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蘭西的啟示
2024-10-11 01:23:20
作者: 王志綱
下一步中國旅遊要想升級換代、突破提升,一個繞不開的途徑,就是嫁接和整合發達國家已成熟的生活方式,借它們的晶片搭建中國新的平台。這是中國旅遊發展的不二選擇。
長期以來,在世人的腦海中,法國就是浪漫和迷人的代名詞。如果你親臨法國,立刻會被法國人熱愛生活的自豪之情感染。法國人開懷舉杯時,常常情不自禁地高喊:「C』est la vie!」意思是「這就是生活」!
2013年國慶期間,我帶領一群本土老闆深入法國,真正明白了這句話的含義。與以往不同的是,此次法國之行全程陪同的是一個當地老貴族,因此收穫頗豐。有趣的是,這位貴族對中國人有發自內心的認同。他告訴我們,他在美國、英國都住過,最終發現法國人跟中國人是最好交流的,一個眼神,一個動作,包括對美食的理解,互相太有默契了。
法國人幾乎個個都是生活家。我們訪問過一個貴族,他的住宅莊園核心區並不大,也就幾十畝,外加一千多畝的耕地,只請了一個小伙子幫忙打理。其實,那個年輕人同時還在為其他莊園服務。貴族莊主告訴我們,他的小麥聞名世界,法國最好的麵包店用的麵粉都是從他那裡購買。他一年能賺一兩百萬人民幣,剛好維持莊園的運轉。他平時只做三件事:打獵、呼吸鄉村的新鮮空氣、品酒。
到了法國才知道,葡萄酒最牛的產區不僅有波爾多,還有勃艮第。在勃艮第,我們拜訪了羅曼蒂康帝,一個占地1500畝的酒莊。自法國大革命後,國家就確認這個酒莊屬於傳承至今的莊園主貴族家族。在那一帶,他們產的酒算是國寶,整個製作流程與茅台酒相似,特殊土質,精良手藝,上好葡萄。每年拿出一批拍賣,兩三瓶可標出十萬八萬,買家往往以收藏為榮。席間,兩個貴族吵起架來,一個說波爾多好,一個說勃艮第好,爭得面紅耳赤,不可開交。不可理解的是,經濟增長率再怎麼低,法國人有錢也不去掙,就要享受生活。另外,這次去法蘭西把中國人賣紅酒的神話給打破了,原來我們成天吹噓波爾多紅酒,一瓶兩三萬的拉菲,在法國相似的酒也就賣幾十元。
法國人不僅熱愛美酒,法國式的喝法也真能使人興奮。在一座貴族莊園的古堡里,主人先帶著我們參觀了地窖里的藏酒,然後把一些酒搬到院子裡一字排開。我們一邊吃著乾麵包,一邊喝著葡萄酒,一邊聊著酒,盡情地享受著美酒刺激的過程。主人拿起第一瓶,價值500元;開喝,高興,下地窖,拿來第二瓶,價值5000元;再開喝,更高興,不顧我們阻撓,下地窖,拿來第三瓶,價值50000元。因為你欣賞他的產品,他就有成就感,所以大家都很開心。在法國各地,主人們總是逐步拿出更好的酒來,使芝麻開花節節高,給我們不斷的驚喜。
正因為有著如此的心態和素養,法國與生活相關的產業都非常成熟。以航空業為例,法國是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大航空國,有著上百個飛行俱樂部,政府不多干涉。建機場的土地可以調撥,飛機可以出租,航空愛好者可獲駕照,隨時可以租飛機去旅遊。法國人不指望賺大錢,只要能維持生活即可。租飛機到巴黎就像打的士那樣方便,花一萬元,夠玩半個月。法國人的淡定、紳士風度,在這種小富則安的狀態中,產生了特有的文化。法國人不整天想著如何買車買房,只要違背了生活的本義,堅決不干。
法國人口六千多萬,幾乎個個都是戶外運動者,最主要的一項運動是騎自行車。法國的地理條件太適合騎車了,藉此形成了自行車產業。一輛好的自行車可以賣到一輛汽車的價錢,從一萬到十萬各檔次都有,質量好,重量輕,可以拎起來就走。我們看到許多七八歲的孩子和八十多歲的老人,戴著安全帽,在騎自行車。在蔚藍色的大海邊,很多人穿著彩色運動服在山地、古堡、海岸和花園中騎車穿梭,一些老人專門在山坡上騎上騎下,法國總統也騎自行車。每年7月開始的環法自行車大賽為期近一月,全球矚目,更促使自行車成了法國的全民運動。
此次法國之行我們還重點考察了奢侈品行業,拜訪了LV(路易?威登)的巴黎總部,順道參觀了香奈爾夫人後半生一直居住的麗茲酒店。說實話,儘管那酒店檔次不高,大堂很狹窄,但我們帶著朝聖和膜拜的心情來到那裡,感覺就是不一樣。法國之所以能形成奢侈品文化,一個重要的因素就是法國的貴族精神,從路易十三到路易十五時期形成的貴族精神,由來已久,深入民族的骨髓。上帝眷顧法國,法國人過得太舒服了。法國面積與廣東差不多,東南有阿爾卑斯山森林,西北是肥沃的盆地和丘陵,盛產農產品,再往南是地中海沿岸,像尼斯、坎城,還有一些邊邊角角,如薰衣草浪漫小鎮——普羅旺斯等,任何一處都是童話里的世界,但是法國的人口只有廣東的一半。
法國人似乎從不擔心未來。以奢侈品為例,當歐美購買力下降時,日本人頂了上來;日本經濟低迷時,新加坡和韓國頂了上來;新加坡和韓國走下坡路時,中國大陸這個超級暴發戶頂了上來。中國人大受歡迎,因為中國人的購買力太強大了。
此外,法國之行給了我很大的啟發,並由此得出一個結論:整個人類社會發展到今天,其國家、地區或人群無非處在三個不同階段。
第一階段,賣體力、賣勞力。處在這個階段的註定是第三世界,以前的中國就屬於它。這包括農業,「三來一補」,包括我們在歐美乃至全世界遇到的很多土耳其人、埃及人、菲律賓人、墨西哥人等,他們都在賣體力。第二階段,賣產品。這方面日本非常強。近三十年的中國,前十年以「三來一補」為主,在賣體力;後二十年加入WTO,基本上在賣產品,但技術含量有限,且透支了生活環境。中國要成為發達國家、幸福國家,就要進入第三階段——賣生活方式、賣生活平台、賣平台上的內容。現在全世界賣生活方式最成功的國家有兩個,一個是美國,通過好萊塢,通過各種手段賣美國夢;另外一個就是法國,賣法蘭西生活,賣法蘭西文化。現在英國、日本也正想步入這個階段。這是整個世界最大的格局。很多中國人到巴黎就是購物旅遊,十萬元一個包拎起就走,他們在那裡採購產品,採購生活,以至於採購高端消費方式,搞得身旁的倫敦非常眼紅。
美國和法國有所不同。美國是麥當勞模式,全球野心,全球氣魄,全球手段。第一,以美國精神,他們相信自己是當仁不讓的全球領袖;第二,以美國實力,世界對他們沒有死角,所以起點就是全球化。別的不講,僅一個信息革命,造就了多少世界級的美國新富豪。但法國人對美國的餐飲不屑一顧,他們講究個性,認為麥當勞是工業垃圾,連鎖未必好,這一點和我們很像,「C』est la vie」!美國人野心畢露,要當全球霸主,所有商業模式都是攻城略地,可複製,可延展,可擴張,推廣的是帝國文化、快餐文化,快速覆蓋全球。法國人講內涵,但又受到語言和文化的限制。中國是否可以走第三條道路,既向法蘭西學習、提升內涵,又向美國學習、開闊視野。道理很簡單,中國有全球最大的市場。
所以說,下一步中國旅遊要想升級換代、突破提升,一個繞不開的途徑,就是嫁接和整合發達國家已成熟的生活方式,借它們的晶片搭建中國新的平台。這是中國旅遊發展的不二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