200餘匹馬,無一重複,動態多樣,用線流暢,技藝已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畫家還以高超的線描技巧,勾勒出馬兒奔跑、驚馳、嘶鳴之狀。不僅線條千變萬化、頓挫有力,如行雲流水;同時,畫面之間十分注重細微的動態變化,還有空間層次。騎者嚴肅謹慎,從騎卻勒馬回首,畫面前後相互聯繫。人物形象具有明顯的北方人特點,長面高鼻,濃眉細目。其表情和動作刻畫得細緻逼真,有人直視前方,有人回首後望,另有人竊竊私語。騎隊中有身著圓領窄襯衫的女騎手,在古代繪畫中也是第一次看到。

  壁畫的創作過程

  如此恢宏大氣的巨幅壁畫是怎麼創作的?

  古代工匠們、畫匠們先用草拌泥將墓道和墓室牆壁抹平,厚2厘米左右,這叫「地仗」,再在地仗上面刷一層白灰,像是一張豎直鋪平的白紙。然後趁著地仗和白灰層濕軟時,用竹扦一類的東西在上面勾勒出輪廓。墓室內則用淡墨勾出底稿,然後敷色暈染。壁畫的設色均用土質顏料,有土紅、硃砂、赭石、熟褐、石黃、石青、石綠、墨黑和蛤粉等。一般多在既定的範圍內平塗或渲染,其色彩效果因多用土質顏料而顯得純淨穩重,物象被渲染得鮮艷單純,對比強烈卻又統一調和在明朗的裝飾美感中,與白灰壁面相間映襯從而形成明快、空靈的清新效果。

  壁畫的墓主人和創作者

  那麼,擁有這些壁畫的墓主人到底是什麼人呢?

  這得從1979年的春天,山西考古工作者探尋「晉王陵」說起。在太原晉祠南5里左右的王郭村和牛家村之間有一土嶺,俗稱「晉王嶺」。「嶺」就是陵墓的封土堆,當地人把陵墓的「陵」念成「嶺」,也許是「陵」不太好聽。這兩座大墓宛如兩座小山,一南一北,巍然對峙。清代學者劉大鵬所著《晉祠志》記載:「晉祠南五里許,晉王嶺有大墓二,南一北一,當地群眾俗稱『王墓』。」古老相傳中,有的說是唐叔虞墓,也有說是晉王墓,還有說是北齊丞相斛律金墓。

  20世紀70年代初,當地的老百姓受到錯誤思想「若要富,挖古墓,死寶變活寶」的影響,在經濟利益的驅動下,曾由村幹部帶領,企圖從墓門進入墓室盜竊古物,在墓門口挖了深10米的大坑,墓道兩壁已經露出壁畫。後來被太原市文物工作管理委員會的同志發現了,動員大家要認真保護古代文物,隨意盜竊古代文物是犯罪行為,儘快填埋墓道,才避免了這座古墓遭受更大的破壞。1979年4月—1981年1月,考古工作者對墓葬進行了發掘。

  您如果經常看《探索·發現》中的考古紀錄片就會有經驗,墓中出土的銘文、官印等文字性資料對確定墓主身份十分重要!幸運的是,這座古墓中就出土了墓志銘和墓誌蓋。墓誌蓋上寫著「齊故假黃鉞右丞相東安婁王之銘」,這就告訴我們,這座墓不是晉王的,也不是斛律金的,而是婁王的,婁王就是婁睿!據史籍和墓誌記載,這位婁睿可是了不起的人物,可謂家世顯赫,出生名門。他是北齊外戚大臣,曾跟隨北齊神武帝高歡起兵,屢立戰功,榮耀一時。

  婁睿生於公元531年,卒於公元570年,本姓匹婁氏,字佛仁,太安郡狄那縣(今山西壽陽縣)人,出身於東魏、北齊兩代地位顯赫的鮮卑望族——婁氏家族,是北齊武明皇太后婁昭君寵愛的親侄子。據《北齊書·婁睿傳》記載,婁睿「在任貪縱」「縱情財色,為時論所鄙」。因為貪婪無度曾被削官免職,但很快憑藉外戚身份,在「加官、免職、再加官」的反覆中步步高升,始終是手握重兵、鎮守陪都晉陽的高級貴族,以太傅、太師兼尚書事、尚書令而成為總領帝機的重臣。死後葬在晉陽(今太原),諡號恭武。現在太原是個二線城市,但在北朝至隋唐時期,它可被稱為東魏霸府、北齊別都、盛唐北都,絕對是最重要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和軍事重鎮!

  同時期,北朝墓葬中也出土了很多精彩的壁畫。但眾多學者專家都認為婁睿墓壁畫的作者是北齊時期最負盛名的皇家畫家——楊子華!他是北齊世祖高湛的愛臣,善畫貴族人物、宮苑、車馬,所畫馬匹尤其生動逼真,據傳他在壁上所畫馬匹甚至引起觀者夜間聽到馬索水草而嘶鳴的幻覺,時有「畫聖」之稱。當時,北齊皇族讓他專門供職宮廷,非有詔不得與外人畫,成為專門的御用畫家。他所畫人物形象豐滿圓潤,有別於顧愷之的「秀滑清麗」。他的畫風影響到唐代,具有承前啟後的歷史地位。唐代大畫家閻立本曾讚譽楊子華說:「曲盡皆妙,簡易標美,多不可減,少不可逾,其惟子華乎。」

  北齊在中國歷史上如曇花一現,只存在了短短28年,而繪畫作品留存至今的也是少之又少。婁睿墓壁畫的出土填補了北齊繪畫史上的空白,不僅在中國美術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而且為研究當時的社會意識形態,以及貴族的生活面貌提供了重要的研究依據。婁睿墓壁畫以其珍貴的歷史及藝術價值被國家規定為「全國第一批禁止出國文物」之一。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