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

2024-10-10 23:30:18 作者: (美)史蒂文·海勒,(美)西摩·切瓦斯特

  19世紀美國占主導地位的平面設計風格,是從當時英國和德國的字體排版和裝飾中獲得靈感的,這尤其反映在這個世紀中葉開始的大量畫報上。這些出版物的排版仍然因循守舊,而其中的插畫卻成為重要的風格標誌。它們主要採用木刻和石版印刷,將通常過度渲染的視覺信息複製出來。當1857年《哈珀周刊》(Harper's Weekly)開始出版時,它的木刻插畫還並不能夠非常精準地反映新聞事件。到了1862年,德國出生的漫畫家托馬斯·納斯特(Thomas Nast)加入《哈珀》,用其獨特的交叉平行線展現陰影的畫風讓《哈珀》在眾多出版社中脫穎而出。1871年,出生於維也納、受過歐洲石板套色印刷術(Chromolithography)訓練的政治漫畫家約瑟夫·凱普勒(Joseph Keppler)創辦了諷刺周刊《惡作劇》(Puck),這不僅提升了美國插畫的質量,還將彩色平版印刷引入了漫畫。納斯特和凱普勒的作品也影響了他們的競爭對手期刊如《法官》《沙文主義者》《真理》的漫畫畫風。

  17.倫姆勒(Rummler)設計。《真理》,雜誌封面,1895年1月19日

  18.設計師不詳。《哈珀》雜誌,雜誌封面,1883年12月

  19.格蘭特·漢密爾頓(Grant Hamilton)設計。《法官》,雜誌封面,1884年3月22日

  20.設計師不詳。《哈珀周刊》,雜誌封面,1876年2月12日

  21.設計師不詳。《沙文主義者》,雜誌封面,1884年10月1日

  22.設計師不詳。《紐約時尚廣場》,雜誌封面,1885年9月

  請記住𝖻𝖺𝗇𝗑𝗂𝖺𝖻𝖺.𝖼𝗈𝗆網站,觀看最快的章節更新

  23. E. N.布魯(E. N. Blue)設計。《惡作劇》,雜誌封面,1887年3月23日

  24.設計師不詳。《亨氏甜醃菜》,商業名片,約1887年

  25.設計師不詳。《班卓琴響》,樂譜封面,1851年

  26.設計師不詳。《克利夫蘭烘焙用麵粉》,商業名片,約1886年

  27.設計師不詳。《肥皂鹼》,商業名片,約1896年

  28.設計師不詳。《臂錘牌蘇打粉》,商業名片,約1880年

  29.設計師不詳。《象牙牌肥皂》,商品包裝,約1895年

  30.設計師不詳。《糊糊牌澱粉》,商業名片,1882年

  31.設計師不詳。《玫瑰葉》,商業名片,1865年

  32.設計師不詳。《醋苦啤年鑑》,書籍封面,1874年

  33.設計師不詳。《「世上最好」高級絲綢》,商業名片,約1880年

  美國

  隨著美國內戰後向消費主義轉變,大量的新消費品不斷湧現,向公眾宣傳這些新產品的需要與日俱增,簡單的「公告」逐漸演變成更為全面的「GG」。技術進步帶來了市場盈餘和商業競爭,也創造出更為經濟的印刷方法。1840年,石板套色印刷術首次用於商業名片,而到70年代時已經成為一種非常高效的印刷方式;很快,它就被證明是吸引讀者注意力的一種強大手段。由於GG代理商更多的是版面的經紀人,而非有創造力的決策者,所以事實上是小公司業主自己根據本能來判斷GG效果,從而決定了早期維多利亞風格的GG形象。最受歡迎的主題包括民族主義、愛國主義、工作和進步,以及各種各樣的喜劇小品。印刷公司,如朱利葉斯比恩公司、柯里埃和艾夫斯公司、路易斯普朗公司,最終承擔了一個創造性的角色,為商業名片、唱片封面、商品包裝、商業海報以及節日賀卡構思和生產提供或個性化或普通的彩色印刷服務。

  美國

  早期維多利亞風格的海報製作者主要側重於用文字傳達信息,而很少關注海報的圖案設計。所謂的排版,通常是將不同的字體組合起來而已,字體常常還是斷開的。側邊會有各種不協調的字體,在同一個單詞裡用上不同的字體也是常事;當然偶爾也會出現小小的木刻圖案,給原本單調的排版增添一絲趣味。其中比較有趣且出彩的是一些戲劇和馬戲表演海報,以及講座和拍賣海報,它們將文字和圖案結合得恰到好處。海報缺乏藝術性的另一個原因是,維多利亞時期的商人無法將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繪畫的藝術理想與實際的短暫銷售需求聯繫起來。然而,在19世紀的末梢,與美國字體創始人公司(American Type Founders Co.)等鑄造廠合作的字體設計師們,也開始向印刷商們傳授如何使字體更具可讀性的經驗。以此同時,以圖為主體的海報也逐漸流行起來,因為商人們最終意識到,與文字相比圖片更具吸引力。

  34.設計師不詳。《美國國家大篷車巡演》,海報,1831年。麻薩諸塞州伍斯特市美國古文物協會提供

  35.設計師不詳。《佩恩和麥克諾頓公司》,海報,1847年

  36.設計師不詳。《山姆大叔的小宴會》,海報,1876年。紐約歷史協會提供

  37.設計師不詳。《音樂家羅伯特·海勒》,海報,約1895年

  38.設計師不詳。《商人牌漱口油》,商業名片,1894年

  39.設計師不詳。《知更鳥》,麥克勞林兄弟出版的兒童讀物,1896年

  40.設計師不詳。《漢隆兄弟瑞士旅行記》,海報,約1880年。林肯中心紐約公共圖書館提供

  美國

  彼得·馬爾齊奧(Peter Marzio)在《民主藝術》(The Democratic Art)一書中引用了19世紀70年代的一位社會評論家的話,他抨擊石板套色印刷術是「底層民主的精髓,因而是對高雅文化的貶低。它代表了一種『偽文化』,作為眾多邪惡媒介(報紙、雜誌、各種學會講座、小型學院)的一種,它們在社會上傳播著各種各樣對知識以及藝術一知半解的愛好,其實它們所謂的藝術,只是渴望看到和擁有一些圖畫而已」。彩色印刷確實將偉大繪畫的廉價複製品帶到了尋常百姓家,但它也為豐富多彩的圖像提供了手段,促進了GG和出版業的發展。儘管社會上存在著天真的審美偏見,商人們意識到色彩確實有助於增加銷售額。對於維多利亞時代的消費者來說,彩色印刷就像一個世紀後出現的彩電一樣,成為進步和影響力的象徵。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