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
2024-10-11 02:28:43
作者: 劉鈺婷 等
036 東平漢墓壁畫 沉寂千年的古墓丹青
局部展示圖
國寶小檔案
年代:漢(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
尺寸:不詳
出土地:山東省東平縣境內漢代墓室一號墓
館藏地:山東博物館
供圖:山東博物館
本章節來源於𝐛𝐚𝐧𝐱𝐢𝐚𝐛𝐚.𝐜𝐨𝐦
撰稿及主講人:蔣彬
當我們走進山東博物館漢代畫像藝術展廳,會看到一組色彩精美、保存完好的彩繪壁畫——東平漢墓壁畫,其中既有表現墓主人生活的宴饗、歌舞、鬥雞、出行等場景,也有「梁高行拒王聘」「孔子見老子」等歷史故事的描繪,還有方相式驅鬼、金烏負日等神話傳說的再現。整體布局嚴密,構圖精妙,繁而不亂,是迄今發現的山東地區年代最早、保存最完好、藝術水平最高的漢代壁畫。它不僅填補了山東漢代壁畫研究的空白,在全國亦罕有比肩。
漢畫作品驚現於世
東平的歷史文化悠久,尤其在兩漢時期興盛一時,地屬東平國。現東平境內有大量漢代文化遺存,目前有52處遺址、42處墓地集中出現在漢代東平國都城周圍。漢代墓葬有石槨墓、磚室墓、石室墓等多種樣式,曾多次被發現的漢代壁畫墓證明東平在漢代不但具有重要的歷史地位,而且流行在墓室中裝飾壁畫的風俗。
2007年,一座漢代墓葬群在東平一處建築工地被發現。考古工作者經過勘探發掘,共清理了18座墓葬,其中有三座彩色壁畫墓最引人注目。出土的彩色壁畫色彩艷麗,特點鮮明,內容題材豐富。尤其以一號墓壁畫的內容最豐富,保存最完整。沉寂地下近2000年後,這批珍貴的漢畫作品終於驚現於世。
一號墓,墓道西向,南北寬5.7米,東西長4.2米,高1.27米,面積達20多平方米。前庭後室,為夫妻合葬墓。整個墓室用大型石塊壘砌而成,墓門門楣、立柱外側為雕刻的畫像,彩色壁畫主要繪於墓室前庭。在前庭的頂部、西壁墓門兩側立板、南北兩壁,以及門楣內側繪有彩色畫像,面積約12平方米。壁畫繪製在白色地上,石材加工平整,因此只是在表面塗抹白地,直接在白地上繪製。
墓室頂部描繪雲氣紋和金烏。雲氣紋勾連開合,其間一枚紅日,內有金烏做展翅飛翔狀。傳說,太陽里有金黃色的三足烏鴉,古人便把太陽稱作「金烏」,將其繪於墓室頂部,希望墓主人在死後的世界裡也能看到與生前一樣的日月星辰。
事死如事生,天人合一
目前展廳內展出的正是一號墓壁畫,墓室頂部描繪雲氣紋和金烏。雲氣紋勾連開合,其間一枚紅日,內有金烏做展翅飛翔狀。傳說,太陽里有金黃色的三足烏鴉,古人便把太陽稱作「金烏」,將其繪於墓室頂部,希望墓主人在死後的世界裡也能看到與生前一樣的日月星辰。
墓室門楣內側彩繪有12個站立的人物,南北門楣各繪有6個人物,人物描繪大都為鬚髮皆張、袍袖高挽、身配武器。威武強壯的武士形象,應是墓室的守護神。畫面線條流暢,對武士鬚髮眉目、衣飾紋理的刻畫十分細膩,人物神態、表情、動作各不相同。畫像風格上開始脫離秦漢時期對簡練古拙之美的崇尚,而表現出對工細古樸的追求。
墓室北面牆壁繪有三組不同題材的畫像內容,構圖細緻綿密,飽滿嚴謹。
上層描繪的是「梁高行拒王聘」的故事。據史料記載,梁國有一名年輕的寡婦,因長得美麗又品德高尚,經常受到王公貴族的追求。梁王聽說後也派人下聘,欲將她娶進宮中,但她拒絕再嫁,甚至持鏡操刀割掉自己的鼻子以表明不嫁的決心。梁王為她的氣節所動,便放其歸家,賜號「梁高行」。在崇尚忠孝文化的漢代,宣揚儒家倫理道德的孝子烈女故事正是畫像石刻經常反映的一類題材。此畫像故事分作兩幅:一幅畫面為使者雙手托舉聘書跪於地,梁高行側身回首欲接過聘書,似不知聘書內容;另一幅畫面中,梁高行背向使者,右手持鏡照面,左臂長袖後甩,似是拒絕之意。這兩幅畫面成功地捕捉了故事高潮轉折的剎那,生動傳神,人物形象躍然欲出。
中層所繪為「孔子見老子」的故事,亦分作兩幅。一為二人相對,老子略顯瘦小,右手抬至胸前,左手微曲於胯側,雙目略垂,仿佛有拒絕之意;孔子則更顯魁梧,身體前躬,雙手合攏於胸前,頭微微上揚,做謙虛問禮狀。第二幅畫面則是孔子、老子二人拱手相對,似乎交談甚歡。這兩幅畫面生動地再現了中國儒道兩大流派的始祖進行思想交流的場景。
下層畫像表現的是鬥雞與出行,這應該是墓主人生前生活狀態的寫照,反映了漢代人「事死如事生」的喪葬觀念。鬥雞是一種古代常見的娛樂方式。畫面中兩隻雄雞,其中一隻頸羽豎起、俯首向前做進攻狀;另一隻昂首單足站立做迎戰狀,寥寥數筆便勾勒出鬥雞場面的整體形象。在這種粗線條飛揚流動的意象中,漢代藝術對速度、力量和氣勢之美的崇尚被演繹得淋漓盡致。
墓室南壁是一幅宴饗、歌舞圖,畫面分上下兩層:上層為四男子兩兩對坐,中間擺放杯盤,四人正竊竊私語,表現的是氣氛融洽的宴飲場景;下層四女子皆梳高髻,穿長裙,束腰。其中,一女子於七盤之上甩袖而舞,另外三女子挽袖站著從一側看向起舞女子,似在為其歌唱助舞。起舞女子所跳的舞蹈為七盤舞,也叫「盤鼓舞」,是漢代著名的宮廷舞蹈形式。這種舞蹈要求舞者要有高超的平衡技巧,舞時將盤和鼓覆置於地上,時而仰面折腰、雙足踏鼓,時而跪地俯身、摩擊鼓面,時而奮起甩袖、輕盈跳躍,「體如游龍,袖如素霓」。舞者在盤鼓上伴隨不同的音樂節奏巧妙地踏鼓起舞,時俯時仰,時動時靜,力與美在舞蹈中完美結合,表現出舒揚升騰的韻致。由於這種舞蹈具有精妙的藝術色彩,使人觀後為之心醉,所以漢代凡有樂舞百戲的場面,幾乎都要涉及它。整個墓室南壁的畫面表現了墓主人享受高堂大屋,悠閒娛樂的優雅生活。
南北門楣各繪有6個人物,人物描繪大都為鬚髮皆張、袍袖高挽、身配武器。威武強壯的武士形象,應是墓室的守護神。畫面線條流暢,對武士鬚髮眉目、衣飾紋理的刻畫十分細膩,人物神態、表情、動作各不相同。畫像風格上開始脫離秦漢時期對簡練古拙之美的崇尚,而表現出對工細古樸的追求。
墓室西壁描繪的是鎮墓驅邪的方相氏。方相氏在漢代畫像中常見,形象怪異,面目猙獰,是古代打鬼驅疫的頭目。《周禮·夏官司馬·方相氏》中記載:他們身披熊皮,以黃金鑄成四目,著玄衣朱裳,執戈舉盾,率領眾隸驅逐厲鬼精怪。畫面中的方相氏鬚髮直豎,環眼朱口,左手執圓盾、右手持利斧,正在主持大儺儀式,也就是古代流行的一種驅疫儀式,這與史書中的記載極為相似。
漢代人將墓室看作宇宙的縮影,分為天上、人間、地下三部分,並在這小小的宇宙內充分表達時下流行的事物和自己的信仰觀念。他們一般在墓頂描繪日月星辰等,以此表達對天的認知和敬畏。他們將墓室看作死後的冥宅,自己生前所享受或希望死後能享受的生活都儘量在墓室中體現,這就是墓室壁畫中眾多生活場景的由來。同時,他們又懼怕地下的惡鬼,所以墓中畫有驅疫打鬼、鎮墓辟邪的神人和武士。東平彩繪壁畫將漢人「事死如事生」「天人合一」的思想觀念充分表現出來了。
東平漢墓壁畫價值的多元性
作為一種兼具繪畫藝術品與歷史文物雙重屬性的文化遺存,東平漢墓壁畫價值的多元性不言而喻。
從美術史的角度看,東平漢墓壁畫不僅填補了山東漢畫研究的空白,而且豐富了我國隋唐以前墓室壁畫的材料,為證明、顯示隋唐以前我國繪畫藝術的偉大成就提供了又一佐證。而就歷史學層面說,東平漢墓壁畫飽含著古人起居燕坐、宴樂祭祀等豐富的內容,重現了2000年前的社會生活情景,折射出漢代中國人的思想世界,「那裡有生者的祝願,那裡有死者的寄託,有對現世生活的眷戀,有對來世幸福的祈求」。
東平漢墓壁畫同上起兩漢、下訖明清的所有壁畫墓一起,匯集成一部真實而準確的圖像中國史,它的生動與直觀足以讓文字書寫的歷史黯然失色。
參考文獻
a 宋愛平. 彩繪天地,墓中春秋——山東博物館館藏東平漢代彩色壁畫[J]. 走向世界,2011:52-55.
b 賀西林,李清泉. 《永生之維——中國墓室壁畫史》導言[J]. 美術學報,2008(3):66-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