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4 紅陶獸形壺 大汶口文化的典型代表器物
2024-10-11 02:27:12
作者: 劉鈺婷 等
國寶小檔案
年代:新石器時代(距今6100—4600年)
尺寸:高21.6厘米
出土地:山東省泰安市大汶口遺址
請記住𝒷𝒶𝓃𝓍𝒾𝒶𝒷𝒶.𝒸ℴ𝓂網站,觀看最快的章節更新
館藏地:山東博物館
供圖:山東博物館
撰稿及主講人:代雪晶
您好,今天我為您介紹一件外形很萌的史前陶器,攜帶著眾多遠古時期的信息,它就是山東博物館珍藏的紅陶獸形壺。
紅陶獸形壺和大汶口文化
紅陶獸形壺是一件盛酒的容器。壺的根部有一個筒形入水口,壺嘴可以往外倒水,鼓起的腹部加大了容積,四腿立著方便加熱,背上還有一個提手。因為它的頭部和肥壯的身體長得像豬,而四肢和上翹的尾巴又長得像狗,所以被稱為「獸形壺」。整件器物採用陶塑的手法製成,通體掛紅色陶衣,是一件極富情趣又不失實用價值的藝術品。
這件紅陶獸形壺是大汶口文化[1],即山東地區第三個新石器時代的文化創造的典型代表器物。新石器時代山東的土著居民是東夷人,他們創造了燦爛的史前文化,先後經歷了後李文化、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龍山文化等不同的發展階段,創造了完整的史前文化系統。這一文化序列具有先後承繼的關係,脈絡清晰,歷史延綿。
新石器時代,山東的遠古先民揮別了深山老林,來到了更加廣闊、水草豐美的河畔海邊,開始了長期的定居和生活;為了滿足對儲存用具、炊具和飲食用具的需求,先民們利用人工取火的方法,摸索出了用黏土燒造陶器的工藝,製作了鍋碗瓢盆等生活必需品。在大汶口文化時期,制陶業得到了進一步發展,呈現出明顯的階段性,具體分為三個時期:早期階段以手制為主,燒造火候較低,陶色以紅陶為主,黑陶、灰陶少見,器類不多,造型簡單;中期階段仍以手制為主,一般採用泥條盤築法,開始使用輪制技術,燒造火候較高,紅陶數量減少,灰褐陶比例上升;晚期階段,快輪生產技術普及,陶色以灰褐陶為主,紅陶罕見,新出現了白陶,器類增多,器形複雜。特別是晚期階段的薄胎黑陶高柄杯,代表了當時制陶工藝的最高水平,為龍山文化蛋殼陶的生產準備了條件。
紅陶獸形壺上,家豬圓圓的腦袋。
紅陶獸形壺上,家狗上翹的尾巴。
這件紅陶獸形壺的陶塑手法展現了大汶口文化時期高超的制陶技術,而大汶口文化中的紅陶是大汶口文化中產生時間最早、延續時間最長的一種陶器,色澤明麗,如血如火,反映著原始人對血與火的崇拜,是新石器時代陶器中最主要的品種。紅陶的原料一般是黏土,在摻入沙粒和蚌殼粉末之後,既增加了器物的耐火性,又增強了器物的耐用性,使用這種方法製作而成的陶器被叫作「夾砂陶」。為了避免沙粒和蚌殼粉末形成粗糙的表面,智慧的先民們在胎體表面掛上了一層紅色陶衣,然後磨光加工,讓整件器物顯得光潤亮澤。而加工好的胎體製作完成後會被放入簡陋的陶窯,經過900~1000℃的高溫焙燒,黏土中所含的鐵元素被轉化為紅色的三價鐵,最後燒成的陶器會呈現紅色,也就是我們現在看到的紅陶。在遠古時代,雖然先民們不一定掌握這樣的化學反應原理,但這並不妨礙他們燒制出精美的紅陶。紅陶獸形壺就是這樣燒制而成的。
先民們自由創作的仿生器
這件紅陶獸形壺是仿照豬或狗等動物的造型製作而成的,因此,它也是一件標準的仿生器。人們仿照現在常見的動物造型來製作陶器,說明當時人們已經和豬、狗這兩種與人類關係最密切的動物生活在一起了。隨著農業的發展,人們普遍飼養豬、狗等家畜,又能細微地觀察。因此,先民們發揮了創造力,便塑造出了這件由家豬肥壯的身體、圓圓的腦袋,與家狗乖巧上翹的尾巴組合而成的獸形器,將史前人類的原始藝術表達得淋漓盡致。
一般來說,人類的藝術創造是在勞動中產生的,新石器時代早期,陶器的造型比較接近自然的原始形態。這件構思巧妙的實用器,充滿了創造性的靈感,是新石器時代一件難得的陶器珍品,表明大汶口文化時期的先民們不但已經掌握了動物各個部位的比例結構和體形特徵,而且陶器製作水平已經非常高超,已經進入可以突破寫實,進行自由創作發揮的階段,在造型藝術上取得了突出的成就。陶器上點、線的組織,色、韻的諧和,與先民們生命情緒的表現交融組合成一種境界,渾然天成。先民們那樸實純真的審美情趣和匠心獨具的藝術構思,也不知不覺地融入其中了。
大汶口文化時期的家畜飼養業
最後,讓我們一起透過這件獸形壺去窺探6000年前山東的家畜飼養業。據考古學家考證,大汶口文化時期的家畜飼養業已經有了一定的發展,人們開始飼養豬、狗、牛、羊、雞等家畜,其中豬和狗是大汶口文化時期先民們飼養的最主要的兩種家畜,並且以豬為代表的家畜已經成為財富的象徵,所以在墓葬中才會出現大量完整和部分豬骨隨葬的現象。考古發現表明,在大汶口文化遺址的墓葬中,三分之一以上有豬骨隨葬,有的用半隻豬架,有的用豬的下頜骨,最多的是完整的豬頭。1956年,在泰安大汶口墓地發現的133座墓葬中,有43座墓出土了96個豬頭,最多的一座墓葬中出土了14個豬頭。這充分體現了人們對豬有多麼深厚的感情。
原始社會的人們喜歡豬、愛豬,從而在藝術上表現豬的形象,可見創造的火花就是在生活的不斷撞擊中爆發出來的。真可謂藝術創作的源泉來自生活!體味人生,感受生活,讓我們隨著這件小小的陶塑藝術品,一起去感悟先民們豐富多彩的藝術世界吧!
原始社會的人們喜歡豬、愛豬,從而要求在藝術上表現豬的形象,可見創造的火花就是在生活的不斷撞擊中爆發出來的。真可謂藝術創作的源泉來自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