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超級國寶(全二冊)> 003 尖底瓶 又神秘又有趣的史前造物

003 尖底瓶 又神秘又有趣的史前造物

2024-10-11 02:27:09 作者: 劉鈺婷 等

  國寶小檔案

  年代:新石器時代(距今6000多年)

  記住全網最快小説站𝚋𝚊𝚗𝚡𝚒𝚊𝚋𝚊.𝚌𝚘𝚖

  尺寸:不詳

  出土地:陝西省西安市半坡遺址

  館藏地:西安半坡博物館

  供圖:西安半坡博物館

  主講人:朱振華

  如果你到西安半坡博物館參觀過,那一定會對尖底瓶印象深刻。這件尖底瓶整體來看形狀像一個橄欖,小小的口部、細細的脖子、鼓鼓的腹部、尖尖的底。腹部兩側對稱地安著一對半圓形的、用來繫繩的耳穿,在肩部裝飾著細繩的印痕——繩紋。

  很多人在第一次看到它的時候都會問:這樣造型奇怪的器物在當時是做什麼用的,它究竟蘊含著怎樣的奧秘呢?

  尖底瓶的用途

  首先,我們來看它的外形設計。有人認為尖底瓶是半坡時期人們的汲水器,也就是用來從臨近的滻河裡取水的。尖底瓶鼓起的腹部造型是為了儘量多地裝些水,一對耳穿位於腹部兩側比較對稱的地方,如果為它繫上繩子並將它提起,器身也可以保持受力的平衡。這樣人們就可以把它提著、背著,或者抱在懷裡都非常方便。在攜帶尖底瓶行走的時候,小巧的口部就發揮作用了,它可以確保水在運輸的過程中不易被顛灑出來。

  關於尖底瓶的尖底,有人曾提出如何放置它的問題。其實我們不妨想像一下,在遍地洪荒的史前時代,半坡人可以把尖底瓶隨便懸掛在樹上,或者倚靠在牆壁、樹木上,甚至直接將它平穩地插在鬆軟的土地中。

  除了取水,尖底瓶還有一點更為神奇,就是有一些製作規矩的尖底瓶竟然能夠自動打水。我們知道,即使在今天,日常生活中的平底水桶也必須藉助手臂或者其他外力的晃動才能打上水,而尖底瓶一接觸水面就會自動傾倒,待水灌到一定程度後,又會自動直立。這種自動打水的功能正是近代物理學中重心原理的最早應用。這樣說來,它簡直可以算是一個「史前神器」啊!但是,它更應該是一個源於生活的偉大創造。

  尖底瓶打水示意圖

  尖底瓶一接觸水面就會自動傾倒,待水灌到一定程度後,又會自動直立。

  那麼除了打水,它還有沒有其他的用途呢?

  就目前的考古發現來看,尖底瓶不僅在我國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遺址中被發現,還曾在古巴比倫、古埃及、古希臘、古羅馬等地大量出土,時間上跨越了新石器時代、銅器時代和鐵器時代。於是,有人對比國內外考古資料,找到了尖底瓶和酒文化之間的聯繫。比如,在國外的壁畫和器物彩繪圖案中,分明可以看到許多尖底瓶被用來盛放或運輸美酒。而在中國3000年前的殷商甲骨文中,酒字右半部分的「酉」字,也和尖底瓶的器形非常相像,屬於象形字。

  還有一些學者提出,尖底瓶的主要功能是用來釀酒,小口是為了釀酒時便於將瓶子密封起來,它的尖底有利於集中沉澱雜質。這種造型特殊的器物竟然在不同地域、不同時代頗受人們的青睞,不知道這是巧合,還是它的實用性使然。雖然一時還很難找到這其中的聯繫,但不可否認,尖底瓶在多地出現,至少反映出人類對於器物造型的認識、理解、設計,往往與生活需要有著密切的關係。

  尖底瓶是仰韶文化的一種代表性器物,但在這之後,它卻不再被大量使用。那麼,它是被其他器物取而代之了,還是逐漸轉化成了新的器物,有了新的功能呢?對這個問題,有人從春秋戰國時期的一件宥坐之器上找到了答案。

  什麼是「宥坐之器」 ?「宥坐之器」就是古人放在自己座位的右邊,以時刻激勵、警示或提醒自己的一種特殊器物。我們常說的「座右銘」就是從「宥坐之器」引申而來的。要說這件器物和尖底瓶的聯繫,那還得從一個小故事講起。

  據說,當年孔子到魯桓公廟裡去祭拜的時候,看到一件勸誡之物,叫作「欹器」,也就是前邊提到的「宥坐之器」。這個「欹」字就是傾斜的意思。孔子曾聽人說過,這種器物在空著的時候會保持傾斜狀態,水灌到一半時就會直立起來,而當它完全灌滿水之後,口又會朝下把水全部倒出。於是,孔子就讓弟子取水做試驗,果然是這樣。孔子隨即感慨道:「哎,哪有自滿而不傾覆的道理啊!」並以此來教育他的學生們要謙虛為人,穩重求中。後來,雖然欹器失傳了,但是它的象徵意義受到統治階級的重視。他們希望把它與當時的處世原則、哲學思想聯繫在一起,時刻提醒和勸誡自己。因此,歷代很多能工巧匠都曾仿製欹器。如果尖底瓶真的演變成了欹器,那麼,它可能對中國古代哲學思想的源頭還產生過重要的影響呢!

  尖底瓶的千古之謎

  在這裡要說明一點,研究人員曾對半坡出土的類似的尖底瓶進行測試,還通過計算機數據來模擬檢測,發現它們大多都無法自動汲水。但是,有相當一部分尖底瓶卻符合欹器「虛則欹、中則正、滿則覆」的特性,可以作為生活用具或灌溉農田的器具;還有一部分尖底瓶高度約60厘米,腹部沒有耳穿,這就很難將它們的功能歸結為灌溉或打水了;此外,在一部分墓葬中,還發現了質地鬆軟的小型尖底瓶,這說明它或許還與當時的靈魂觀念有著某種聯繫。

  由於沒有文字記載,對人們來說,史前社會很神秘。那時的人們如何生活?他們吃什麼、穿什麼、用什麼、住在哪裡?這些有趣的問題讓人百思不得其解。但是,隨著沉睡了6000多年的半坡遺址被發現和發掘,裡面豐富的遺存物表明,這裡保存著一座黃河流域母系氏族繁榮時期的村落遺址,而尖底瓶這樣的器具正在一點點地把古人的生活場景還原到我們的面前。

  隨著時間的流逝,尖底瓶的千古之謎,留給後人無限的想像。它所散發的古樸而耐人尋味的氣息,無時無刻不在向我們展現著遠古先民的智慧與創造力。當我們重新審視這件神奇的器物時會發現,6000年前原始社會的人們燒造的小陶瓶,竟然蘊含著這麼多有趣的奧秘,能讓每一個見過它的人都印象深刻。甚至一些學者還提出它不僅具有實用性,還兼具強烈的藝術氣息,比如:它橄欖狀的器形,以及瓶體直徑和瓶體高度之間的比例關係,被認為是陶製水器中最具美感的形制。

  至於半坡人製作這種尖底瓶的靈感究竟來自哪裡,目前還是一個難解之謎。但它至少體現了人們通過長期的勞動實踐而獲得了一種經驗的選擇,也許它是在神秘感和實用需要的驅使下創造的傑作,也許還滲透著半坡人「物有靈性」的原始宗教意識。

  今天,我們已經很難揣測遠古時期人們的內心世界了,但是,在物資匱乏的年代,很多物品的功能也許並不限於某一種,一器多用的現象在當時應該是比較普遍的,就像這件有趣的史前造物——尖底瓶一樣。相信隨著時代的發展、科技的進步,關於尖底瓶的疑問會得到更多、更客觀、更科學的解釋。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