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大故宮六百年風雲史> 九次落榜 ——鍥而不捨的文震孟

九次落榜 ——鍥而不捨的文震孟

2024-10-10 21:16:55 作者: 閻崇年

  大家都知道,科舉的最後一個環節就是會試和殿試。本講介紹一位有著科舉考試傳奇經歷的人,他就是十次考進士、九次落榜,直到第十次才高中狀元的文震孟。

  文震孟(1574—1636),長洲(今屬江蘇省蘇州市)人,出身於名門之家。他的高祖文林做過溫州知府,是位清官,文學家吳寬、書法家李應禎、畫家沈周都是文林的朋友。文林死後缺錢喪葬,吏民湊錢,幫助辦理喪事,當時文林的兒子,也就是文震孟的曾祖文徵明,只有十六歲,婉言謝絕。於是,官民修建「卻金亭」,紀念他謝絕千金捐款這件事。

  文家祖上知名度最高的是文徵明,史料記載也多,此處重點說一下。

  文震孟的曾祖文徵明(1470—1559)小時候並不聰慧,但肯於用功學習。後來,他和祝允明、唐寅、徐禎卿齊名,被譽為「吳中四才子」。他家結交的都是當代文人名流,正像劉禹錫《陋室銘》所說:「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濃郁的文化氛圍是文家的第一個家風特點。

  文徵明潛心於詩文書畫,生活並不寬裕。巡撫俞諫官聲很好,想送他錢,就指著文徵明身上穿的藍衫說:「衣服怎麼這麼破舊啊?」文徵明裝作沒聽明白,說:「因為被雨淋濕了才這樣子。」俞諫就沒敢提送給他錢的事。簡樸正直的品格,是文家的第二個家風特點。

  嘉靖初年,文徵明參與編修《明武宗實錄》,並侍講經筵,還受到賞賜,但文徵明覺得不自在,乞請回鄉里。無心官場,潛心於詩文書畫,是文家的第三個家風特點。

  文徵明聲名大震,四面八方的慕名人士請詩文,求書畫,接踵於道。但富貴人不易得到他的一文片紙,他尤其不肯給王府和太監作吹捧用的頌詩諛文。王爺以珠寶文玩相贈文徵明,他不啟封,立即退還。不攀附權貴,是文家的第四個家風特點。

  徵明文墨,遍於天下。門下士子,四方人士,模仿之作,贗品太多,徵明不聞不問,聽之任之。仁愛胸懷,博大氣度,是文家的第五個家風特點。

  一代詩文書畫大家文徵明於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病卒,享年九十。

  請記住𝖇𝖆𝖓𝖝𝖎𝖆𝖇𝖆.𝖈𝖔𝖒網站,觀看最快的章節更新

  文震孟的爺爺文彭為國子監博士,叔爺爺文嘉能詩,工書,善畫,還長於篆刻。文氏家族中出了多位男女詩文書畫名家,是名副其實的書香名門。

  文震孟就是生長在這樣風骨清朗、飽潤涵養、長於詩文、尤精書畫的家庭氛圍里。但他科場不順,十次科考,九次挫敗。

  先是考秀才,經過縣考、府考、院(省學政)考,都順利通過,成為生員,接著在既是省城又是陪都的南京參加鄉試,也還順利,考中舉人,然後到北京參加更高級的考試,經歷了九次失敗。

  第一次趕考,他先參加禮部的會試。三場考試順利結束,發榜一看,名落孫山。這對文震孟來說,是人生遇到的第一次沉重打擊。但他不服氣,繼續努力,準備再考。

  第二次趕考,蘇州到北京,路程約三千五百里,好在不走旱路,而走水路。文震孟乘京杭運河船隻,晃晃蕩盪,來到北京,經過嚴格檢查,入闈靜坐答卷。三場苦熬,又是落第。蘇州是進士的高產之地,文震孟兩次落榜,垂首回鄉,沒有面子。他雄心不減,準備再試一次。

  第三次趕考,他到北京,無心游山賞景,專心準備功課。這次,文震孟下定決心要榜上有名。發榜後,他到皇城紅牆觀看,又是金榜無名。他索性在京多住幾天,逛宣武門外琉璃廠書肆,經史子集,文房四寶,鐘鼎彝器,歷代法帖,名人字畫,珍奇文物,琳琅滿目,無所不有。他見識增廣,信心增強,回到蘇州,繼續苦讀。

  第四次,落榜;第五次,又是落榜;第六次,還是落榜!這對一位讀書人來說是人生最大的挫折,最重的打擊!不少意志薄弱者早已心灰意冷,在回家路上,悲傷病死的,落髮為僧的,轉事書畫的,放蕩不羈的,比比皆是,不一而足。但文震孟繼續讀書,準備再考。

  第七次,落榜;第八次,落榜;第九次,落榜!文震孟為排解胸中鬱悶,游香山臥佛寺,體味《孟子》的名言:「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當年他的曾祖文徵明參加應天鄉試,七試不中,後來終於考中,他決心向曾祖學習這種堅韌不拔的精神,要百折不撓,要愈挫愈奮!繼續積極準備,參加第十次科考。

  天啟二年(1622年),文震孟第十次參加科舉考試,金殿欽點,高中狀元,時年四十九歲。這種百折不撓的精神終於得到回報。

  文震孟考中狀元之後,授修撰,入翰林,任侍講,就是給皇帝講課。

  當時魏忠賢專權,斥逐忠臣。文震孟氣憤,上了一道《勤政講學疏》,說:「大小臣工都因循守舊,粉飾太平,官員上朝,就像演戲的傀儡登場,這將使祖宗天下逐漸被消減。」魏忠賢乘天啟帝看戲的時候,指著奏疏中「傀儡登場」四個字,誣陷說文震孟把皇帝比成傀儡,不殺無以示天下。天啟皇帝點頭,於是傳旨,廷杖文震孟八十。首輔葉向高、次輔韓 力爭,言官也上章疏救,為他求情。於是,文震孟被降級外調,又被斥為民。文震孟敢講真話,時稱「真講官」。

  崇禎元年(1628年),懲治閹黨,起用正人,召文震孟入朝,還是做侍讀,給皇帝講課。文震孟態度嚴正,不畏邪惡,敢於耿直規勸,營救大臣。崇禎皇帝提拔他為禮部左侍郎兼東閣大學士,進入內閣。司禮太監曹化淳讓人傳話給文震孟,表示敬意,但他就是不與太監往來。結果他做大學士僅三個月,就遭小人暗算,被免官回鄉,不久死去,年六十三歲。

  文震孟一生的功成既源於家庭良好的文化環境,更源於自身堅韌不拔的性格。《明史》評價文震孟說:「剛方貞介,有古大臣風。」(他正直忠誠,體現了古代文臣的優良風範。)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