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超級國寶(全二冊)> 040 「朱廬執刲」銀印 中央政權對海南島管理與統治的最早見證

040 「朱廬執刲」銀印 中央政權對海南島管理與統治的最早見證

2024-10-11 02:28:55 作者: 劉鈺婷 等

  國寶小檔案

  年代:西漢(公元前206年—公元25年)

  尺寸:通高1.9厘米,紐高1.1厘米,邊長2.4厘米

  出土地:海南省樂東縣誌仲鎮潭培村

  館藏地:海南省博物館

  供圖:海南省博物館

  請記住𝖻𝖺𝗇𝗑𝗂𝖺𝖻𝖺.𝖼𝗈𝗆網站,觀看最快的章節更新

  主講人:姜傑

  您好,今天我想為您介紹的這件文物,是一枚頗具傳奇色彩的印章,它就是「朱廬執刲」銀印。

  「朱廬執刲」銀印,1984年5月於海南省樂東縣誌仲鎮潭培村出土,現藏於海南省博物館藝術館二樓「方外封疆——海南歷史陳列」展廳。

  「朱廬執刲」銀印的命名

  這枚銀質印章通高1.9厘米,紐高1.1厘米,邊長2.4厘米,印紐呈蛇身彎曲,中部拱起為穿,頭部作獸形,獸頭微微上揚,雙耳呈彎月狀,周身布滿精美細密的鱗紋,尾鰭回擺,形態生動。因印面陰刻篆文「朱廬執刲」四字,此印由此得名。

  那麼,「朱廬執刲」四個字究竟作何意解呢?

  海南島位於祖國的最南端,因地處大海之南,孤懸海中,故得名。此島形似一個呈東北至西南向的橢圓形的大雪梨,全年氣候暖熱,雨量充沛,乾濕季節明顯,是中國最具有熱帶特色的地方,常年遊人如織,絡繹不絕。但古時的海南島也曾是一個孤懸海外,被視為蠻荒之地的地方。

  公元前202年,隨著西漢王朝的建立,在基本平定北疆匈奴邊患後,國力日漸強盛。到西漢元鼎年間,經過多年的休養生息,社會已逐漸趨於穩定,為了加強對嶺南地區的控制,漢武帝派出使者撫定南越,後因南越國丞相呂嘉反對內屬漢王朝而叛變謀反,於是漢武帝派出伏波將軍路博德、樓船將軍楊仆等率水陸兵10萬征討南越。在平定呂嘉之亂和統一嶺南地區後,漢王朝於公元前110年,在南越國分設九郡,其中珠崖和儋耳兩郡便設立於海南島上,自此,中央王朝正式在海南島上設立郡縣。

  蛇身彎曲,中部拱起為穿,頭部作獸形,獸頭微微上揚,雙耳呈彎月狀,周身布滿精美細密的鱗紋,尾鰭回擺,形態生動。

  這枚印章上刻的篆文「朱廬執刲」四字,筆畫圓勁流暢,篆法嚴謹凝重,據字體也可判定其為西漢前期至中期的典型風格。「朱廬」二字便由此而來,它是西漢新設的縣。名「執刲」是一種爵位名,「朱廬執刲」銀印應是「朱廬」縣太守或都尉的印章。

  此後,西漢王朝為加強對海南島的統治,派遣官吏在珠崖、儋耳兩郡進行管理。但這些漢吏大肆搜刮島上的奇珍異寶,魚肉百姓,民眾難以維持生計,被迫進行暴動以抗之。這種不穩定的社會局面嚴重動搖和危及了漢王朝政權在海南島的統治,於是漢朝政府不得不倉促調整在海南島的行政管理機構,先後罷廢珠崖郡和儋耳郡,隨後於西漢元鼎三年(公元前114年)又另置朱廬縣,屬合浦郡管轄。

  而前面我們提到,這枚印章上刻的篆文「朱廬執刲」四字,筆畫圓勁流暢,篆法嚴謹凝重,據字體也可判定其為西漢前期至中期的典型風格。這也與史書記載的設朱廬縣的時代背景相印證。「朱廬」二字便由此而來,它是西漢新設的縣名。

  那「執刲」又是何意呢?這其實是一種爵位名,史書中記載,西漢王朝建立後沿襲舊制,當時為了褒獎對朝廷立有戰功的將臣,一般都會賜予執珪爵位。劉邦當年在起兵成為漢王之前,曾封功臣曹參、夏侯嬰等人為「執珪」。按秦、漢管制記載:郡守(太守)、郡尉(都尉)等掌治其郡或甲卒者,所得俸祿為二千石,皆以銀印授之。「朱廬執刲」銀印是一枚銀質印章,按照漢制,佩戴此銀印的主人職位較高,俸祿也在二千石,應與郡、都尉相當,那麼被授予這枚銀印的主人其行政地位應是相當於郡守、都尉一級的官吏。由此推測,「朱廬執刲」應是「朱廬」縣太守或都尉的印章。

  中國的印章起源於何時,至今尚無定論。若以1998年安陽殷墟出土的一方饕餮紋銅璽為現今所能證實的經考古發掘的年代最為久遠的印章的話,那麼,中國印章的歷史應在商以前。印章本為實用記號,起初只是作為商業上交流貨物時的憑證。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印章範圍擴大為證明當權者權益的法物,為當權者掌握,作為統治人民的工具。

  「朱廬執刲」銀印的出土

  現在這枚「朱廬執刲」銀印可以確定為海南島北部朱廬縣的官員佩印,但為何它卻是在相距甚遠的西南部樂東縣被發現的呢?

  我們將視線上移,可以看到印章上盤著一條蛇。在我國,蛇紐制之印傳世和出土得都很少,目前僅見有「彭城丞印」「浙江都水」「滇王之印」和「漢倭奴國王印」等幾枚,多屬西漢印,常為邊遠地區的官吏、少數民族首領或鄰國君王等所用。

  我國宋代著名科學家沈括在其《夢溪筆談·器用篇》中提到:現在人們在地下發現的古代印章,大多數是軍隊中的官物。古人佩有此種印章,罷免或升遷時都須上交,而可用其作為陪葬品者極為稀少。於土中所獲得的此種印章,多是其原有佩戴者在行軍或作戰中亡於此地留下的。那麼,也就是說,現在的人們從土地中獲得的這類印章,應該是曾經佩戴印章的官員在行軍作戰時意外留於此地的。

  由此初步分析推斷,這枚印章可能就是由身為朱廬都尉這類軍政人物,受封為執圭爵位,帶兵在海南島進行征討時,遭到當地黎族先民的反抗,或被打死或戰敗逃亡,不慎將隨身攜帶的銀印丟失遺落在海南島樂東這個地方。所以我們也就能理解,為何海島北面朱廬都尉的印章會在島的西南部出土了。

  「朱廬執刲」銀印的收藏

  海南島的歷史發展,可以說自西漢時期漢武帝在島上設置郡縣直至罷棄以來,前後歷時65年,其間都是在中央王朝直接管轄之下的。東漢伏波將軍馬援平定交趾,往來南海撫定珠崖,復置珠崖縣及儋耳縣,均隸屬於合浦郡;三國時在雷州半島又設立珠崖郡(今廣東徐聞),對海南島實行「遙領」;晉武帝太康元年(公元280年),朱盧改為玳瑁,屬交州;南朝宋文帝復立珠崖郡。梁朝武帝時儋耳歸附俚僚首領冼夫人的有一千多峒,冼夫人請命於朝,故置崖州。

  可以說,崖州設置意義重大。從漢元帝罷撤珠崖郡之後,歷代州郡治所均設在大陸,對海南地區只是「遙領」而已。至南朝梁時,始在海南本土設置崖州,從而開始有效地管轄海南島全境。所以這枚印章不僅是古時國家政府對地方的一種統治見證,對研究海南古代歷史和地理更是有著重要意義,為研究西漢爵制、印製及朱廬縣的始置提供了依據。它在入藏博物館之前,還有一段有趣的故事。

  1984年,海南樂東縣文化館的工作人員深入黎族村寨進行文物普查,當他們到達志仲鎮潭培村時,幾位當地的村民正利用農閒時間在打牌。看到這些村民,工作人員忍不住就笑了,因為這些打牌的村民臉上都或多或少有一些正方形的紅印子。一問才知道,原來是誰打牌打輸了就用印章在臉上蓋個戳。工作人員感到好奇,拿過印章一看,眼前豁然一亮,這是一枚銀質的方形印章,印章上還盤曲著一條蛇,整體製作得非常精緻。一位黎族農民說,這枚印章是他在種植橡膠樹的時候,在地下30厘米處挖出來的,並且當時在附近只發現了這枚印章,沒有發現任何別的東西。工作人員覺得這枚印章不簡單,當下便花了5毛錢,從農民手裡「買」了過來。

  但印章被收集過來後,人們卻並不了解其真正的存在價值,只能斷定,這確實是個好東西。直到一年以後,中國文物鑑定委員會副主任史樹青先生來到海南檢查文物普查工作時,見到這枚印章後才斷定:印是真品無疑,且執刲印到目前為止只發現了這一件,是一件真正的國寶。可以說,此印章既是中央政權對海南島管理與統治的最早見證,同時也說明自古以來海南島就是中原王朝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