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槓桿:昆明世博會的故事
2024-10-11 01:24:12
作者: 王志綱
抓住世博會這個機遇後,雲南創造了前所未有的轟動,一不小心還把麗江、香格里拉板塊都拉動了起來,現在可以自豪地說,這是整個中國區域營銷和城市營銷的第一次成功實踐。
千金難買回頭望,先講一個很多年前的案例。1997年夏,雲南正準備迎接兩年後即將在昆明召開的世界園藝博覽會。今天世博會在中國已不稀罕,但在當年,卻是了不起的大事。起初,雲南考慮得很簡單,認為世博會就是世博園,拿3000畝地建好場館,讓每個國家自己投資在其中建一個園就算大功告成。可照這個思路走了一段時間後,主辦方發現壓力很大,一是會展規模空前,投資巨大,時間緊;二是沒有操作經驗,加之時間跨度半年,後續跟進困難。如何將世博會當成一個項目運營心裡沒底,於是他們找到了我們的工作室,請我們為世博會寫一出新劇本。
我們介入以後聽到一個有趣的故事。原來,雲南拿到這次活動純屬偶然。20世紀90年代初,北京全力申辦2000年奧運會,最後以兩票之差惜敗雪梨,夢想沒有實現,於是有人提議,既然辦不了體育界的奧運會,可以申辦園藝界的奧運會,影響同樣不小。經過努力,北京拿到了世界園藝博覽會的主辦資格,但隨後提出了一個條件,需要中央巨額撥款支持,否則很難啟動。那時候的中央財政不像現在這樣有錢,一聽要花大錢就頭疼,於是申辦下來的世界園藝博覽會變成了燙手山芋。不久以後,碰巧一位國家領導人到昆明視察花展,看到琳琅滿目的花卉,不覺靈機一動,就問雲南能不能考慮把世界園藝博覽會接下來,當時的雲南領導就爽快地答應了下來。
看起來這是一個雙贏的結果。雲南的樂於承擔一方面解決了北京的難題,另一方面,雖然那個年代對會展經濟還比較陌生,但云南至少意識到,世界園藝博覽會花落昆明似乎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它既是一次向外界展示雲南魅力的機會,同時也帶有幾分完成政治任務的味道。於是1996年年底,雲南的一位副省長親赴巴黎扛回了大旗。按照政府常規的做法,雲南開始招兵買馬,規劃設計,投入世博園的建設中來。雲南有底氣是因為自己不差錢,多年來一枝獨秀的菸草工業為雲南帶來了滾滾財富,啟動資金並不吃緊。那麼,隨後的憂從何而來呢?
主要是如何持續經營,世博會借的是菸草行業的錢,以後還錢的問題怎麼解決?還有,世博會沒有凝聚全省人民的共識,很多人不支持,認為這只是長官意志,對雲南沒有什麼意義。各種議論都有,有人說世博會是無底洞,是老虎機;有人說是勞民傷財工程,是政府形象工程。我們來到了建設中的世博園,聽說日本一個由政府、企業、民間人士組成的考察團也剛到達,第一個申請展位,並要求展示面積10000平方米,遠遠超出了原來規定的每個國家3500平方米的標準。由此我們得出一個簡單的結論,現有的世博園有三個「小」:規模小,氣勢小,視野小。
做任何事情,首先一定要「定位」,要找「魂」,要找出它的高度,高舉高打。如果你把這個制高點找到了,就能綱舉目張。後來我們用了一個月,幾乎跑遍了雲南,明白了世博會的價值。首先,雲南有自己的獨家優勢,這塊大地有著獨一無二的自然地理條件,是個名副其實的綠色王國,有豐富多彩的民族風情,歷來是生物資源大省和旅遊資源大省,這些優勢都是天生的、無可替代的,前途不可限量;其次,雲南作為旅遊大省的形象已有了一定的口碑基礎,旅遊產業的發展具有無限可能性。我們判斷,當時的雲南經濟正處於從量變到質變的前夜,雲南極有可能藉助世博會完成一次飛躍,機不可失,時不再來。如果只是為辦會而辦會,把主要精力放在場館建設和諸多瑣事的協調上,固然也可以辦成,但結果肯定是雨過地皮濕,出力不討好。更重要的是,如果雲南不能藉助世博會完成從一個菸草大省向旅遊大省,從一個有色金屬大省向綠色生物大省的轉型,不抓住產業升級換代的機遇,將留下歷史的遺憾。
我們最後總結出了三句話:第一句話,世博會不是世博園,而是歷史給雲南的一次前所未有的機會。第二句話,辦世博會,是要把雲南送出去,把世界請進來,把雲南從旅遊資源大省變成旅遊經濟強省。第三句話,世博園只是一個支撐槓桿的支點,長達半年的世博會才是真正的槓桿。通過世博園這個支點,用長達半年的世博會的城市營銷,把雲南真正撬動起來。
此外,我們還給雲南的形象定位為八個字——「萬綠之宗,彩雲之南」。這個思路和方案獲得了省委省政府的高度認同。大的思路確定以後,世博會成功開幕了。當時的很多中央領導都想要過來看一看,這又遇到了一個問題。我和雲南省省委書記說,中央領導千里迢迢飛過來,難道看了世博園就只能去看石林嗎?這既是你們的損失也是他們的損失。所以,雲南必須有全新的產品。後來,雲南不負眾望,下了很大功夫,把包括麗江、大理、中甸在內的整個滇西北給推了出來,麗江的機場就是那時的成果之一。
結果表明,抓住世博會這個機遇後,雲南創造了前所未有的轟動,一不小心還把麗江、香格里拉板塊都拉動了起來,現在可以自豪地說,這是整個中國區域營銷和城市營銷的第一次成功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