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都北京 ——七歲的孩子怎麼做皇帝
2024-10-10 21:14:01
作者: 閻崇年
宣德十年(1435年)正月初三,還在過年期間,乾清宮傳來噩耗,三十八歲的宣德皇帝駕崩了。繼承皇位的是明英宗朱祁鎮,實足年齡只有七歲。明英宗朱祁鎮創下了明朝宮廷史上的三個「第一」:第一,他是明代年齡最小的皇太子,當太子時他出生才兩個多月;第二,他是明朝歷史上第一位孩童皇帝,只有九歲;第三,他還是第一位出生在北京皇宮裡的皇帝。朱祁鎮出生時適逢「永宣之治」,這位小太子可以說是在安樂窩裡長大的。
宣德帝對這位太子非常喜愛,期待很高。有一次,他把朱祁鎮抱在膝上問:「將來做了天子,能讓天下太平嗎?」剛會說話的太子答:「能!」宣德帝又問:「如果有犯上作亂的,敢親率大軍去討伐嗎?」太子答:「敢!」這個稚嫩的回答,讓宣德帝非常欣慰。這個九歲的孩童做 了皇帝,幸福短暫的孩童皇子生涯就結束了。
人們不禁要問,這麼一個小孩子,怎麼做皇帝呢?年幼的英宗皇帝有三個依靠:依靠太皇太后,依靠四朝老臣,依靠大太監王振。下面先說依靠太皇太后。
這位太皇太后就是前面講過的「五全皇后」張氏。張太皇太后是朱祁鎮的祖母,她從燕世子妃、太子妃、皇后、太后一直做到如今的太皇太后,成為幼小皇帝的主心骨和大靠山。因為朱祁鎮年齡太小,曾經有人建議召年紀大的長沙襄王進京繼位,於是奶奶張太皇太后宣召大臣們到乾清宮,手指著朱祁鎮,流著淚說:「這位就是新天子!」由此確定由朱祁鎮繼位。朱祁鎮登極後,奶奶給朝政制定了三條原則:停止一切不急需的事務,減少開支;加強對幼年皇帝的教育培養;倚靠前朝老臣處理國事。
在年幼皇帝繼位的風雨飄搖中,奶奶給朱祁鎮撐腰,幫助他登上帝位,為他主政。
在明英宗繼位前期,有一件大事得到了解決,就是明朝定都的問題。朱元璋開國,定都南京;朱棣決計遷都北平,改名北京。永樂十八年(1420年),皇宮建成。轉年正月初一,明朝正式遷都北京。不料,不到百日,三大殿遭雷電焚毀。洪熙帝繼位,仍以南京為都,北京為行在。宣德帝仍稱北京為行在,但實際上以北京為都。明朝初年,在定都的問題上,朝廷一直在南京、北京之間搖擺不定。
正統二年(1437年)正月,朝廷開始興修北京城門樓、城壕、角樓、橋閘,用磚包砌北京城內牆。同時,重建三大殿和乾清宮、坤寧宮。到正統六年(1441年)十一月竣工。明英宗宣布定都北京。這樣,長期懸而未決的定都這件大事,終於落定。
正統七年(1442年)五月十九日,由張太皇太后做主,十六歲的明英宗舉行大婚典禮。朱祁鎮又創造了明朝宮廷史上的第四個「第一」:第一位在皇宮奉天、華蓋、謹身三殿和乾清、坤寧二宮舉行大婚典禮的皇帝。而他的皇后錢氏則成為明朝第一位從大明門中門被抬進皇宮的皇后。
除了依靠太皇太后,明英宗還依靠四朝老臣。著名的老臣楊士奇、楊榮、楊溥,時稱「三楊」,在太皇太后的支持下,繼續為官內閣。當時,朱祁鎮連啟蒙教育都沒有接受過,「三楊」等大臣們針對他的情況,建立起嚴格規範的經筵制度。什麼是經筵?經筵就是儒臣給皇帝上課,講授儒家經典、治國之道等,也就是皇帝學習的制度。給皇帝講課的官員叫作經筵講官。通過經筵,君臣之間學習經典,相互研討,結合朝政實際,闡發儒家思想。經筵之外,還有日講,日講不求禮儀繁瑣,但求皇帝反覆誦讀規定的功課。這樣,年幼的朱祁鎮便開始在皇宮文華殿接受正規系統的儒家傳統教育。
朱祁鎮長大一些後,常用各種理由取消經筵日講,一會兒說身體不好,一會兒說天氣太冷或太熱。而他感興趣的是什麼呢?
原來,明英宗的精神依賴來自大太監王振。明朝宦官之害非常嚴重,是從永樂帝重用宦官開始的。宣德帝朱瞻基在大內設內書堂,培養宦官學文化,司禮監居於太監二十四衙門之首,秉筆太監可以代替皇帝批答奏章,宦官的權力就更大了。在明英宗身邊的大太監,叫王振。
王振,河北蔚州人,少年選入內書堂。朱祁鎮做太子的時候,王振就是東宮的宦官,服侍在朱祁鎮身邊。明英宗非常喜歡他、信任他,常稱王振為「先生」,讓他執掌司禮監。明英宗曾經對王振說:「這近二十年來,你晝夜在我身邊,保護贊輔,克盡乃心,正言忠告,讓我受益很多。」孩童皇帝生活起居上完全依賴王振,對他的情感也是真摯的,這使王振的權力愈來愈重,勢力愈來愈大。怕事的官員,爭附王振免死;貪婪的官員,攀附王振求升。朝廷內外逐漸形成一個以王振為首的閹宦集團。
早期太皇太后賢能,閣臣「三楊」都是四朝元老,王振有所忌憚,不敢亂來。
到正統七年(1442 年),太皇太后崩,「三楊」逐漸退出,王振跋扈,就不再受到節制了。
王振在北京東城建造豪宅,又建智化寺,大興土木,賣官鬻(yù)爵。侍講劉球上奏,其中有一些內容刺痛了王振。王振把劉球下獄,又派錦衣衛指揮使馬順把劉球殘忍地肢解了。大理少卿薛瑄、國子監祭酒李時勉素來不給王振送禮,王振就找茬誣陷薛瑄,還把李時勉扣押在國子監。內侍張環、顧忠和錦衣衛卒王永心裡不平,寫匿名書揭發王振罪狀,結果被王振寸磔(zhé)於市,而且王振不奏報給皇帝。
大太監王振如此狂悖,氣焰如此囂張,不僅最終自己吃下苦果,還埋下了明英宗在土木堡兵敗被俘的禍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