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與《謀事在人》

2024-10-11 00:12:31 作者: 譚啟泰

  《謀事在人》的時代意義就在於:開啟了知識分子憑腦袋創造財富的閘門,正如洪太尉誤走妖魔,一不小心,把那些「妖魔」給放出來了,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攪得天地風生水起。

  ——王志綱《謀事在人》的暢銷,開啟了一個新紀元。在此之前,體制外,先富起來的人大多都是些處於社會邊緣的人,所謂「不三不四發大財,手術刀不如剃頭刀,茶葉蛋勝過原子彈」,是那個時代的背景。那時體制內的鐵板一塊雖然已經開始鬆動,但知識分子、文化人還沒有載體,身無長物,只能依附於別人,在這樣的大背景下,突然間出現了一個王志綱,他憑腦袋竟然創造出一個財富神話,受到那麼大的尊重,能夠呼風喚雨靠知識掙錢,震撼了許多人。哦,原來世上竟然還有一個空手奪槍,憑知識就可以縱橫天下的人。這個轉型觸動了很多人的神經末梢,幾千年來知識分子突然有了一種新活法,他們終於坐不住了,紛紛逃出了樊籠!一本書和一個時代

  從我下海到現在,工作室剛好走過了十二年,十二年正好是從孩提到少年的轉型時期,十二年也是一個企業、一個團隊成長過程中的成熟期,畢竟中國企業的平均壽命只有2.8歲。

  在中國,一個企業或一個團隊如果能活到10歲,就一定有它的必然性,有健全的DNA,包括它的核心能力、企業理念、市場能力、人才隊伍等諸多因素。今天當我們準備出版這套10本書的文庫時,再翻開《謀事在人》這第一本書,尤為欣慰的是,當時所倡導且被不少人懷疑的知識分子獨立生存之路,不僅我和我的團隊走通了,更多的人亦從中受益。千金難買回頭看,再談「謀事在人」,回首往事,感慨萬千。

  

  記得20世紀90年代初我還在新華社時,中國基本上還處於體制內一統天下的時代。好比大家都在一個封閉的悶罐車裡,最多開個小口子讓你把鼻子伸出去透點氣,而這個氣孔就是廣東,於是乎「東西南北中,發財下廣東」。當這些浪潮一波一波涌過來的時候,早就身在廣東的我卻很麻木,仍舊滿足於每天光著膀子、趿著拖鞋伏案疾書,履行記者的職責——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對物質的東西視而不見,充耳不聞。三年時間,我住在一個會議室隔成的、只有一間廁所大小的房子裡,除了一張桌子和一張床,最值錢的財產就是一台塑料電風扇,用家徒四壁來形容一點也不為過。爬格子時,電風扇就放在背後吹,即使這樣汗水還是會順著手臂一直流到紙上,等到把稿子寫完,稿紙也濕了。就是在這種條件下,三年爬出了不少有影響的作品,尤其是鍛鍊了我寫大稿的能力。那個時候,很多記者的當法不是在地方報紙上抄點信息為孩子賺桶奶粉錢,就是揣著請柬滿城跑著領紅包,一次一百、兩百。而我,「窮則獨善其身」,在常人腦子裡實實在在是個不食人間煙火的「大傻帽」。

  離開新華社,我給自己的定位起初是三個獨立:獨立撰稿人——我的老本行;獨立製片人——我當時正上手的事;獨立策劃人——只是有點朦朧的感覺。誰知道社會轉型期湧現出的大量問題,使我一進入策劃這個行當就再也停不下來了。

  可能是我的傻,好用又不講價錢,所以有了很多特殊的機會。當年,碧桂園曾把整個GG和營銷策劃都交給我,權力很大。作為總策劃,這個時候就發現很多人來腐蝕我了。我就找到碧桂園的老闆說,不行,我這個人不受瓜田李下之嫌,你收回去,我不要這個權力了。

  所以我常講一個道理,人傻一點沒壞處。正是因為你的「傻」,很多人才會把機會委託給你,把他們的很多秘密都告訴你,促成你掌握了企業運作的真正奧妙,了解了不少台前幕後的事情。這時,你就不再是一介書生,而是閱人無數、練就了「馬王爺三隻眼」的人,只要老闆往你面前一站,他說的是真還是假,有多少分量,一掂量你就明明白白。

  1995年一個出版商追著要我寫自己的經歷,說很傳奇,肯定暢銷。我說自己寫不行,但有一個人能夠寫好,那就是《南風窗》的老總譚啟泰。沒想到與他一商量,他很爽快地就答應了,並且說:「我早就想幹這事了」。也許正因為譚啟泰先生對我了如指掌,加上才華橫溢,所以只用了一個月就把書稿寫出來了。

  開始大家想了許多書名都不滿意,有一天老譚打電話說了幾個書名,我一下子就選中了《謀事在人》這個名字。而且不出所料,這本書一出版就不脛而走,發行了幾十萬,我出國時看到美國的許多華文書店也在賣,緊接著滿街都是盜版書,總銷量恐怕有上百萬冊。

  譚啟泰先生是那種傳統的、事業心很強的人,有才華但從不張揚,一直默默地做著編輯工作,厚積而薄發。譚先生此書一出,即名動四方,信件從全國各地寄來,有談感想的,也有請譚先生寫書和講學的。老譚也一直處於興奮之中,幾十年的積鬱一掃而光。之後他拿走了我的另一部書稿,準備馬上開始編輯。誰知這時候卻意外檢查出患了肝癌,很快就去世了……

  每當想到老譚我就非常感慨,如果他能與我們一同走過來,憑他的才華不知道會開創出怎樣的一片天地。我們遭遇了一個千載難逢的時代,它解放了思想的禁錮,開啟了人的聰明、智慧,煥發了人們無限的創造力。但是天妒英才,這一切譚先生都沒有來得及體驗。這本書的再版,從某種意義上說亦是對譚先生最好的紀念。

  有不少讀者告訴我,《謀事在人》為他們展示了一個新的時代。那曾是一個激情洋溢的年代,伴隨著王志綱的出現,策劃這個行業風行一時。天上地下,九九歸一,點子、公關、營銷……各種奇門遁甲,都拼命往策劃里擠。對策劃的需求有如山洪暴發,導致泥沙俱下。

  經歷了一番瘋狂之後,隨著其中一些知名人物的落馬,策劃也由高潮轉入低谷,萬馬齊喑。不少人由追捧這個行業到誣衊、迴避這個行業,還有人認為王志綱是下一個要倒的,甚至叫嚷「老師下課」。值得慶幸的是,我們沒有下課,還能與時俱進,而工作室也在不斷地上台階。從項目策劃、企業策劃到城市、區域策劃,從做企業諮詢到做政府諮詢,從賣醬油到賣房子,再到城市戰略……

  我們感謝時代,讓我們恭逢其盛。十二年艱苦跋涉,從一個人到一個團隊,開創戰略策劃之路;從一本書到十本書,沉澱思想成果。

  雪泥鴻爪,這些年我最感欣慰的是,長城內外,大江南北,我們足跡所到之處都能碰到工作室書籍的追隨者、理論的實踐者和因為讀了我們的書而改變命運的人。當有人拿出收集、珍藏的一本本書,當有人隨口背誦出「城市經營」、「財智時代」、「三性」、「五出」、「騰籠換鳥」……或是談起這些書對他們的影響和給他們帶來的變化時,是我最開心的時候。

  出版社也看到了它的價值,要為我們出版全集。十二年是該有一個小結了,我同意了他們的建議。出全集,自然少不了《謀事在人》,它無可替代,不會過時。

  本次再版,我們保持了譚先生所撰寫書稿主要部分的原貌,取消了原書中與其他書重疊的部分,新增了「我與《謀事在人》」這個章節。其中,有不同的人對本書及我們所走過道路的感悟,也有他們自己實踐的故事,讀來生動有趣,發人深思。

  巨變的時代給予我們豐富的體驗,創造了我們精彩的人生。從一個人的成長,可以窺視轉型期知識分子成長的道路;從一個團隊的探索,可以感受到時代前進的步伐。讓我們從《謀事在人》開始,分享我們這知行合一的十二年。

  二○○七年元月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