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創造財富
2024-10-11 01:18:31
作者: 王志綱
列寧曾說過:「一個成功的革命實踐,勝過一千打綱領。」說一千道一萬沒有用,要想用知識創造財富,必須做一點事情出來。轉型期的中國為知識分子提供了市場這個大舞台,但自己的政策還得靠自己落實。
我離開新華社下海搞策劃,5年經歷了三個階段:
本書首發ʙᴀɴxɪᴀʙᴀ.ᴄᴏᴍ,提供給你無錯章節,無亂序章節的閱讀體驗
第一個階段,要解決生存問題。王志綱個人怎麼生存?我是1994年8月離開新華社的,可以說當時是孑然一身。當時是鑑於三個判斷才決定離開的。第一,鄧小平同志既然已將中國從計劃經濟領入了市場經濟的道路,這就意味著必須按照市場經濟的法則運行,這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開弓沒有回頭箭,中國就此走入了市場經濟的不歸路。在此情況下,知識分子的全面介入,乃至整個中國的下海將是一個必然的過程。第二,我在當記者時就深感很多企業的成功和發展偶然性因素太多,必然性因素太少。他們將面臨越來越多的困惑和難題,急需高層次外腦機構的指點和幫助,這是一個非常龐大的市場,不去開拓這個市場,是一個很遺憾的事情。這對我也是一個絕好的機會點。第三,我想自己進行一個生存實驗,我自認在知識分子中能力是較強的,如果我都不能夠靠自己的智慧生存,那麼中國的知識分子就沒救了。如果我能夠生存下去,我相信我能夠通過自己的實踐讓更多的知識分子在這個行業中更好地展示他們的聰明才智。下海乾什麼呢?無意中我找到了策劃——一個身無長物的知識分子進入市場的最佳切入點。
現在江湖上很多人說,王志綱是專門搞房地產策劃的。這話也對也不對。為什麼對呢?的確,我是靠房地產策劃的成功而得到社會承認的。說它不對又是什麼意思呢?因為當初房地產是常見病、多發病,使我這個醫生剛從醫學院一出來,就接觸了大量這樣的病人,於是乎成了這種流行病的專家。但說到底,策劃是個思維方式的問題,是個方法論的問題。進入其他行業,道理也是一樣的。
感謝社會給了我們這個機會。通過碧桂園的成功,理論指導實踐,反過來實踐又上升為理論,傳播到全中國,開啟了房地產策劃業的廣闊市場。策劃成功以後,老闆賺了大錢,王志綱也從恥於言利的文人鍛鍊出了以智生財的本事,體現了知識的價值,為自己落實了政策。於是全中國一夜之間冒出了不計其數的策劃人,魚龍混雜,泥沙俱下,這是後話。
第二個階段,王志綱工作室。碧桂園策劃成功以後有很多人找上門來,病人太多,一個人忙不過來,於是王志綱個人就變成了王志綱工作室,王志綱有了一批追隨者,有博士、碩士,還有當過老闆的人。
曾經有位客戶的太太也要求到我們這兒來義務打工。我說你們已經擁有了幾十億的家產,很成功了,還來學什麼呢?她老公親自出馬來找我,讓我給她創造個條件,要不她就到美國讀博士去了,他認為到我這裡學習,比去國外讀博士強。於是她每天開著奔馳來上班,有時怕完不成任務,就調她的秘書過來幫忙。這些事像天方夜譚似的,但都發生在我們的生活裡面。在工作室五周年大慶時,她特來祝賀,專門從很遠的地方飛過來,說了一通很感慨的話,說「這一年我學了不少東西,現在感到已經開始得心應手了」。她學到了什麼呢?不是一個個簡單的招式,而是一套科學的思維方式和怎樣結合中國國情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
這說明,在今天的社會轉型時期,人們都開始意識到思路決定出路,認識到科學思維方式的重要性和重大價值。
第三個階段,即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商業思想庫。工作室現有二三十人,剛到深圳市的時候,要給深圳市一個見面禮,於是我們做了兩件事,一件事是把政府項目「聯合廣場」從死火狀態中解救出來;另一件事是幫一個企業做市場。此後,還有不少地產企業都來找我們,而我們都謝絕了。為什麼呢?因為我們的角色定位決定了我們的選擇方式。我們的特長在於開創新的領域,興奮點在於迎接新的探索和挑戰。好比是登山運動員,我們登完這座山之後,不是當山大王,更不是以常規的做法不斷地拷貝、克隆,不斷地擴大規模、追求效益最大化,而是要闖出一條路,告訴人們——這座山是可以攀過去的,大家都來攀吧。我們則去攀更高的山。這可能是由於我個人的價值觀與特點使然。我認為,必須通過我的實踐,讓老闆承認知識的價值,但知識的價值又不只是體現在個人獲取物質財富的多少,我更加看重的是精神財富的積累和思想的傳播。所以,我們的目標是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商業思想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