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譯第一版譯後記

2024-10-10 22:59:02 作者: (美)羅恩·徹諾

  《摩根財團》一書出版後,反響很大,榮獲1990年美國國家圖書獎。一部書的成功,是由多方面的因素決定的,除了作者本身的投入和功底以外,題材無疑也非常重要。就史書而言,一部精當的通史固然可以為讀者提供很多歷史資料和信息,但是,這也許並不能代替某一實體的專史。當歷史的演進和某一時期的巨變對社會、機構和個人發生作用時,承受這種影響的主體的應變能力和力度會表現出很大的差別。因此,觀察和研究某個有歷史知名度的機構或個人的發展,能使人對重大歷史事件的整體效應知之甚多,知之甚深。這一點對於金融發展史而言也不例外。這也許正是《摩根財團》一書引人之處。在中國改革開放深入發展之際,把《摩根財團》一書介紹給中國廣大讀者,讓他們一窺美國19世紀至20世紀金融發展史的一個縮影,應該說是很有意義的。這對於我們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更多更好地利用國外資金、資源、技術和管理經驗,會有一定的啟迪。

  出版《摩根財團》中文版的想法,在很大程度上是近年來J.P.摩根公司和我們加強合作的結果。1994年1月31日,J.P.摩根公司北京代表處宣告成立,當時的董事長丹尼斯·韋瑟斯通首次正式訪問中國,表示要為中國的客戶提供最新的國際資訊服務和更加廣泛的金融服務。同年2月27日至3月1日,J.P.摩根公司的國際顧問委員會在北京開會,前美國國務卿舒爾茨主持了會議,韋瑟斯通代表J.P.摩根公司和國際顧問委員會拜會了中國領導人,並和外交界和企業界討論中國近期經濟發展形勢。新任董事長道格拉斯·沃納上任伊始,即於1994年4月14日至15日訪問中國,表達了繼續推進中國業務的意願。與此同時,J.P.摩根公司與中國有關部門和金融機構密切合作,開展了多方面的業務,特別是參與推進中國主權發行體和金融機構進入全球債、揚基債、武士債等市場,幫助中國籌集發展資金,同時也讓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國。隨著J.P.摩根公司在中國業務的擴大,它也在中國日益為人所熟知。然而,摩根財團究竟是怎麼一回事,世界上到底有多少「摩根」,很多人並不是十分清楚。

  這部《摩根財團》當然是一個答案,然而,本書涉及的不只是摩根家族和財團本身的歷史。作者把這一代金融王朝的興起和發展置於資本主義世界全球演變的背景下。從喬治·皮博迪在倫敦創建的商人銀行開始,由朱尼厄斯·摩根發展起來的摩根財團已有一百五十多年的發展歷史,其間經歷了兩次世界大戰,1929年的股市崩潰和30年代大蕭條,直至1987年的股市崩潰。摩根財團的發展軌跡揭示了典型的資本主義社會發展過程中許多生動的歷史畫卷:這裡有私人企業和政府之間的較量;政府調控和市場作用之間的衝突;孤立主義和海外擴張主義之間的鬥爭;商業利益和民族利益之間的碰撞;個人意志和歷史規律的矛盾和最終統一。所有這一切,都緊緊地交織在一起。《摩根財團》一書可以滿足多方面的歷史資料,政府監管部門可以研究如何加強對實業和金融界的管理而不扼殺其活力,企業家則可以學習如何把握市場的脈搏和趨勢,從而在競爭中穩操勝券。

  摩根財團的發展,像其他金融機構和工商業一樣,經歷了資本主義發展過程中的風風雨雨,但是它之所以能夠在激烈的競爭中歷經磨難而不衰,並取得卓爾不群的業績,這是與其各代領導人的經營視野和戰略分不開的。除此之外,更有他們周圍一批有見識、有才華的得力助手的貢獻。「以第一流的方式從事第一流的業務」——摩根財團的這一經營座右銘是其多年來立於不敗之地的謀略。

  摩根財團從上世紀末開始就已經涉足於中國了。中國讀者是很難忽略本書關於當年中國的描述的,尤其是摩根在美國國務院的授意下組織的兩次對華銀團貸款的記載。從本世紀初開始,在那動盪的年代裡,國難當頭,民族存亡,危如累卵,西方列強一意瓜分中國,摩根等銀行勉強秉承政府意志,但對舊中國毫無信心。在當時的條件下,西方金融機構在中國的活動又何益於中國廣大民眾?新中國成立以後,中國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更是日新月異。中國需要外資,也確實給國外的大公司、大企業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

  《摩根財團》一書並不是J.P.摩根公司、摩根史坦利或摩根建富的官方歷史,這只是作者利用開放的檔案,並通過大量的採訪寫成的。J.P.摩根公司公開自己的歷史,讓當代人和後人去評說,這是值得稱道的。書中對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的評價,當然只是作者的觀點。作為一位西方學者,作者在史料剪裁、臧否人物、評說史實等方面有其自己的立場和觀點,在許多方面我們會有不同的看法,此處就不作評論了。我們相信中國廣大讀者是有鑑別力的。總的來說,作者極力真實地再現摩根財團的歷史,把自己的想像控制到最低限度,訴諸史實,出言有據,對每一個歷史細節的描述,都以檔案和各種原始資料為支撐,包括業務活動記錄、書信、電報,以及當事人的回憶。這就使本書值得一讀,值得向中國廣大讀者推薦。

  鑑於本書的讀者都有經濟和金融方面的常識,而且書中也對某些概念作了說明,凡是這類內容,我在譯文中一律不再作注。但是,為了幫助讀者理解,我對其文化、宗教、歷史、文學等方面的背景提供了一些注釋;凡是不影響理解原文的,也不再作注。書中涉及的重要歷史人物和事件的中文譯名,一般以約定俗成的用法和中文版《簡明不列顛百科全書》《中國大百科全書》為準,這樣也便於有興趣的讀者去查閱。我們非常感謝J.P.摩根公司慷慨資助,使《摩根財團》中文譯本的出版成為可能。我特別要感謝J.P.摩根公司的執行董事藍德彰先生(Mr.John D.Langlois)積極籌劃了中文本的出版事宜,並為我提供了必要的參考資料;執行董事瞿王慧允(Mrs.Rewena Chu)就版權和出版細節和我們進行了密切的配合;財政部國際合作司副司長趙曉宇先生和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世界經濟編輯室副主任徐聿璠女士為出版中文本的各項事務做了很多工作。我也要在此感謝作者羅恩·徹諾先生為我提供了有關背景資料,澄清和解答了不少疑難問題。

  在中譯本完稿之後,我與徹諾先生在紐約的深談,令人難以忘懷。

  本書首發𝐛𝐚𝐧𝐱𝐢𝐚𝐛𝐚.𝐜𝐨𝐦,提供給你無錯章節,無亂序章節的閱讀體驗

  中文譯文的初稿是由下列人員完成的:李長栓(序言)、郭雪艷(第1章)、劉芳(第2、3章)、黃進舟(第4章)、丁衛宇(第5章)、江一陟(第6章)、陳建文(第7、8章)、韓永春(第9、10、11章)、徐聿璠(第12、15、21、26、32、36章和「致謝」)、吳晉康(第13、14章)、鄒加怡(第16章)、揚少林(第17章)、洪越(第18、19章)、陳歡(第20、22、23章)、劉小西、李光輝(第24、25章)、項穎(第27章)、梅鴻(第28章)、馬小虹(第29、30章)、莫小龍(第31章)、王冰(第34、35章)。焦小平做了大量的計算機文字處理工作。我對全書譯文初稿進行了全面的校訂,對各章都做了大幅度的修改或重譯,力求做到中文譯本準確無誤,文體統一。人名、地名、術語前後一致。利用餘暇,歷時二載,凡三校,儘管如此,疏漏紕繆,在所難免,望讀者不吝賜教。

  金立群

  1996年9月14日於北京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