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石器時代

2024-10-11 02:27:06 作者: 劉鈺婷 等

  002 人面魚紋盆 半坡先民繪畫藝術的最高成就

  國寶小檔案

  年代:新石器時代(距今6000多年)

  尺寸: 高16.5厘米,口徑39.8厘米

  出土地:陝西省西安市半坡遺址

  館藏地:西安半坡博物館

  供圖:西安半坡博物館

  主講人:朱振華

  有一個在半坡遺址被發現的非常神秘的彩陶圖案,它長期出現在中學歷史教科書的開篇位置,還無數次出現在電視媒體上,成為經久不衰的話題。可是,半個多世紀過去了,它依然保留著最初被發現時的那份神秘感,很多學者依然是心中百思不得其解——它就是人面魚紋。

  

  2006年6月9日,西安半坡博物館發生了兩件意義非凡的大事:一件是為了慶祝半坡遺址保護大廳重新建成,以及半坡遺址在回填3年之後再次與公眾見面而舉辦的慶典儀式;另一件是為了迎接闊別半個多世紀後重返家鄉的人面魚紋盆,博物館精心設計了「人面魚紋盆回鄉展」,展覽中只展出了這一件文物,在整個博物館界恐怕也是十分罕見的。因此,這件展品的重要程度也就不言而喻了。

  那麼,它是怎樣被發現的?它的功能又是什麼?這樣的圖案到底要表達什麼思想呢?若想弄清這些問題,我們還得從它剛剛被發現的時候講起。

  20世紀50年代初,塵封地下6000多年的半坡遺址的神秘面紗被揭開。在考古發掘中,考古工作者發現了一組埋葬小孩的瓮棺群。當他們小心翼翼地揭開一個瓮棺上倒扣的陶盆時,一個意外的發現讓所有人震驚了——陶盆內壁清晰地繪有一組獨特的圖案,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人面魚紋。

  這個圖案中的人臉畫成圓形,額頭的左半部塗成黑色,右半部是黑色半弧形,有實有虛,陰陽相間,眼睛細而平直,鼻樑挺立,張開的嘴巴兩邊分別裝飾有兩條變形魚紋,魚頭部分和人嘴重合,耳朵旁也畫有寫實的魚形紋飾。人頭頂的尖狀物可能是一種髮髻的裝飾。整個畫面構圖手法大膽誇張,奇特的人魚合體畫面簡潔古樸,神秘莫測。

  既然人面魚紋被發現於陶盆內壁上,而繪有人面魚紋的陶盆又是作為瓮棺蓋來使用的,那麼,這瓮棺又是什麼呢?原來,在遙遠的半坡母系氏族時期,孩子備受重視,但由於生存條件相對較差,他們的存活率很低。當小孩夭折後,就被裝進一個陶罐或陶瓮中,上面倒扣一個陶盆或陶缽作為蓋子,就像後來的棺材一樣,因此,在民族學和考古學上被稱為瓮棺。在瓮棺蓋子的頂部通常還會打一個缺口,便於小孩靈魂出入。這種瓮棺被埋葬在居住區內房屋的旁邊,反映了氏族成人對小孩的關愛和呵護,使他們的靈魂有歸宿。而不少作為瓮棺蓋的陶盆上都畫有圖案紋飾,這很可能反映了人們對小孩來生的祈盼,有著特殊的寓意。

  半坡人制陶的工藝

  在新石器時代遺址出土的眾多遺物中,陶器大多都占有很大的比例,可想而知,對當時的人們來說,制陶已經不再是難事。半坡人也處於這樣的時代,他們不僅有專門的練泥制陶的工具、設備,還掌握了熟練的制陶工藝。人面魚紋盆就是在這群能工巧匠的手中幻化出神采的。

  製作陶盆的第一步首先是和泥,半坡人就地取材,將當地的黏土和著水反覆淘洗,去除雜質,再將和好的泥進一步加工以達到製作陶器的要求。然後,用雙手搓出一根根的泥條,並將這些泥條自下而上一圈一圈地盤成需要的形狀。接著,在陶坯上用陶拍、刮刀等工具進行拍打和修整,這樣就可以使器形更加規整,器壁也相對薄厚均勻一些,整體也更緊實、光滑,最終得以成形。有的陶坯還會在轉輪上做更加精細的修整。

  陶坯在做好後需要放置在特定的地方陰乾,這一步非常關鍵,它將決定接下來的其他步驟是否能順利進行。工匠們會對半乾的陶坯進行打磨,再修整,待它們干透後才開始彩繪併入窯燒制。他們需要把火候把控得剛剛好,才有了我們現在看到的這些史前藝術珍品。在口耳相傳的工藝中,流露出原始人對生活的認識與理解,這也是留給我們後人的一條重要的遠古密碼。

  人面魚紋的神秘魅力

  那麼,人面魚紋盆中的這個圖案,究竟代表著什麼呢?截至目前,學術界有20多種不同的觀點。

  其中,有一種觀點認為,它反映了原始人的圖騰崇拜意識。「圖騰」一詞來源於印第安語,意為「它的親屬」「它的標記」。不過,對一個氏族來說,圖騰中的植物或者動物,都應該是禁止殺害和食用的,這是圖騰禁忌的重要法則。只有在食物相當匱乏的情況下,這一禁忌才會有被打破的可能。但是,半坡遺址出土了多種捕魚工具,還發現了吃魚後剩下的魚骨。另外,有些地窖里還發現了穀物堆積的痕跡,這就說明食物在當時並不算匱乏,而他們是一支吃魚的部落。所以,「圖騰說」顯然不能很好地解釋人面魚紋。

  還有人根據古籍記載的人魚互變的神話,認為變形的魚紋代表人格化的氏族保護神——魚神,當時的人們通過繪製人面魚紋來祈求漁獵豐收、生殖繁衍、人丁興旺;還有學者認為魚和人面都應該是巫師面具的組成部分,具有特殊的魔法;另外還有祖先形象說、權力象徵說、日月崇拜說,甚至是天外來客說,等等。儘管這20多種說法代表了不同研究者的不同角度,但也讓我們進一步感受到了人面魚紋的神秘魅力。

  當你近距離看這件人面魚紋彩陶盆時,仔細觀察它內壁的這組圖案,會發現整體構圖有著嚴謹而富於變化的對稱關係。

  陶盆口沿有一圈黑色的彩帶,如果將它的俯視效果看成是一個圓形的話,那麼,在這條黑色的圓形表面,有八個兩兩對稱的箭頭紋和直線紋彼此間隔,正好把這個圓劃分為八等份。這些箭頭紋和直線紋相互之間既有軸對稱關係,又呈中心對稱分布形態。

  盆中的兩個人面魚紋圖案和兩個魚紋也是彼此間隔,共同圍繞盆底的圓心呈中心對稱分布。也就是說,無論從什麼角度觀看,當您把陶盆水平旋轉180°後,所看到的畫面都和之前的畫面是完全一樣的。兩個人面魚紋圖案四目相對,雖然閉著眼,但也表現出彼此之間有著某種特殊的聯繫。縱觀這組彩陶圖案,兩條小魚循環往復、首尾相連地暢遊在兩個人臉附近,表現出人與魚、自然和諧共處的美好畫面。在一個小小的圓內既有整齊嚴謹的對稱構圖,又有朝向不同的靈動設計,雖然畫面是有限的,但是留給人們想像的空間卻是無限的。

  人面魚紋展開示意圖

  縱觀這組彩陶圖案,兩條小魚循環往復、首尾相連地暢遊在兩個人臉附近,表現出人與魚、自然和諧共處的美好畫面。

  人面魚紋代表了半坡先民繪畫藝術的最高成就,它抽象、誇張,卻充滿美感;它的豐產、繁殖、祝福等美好含義直到今天仍受到人們的推崇。

  您還記得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吉祥物——中國福娃吧,它的創作靈感就來自人面魚紋。那麼,人面魚紋與福娃之間究竟有何關聯呢?原來,福娃主創者、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的吳冠英教授在設計奧運會吉祥物時,就選取了人面魚紋為原型,並對這個在全世界都具有很高認知度的獨特圖形進行了二次創作,由此設計出的五個吉祥物造型,正是著意體現中國悠久的歷史與文化。這五個吉祥物分別叫作「金娃」「木娃」「水娃」「火娃」「土娃」,合稱為「喜娃」。這一設計借用了中國古代思想家以五行觀念來說明世界萬物的起源和多樣性的統一之意,喻示世界各國人民相互促進、相互依存的和諧關係。雖然後來幾經修改才逐漸演變為我們在電視上看到的福娃形象,但它所蘊含的人與自然「天人合一」的和諧理念依然彰顯無遺。

  這件人面魚紋彩陶盆作為仰韶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文物之一,不僅有著悠久的歷史,更深藏著厚重的文化內涵。而陶盆上神秘的紋飾——人面魚紋,則向我們展示了原始藝術粗獷、古樸卻不乏靈動的藝術魅力,為我們認識和了解遙遠的史前人類生活的歷史打開了一扇窗。就目前已有的考古研究結果來看,學術界還存在很多未解之謎。不過,未知的世界總是讓人無限嚮往,總是能激發人們探索的熱情。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