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兵者不祥> 危機四伏的西行之路

危機四伏的西行之路

2024-10-11 01:53:30 作者: 劉鶴

  1395年(洪武二十八年)夏,兵科給事中傅安在對這場嚴重的外交事故一無所知的情況下,踏上了生死未卜的西行之路。

  傅安是河南太康人,出身低微,因此,其生辰年月都不詳。他在明初任南京後軍都督小吏,後歷四夷館通事、舍人、鴻臚寺序班,這在當時都是被其他讀書人看不起的偏門職業,因此,傅安的仕途也比較慘澹。1394年(洪武二十七年),他才做到正處級幹部(兵科給事中,正七品),但是在四夷館當通事期間,傅安學會了當時在中亞和西亞通行的上層語言波斯語,為他的出使打下了基礎。

  當時,明朝定都南京,西北邊境經常受到北元殘存勢力的騷擾,大小官員都視西行為畏途,因此,出使帖木兒帝國這種苦差事就落到了出身小吏的邊緣人傅安的身上。

  傅安一行出發之時,帖木兒正在入侵喬治亞,並在那裡進行大肆殺戮和破壞

  因為北元的騎兵依然遊蕩在蒙古高原,因此,傅安一行人不得不走艱險的南路進入西域,他們自酒泉出嘉峪關後,「西行八百里,抵流沙(今新疆羅布泊附近白龍堆沙漠)」,又「西北行二千餘里,至哈梅里(今哈密)」,再「西涉瀚海(大戈壁)……行千三百里,至火州(今吐魯番)」,之後再行兩千里,到亦剌八里(今伊犁),出伊犁後再西行三千里,終於到達了今天烏茲別克斯坦的撒馬爾罕。這條路線相當迂迴,幾乎從南向北縱穿了西域,全程近萬里,途中還有無數充滿死亡危險的戈壁沙漠,可謂一路艱險。然而,傅安並不知道,更大的危機正在前方等著他們。

  波斯史學家毛拉那·謝里夫丁·阿里所寫的《帖木兒武功記》記錄了傅安一行人來到帖木兒帝國的場面:「1396年冬,帖木兒在西紅河(錫爾河)畔乞那斯城度冬時,契丹國皇帝唐古司汗(Tanghuskhan)之大使至,攜帶珍異禮物。」[13]

  波斯細密畫中明朝使臣覲見帖木兒帝國君主的場面。

  請記住𝖇𝖆𝖓𝖝𝖎𝖆𝖇𝖆.𝖈𝖔𝖒網站,觀看最快的章節更新

  經筆者考證,這三人並非傅安等人,而是帖木兒之子沙哈魯時代的使臣,但場面應該差不多

  按照傅安等明朝使節的理解,既然帖木兒已經在國書中自稱「臣帖木兒」「臣國中部落」,那麼明朝對帖木兒自然要按臣子之禮而待,他們完全不知道那封文采飛揚的「國書」已經把雙方置於一個國際大玩笑之中。更重要的是,就在傅安長達一年的漫漫旅途中,帖木兒已經在與脫脫迷失的戰爭中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攻陷了金帳汗國的首都薩萊(今俄羅斯阿斯特拉罕西北),並追擊脫脫迷失至奧卡河畔的梁贊。此時,帖木兒在西方最強大的對手奧斯曼帝國蘇丹「雷霆」巴耶塞特一世把全部精力都投入了對歐洲的戰爭,立志奪取拜占庭帝國的首都君士坦丁堡,無暇顧及與帖木兒的糾紛。在明朝使團到來的1396年冬天,帖木兒帝國西、北、南三面的威脅都已解除,獲得了一個相對安定的局面,對明朝的態度自然也發生了變化。

  帖木兒在俄羅斯與曾經的盟友金帳汗國可汗脫脫迷失展開輪番大戰,並決定性地擊敗了他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