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

2024-10-10 23:30:21 作者: (美)史蒂文·海勒,(美)西摩·切瓦斯特

  和英美一樣,法國也從工業革命和緊隨其後的中產階級崛起中獲益。19世紀30年代開始,這個國家同樣經歷了共和主義的背叛和獨裁統治的回歸。早期法國維多利亞時代平面風格的最佳代表,是查爾斯·菲利浦(Charles Philipon)、霍諾雷·道米爾(Honoré Daumier)、格蘭德維爾(Grandville)、亨利·梅尼爾(Henri Meunier)等人的政治和社會諷刺漫畫。這些漫畫通過了新聞審查法令的審查,發表在諷刺日報《嘈雜聲》(La Charivari)和《諷刺漫畫》(La Caricature)等刊物上。後來,在路易·拿破崙統治時期,小阿爾弗雷德(Alfred Le Petit)和安德烈·吉爾(André Gill)等漫畫家將「大腦袋,小身體」的人物形象傳播開來。而在商業GG中,強調的還是文字而非圖像,裝飾圖案並不常見。直到1870年左右,朱爾斯·謝雷(Jules Chéret)單槍匹馬地開始了一場將文本和圖案融合起來的海報革命,版式設計的品質才有所改觀,這也給法國新藝術風格的誕生提供了基礎。

  41.小阿爾弗雷德設計。《當代》, 雜誌封面,1889年

  42.小阿爾弗雷德設計。《當代》, 雜誌封面,1889年

  43.魯昂(Rouchon)設計。《眼睛》,海報,約1845年,巴黎GG博物館提供

  44.魯昂設計。《笨拙-格拉索》,海報, 1845年,巴黎GG博物館提供

  45.朱爾·謝雷設計。《肖夢崗上》,海報,1885年,巴黎GG博物館提供

  46. 威廉·莫里斯(William Morris)設計。《坎特伯雷故事集》,書籍內頁,凱姆斯科特出版社,1896年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