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六十四花木部
2024-10-10 21:50:38
作者: (明)馮夢龍評纂 孫大鵬點校
木
曲阜墓木(出《述異記》)
魯曲阜孔子墓上多楷木。又曲阜城有顏回墓,上石柟二株,可三四十圍。土人云:「顏回手植之木。」
松(出《聞奇錄》及《酉陽雜俎》)
衛公李德裕言:「三鬣松與孔雀松別。」又云:「欲松不長,以石抵其直下根,遇石則偃,不必千年。」
洛中有魚甲松。
黃楊 青楊(俱《神異經》)
黃楊木性難長,世重黃楊,以無火。或曰:「以水試之,沉則無火。」取此木以陰晦,夜無一星,則伐之,為枕不裂。
青楊木,出峽中。為床,臥之無蚤。
醋心樹(出《酉陽雜俎》)
本章節來源於𝘣𝘢𝘯𝘹𝘪𝘢𝘣𝘢.𝘤𝘰𝘮
杜師仁嘗賃居,庭有巨杏樹。鄰居老人,每擔水至樹側,必嘆曰:「此樹可惜。」杜詰之。老人云:「某善知木病。此樹有疾。」某請治。乃診樹一處,曰:「樹病醋心。」杜染指於蠹處嘗之,味若薄醋。老人持小鉤披蠹,再三鉤之,得一白蟲如蝠。乃傅藥於瘡中。復戒曰:「有實,自青皮時必標之,十去八九,則樹活。」如其言,樹益茂盛矣。
豫章 偃桑(俱出《神異經》)【眉批】以下異木。
東方荒外有豫章焉,其高千丈,圍百丈,本上三百丈,始有枝條,敷張如帳。上有玄狐黑猿。樹主一州,南北並列,面向西南。有九力士操斧伐之,以占九州吉凶。斫復,其州有福。創者州伯有病。積歲不復者,其州滅亡。
東方有樹焉,高八十丈,敷張自輔。其葉長一丈,廣六七尺,名曰偃桑。其上自有蠶作繭,長三尺,繰一苗,得絲一斤。有椹焉,長三尺五寸,圍如長。
無患木(出《酉陽雜俎》)
不晝木(出《神異經》)
荒外有火山,其中生不晝之木,晝夜火燃。得曝風不猛,猛雨不滅。
酒樹(出《扶南記》) 面樹(出《酉陽雜俎》)
頓遜國有酒樹,如安石榴,華汁停杯中,數日成酒,美而醉人。《博物志》:「酒樹出典遜國,名榐酒。」
古南海縣有桄榔樹,蜂頭生葉,有面。大者出面,乃至百斛。以牛乳啖之,甚美。
交讓木(出《酉陽雜俎》)
《武陵郡記》:「白雉山有木,名交讓。眾木敷榮後,方蔭芽。亦更歲疊榮也。」
怪松(出《酉陽雜俎》)
南康有怪松,以前刺史,每令畫工寫松,必數枝衰悴。後因一客與妓環飲其下,經日松死。
【總評】吾欲更其名曰俗松。
合掌柏
汝西有練溪,多異柏。及暮秋,葉斂。俗呼合掌柏。
婆羅樹
巴陵有寺,僧房床下忽生一木,隨伐隨長。外國僧見曰:「此婆羅也。」元嘉初,出一花如蓮。唐天寶初,安西進婆羅枝,狀言:「臣所管四鎮,有拔汗那最為密近。木有婆羅樹,特為奇絕。不庇凡草,不止惡禽。聳干無慚於松栝,成陰不愧於桃李。近差官拔汗那,使令採得前件樹枝二百莖。如得托根長樂,擢穎建章。布葉垂陰,鄰月中之丹桂;連枝接影,對天上之白榆。」【眉批】表盡工。
木龍樹
徐之高冢城南有木龍寺。寺有三層磚塔,高丈余。塔側生一大樹,縈繞至塔頂。枝千交橫,上平,容十餘人坐。枝杪四向下垂如百子帳。莫有識此木者。僧呼為木龍。梁武曾遣人圖寫焉。
鹿木(出《酉陽雜俎》)
武陵郡北有鹿木二株,馬伏波所種。木多節。
倒生木(出《酉陽雜俎)》
倒生木,此木依山生,根在上。有人觸,則葉翕。人去,則葉舒。出東海。
楓(出《嶺表錄異》及《朝野僉載》)
嶺中諸山多楓樹。樹老多有瘤癭,似人形。遇暴雷驟雨,其樹贅則暗長三數尺。南人謂之楓人,亦曰楓鬼。一云:見雷雨即長與樹齊,見人即縮依舊。曾有人合笠,於明日看,笠子掛在樹頭上。旱時欲雨,以竹束其頭禊之,即雨。越巫云:「取之雕刻神鬼,異致靈驗。」
蚊子樹(出《嶺南異物志》)
有樹如冬青,實生枝間,形如枇杷子,每熟即坼裂。蚊子群飛,唯皮殼而已。土人謂之蚊子樹。
化蝶樹(出《瀟湘錄》)
長安城禁苑內一大樹,冬月雪中,忽花葉茂盛。及凋落結實,其子光明燦爛,如火之明焉。數日,皆化為紅蛺蝶飛去。至明年,唐高祖自唐國入長安,此必前兆也。【眉批】休徵附見。
登第皂莢(出《稽神錄》)
泉州文宣王廟庭宇嚴峻。學校之盛,冠於藩府。庭中有皂莢樹,每州人將登第,則生一莢,以為常矣。梁真明中,忽然生一莢有半,人莫諭其意。及其年,州人陳逖進士及第,黃仁穎學究及第。仁穎恥之,復應進士舉。至同光中,舊生半莢之所,復生全莢。其年仁穎及第。數年,廟為火焚。其年閩自稱尊號,不復貢士,遂至於今。
文木(出《聞奇錄》)
齊永明九年,秣陵安時寺有古樹,伐以為薪。木理自然,有「法天德」三字。
唐大曆中,成都百姓郭遠,因樵獲瑞木一莖。理成字曰「天下太平」。詔藏於秘閣。
鳳翔知客郭璩,其父曾主作坊。將解一木,其間疑有鐵石,鋸不可入。遂以新鋸,兼焚香祝之,其鋸乃行。及破,木文有二馬形,一黑一赤,相齧。其口鼻鬃尾,蹄腳筋骨,與生無異。
花
牡丹(出《尚書故實》及《酉陽雜俎》)
牡丹花,世謂近有,蓋以隋末文士集中無牡丹歌詩。則楊子華有「畫牡丹處極分明」。子華,北齊人。則知牡丹花亦已久矣。又《謝康樂集》亦言「竹間水際多牡丹」。而《隋朝種植法》七十餘卷中,不說牡丹者,則隋朝花葯中所無也。
比閭花
白州比閭花,其華若羽。伐其木為薪,終日火不敗。
甘谷水(出《抱朴子》)
南陽酈縣山中有甘谷水。所以甘者,谷上左右皆生甘菊,菊花墮其中,歷世彌久,故水味為變。其臨此谷中居民,皆不穿井,悉飲甘谷水。飲者無不考壽,高者百四五十歲,下者不失八九十,無夭年人,得此菊力也。故司空王暢、太尉劉寬、太傅袁隗,皆為南陽太守。每到官,常使酈縣月送甘谷水四十斛,以為飲食。
金燈花
金燈一日九形,花葉不相見。一名無義草。
金錢花
金錢花,梁時荊州椽屬,雙六賭金錢,錢盡,以金錢花相足。魚弘謂得花勝得錢。
凌霄花(出《酉陽雜俎》)
凌霄花中露水,損人目。
夜舒荷(出《酉陽雜俎》)
靈帝時,有夜舒荷,一莖四蓮,其葉夜舒畫卷。
低光荷(出《拾遺錄》)
漢昭帝元始元年,穿淋池,廣千步。中植分枝荷,一莖四葉,狀如駢蓋。日照則葉低蔭根,若葵之衛足也,名曰低光荷。實如玄珠,可以飾珮。花葉雜萎,芬芳之氣徹十餘里。食之,令人口氣常香,益人肌理。宮人貴之,每游宴出入,皆含咀。或剪以為衣,或折以蔽日,相為戲。《楚詞》云:「折芰荷以為衣。」
睡蓮花
南海有睡蓮,夜則花低入水。
染青蓮花
湖州有染戶家,池生青蓮花。刺史命收蓮子歸京,種於池沼,或變為紅蓮。因異之,乃致書問染工。染工曰:「我家世治靛瓮,嘗以蓮子浸於瓮底,俟經歲年,然後種之。若以所種青蓮花子為種,即其紅矣。蓋還本質,又何足怪!」乃以所浸蓮子寄之。道士申匡圖,又見人以雞矢和土,培芍藥花叢,其淡紅者,悉成深紅。
果
如何(出《神異經》)
南方大荒,有樹焉,名曰「如何」。高五十丈,敷張如蓋。葉長一丈,廣二尺余。三百歲作花,九百歲作實。花色朱,其實正黃,味如飴,有核。形如棗子,長五尺,圍如長。金刀剖之則酸,蘆刀剖之則辛。食之者地仙,不畏水火,不畏白刃。
仲思棗(出《大業拾遺》)
信都獻仲思棗四百枝,棗長四五寸,紫色,細核,有味,賢於青州棗。北齊時,有仙人仲思得此棗種之,亦名仙棗。時海內唯有數樹。
檽棗(出《北夢瑣言》)
晉趙瑩家,庭有檽棗樹,婆娑異常,四遠俱見。有望氣者云:「此家合有登宰輔者。」其後瑩由太原判官大拜。【眉批】休徵附見。
柿(出《酉陽雜俎》)
俗謂柿樹有七德:一壽、二多陰、三無鳥窠、四無蟲、五霜葉可玩、六嘉實、七落葉肥大。
紫花梨(出《耳目記》)
會昌五載,武宗患心熱之疾,名醫不效。時有言青城山邢道士者,妙於方藥。帝即召見之。道士以肘後綠囊中青丹兩粒,及取梨數枚,絞汁而進之。帝疾尋愈。旬日之內,所賜萬金。仍加「廣濟先生」之號。帝從容問其粒為何物。先生曰:「赤城山頂有青芝兩株。太白南溪有紫花梨一樹。臣之昔歲,曾游二山,偶獲兩寶,煉成丹。五十年來,服食殆盡,唯餘二粒。幸陛下服之。更欲此丹,須求二物也。」經數月,邢生辭帝歸山。後疾復作,再詔邢先生於青城,則不知何適也。帝逐詔示天下,有紫花梨即時奏上。時恆州節度太尉公王達,尚壽春公主,即會昌之女弟。聞真定李令種梨數株,其一紫花梨。即遣寺人,就加封檢。剪其旁樹,匝以朱欄。寶惜纖枝,有同月桂。當花發之時,防蜂蝶之窺耗,每以輕綃紗縠,遠加籠罩焉。守樹者不勝艱苦。洎及秋實,公主必手選而進之。比達帝庭,十得其六七。帝多食此梨。雖不及邢氏者,亦粗解其煩躁耳。是時有李遵來侍御,任恆州記室,作進梨表云:「紫花開處,擅美春林。縹蒂懸時,迥光秋景。離離玉潤,落落珠圓。甘不得嘗,脆難勝口。」表達闕下,公卿見者大笑之曰:「常山公何用進殘梨於天府也。」蓋以其表有「脆難勝口」之句。明年,武宗崩,公主亦相次逝。此梨自後以為貢賦之常物。縣官歲久,亦漸怠於寶守焉。至天祐末年,趙王為明德所篡。其後縣邑公署,多歷兵戎,紫花之梨,亦已枯朽,無複種焉。當武宗時,縣宰李尚,嘗以守樹不謹,曾風折一枝,降為冀州典午。
仙人杏(出《述異記》)
杏圃洲,南海中多杏。海上人云:「仙人種杏處。」漢時,嘗有人舟行遇風,泊此洲五六日,日食杏,故免死,雲洲中有冬杏。王充《果賦》云:「冬實之杏,春熟之甘。」晉郭太儀《果賦》云:「杏或冬而實。」
漢帝杏(出《酉陽雜俎》)
濟南郡之東南,有分流山。山上多杏,大如梨,色黃如桔。土人謂之漢帝杏,亦曰金杏。
馬暢(出《國史補》)
馬燧之子暢,以第中大杏饋竇文場,以進德宗。德宗未嘗見,頗怪之,令中使就封杏樹。暢懼進宅,廢為奉誠園,屋木皆拆入內。
金李 朱李(俱出《述異記》)
杜陵有金李。李之大者,謂之夏李。尤小者謂之鼠李。
魏文帝安陽殿前,天降朱李八枚。啖一枚,數日不食。今李種有安陽李,大而甘者,即其種也。
房陵楚山有朱神李圃三十六所。潘岳《閒居賦》云:「房陵朱神之李。」又李尤《果賦》云:「三十六之朱李。」蓋仙李縹而神李紅。陸士衡《果賦》雲「中山之縹李」是也。
聖柰(出《洽聞記》)
河州鳳林關有靈岩寺,每七月十五日,溪穴流出聖柰,大如盞,以為常。
木桃(出《述異記》)
桃之大者木桃。《詩》云:「投我以木桃」是也。
王母桃(出《酉陽雜俎》)
王母桃,洛陽華林園內有之。七月始熟,形如括簍。俗語曰:「王母甘桃,食之解勞。」亦名西王母桃。
天寶甘子(出《酉陽雜俎》)
天寶十年,上謂幸臣曰:「近於宮內種甘子數株,今秋結實一百五十顆,與江南蜀道所進不異。」宰臣賀表曰:「雨露所均,混天區而齊被。草木有性,憑地氣而潛通。故得資江外之珍果,為禁中之華實。」相傳玄宗幸蜀年,羅浮甘子不實。嶺南有蟻,大於秦中馬蟻,結巢於甘樹。實時,常循其上,故甘皮薄而滑,往往甘實在巢中。冬深取之,味數倍於常者。
櫻桃(出《摭言》)
唐時新進士,尤重櫻桃宴。乾符四年,劉鄴第三子覃及第,時鄴以故相鎮淮南,敕邸吏以銀一錠資醵置。而覃獨置是宴,大會公卿。時京國櫻桃初出,雖貴達未適口。而覃厚價預購,山積鋪席。下至參御輩,靡不沾足。
王母蒲萄(出《酉陽雜俎》)
貝丘之南有蒲萄谷。谷中蒲萄,可就其所食之。或有取歸者,即失道。世言「王母蒲萄」也。天寶中,沙門曇霄,因游諸岳至此谷,得蒲萄食之。又見枯蔓堪為杖,大如指,五尺余,持還本寺,植之遂活。長高數仞,蔭地幅員十丈。仰觀若帷蓋焉。其旁實磊落,紫瑩如墜。時人號為草龍珠帳。
穹窿瓜(出《王子年拾遺》)
漢明帝陰貴人,夢食瓜,甚美。時敦煌獻異瓜種,名穹窿瓜。父老云:「有道士從蓬萊得此種,食之不飢。」
五色瓜(出《述異記》
吳桓王時,會稽生五色瓜。
瓜惡香
瓜惡香,尤忌麝。唐鄭注,太和初,赴職河中,姬妾百餘,盡騎,香氣數里,逆於人鼻。是歲,自京至河中,所過路,瓜盡死,一蒂不獲。
芰(出《酉陽雜俎》)
芰一名水菜,一名蘚苔。漢武昆明池中有浮根菱,根出水上,葉淪波下,亦曰青水芰。
【總評】按《拾遺記》:昭帝時,有倒生菱,莖如亂絲,一花十葉,根浮水上,實沉泥里。泥如紫色,謂之紫泥菱。食之令人不老,疑即此種也。
玄都有芰,碧色,狀如雞飛,名翻雞芰。仙人鳧伯子常采之。
四角曰芰,兩角曰菱。今蘇州折腰菱多兩角。荊州有僧遺段成式一斗郢城菱,三角而無芒,可以挼莎。
竹
竹類(出《酉陽雜俎》)
《竹譜》:竹類有三十九。
涕竹(出《神異經》)
南方荒中有涕竹,長數百丈,圍三丈六尺,厚八九寸,可以為船。其筍甚美,煮食之,可止瘡癘。
羅浮竹(出《嶺表錄異》)
唐貞元中,有鹽戶犯禁,逃於羅浮山,深入第十三嶺,遇巨竹萬千竿,連直岩谷,竹圍皆二丈余,有三十九節,二丈許。逃者遂取竹一竿,破以為篾。會赦宥,遂挈以歸。有人得一篾,奇之,獻於太守李復,乃圖而紀之。予嘗覽《竹譜》曰:「雲丘帝竹,【眉批】帝竹,帝陵上所生也。一節為船。」又何偉哉!南海以竹為甑,皆羅浮之竹也。
童子寺竹(出《酉陽雜俎》)
唐李衛公言:北都唯童子寺有竹一窠,才長數尺。相傳其寺綱維,每日報竹平安。
竹實(出《玉堂閒話》)
唐天復甲子歲,自隴而西,迨於褒梁之境,數千里內亢陽,民多流散。自冬經春,饑民啖食草木,至有骨肉相食者甚多。是年,忽山中竹無巨細,皆放花結子。饑民采之,舂米而食,珍於粳糯。其子粗,顏色紅纖,與今紅粳不殊。其味尤更馨香。數州之民,皆挈累入山就食之。至於溪山之內,居人如市。人力及者,競置囤廩而貯之。若家有羨糧,取與葷茹血肉而同食者,嘔噦如中毒,十死其九。【眉批】周急不繼富,竹所以為君子。
【總評】竹六十年一易根,必花,結實而枯死,實落而復生。
五穀
搖枝粟 鳳冠粟(俱出《王子年拾遺》)
宣帝地節元年,樂浪之東,有明之國人至,貢方物。言其鄉土在扶桑之東,方三千里,見日出於西方,其國昏昏。宜五穀,食者延年。清腹一粒,歷年一飢。有搖枝粟,言其枝長而弱,無風常搖,食之益髓。
鳳冠粟,似鳳鳥之冠,食者多力。有游龍粟,枝葉屈曲如游龍。有瓊膏,色白如銀。食此二栗,令人骨輕。
延精麥(出《王子年拾遺》)
紫米 靈光豆(俱《杜陽編》)
元和八年,大軫國貢碧麥紫米。碧麥粒大於中華之麥,表里皆碧,香氣如粳米,食之令人體輕,久則可以御風。紫米有類巨勝,炊一升,得飯一斗。食之令人髭發縝黑,顏色不老。
代宗大曆中,日林國獻靈光豆。大小類中華之綠豆。其色殷紅,而光芒可長數尺。本國亦謂之詰多珠。和石上菖蒲葉煮之,即大如鵝卵。其中純紫,稱之可重一斤。帝啖一丸,嘆其香美無比,數日不復言饑渴。
野粟 石殼(出《述異記》)
宋高祖之初,當晉末饑饉之後。既即位,而江表二千餘里野粟生焉。又淮南諸山石殼生,石上生殼也。袁安云:「石殼藥名。」穗之尤小者是也。
豆谷(出《傳載》)
至德初,安史之亂,河東大飢,荒地十五里生豆谷。一夕掃而復生,約得五六千石。其實甚圓細美,人皆賴此活焉。
蔬
蔓菁(出《嘉話錄》)
越蒜(出《異苑》)
晉安平有越王余蒜菜,長尺許,白者似骨,黑者如角。古云:「越王曾於舟中作籌筭,有餘者,棄之水而生焉。」【眉批】人知膾殘魚,不知籌余菜。
三蔬(出《拾遺記》)
晉咸寧四年,立芳圃於金墉城東,多種異菜,名曰云薇。類有三種,紫色者最繁滋。其根爛漫,春敷夏密,秋榮冬馥。其實若珠,五色,隨時而盛。一名雲芝。其紫色者為上蔬,而味辛。其黃色者為中蔬,而味甘。其青色者為下蔬,而味咸。常以此蔬充御,其葉可以藉飲食,以供宗廟祭祀,亦止人饑渴。宮中掐其莖葉者,歷月不歇。
菠薐(出《嘉話錄》)
菜之菠薐者,本西國中有僧,自彼將其子來。如苜蓿、蒲萄,因張騫而至也。菠薐,本是頗陵國將來,語訛耳。
茄子(出《酉陽雜俎》及《嶺表錄異》)
茄子,一名落蘇。事具《食料本草》。隱侯《行園詩》云:「寒瓜方臥壟,秋瓜正滿坡。紫茄紛爛漫,綠芋郁參差。」隋大業末,改名崑崙瓜。嶺南茄子,宿根成樹,高五六尺,或梯樹摘之。三年後樹漸老,子稀,即伐去,別栽嫩者。茄子熟食,厚腸胃,動氣發疾。根能理龜瘃。欲其子繁,候其花時,取葉市於過路,以灰規之,人踐之,子必繁也。
掌中芥(出《酉陽雜俎》)
掌中芥,末多國出也。取子置掌中吹之,一吹一長,長三尺,乃植於地。
茶
敘茶(出《國史補》)
消食茶(出《中朝故事》)
唐有人授舒州牧,李德裕謂之曰:「到彼郡日,天柱峰茶可惠三數角。」其人獻之數十斤,李不受,退還。明年罷郡,用意精求,獲數角,投之,德裕閱之而受,曰:「此茶可以消酒食毒。」乃命烹一甌,沃於肉食內,以銀合閉之。詰旦開視,其肉已化為水矣。眾伏其廣識也。
桑苧公(出《國史補》)
竟陵僧有於水邊得嬰兒者,育為弟子。稍長,自筮得蹇之漸。曰:「鴻漸於陸,其羽可用為儀。」乃姓陸,字鴻漸,名羽。羽有文學,多意思。狀一物,莫不盡其妙。性嗜茶,始創煎茶法,撰《茶經》二卷。至今鬻茶之家,陶其像,號為茶神。有交易,則茶祭之。不利,則以釜湯沃之。羽於江湖稱竟陵子,於南越稱桑苧公。
草
席箕草(出《述異記》)
席箕,一名塞蘆,生北胡地。古詩云:「千里席箕草。」
護門草(出《酉陽雜俎》)
常山北有草,名護門。置諸門上,夜有人過,輒叱之。
仙人條(出《酉陽雜俎》)
衡岳出仙人條,無根,多生石上。狀如帶,三股,色綠,亦不常有。
合離草(出《酉陽雜俎》)
合離根如芋魁,有遊子十二環之,相須而生,而實不連,以氣相屬。一名獨搖,一名離母。
鬼皂莢(出《酉陽雜俎》)
鬼皂莢,生江南地,高一二尺,沐之長發,葉亦去衣垢。【眉批】鬼莢可對人楓。
三白草(出《酉陽雜俎》)
三白草,初生不白,入夏,葉端方白,農人候之蒔田。三葉白,草畢秀矣,其葉似署預。
無心草 無情草(俱《酉陽雜俎》)
蚍蜉酒草,一曰鼠耳,像形也。亦曰無心草。
左行草使人無情,范陽長貢。【眉批】左行草可對金燈花。一無義,一無情。
女草(出《酉陽雜俎》)
葳蕤草,一名麗草,亦呼為女草。江湖中呼為娃草。美女曰娃,故以為名。
媚草(出《嶺南錄異》)
鶴子草,蔓生也。綠花綠葉,紫帶。葉如柳而短。當夏開花。南人云是媚草。采之曝干,以代面靨。形如飛鶴,翅尾嘴足,無所不具。此草蔓至春生雙蟲,只食其葉。越女收於妝奩中,養之如蠶,摘其草飼之。蟲老不食,而蛻為蝶,赤黃色。婦女收而帶之,謂之媚蝶。
醉草(出《文樞鏡要》)
赤縣洲為崑崙之墟,其東則滷水島。山左右,玉紅之草生焉。食其一實,醉臥三百歲。
舞草 夢草(俱《酉陽雜俎》)
舞草出雅州,獨莖三葉,葉如決明。一葉在莖端,兩葉居莖半,相對。人或近之則欹。扺掌謳曲,則搖動如舞矣。
漢武時,異國獻夢草,似蒲。晝縮入地,夜若抽蔭。懷其草,自知夢之善惡。帝思李夫人,懷之輒夢。
相思草 忘憂草(俱《述異記》)
秦趙間有相思草,狀若石竹,而節節相續。一名斷腸草。又名愁婦草。亦名孀草。又呼為寡婦莎,蓋相思之流也。
萱草一名紫萱,又名忘憂草。吳中書生謂之療愁。
睡草 千步香草(出《述異記》)
南海出百步香,風聞於千步也。今海隅有千步香,是其種也。葉似杜若,而紅碧間雜,貢籍云:「日南郡貢千步香。」
治蠱草(出《投荒錄》)
新州郡境有藥,土人呼為吉財,解諸毒及蠱,神用無比。昔有人遇毒,其奴吉財得是藥而愈,因以奴名名之。實草根也,類芍藥。遇毒者,夜中潛取二三寸,或剉或磨,少加甘草,詰旦煎飲之,得吐即愈。俗傳將服是藥,不欲顯言,故云潛取,而不詳其故。或雲,昔有里媼病蠱,其子為小胥,邑宰命以吉財飲之,暮乃具藥。及旦,其母謂曰:「吾夢人告我,若飲是且死,亟去之。」即仆於地。其子又告縣尹,縣尹固令飲之,果愈。豈中蠱者亦有神,若二豎哉!
蛇銜草(出《感應經》)
昔有田父耕地,見傷蛇在焉。有一蛇,銜草著瘡上,經日傷蛇走。田父取其草余葉以治瘡,皆驗。本不知草名,因以蛇銜為名。《抱朴子》云:「蛇銜能續已斷之指。」
鹿活草 牧靡草(俱《酉陽雜俎》)
天名精,一曰鹿活草。青州劉炳,宋元嘉中,射一鹿,剖五臟,以此草塞之,蹶然而起。炳密錄此草種之,多愈傷折。俗呼為劉炳草。
建寧郡烏句山南五百里,生牧靡草,可以解毒。百卉方盛,烏多誤食,烏啄中毒,必急飛牧靡山,啄牧靡以解。
毒草(出《感應經》)
蕉毒草如芋巨,狀如雀頭。置干地則潤,置濕地則干。炊飯時種於灶上,比飯熟,即著花結子,人食之立死。
【總評】按《酉陽雜俎》:名雀芋。飛鳥觸之墮,走獸遇之僵。
有牧麻草,大毒。有此草,值風吹,其氣所至,則數里內稻皆即死。李淳風云:「其汁本清,得水則稠,見日則濕,入陰即干。在夏欲涼,在冬欲溫。」
龍芻(出《述異記》)
東海島龍駒川,穆天子養八駿處,島中有草,名龍芻。馬食之,日行千里。古語:「一株龍芻,化為龍駒。」
紅草(出《酉陽雜俎》)
山戎之北有草,莖長一丈,葉如車輪,色如朝霞。齊桓時,山戎獻其種,乃植於庭,以表霸者之瑞。
宮人草(出《述異記》)
楚中往往有宮人草,狀似金燈,而甚芬氳。花似紅翠。俗說楚靈王時,宮人數千,皆多怨曠。有死者葬之,墓上悉生此草。
焦茅 銷明 黃渠(俱《王子年拾遺記》)
焦茅,高五丈。燃之成灰,以水灌,復成茅,是謂靈茅。
銷明草,夜視如列星,晝則光自銷滅也。
黃渠,照日如火。實甚堅,食之,焚身不熱。
書帶草(出《三齊記》)
鄭司農常居不其城南山中教授。黃巾亂,乃避。遣生徒崔琰、王經諸賢於此,揮涕而散。所居山下,草如薤,葉長尺余許,堅韌異常,時人名作康成書帶。
異草
晉武帝為撫軍時,府內後堂砌下,忽生異草三株,莖黃葉綠,若惣金抽翠。花條苒弱,狀如金燈。時人未知何祥也,故隱蔽,不聽外人窺視。有羌人姓姚名馥,字世芬,充廄養馬,妙解陰陽之術,云:「此草以應金德之瑞。」馥年九十歲,姚襄即其祖也。馥讀書嗜酒,每醉,歷月不醒。好啜濁嚼糟,群輩常弄狎之,呼為渴羌。及晉武踐位,忽見馥立於階下。帝奇其倜儻,擢為朝歌邑宰。馥辭曰:「氏羌異域,遠隔風化。得游中華,已為殊幸。請辭朝歌之縣,長充馬圉之役,時賜美酒,以樂餘年。」帝曰:「朝歌郡紂之故都,地有酒池,故使老羌不復呼渴。」【眉批】語似建武詔。馥於階下高聲而應曰:「馬圉老羌,漸染皇教。溥天夷貊,皆為王臣。今者歡酒池之樂,受朝歌之地,更為殷紂之比乎!」【眉批】善對。帝撫玉幾大悅,即遷為酒泉太守。其地有清泉,其味如酒。馥有善政,民為立生祠。後以府地賜張華,猶有此草,故茂先《金燈賦》云:「擢九莖於漢庭,美三株於茲館。貴表祥乎金德,名比類而相亂。」至惠帝咸熙元年,三株草化為樹,條葉似楊樹。高五尺,以應三楊璮之事。時有楊雋,弟瑤、弟濟,號曰三楊,醉羌之驗也。
神草(出《酉陽雜俎》)
魏明時,苑中有合歡草,狀如蓍,一株百莖。晝則眾條扶疏,夜乃合作一莖。謂之神草。
始皇蒲(出《殷芸小說》)
齊南城東有蒲台,秦始皇所頓處。時始皇在台下,縈蒲以系馬。至今蒲生猶榮。俗謂之秦始皇蒲。
水網藻(出《酉陽雜俎》)
漢武昆靈池中,有水網藻,枝橫倒水上,長八九尺,有似網目。鳧鴨入此草中,皆不得出,因名之。
苔
苔錢(出《述異記》)
苔錢亦號澤葵,又名董錢草,又呼為宣癬。南人呼為垢草。
蔓金苔(出《王子年拾遺記》)
晉梨園獻蔓金苔,色如金。若螢火之聚,大如雞卵。投之水中,蔓延波瀾之上,光出照日,皆如火生水上也。乃於宮中穿池,廣百步,時時觀此苔,以樂宮人。宮人有幸者,則以金苔賜之。以置漆碗中,照耀滿室,名曰夜明苔。著衣襟,則如火光矣。及皇家喪亂,此物皆入胡中。
瓦松(出《酉陽雜俎》)
藟蔓
藤實杯(出《炙轂子》)
藤實杯出西域。藤大如臂,葉似葛花,實如梧桐。實成堅固,皆可酌酒。自有文章,映徹可愛。實大如杯,味如豆蔻,香美消酲。士人提酒,來至藤下,摘花酌酒,乃以其實消酲。國人寶之,不傳於中土。張騫入宛得之。事在張騫《出關志》。
鍾藤 人子藤(俱《酉陽雜俎》)
松楨,即鍾藤也。葉大者,晉安人以為盤。
【總評】松楨,藤也,而可為盤。樗櫟,樹也,而不可為榱。物貴有用,豈在數哉!
安南有人子藤,紅色,蔓端有刺,其子如人狀。崑崙燒之集象,南中亦難得。
蜜草蔓(出《酉陽雜俎》)
北天竺國出蜜草,蔓生大葉,秋冬不死。因重霜露,遂結成蜜,如塞上蓬鹽。
胡蔓草(出《酉陽雜俎》)
胡蔓草,此草在邕間叢生。花偏如梔子,稍大,不成朵。色黃白,葉稍異。誤食之,數日卒死。飲白鵝、白鴨血則解。或以物投之,祝曰:「我買你。」食之不死。
【總評】錢可贖死乎?草木猶爾,何況於人!
芝菌
滴芝(出《抱朴子》)
少室石戶中,更有深谷,不可得過。以石投谷中,半日猶聞其聲也。去戶外十餘丈,有石柱,柱上有偃蓋石,南度徑可一丈許。望之,蜜芝從石上隨石偃蓋中,良久,輒有一滴,有似雨屋後之餘漏,時時一落耳。然蜜芝墮不息,而偃蓋亦終滴也。戶上刻石為科斗字,曰:「得服石蜜芝一斗者,壽萬歲。」諸道士共思惟其處,不可得往。惟當以碗器置勁竹木端以承取之,然竟未有能為之者。
木芝(出《抱朴子》)
木芝者,松柏脂淪地千歲,化為茯苓。萬歲,其上生小木,狀似蓮花,名曰木威喜芝。夜視有光,持之甚滑,燒之不燋,帶之辟兵。以帶雞,而雜以雞十二頭籠之,去其處十二步,射十二箭,他雞皆傷,帶威喜芝者,終不傷也。
螢火芝(出《酉陽雜俎》)
良常山有螢火芝,其實是草,大如豆,紫花。夜視有光。食一枚,中心一孔明。食至七,心七竅洞澈,可以夜書。
異菌(出《酉陽雜俎》)
香
茶蕪香(出《獨異志》)
燕昭王時,有波弋之國貢茶蕪香。若焚著衣,彌月不絕。所遇地,土石皆香。經朽木腐草,皆榮秀。用薰枯骨,則肌肉再生。
三名香(出《獨異志》)
漢雍仲子進南海香物,拜為涪陽尉。時人謂之香尉。日南郡有香市,商人交易諸香處。南海郡有香樹香戶。曰南郡有千畝香林,名香出其中。香洲在朱崖郡,洲中出諸異香,往往不知其名。千年松香聞十里,亦謂之三名香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