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現實主義 HEROIC REALISM
2024-10-10 23:32:49
作者: (美)史蒂文·海勒,(美)西摩·切瓦斯特
即使蘇聯先鋒派藝術家對宣傳這場革命滿懷熱情,但對於抽象視覺語言是否能有效地與以文盲為主的人群進行溝通,列寧是缺乏信心的。他還懷疑,年輕的開拓性的建構主義者和唯生產主義者在審美上有他們的隱秘意圖,取代了初創期的政府需求。列寧有他自己的目的,他想使俄羅斯人民從落後狀態中驚醒。而革命藝術家們堅信他們的新藝術會實現這一目標,他們認為先進的藝術思想反映了先進的政治思想。從1918—1922年,在阿納托利·盧那察爾斯基(Anatoly Lunacharsky)的支持下,現代蘇聯平面設計將其大膽的實驗應用於社會變革。但是,隨著革命逐漸走上保守路線,那些不贊成進步藝術的領導人迫使藝術實踐者們放棄他們的理念,轉而採取不那麼激進的方法。到史達林上台執政時,仍有許多拒絕犧牲自己理想的藝術家,要麼被迫流亡國外,要麼在國內遭遇更糟糕的命運。
即便如此,史達林還是意識到在文盲比例如此之高的國家,圖像的力量是巨大的。他明白民間藝術是一種現成的交流工具,儘管他反對傳統的常帶有宗教色彩的主題。海報成為農民接受教育的直接媒介,從洗澡的功效到如何駕駛拖拉機,再到對懶惰、醉酒和浪費的警告,涵蓋了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財富》雜誌1931年的一期上刊登了一篇有點偏頗的文章,其中提到了這些海報「色彩斑斕,只能吸引那些日常生活中單調乏味的人。它們天真而淺顯,更適合像孩童和野蠻人一樣喜歡這些圖像的人」。
1932年,共產黨廢除了剩餘的一些由現代主義者組成的文化組織,取而代之的是由蘇聯作家、建築師、作曲家和藝術家組成的統一聯盟,他們都有統一的官方藝術理念。1934年,史達林和馬克西姆·高爾基在第一次蘇聯作家大會上提出了一種新的理論,稱之為社會主義現實主義(Socialist Realism)。社會主義現實主義拒絕形式主義,拒絕造型藝術和設計,認為它們是「資產階級對藝術的影響」。於是,領導者和工人同框的理想場景取代了抽象的圖像,穩重的印刷排版設計取代了新文字設計那種動態、不對稱的布局。雖然具象繪畫是最受歡迎的,但攝影和合成照片也並不被排斥,因而繼續被亞歷山大·羅德琴科(Alexander Rodchenko)這樣的藝術家所採用。
實行高壓政策的蘇維埃政權,並不是唯一對歐洲先鋒派及其精英主義氣息懷有敵意的政權。自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以來,德國的現代主義藝術家和設計師一直在支持左翼政治組織,反對寡頭政治、保守派軍國主義者,以及阿道夫·希特勒的民族社會黨。1929年,納粹思想家阿爾弗雷德·羅森伯格成立了德國文化激進聯盟,以對抗先鋒派的影響。在1933年上台後,希特勒出於報復,抹去了那些與之「藝見不和」的敵人所有實物的以及象徵性的痕跡。他甚至取締了現代的無襯線字體,取而代之的是中世紀的德文尖角字體Fraktur(最終,他意識到德文尖角字體的易讀性問題,宣布該字體應該作為猶太人的發明而被取締)。1937年,希特勒臭名昭著的「墮落藝術展」在新建的德國藝術之家舉辦,他在開幕式上責罵道:「一些無法理解的藝術品卻需要一系列龐大的介紹來證明它們存在的意義,找到願意接受它們的神經病……德國人再也不想聽這些胡說八道……隨著這次展覽的開幕,藝術的瘋狂就此終結,人們對藝術的污染也就此停止。」
希特勒與其奸詐的納粹宣傳部長約瑟夫·戈培爾(Joseph Goebbels)用古典史詩、雅利安英雄的浪漫敘事,或同樣霸氣但更為現實的形象取代了現代主義藝術(與蘇聯社會主義現實主義沒有太大形式上的區別)。實際上在納粹逐步掌權的過程中,這些宣傳海報所發揮的作用比我們意識到的更大:當收音機關閉、電影落幕、政治會議結束時,海報仍然矗立在每一個街角。作為煽動性政治海報大師,藝術家喬爾尼爾(Mj?lnir)被授予「德國全權藝術代表榮譽稱號」。就連以客觀風格著稱的海報大師之一路德維希·霍爾文(Ludwig Hohlwein),也因其描繪雅利安美人的敏銳能力而成為炙手可熱的宣傳家。
早期義大利法西斯主義者的宣傳品大多採用未來主義和裝飾藝術的風格,來宣傳墨索里尼對法西斯的狂熱;與之相比,德國宣傳畫則是樸素的、荒蕪的、豐碑式的,與其他的納粹視覺主題更為相符。希特勒形成了這樣一種觀點:群眾是可塑的,他們要麼已經腐化墮落,要麼是很容易腐化墮落的。在他的宣傳中,沒有給限制性條款留有位置,因此也不需要冗餘的解釋說明。他寫道:「我的宣傳越是激進越是煽動,就越能嚇退軟弱和猶豫不決的人物,阻止他們進入(納粹)組織的第一核心。」
英雄風格也不僅僅是獨裁統治的工具——在西班牙內戰期間,法西斯叛亂分子和人民陣線的支持者都卓有成效地將英雄形象灌輸到印刷宣傳中。也並不是所有的英雄形象都被用來為政治服務,西方工業民主國家的GG和社論插畫,常常採用浪漫現實主義這種舊日手法,來凸顯消費者眼中的產品或某種理念。然而,除非是在戰時或出於某些非常特殊的需要,英雄現實主義在西方民主國家從來沒有被真正提升為一種民族風格。即使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歐洲移民帶到美國和英國的現代主義手法也具有某些戰時宣傳的特點,從而播下了戰後平面設計的種子。在蘇維埃國家,英雄現實主義作為一種官方平面風格仍然盛行不衰。
470.路德維希·霍爾文設計。《德國漢莎》,海報,1936年。華盛頓國會圖書館海報館
471.維克多·鮑里索維奇·科雷斯基(Victor Borisovich Koretski)設計。《你好,偉大的蘇聯》,照片蒙太奇海報,約1960年
472.路德維希·霍爾文設計。《集合在納粹德國克里格邦德》,明信片,約1940年
473.維克多·鮑里索維奇·科雷斯基設計。《我們想要和平》,照片蒙太奇海報,約1945年
474.維克多·鮑里索維奇·科雷斯基設計。《和平、友誼、團結——拒絕法西斯》,海報,約1978年
當最終確定什麼是真正的蘇維埃革命藝術的這一刻最終來到,先鋒派便失利了。1932年,史達林頒布了社會主義現實主義的藝術規範,壓制了俄羅斯大多數充滿創造力的敬業的藝術家。儘管像亞歷山大·羅琴科這樣的少數藝術家繼續創造著符合官方風格的宣傳作品,但很多其他藝術家還是被禁止從事他們的藝術創作。史達林有效地復興了學院派繪畫,被一位評論家稱為「世上最糟的學院派」;他還批准創立了一種不留有任何想像空間的平面圖形語言。而對希特勒來說,前衛則象徵著布爾什維克主義和文化的墮落。到1933年,幾乎所有現代德國設計的痕跡都從公眾視野中消失了,取而代之的則是過去的日耳曼藝術。
因為戰爭需要非凡的犧牲,所以發動人民投入戰鬥往往和戰略上打勝仗一樣困難。戰爭是一個難以抽象的主題,因此現實主義是用視覺手段宣傳戰爭的最符合邏輯和最有效的手段。然而,現實主義絕不能描繪戰爭的野蠻恐怖,而是傳播一種理想化的真理。在戰時的美國、西班牙和其他地方,插畫師的任務就是通過繪畫來將戰爭神化。中國的英雄現實主義(通常由藝術家和印刷部門集體製作的海報或書籍插圖)在政治宣傳和商業GG中皆有應用,它們總是儘可能少地傳達模稜兩可的信息。
475.插畫家不詳。《大膽的偵探》,雜誌封面,1938年5月
476.赫爾恩(Herrn)設計。《安全生產》,西班牙內戰期間工人總工會海報,1938年
477.設計師不詳。《購買!持有!》,美國戰爭債券宣傳海報,1944年
478.設計師不詳。《奪豐收,廣積糧》,上海人民出版社印刷的中國海報,1973年
479.設計師不詳。《堅決支持亞非拉人民的反帝鬥爭》,政治海報,1960年
480. 赫伯特·馬特設計。《蓬特雷西納》,旅行海報,1936年。蘇黎世藝術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