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大故宮六百年風雲史> 崇禎之悲 ——悲劇的人生,悲劇的時代

崇禎之悲 ——悲劇的人生,悲劇的時代

2024-10-10 21:16:58 作者: 閻崇年

  北京有句民諺:北京城前三門,東邊崇文門崇禎帝亡明,西邊宣武門宣統帝亡清。這是歷史巧合,後人附會。不過,說起明朝皇宮裡的最後一位主人——崇禎皇帝朱由檢,明朝的確是亡在他的手裡。

  本章節來源於𝚋𝚊𝚗𝚡𝚒𝚊𝚋𝚊.𝚌𝚘𝚖

  崇禎帝朱由檢是一位悲劇性的歷史人物。接下來講崇禎帝的悲劇所在。

  首先,他雖然出生於帝王之家,卻有一個悲劇的童年。他父親泰昌皇帝是在位僅僅一個月的薄命皇帝,三十九歲就死去。崇禎帝的親生母親劉氏,江蘇海州(今連雲港市海州區)人,入宮初為淑女,宮裡稱作劉娘娘,萬曆三十八年(1610 年)十二月生朱由檢。後來,劉娘娘失寵,受到太子朱常洛的切責,驚嚇病死。朱常洛後悔,怕皇父萬曆帝知道,便把劉娘娘秘密葬於西山。這一年,朱由檢五歲。

  朱由檢非常想念母親,做了皇帝以後,就問左右宮女等人,劉娘娘長什麼樣子。有一位老宮女說自己曾和劉娘娘隔屋居住,知道劉娘娘的模樣,於是宮廷畫師照這位老宮女的描述畫了劉娘娘的像。崇禎帝在午門前跪迎母親的畫像,悲痛欲絕,淚如泉湧。崇禎皇帝找到了宛平外祖父劉家,給予厚待。外祖母徐氏當時年七十,崇禎帝對內侍說:「太夫人年紀老了還聰明善飯,如果我的母親健在,不知能活多大壽呢!」說著就流下眼淚。後來,他又派大太監到外公家,問外祖母徐氏母親長什麼 樣。按照徐氏的口授,畫師又畫了一幅劉娘娘的畫像,左右都驚嘆說:「太像了。」崇禎帝把劉娘娘的畫像迎進皇宮安奉,朝夕上供,就像母親活著一樣。從這件事可以看出,幼年喪母對崇禎皇帝的傷害有多麼深。

  崇禎皇帝朱由檢做夢也沒有想到自己會做皇帝。本來他都離開皇宮搬到信王府了,沒想到第二年天啟皇帝病死,又沒有兒子繼位,而天啟皇帝臨死前和張皇后確定,皇位由弟弟朱由檢繼承。這一年朱由檢十七歲。天上掉下個皇帝寶座,這是福還是禍呢?

  崇禎帝登極後,很想有所作為,中興大明皇朝,上任的第一板斧,就砍向客魏集團。這在當時真是人心大快、大快人心啊!本來,崇禎帝有志向,還算勤政,應當在「中興之路」上一步一步地前進。但是,關內的農民軍、關外的八旗軍,兩拳打擊,雙重困擾,導致崇禎帝內外交困,焦頭爛額。崇禎帝最後還是上演了一齣悲劇。

  崇禎帝登極後,殺了太監魏忠賢,卻起用太監高起潛等,對於宦官頑症,換湯不換藥,改革無決心,僅做個案處理,沒做制度改革。

  崇禎十七年(1644年),在嚴峻形勢面前,他仍重用太監:命太監高起潛監軍山海關,太監杜勛鎮守宣府,太監曹化淳守廣寧門(今廣安門),太監王承恩提督京師全城防守。太監杜勛到任宣府後,不久就投降了李自成。朝中大臣要追究責任,崇禎帝卻受假情報的蒙蔽,傳旨說,杜勛罵賊殉難,不僅不加懲治,還為他建廟祭祀。

  後來,李自成帶著杜勛到北京廣寧門外,杜勛在城下呼喊,要進城見皇上。守城太監就把杜勛用吊筐提到城牆上,進入大內。杜勛見到崇禎帝,說農民軍很強大,勸皇帝趕緊為自己想個辦法。崇禎帝左右大臣要求扣留杜勛,杜勛說:「如果我不返回,則二王危險。」原來他們把西安秦王和太原晉王這兩個明朝藩王都押在廣寧門外做人質。無奈,朝廷只好把杜勛用繩吊筐縋到城外。杜勛還在廣寧門做策反說:「我們可以保住富貴。」鼓動大家都投降。不久,農民軍攻打廣寧門,守門的太監曹化淳打開城門投降,此是後話。

  崇禎帝對奸佞太監是三個字:信,信,信。對忠良大臣也是三個字:殺,殺,殺!

  殺了哪些忠良大臣呢?

  一殺王洽。兵部在明末連年戰爭的環境下地位格外重要,但崇禎皇帝最願意向兵部尚書下毒手。第一個下獄死的是兵部尚書王洽。王洽,臨邑(今山東省臨邑縣)人,萬曆進士。王洽魁偉英俊,威嚴清廉,是一方官吏中最為優秀的。崇禎元年(1628年)十二月,崇禎帝任命王洽為兵部尚書。王洽上任不到一年,就是崇禎二年(1629年)十月,皇太極率八旗軍兵臨北京城下。侍郎周延儒對崇禎皇帝說:「當年蒙古俺答兵臨北京城下,嘉靖帝下令將兵部尚書丁汝夔斬首後,官兵震動,敵軍撤退。」暗示應當把兵部尚書王洽斬首,以振奮將士守城禦敵的決心。崇禎帝點頭,將王洽下獄。王洽這位兵部尚書上任不到一年,雖有責任,卻無死罪!第二年四月,王洽病死於獄中。死後論罪,還要「大辟(pì)」,這是古代五刑中最嚴重的一種,就是死刑,包括梟首、腰斬、剖腹、鑊(huò)烹、車裂、磔死等。崇禎帝還要將已死的王洽定大辟之罪——在明代,官員病死與受死刑死是不一樣的,其死後的評價、待遇、子孫科考和升遷等待遇都是不同的,可見崇禎手段之狠。

  二殺袁崇煥。袁崇煥也是掛兵部尚書銜、薊遼督師,在皇太極率領八旗軍攻打北京城時,崇禎帝中皇太極的「反間計」,以為袁崇煥通敵,惱羞成怒,不聽大臣的諫言,先將袁崇煥下獄,後將袁崇煥凌遲處死。

  三殺陳新甲。陳新甲,長壽(今重慶市長壽區)人,萬曆舉人,知曉邊事,史書稱他辦事幹練,崇禎十三年(1640年)正月為兵部尚書。時南北交困,內外危機。崇禎帝命陳新甲開始秘密同皇太極議和。崇禎帝先後手寫書信數十封,交陳新甲同皇太極聯繫。崇禎帝覺得和談丟面子,所以特別囑咐此事秘密進行,千萬不能泄露。一天,陳新甲派遣的兵部職方司郎中馬紹愉回京,把議和的情況報告給陳新甲。陳新甲深夜看完這份機密報告後,沒有收起來,放在几案上。第二天早晨,陳新甲的家僮誤以為是普通的情況簡報,就交付出去抄傳。於是,朝廷上下,輿論譁然。陳新甲趕緊辯稱說並不是自己擅自和談,這下就更惹起崇禎帝大怒,於是把他下獄。崇禎十五年(1642年)八月,將陳新甲凌遲處死。陳新甲被殺後,朝中更無大臣敢於提出和談,明朝在內外交困的道路上也越走越遠。

  崇禎朝十七年間,先後換了中樞大臣十四人,都是不久就獲罪。而王洽、袁崇煥、陳新甲三位兵部尚書都慘遭磔刑,千刀萬剮,不得全屍。

  崇禎帝剛愎自用,不聽諫言,專制獨斷,寵信太監,酷刑大臣,必將自食其果。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