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大故宮六百年風雲史> 辛酉政變 ——年輕的兩宮太后和恭親王

辛酉政變 ——年輕的兩宮太后和恭親王

2024-10-10 21:19:37 作者: 閻崇年

  咸豐皇帝奕詝是清朝皇宮的第九位主人,在位十一年。這十一年始終沉陷在內憂外患之中,內憂是太平天國和捻軍,外患為英法聯軍兩次入侵,清朝簽署了喪權辱國的《天津條約》《北京條約》,舉世聞名的圓明園慘遭焚毀。

  咸豐十一年(1861年)七月十六日,三十一歲的咸豐皇帝在避暑山莊煙波致爽殿立下遺囑:立皇長子載淳為皇太子,著派載垣、端華、肅順等八位顧命大臣,贊襄一切政務。咸豐帝這時已經病得不能握筆,命大臣寫下諭旨。接著,咸豐帝給皇后鈕祜祿氏一枚「御賞」印章,給皇子載淳一枚「同道堂」印章,由懿貴妃葉赫那拉氏保管。他的意思是,因為載淳只有六歲,還小,在他死後,由皇后鈕祜祿氏、懿貴妃葉赫那拉氏與八大臣聯合執政,避免出現八大臣專權或皇后鈕祜祿氏與懿貴妃葉赫那拉氏專權的局面。第二天清晨,咸豐帝病逝。

  咸豐帝臨終前所做的精心安排,很快就被打破,這就是「辛酉政變」。

  

  當時,朝廷的主要政治勢力分為三股。

  第一,朝臣勢力,其集中代表是咸豐臨終顧命、贊襄政務的八大臣。

  第三,帝後勢力,就是六歲的同治皇帝和兩宮太后——慈安太后和慈禧太后,雖然他們是孤兒寡母,卻是帝制時代皇權的核心。咸豐帝在臨終之前將「御賞」章交慈安太后收掌;而將「同道堂」章交皇太子載淳收掌,實際上是由其生母慈禧太后掌管。持有這兩枚印章,就是掌握了最後否決權。如果她們不加蓋這兩枚印章,八位顧命大臣是發不出詔書和諭旨的。因此,帝後勢力是朝廷中最為重要的政治勢力。

  在對待顧命大臣的態度上,帝後一方同帝胤一方的利益是共同的,他們聯合起來共同對付顧命大臣,這就在三個政治集團的力量對比上以二對一,占有優勢。

  以上三股政治勢力,在咸豐斷氣之日,便開始較量。

  初五,醇郡王奕譞為正黃旗漢軍都統,掌握實際軍事權力。

  十一,兩宮太后召見八大臣,討論一封奏摺,內容是請求太后權理朝政,由親王一二人輔弼。肅順等顧命大臣以咸豐遺詔和祖制無皇太后垂簾聽政作為理由,加以駁斥。雙方激烈辯論。肅順等人面對年幼的小皇帝和年輕的兩宮太后,恣意咆哮,聲震殿陛,小皇帝嚇得哭了起來,尿濕了慈禧太后的衣服。最後,八大臣答應兩宮太后,回到北京再說。

  九月初四,醇郡王奕譞任步軍統領,掌握了京師衛戍的軍權。不久,奕譞又兼管善捕營事。

  二十三,大行皇帝梓宮由避暑山莊啟駕。同治帝與兩宮皇太后奉大行皇帝梓宮,從承德啟程返回京師。第二天,就以皇帝年齡小、兩太后為年輕婦道為藉口,從小路提前趕回北京。

  三十,發動政變。同治帝與兩宮皇太后宣布載垣等顧命大臣罪狀,把英法聯軍入侵北京、圓明園被焚掠、皇都百姓受驚、咸豐皇帝逃到熱河的政治責任,全部扣到載垣等八大臣頭上。隨後,睿親王仁壽、醇郡王奕譞趁夜在行館中將肅順抓捕。肅順咆哮不服,被捆起來,下宗人府獄,這時他才發現載垣、端華都已經在獄中了。

  初三,大行皇帝梓宮才到北京。兩宮太后和恭親王利用提前到京的四天,完成了這場政變。

  初五,改年號「祺祥」為「同治」。初六,詔賜載垣、端華在宗人府自盡,罷去景壽、穆蔭、匡源、杜翰、焦佑瀛官職,肅順處斬。即將行刑的時候,肅順肆口大罵,又不肯跪,劊子手以大鐵柄敲斷了他的脛骨,他才跪下,然後被斬。就這樣,咸豐皇帝任命的顧命八大臣,一人被斬,兩人被自盡,五人被免。

  初九,年幼的載淳在太和殿即皇帝位,這就是同治皇帝。

  同治帝繼位不久,清朝便開始推行同治新政。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