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公元386—534年)
2024-10-11 02:29:22
作者: 劉鈺婷 等
049 木板漆畫 北魏時期高等級貴族家居中最主要的陳設
國寶小檔案
年代:北魏(公元386—534年)
尺寸:長約80厘米,寬20厘米,厚約2.5厘米
出土地:1965年山西省大同市北魏司馬金龍墓
館藏地:山西博物院
供圖:山西博物院
主講人:李惠
您好,今天我為您介紹的文物,是我院珍藏的1500多年前北魏時期的華美無比的木板漆畫。現在讓我們一起走進北朝這個混亂和融合併存的藝術覺醒的時代。
木板漆畫上的《列女傳》故事
首先,我要為您分享兩個與這件文物相關的小故事。
東漢時期,著名的史學家、文學家班固,與著名的軍事家、外交家班超是兄弟倆,他們的父親班彪也是位大學問家。除了這兩個非常了不起的兒子,班彪老先生還有個非常有才的女兒班昭,她不僅接替哥哥班固完成了《漢書》的修注,所撰寫的《女誡》一書更是成為封建時代女性的行為準則。一個家族能連續出現多位傑出的人才,非常了不起,家風、家學、家訓的影響至關重要!
另外,這個家族裡,他們父親班彪的姑姑——班婕妤也是位了不起的人物。班婕妤曾是漢成帝的愛妃,善詩賦,是一位集美貌與才德於一身的女子。漢成帝讓她每天陪伴在左右,就連出行時也要讓她共同乘坐龍攆,於是,班婕妤便勸告漢成帝說:「凡是聖賢的皇帝,時時伴隨在身邊的應該是朝廷大臣而不是嬪妃。商紂王因過分寵幸妲己,最後落了個亡國毀身的下場,我如果和你乘坐車子進出,你不就跟商紂王沒什麼兩樣了嗎?」太后知道了這件事,對班婕妤極為讚賞,並讚揚她是位了不起的女性。類似班婕妤這種具有高尚品德、聰明才智的古代婦女的故事,被收錄在2000多年前漢代的《列女傳》中,對後世影響很大。
還有一個姐妹倆的故事,也被載於《列女傳》。傳說上古時堯帝有兩個聰明美麗的女兒娥皇和女英。堯帝晚年的時候,想選擇一個滿意的繼承人,他看到舜是個德才兼備的人,於是,決定禪讓傳位給舜。同時,還把娥皇和女英許配給舜,來進一步考察舜的言行舉止。舜不負堯的信任,家庭和睦,人民生活穩定,天下大安。
漢成帝與班婕妤
班婕妤曾是漢成帝的愛妃,善詩賦,是一位集美貌與才德於一身的女子。漢成帝讓她每天陪伴在左右,就連出行時也要讓她共同乘坐龍攆,於是,班婕妤便勸告漢成帝說:「凡是聖賢的皇帝,時時伴隨在身邊的應該是朝廷大臣而不是嬪妃。商紂王因過分寵幸妲己,最後落了個亡國毀身的下場,我如果和你乘坐車子進出,你不就跟商紂王沒什麼兩樣了嗎?」太后知道了這件事,對班婕妤極為讚賞,並讚揚她是位了不起的女性。類似班婕妤這種具有高尚品德、聰明才智的古代婦女的故事,被收錄在2000多年前漢代的《列女傳》中,對後世影響很大。
到舜帝晚年時,九嶷山一帶發生戰亂,舜打算去視察實情。娥皇和女英兩位夫人考慮到舜年老體衰,爭著要和舜一起去。舜考慮到山高林密,道路曲折,於是只帶了幾個隨從便悄悄地離去。娥皇和女英知道舜已走的消息後立即起程,追到揚子江邊時遇到了大風,一位漁夫把她們送上洞庭山。後來,她倆得知舜帝已死,被埋在九嶷山下,便天天扶竹向九嶷山方向泣望,把這裡的竹子都染得淚跡斑斑,這也就是湘妃竹的來歷。後來,她倆投湘水而亡,成了湘水之神。
這兩個故事不僅被收錄在《列女傳》中,還被繪製在了我要為您介紹的木板漆畫上。在一尺見方的一角,這些故事裡最精彩的瞬間,被寥寥幾筆勾勒了出來,而且展現得淋漓盡致。那麼,這木板漆畫是在哪裡被發現、又是做什麼用的呢?
虞帝舜與娥皇、女英
舜帝晚年時,九嶷山一帶發生戰亂,舜打算去視察實情。娥皇和女英兩位夫人考慮到舜年老體衰,爭著要和舜一起去。舜考慮到山高林密,道路曲折,於是只帶了幾個隨從便悄悄地離去。娥皇和女英知道舜已走的消息後立即起程,追到揚子江邊時遇到了大風,一位漁夫把她們送上洞庭山。後來,她倆得知舜帝已死,被埋在九嶷山下,便天天扶竹向九嶷山方向泣望,把這裡的竹子都染得淚跡斑斑,這也就是湘妃竹的來歷。後來,她倆投湘水而亡,成了湘水之神。
木板漆畫的發掘
1965年,山西大同石家寨村的一位農民在打井時意外發現了一座貴族墓葬,墓中出土了大量珍貴、精美的文物,其中五塊較完整的木板漆畫轟動了整個考古學界。
這組木板漆畫,每一片長約80厘米,寬20厘米,厚約2.5厘米,兩側都有榫卯。正背兩面都有精彩的漆畫,色澤艷麗,以朱紅色的漆為底,上面有黑色的漆勾勒的人物和書寫的文字,文字部分以黃色為底。
漆畫從上到下分四層,每層均有單獨主題。線描人物大多是寬衣博帶、髮髻高綰,很明顯是漢魏時期的人物形象。漆器這類有機質文物的保存是最難的,因此在山西發現的這組木板漆畫歷經千餘年後依然保存狀況如此完好,更是極為稀有,價值連城。
木板漆畫的製作工藝
經分析檢測,這組木板漆畫採用的是上好的柏木。製作時,要在柏木的木胎上髹滿紅漆,紅漆是由生漆與硃砂調和而成。刷一層漆後,要放在陰涼通風處陰乾,仔細打磨後再髹紅漆,反覆若干次,直至顏料分層十分清晰,各層的厚度十分均勻。最後在上邊作畫、題字,同時配有黑色、白色、灰藍等覆蓋力強的色彩加以塗染。木板之間通過榫卯結構,嚴絲合縫地把這5片木板漆畫連綴起來。經學者研究,它應該是一組完整的彩繪漆屏風。左、右、後三面圍在床榻周邊,用來擋風,同時隔開空間,周邊還有帷帳。這種床榻屏風在漢魏三國時期是高等級貴族家居中最主要的陳設。
漢代是我國古代漆器的鼎盛時期,然而漆器製作極為費時費力。漢代著作《鹽鐵論》中有關於漆器的記載:「一杯用百人之力,一屏風就萬人之功。」意思是製作一隻漆器酒杯花費約100人的勞動和時間,而一扇漆屏風需要上萬人的勞動付出,這樣我們足以想見當時漆器的珍貴程度。
除了製作工藝複雜,彩繪漆屏風還有一個難點,那就是在上面繪畫、寫字。漆比墨汁更加黏稠,但我們看到這組彩繪漆屏風上,人物形象簡潔大方,神情活靈活現,文字筆法細膩,自然流暢,一絲不苟,讓人不禁感嘆工匠的精湛技藝。除了剛才為您介紹過的故事,還有西周初期賢德的周室三母,以順從著稱的魯師春姜等的故事,就像今天的小連環畫一樣,被分層地繪製在上面,而且每一幅畫面的旁邊都有題記或者引述一段史籍記載,以簡單明了的文字說明畫中人物的身份及故事。
木板漆畫的擁有者
那麼,這精美的木板漆畫,或者說彩繪漆屏風的擁有者又是誰呢?
考古工作者在墓葬發掘時,找到了一方墓誌和墓志銘。根據墓誌內容,我們了解到這是司馬金龍和夫人姫臣的合葬墓。男主人司馬金龍,是1500多年前北魏平城(今大同)的最高行政長官。他複姓司馬,又是南北朝時期人物,距離三國時期很近,那會不會和我們熟悉的司馬懿有關係呢?沒錯,他還正是司馬懿的弟弟司馬馗的九世孫,是西晉、東晉的皇族子弟,出身非常顯赫。
一個純正的漢族皇室子弟怎麼會成為北魏的重臣呢?北魏又是個什麼樣的國家和時代呢?
這要從司馬金龍的父親司馬楚之說起。他原本是南朝東晉的皇族,為了躲避當時的政治鬥爭,流亡逃走,後來他北上投靠了北魏,被委以重任先後擔任征南大將軍、揚州刺史等官職,屢立戰功,南破劉宋、北伐柔然,並被封為琅琊王。
北魏是由鮮卑族建立的,這是一個從東北大興安嶺山洞裡走出來的遊牧民族。在1500多年前,他們輾轉向中原地區靠近,逐漸發展、強大。在公元398年的時候,遷都到平城(今山西大同),改國號「魏」,史稱北魏,並定都於此長達97年。
經過不懈努力,北魏結束了五胡亂華120年動盪的局面,統一了中國北方。但是北魏統治者清楚地意識到,他們的民族是從原始社會直接進入了封建社會,缺乏深厚的文化底蘊,文化自信不夠。一個從邊遠遷徙而來的外族人要在中原站穩腳跟,首先要被中原人接受和認可,不僅要不斷壯大自己的軍事力量,更要學習先進的漢文化,成為華夏文化的主流,這樣才能更好地統治整個中原地區,甚至統一當時的中國。在這種情況下,北魏統治者從政治制度、生活方式、語言文字、文化藝術等方面向漢族靠攏,改漢姓、穿漢服、說漢話,與漢族通婚,任用漢人為官等,大量借鑑吸收漢文化。
於是,像司馬金龍的父親司馬楚之這樣在東晉南朝受到政治迫害的漢族貴族,在北魏反而受到了重用,並且還迎娶了鮮卑公主,生下了司馬金龍。所以,司馬金龍可以算得上是個標準的漢人與鮮卑人的混血兒,他先後擔任鎮西大將軍、雲中鎮大將、朔州刺史、吏部尚書等官職,並承襲了他父親的爵位,被封琅琊王。
司馬金龍家族始終與北魏皇室保持著相當密切的關係,家族成員都身居高位,同時北魏皇室也通過下嫁公主來加強鞏固政治關係。司馬楚之娶河內公主、司馬金龍娶武威公主、司馬金龍的孫子司馬朏娶了尚華陽公主,因而司馬金龍家族有著「父子鎮雲中,三代尚公主」的美譽。那麼,他的墓葬里出土這樣珍貴稀有的人物故事彩繪漆屏風也就不足為奇了。
南北朝文化交融的產物
漆屏風上所繪畫的故事內容、人物形象、衣著服飾等,都是典型的中原文化;還有,漆畫一旁的題記和榜題文字,兼具隸書與楷書風格,更是不可多得的北魏書法真跡。但是,屏風木框邊緣所繪的環狀纏枝忍冬紋,又是典型的少數民族文化元素。由此可見,這件漆木屏風正是一件南北朝文化交流融合的產物。
雖然北魏所處的南北朝是我國歷史上最動盪、最混亂的歷史時期,但正是這樣的動盪與混亂,促進了中國歷史上的第二次民族文化大交融,新鮮的元素注入華夏文化中,再一次激發起了勃勃生機,也促成了隨後大唐王朝的社會、經濟、文化的繁榮達到一個頂峰,這些文化也共同構成了我們今天絢麗多姿的中華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