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超級國寶(全二冊)> 043 長信宮燈 漢代燈具藝術的傑作

043 長信宮燈 漢代燈具藝術的傑作

2024-10-11 02:29:04 作者: 劉鈺婷 等

  國寶小檔案

  年代:西漢(公元前206年—公元25年)

  尺寸:通高48厘米

  出土地:河北保定滿城縣西漢封國中山國第一代王劉勝之妻竇綰墓

  請記住𝙗𝙖𝙣𝙭𝙞𝙖𝙗𝙖.𝙘𝙤𝙢網站,觀看最快的章節更新

  館藏地:河北博物院

  供圖:河北博物院

  主講人:吳丹丹

  長信宮燈是漢代燈具藝術的傑作,也是一件舉世聞名的國寶級燈具。它1968年出土於西漢中山靖王劉勝之妻竇綰的墓中,因為在燈身上有銘文「長信」字樣,故得名「長信宮燈」。

  在位於河北省保定市滿城縣的滿城漢墓中共出土燈具64件,其中包括銅燈19件,而最有名的便是今天的主角長信宮燈。你一定在中小學歷史、美術等多版教材中數次見到過「她」,那麼現在,就讓我們好好認識一下「她」!

  「環保燈具」的巧妙設計

  長信宮燈通體鎏金,雖然漫長的歲月在燈的表面留下了斑斑鏽跡,卻掩蓋不住它的燦爛與華貴。長信宮燈通高48厘米,這一燈身高度的設計在漢代具有極強的實用性,為何這麼說?文獻記載,漢代建築為追求宏偉氣魄,其外形龐大,而室內空間較為空曠。但當時的人們還是保留著席地而坐的習慣,所以像長信宮燈這樣在燈具高度上設計得較為低矮可以滿足局部照明的需求。

  長信宮燈的整體造型為一名跪地持燈的漢代宮女形象,宮女左手執燈,右臂高高地舉起,寬大的袖管自然下垂巧妙地形成了燈罩的頂部。下方的燈罩則是由兩塊弧形平板組成,合攏後為圓形,卡嵌於燈盤的凹槽之中。這兩片板子的設計,大大提高了長信宮燈使用的便利性。人們可以通過轉動弧形平板來調節燈光的亮度以及照射的方向,同時也能起到一定的擋風作用。

  在長信宮燈的眾多巧妙設計中,最為突出的便是蘊含在其中的環保理念。由於古代的青銅燈多是用動物油脂為燃料來照明,當燈火搖曳時,雖然帶來了光明,但隨之而來的還有燃燒後殘留的炭粒和灰燼,它們形成的煙塵,如果瀰漫在房間裡,就會散發出刺鼻的氣味。那麼,長信宮燈究竟是通過怎樣的設計避免了這種污染呢?

  長信宮燈拆解圖

  宮女的頭部、衣袖、燈盤等很多位置都可以拆卸,長信宮燈整體可拆卸為六大部分,七個構件。因此將燈具拆卸開來,清理裡面的菸灰自然也就更加容易了。

  原來當燈燭被點燃後,嗆鼻的煙氣會隨著熱空氣的推動徐徐上升,並沿著宮女的袖管不斷進入宮女體內,而燈煙到達宮女體內之後由於失去了熱氣流的推動作用逐漸冷卻,此時形成的菸灰便會積攢下來,這樣就保證了宮殿內的空氣不受污染。而且古人在設計長信宮燈時,不僅考慮到室內空氣的清潔問題,連燈內菸灰如何清理都考慮到了,設計得極為方便。宮女的頭部、衣袖、燈盤等很多位置都可以拆卸,長信宮燈整體可拆卸為六大部分,七個構件。因此將燈具拆卸開來,清理裡面的菸灰自然也就更加容易了。

  長信宮燈的身世和經歷之謎

  作為一件國寶重器,除了突出的實用價值,長信宮燈還有很高的歷史研究價值。在燈上共刻有銘文九處,65字,記錄了長信宮燈的重量、容積和所屬者等信息。從這些銘文的字體、刻工和內容等細微處觀察,專家們得出一個結論:這些銘文顯然不是一次刻成的。這又說明了什麼呢?這表明長信宮燈曾經有過不止一個主人!

  在九處銘文之中,「陽信家」這句銘文在燈上出現了六次之多。長信宮燈出土之後,一些考古學家推測這件長信宮燈最初並不是劉勝竇綰夫婦的物品,而是陽信夷侯劉揭家的一件燈具。

  陽信縣隸屬山東省濱州市,建縣始於西漢時期,至今已有近2200多年的歷史。而在漢代有很多由天子直接冊封的封國,這些封國的統治者有些稱王(例如中山靖王劉勝),有些則稱侯(比王的等級略低)。陽信夷侯劉揭,受封於公元前179年,在位14年後去世,由他的兒子劉中意繼承了王位。在公元前154年,發生了西漢歷史上最著名的一場叛亂,這是場中央政府與地方封國的軍事戰爭,史稱「吳楚七國之亂」。朝廷迅速平定了這場叛亂。而劉中意則因為參與了「吳楚七國之亂」失敗後,不僅被廢黜了王位,甚至還被除國。而這件長信宮燈則在西漢少府查收後,被放入了長信宮中。

  當時長信宮的主人就是聲名顯赫的竇太后竇漪房。有的朋友在一些漢代宮廷電視劇中聽說過她,她是漢文帝的皇后,也就是漢武帝和劉勝的奶奶。那麼,本屬於長信宮的長信宮燈為什麼會出土於竇綰的墓葬中呢?

  我們從姓氏上分析,竇太后和竇綰極可能有親緣關係,於是太后將長信宮燈賜給了劉勝和竇綰夫婦。當年竇綰對這件精美的燈具一定非常喜愛,在她去世時便隨葬入墓了。

  僅從以上這些有限的史料來分析,長信宮燈就已是三易其主了。歷史的風雲,人生的遭際真可謂撲朔迷離,變幻無常。

  然而,1981年在陝西的茂陵又出土了十幾件刻有「陽信家」銘文的精美文物。這些銅器上的「陽信家」銘文與長信宮燈上的「陽信家」銘文十分相像,正是這一發現,讓之前一些專家提出的「長信宮燈屬於陽信夷侯劉揭之家」這種觀點受到了挑戰。有的專家認為:長信宮燈的最初主人很可能是陽信長公主,陽信長公主將這件燈具獻給了竇太后,竇太后又轉贈給了王后竇綰。

  那麼,陽信長公主是誰?這位長公主為何也稱「陽信」呢?陽信長公主與漢武帝劉徹同為漢景帝的王皇后所生,所以她就是漢武帝的親姐姐。在劉中意由於參與「吳楚七國之亂」失敗而被除國削藩後,「陽信」這片封國便被轉封給了這位長公主。因此,一些考古學家認為作為長公主的她擁有財力和物力來鑄造這批銅器,這樣才能解釋為何有十幾件「陽信家」銅器會出土於陝西茂陵。

  關於長信宮燈的身世和經歷之謎,專家們的看法不一,這也讓燦爛、華貴的長信宮燈平添了一絲神秘感。但可以肯定的是,長信宮燈將生活的實用、科學的結構和美觀的造型完美地結合在一起,代表了漢代燈具藝術的最高水平,也是我國古代燈具中最著名的一件「環保燈具」。

  永恆的光明使者

  目前,考古發現的長信宮燈只此一件,它在20世紀還作為「友好使者」多次出國展出。但是,2002年,長信宮燈已經被國家文物局列為了全國第一批「限制出境」的文物了,所以21世紀以來,它就無法再出國了。不過,在2010年的上海世博會上,長信宮燈作為河北館的鎮館之寶也向全世界做了展示。

  日月交替,晝夜輪迴。在漫漫長夜之中,這一盞盞燈燭為古人驅走了無邊的黑暗,從而成為光明的使者。千百年來,千姿百態的燈具裝點了無數的高堂和美舍,照亮了古人浪漫的夢境。在浩如煙海的歷史長河裡,一代代王侯將相早已灰飛湮滅,而無名勞動者創造的藝術品卻成為永恆。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