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漢(公元前206年—公元25年)
2024-10-11 02:28:46
作者: 劉鈺婷 等
037 經穴漆人 最完整的漆制經穴人體醫學模型
國寶小檔案
年代:西漢(公元前206年—公元25年)
尺寸:高約14厘米,肩寬4.2厘米,厚2.6厘米
出土地:四川省成都老官山漢墓3號墓
館藏地:成都博物館
供圖:成都博物館
主講人:杜宇
今天我要給您介紹的是成都博物館「一大一小」鎮館之寶當中的那「一小」——經穴漆人。
經穴漆人的出土
2012年7月,成都地鐵3號線施工隊正在烈日下緊張作業,隨著施工的推進,工人們發現了一處古代墓葬,隨後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對這處墓葬進行了一年多的發掘,基本確認此墓葬屬西漢時期。這就是日後被評為2013年全國十大考古新的發現之一的成都老官山漢墓。
墓中出土了醫學竹簡、漢代蜀錦織機模型、官府文書木牘等重要文物,其中,一件漆木人俑的出土更是引起了學界的廣泛關注。人俑出現在墓葬中,其實源於古時的葬俗「人殉制度」。在製作代替活人殉葬的人俑時,為了更加真實,工匠們會為它們刻畫出衣服以及毛髮,不過考古工作者在老官山3號墓中看到的這件漆木人俑身上卻沒有發現類似衣服的紋飾。它是一件裸體的人像,身上還刻著清晰的經脈線絡和腧穴點,因此被命名為「經穴漆人」。
經穴漆人的主人
這件經穴漆人裸身直立,通體髹黑漆,高約14厘米,肩寬4.2厘米,厚2.6厘米;光頭,眉、眼、口、鼻、耳清晰;手臂垂直放於兩側,手五指並齊,掌心向前;雙腳呈一字站立;頭與肢體結構比例協調,製作得十分精細。
那麼,為何會在墓葬中放這樣一件標滿人體經穴的醫學模型進行陪葬呢?原來與經穴漆人一起出土的還有一批醫學竹簡,即九本醫經。有專家認為,在古代一般的民間醫生不會有醫經,「經」只能掌握在官員手上,所以墓主人應當是位官醫,也就是有官職、拿政府俸祿的醫生。
那這位官醫是何人?又是從哪兒來的呢?史料記載,秦國在蜀地初建政權,除政府官員及家屬、駐軍等因公入蜀者,還有大量移民入蜀。到西漢時期,移民早已變成蜀地居民,他們帶來的先進生產技術也早已促進了巴蜀地區製鹽業、漆器製造業、紡織業等行業的發展,而醫學理論及實踐也在此背景下大放光彩。
在老官山漢墓1號墓出土的一件漆器上有「景」字銘文,景氏曾是楚國的名門望族,在西漢初期遷入關中地區,之後又有一支從關中遷入巴蜀之地。由此,有學者認為老官山漢墓的墓主人可能就是戰國時期楚地貴族景氏的後人。巴蜀地區醫學發展與古楚國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除了景氏,相傳與蜀地醫學發展有著重要關聯的還有一人,他就是「神醫扁鵲」。在老官山漢墓出土的醫學竹簡里反覆出現了「敝昔曰」三個字,「敝昔」在古代是「扁鵲」的通假字,這在以往發現的古籍上也有記載。眾所周知,扁鵲是中醫針灸的傳承者和發揚者,被譽為中醫的「針灸祖師」,儘管他一生從未到過蜀地,但不排除他的弟子將其醫術廣為傳播,蜀地名醫涪翁、郭玉就是代表。因此,這件經穴漆人也可能就是當時這些扁鵲學派的醫生用到的醫學用具。
可見,經穴漆人的主人可能是身世顯赫的楚國貴族後裔,也可能是大名鼎鼎的神醫扁鵲的弟子,但這都不足以讓它坐上鎮館之寶的位置,更何況,早在1993年四川綿陽雙包山漢墓就出土過一件類似的漆人。很顯然,成都老官山漢墓的這件經穴漆人還有其過人之處。
老官山漢墓出土的這件經穴漆人,由於保存完整,穴位清晰,為早期經脈穴位理論的研究提供了客觀的文字資料和形象的醫學模型。
經穴漆人所承載的醫學密碼
在這件經穴漆人身體的表面,有用錯綜複雜的細線標示出的人體經脈,其中紅色細線22條,白色細線29條,清晰可見的腧穴點有117個,不同部位還刻有「心」「肺」「腎」「盆」等銘文,標明相應身體部位,可謂「麻雀雖小,五臟俱全」。
此前在綿陽雙包山漢墓出土的那件漆人僅有經脈循行,並無穴位標示,且保存不完整,可考證的信息相對不全。所以,老官山出土的這件經穴漆人,被學界認為是迄今為止我國發現的由漆木製作且保存最完整的經穴人體醫學模型。
不僅如此,它身上攜帶的這些「醫學密碼」還有更加重要的研究價值。
首先,我們來講講「經脈」。
在中醫理論里,經脈是指人體內氣血運行的通路,分為奇經和正經。武俠迷都知道,要想武功天下第一,關鍵的一步是要打開任督二脈。您可千萬別覺得任督二脈是武俠作者虛構出來的,任脈和督脈都屬於奇經。任脈主血,督脈主氣,所以打開了任督二脈,則百脈相通。正經則細分為十二經,左右對稱地分布在頭面、軀幹和四肢,縱貫全身。
但是我們看不到自己身上的經脈線絡,這樣的概念確實很抽象,所以在研究經脈的過程中需要把它具象化。目前我們發現的早期關於經脈研究具象化的資料來源於馬王堆漢墓醫書,它屬於先秦時期經脈研究理論,但它僅有十一經脈的描述。而在老官山漢墓出土的這件經穴漆人及醫學竹簡上關於經脈的研究則進一步豐富了經脈體系,是研究古代經脈演變和發展的珍貴資料,有著重要的醫學和文物研究價值。
其次,我們再來談談「穴位」。
在武俠小說中經常會提到點穴這項技能。很多人都幻想能練成《武林外傳》裏白展堂的葵花點穴手,輕輕那麼一點就能讓人定住。和經脈一樣,穴位也很抽象,它是人體經脈線上特殊的點區部位,中醫可以通過針灸、推拿、點按或者艾灸刺激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最早關於穴位的記載形式為文字,然後有繪圖,最後才有模型。目前已知有關穴位最早的記載同樣見於馬王堆漢墓出土的帛書,但僅有文字資料,一些經脈的具體走向和穴位的準確位置難以明確。而老官山漢墓出土的這件經穴漆人,由於保存完整,穴位清晰,為早期經脈穴位理論的研究提供了客觀的文字資料和形象的醫學模型。
我們都知道,標有穴位的針灸人像是中醫經絡教學不可缺少的教具,但在中醫研究史上卻清清楚楚地記載著它始創於北宋天聖四年,即1026年,由翰林醫官王唯一奉宋仁宗的命令鑄造而成。而成都老官山漢墓出土的這件經穴漆人則表明像這樣的醫學工具早在西漢時期就已經出現。這件經穴漆人身上的經脈線絡與穴位和現代中醫基本吻合,不但說明當時經脈學、針灸學已經非常發達,結合一起出土的醫簡還有力證實了,我國漢代醫術與巫術已經分開,走上了獨立發展的道路。
看到這裡,您會發現經穴漆人嬌小的身體裡蘊含了無窮的力量,承載了豐富的信息。它不僅見證了我國西漢時期中醫醫學的發展水平,其身上的經脈與穴位更是為現代人梳理出了中醫經穴理論發展的脈絡,可謂意義非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