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山公年譜前編
2024-10-10 20:21:43
作者: 王夫之
明萬曆四十七年己未(一六一九),公一歲。
九月初一子時,生于衡州府城南回雁峰王衙坪。時武夷公年五十,譚太孺人年四十有三。
明萬曆四十八年庚申(一六二〇),公二歲。
八月,光宗即位,詔以明年南泰昌元年。
九月,熹宗即位,詔以是年七月以前為萬曆四十八年,八月以後為泰昌元年。
十二月初一日,大凌。武夷公五十齒滿,杯孟凝冱。
《七十自定稿》庚申《臘月一日寒雪有作》註:「是日為先征君弧辰。聞之先慈云:泰昌庚申大凍,杯孟凝冱。」
明天啟元年辛酉(一六二一),公三歲。
武夷公中副榜。
記住全網最快小説站𝔟𝔞𝔫𝔵𝔦𝔞𝔟𝔞.𝔠𝔬𝔪
武夷公以副榜赴武昌省應鄉試。正考官翰林院繆公昌期,副考官兵科給事中朱童蒙。首題《士不可以不弘毅》,次題《尊賢則不惑》,三題《天下大悅書曰丕顯哉文王謨丕承哉武王烈佑啟我後人咸以正無缺》。同考胡公允恭首薦,繆公昌期已取中正額,定錄名次。朱以策有「童」「蒙」字,犯其名,抑置副額。熹宗以登極恩,予副榜貢太學。武夷公曰:「余分在此,且筮一命,或得報政而邀王言,以補祿養之不逮也。」遂應貢北上,入國子監。
《姜齋文集·家世節錄》:「先君乙卯、辛酉兩副秋榜,分考胡公允恭首薦,太史西溪繆公昌期業定錄名次,以封策中犯副考朱黃門童蒙名,黃門不懌,置乙第。是年熹宗登極,以恩予副第者貢太學。先君年已五帙,倦於文場,嘆曰:『余分在此,且筮一命,或得報政而邀王言,以補祿養之不逮也。』遂應貢入辟雍。」
石崖公入學,年十有六。
《姜齋文集·石崖先生傳略》:「兄為學篤敏,十六補弟子員。」
明天啟二年壬戌(一六二二),公四歲。
武夷公在京師。公與硜齋公同入塾,從石崖公受讀。
《石崖先生傳略》:「仲兄稍長,同席受讀,而仲兄病幾痿,兄調護扶掖,齒指以授針艾,仲兄賴以愈,而卒以文章名南楚,無一非兄曲意恰聲,亹亹講說以成之者。若夫之狂娭無度,而檠括弛弓,閒勒逸馬,夏楚無虛時,面命無處日者,又不待言。」
明天啟三年癸亥(一六二三),公五歲。
武夷公在京師。公從石崖公受讀。
明天啟四年甲子(一六二四),公六歲。
武夷公在京師。公從石崖公受讀。石崖公迎娶歐陽孺人來歸。
明天啟五年乙丑(一六二五),公七歲。
武夷公在京師。公從石崖公受讀,畢《十三經》。
《龍源夜話》序:「七歲而畢《十三經》。」
武夷公曆滿,應部選。
明制:舉人、貢生入監者,祭酒奉監規而訓課之,有升堂積分、超格敘用之法。三年考滿,以推官、知縣、學官分選。《家世節錄》:「歷滿,應部銓。時選政大壞,官以賄定,授正八品。」
天啟六年丙寅(一六二六),公八歲。
肄業家塾。
武夷公歸自京師。
《家世節錄》:「先君素矜風軌,及是,相知聞者謂必罷選不就。先君笑曰:『積薪何常之有。我應此小用者何意,無亦聊與優遊,而以悻悻去哉?』初,仲父聞之,亦為扼腕。先君自都門歸,欣然盡遣諸胸中。仲父嘆曰:『吾兄所謂賢者不測也。』」《姜齋文集·譚太孺人行狀》:「先君子十年燕、趙。」初自辛酉至丙寅,凡六年;再自戊辰至辛未,凡四年。牧石公,武夷公仲弟,名廷聘,字蔚仲,郡文學生。
硜齋公入學。十二月,牧石公長子玉之公生子子偉。
玉之公,字斯侯,號果齋,邑文庠生,繼絕襲衡州衛指揮同知,蔭萬戶侯。子偉公,字遴倩,邑文庠生。
明天啟七年丁卯(一六二七),公九歲。
武夷公家居,公稟承庭訓。
夏,石崖公、硜齋公同赴武昌省應鄉試。九月,落解歸。硜齋公迎蔣孺人來歸。
明崇禎元年戊辰(一六二八),公十歲。
春正月,從武夷公受經義。自是閱經義至數萬首。
《經義》序:「忽念身本經生,十歲受之父。」《夕堂永日緒論》:「余自束髮,受業經義,閱經義亦數萬首。」
武夷公赴京師謁選。
時同邑前太常寺卿陳公宗契、零陵前禮部郎中蔣公向榮欲為武夷公地,皆笑而謝之。同邑雲南參政陳公檉典,因寓書於京師達官,武夷公中途發函,有先容語,遂不為致。《家世節錄》:「方謁選時,同邑太常卿陳公宗契、零陵銓司蔣公向榮,深相引重,欲為先君地。皆笑而謝之。大參陳公檉典會先君,因致書長安達者。先君受之,中途發函,有先容語,遂不復致。」
按:陳宗契,字景先,萬曆辛丑進士,官太常寺卿。魏忠賢擅政,諷使附己,遂乞歸。蔣向榮,字淡心,萬曆己未進士,官吏部郎中。見魏忠賢□政,乞疾歸。陳檉典,字希虞,萬曆丙辰進士。
明崇禎二年己巳(一六二九),公十一歲。
武夷公在京師。硜齋公子敉生。敉公字孝獲。
石崖公應提學試,列一等。
明崇禎三年庚午(一六三〇),公十二歲。
武夷公在京師。
《姜齋文集·石崖先生傳略》云:「嘗記庚午除夕,侍先妣拜影堂後,獨行步廊下,悲吟『長安一片月』之詩,宛轉欷歔,流涕被面,不知所謂。及後思之,孺慕之情,同于思婦,當其觸發,有不自知者存也。」
公與石崖公、硜齋公時以文字與友人相往還。
《家世節錄》云:「崇禎初,文士類以文社相標榜。夫之兄弟亦稍與聲氣中人往還。先君知之,輒蹙眉經日。」
明崇禎四年辛未(一六三一),公十三歲。
武夷公歸自京師。
《家世節錄》:「已謁選,會烏程當國,操切以希上旨。其姻家唐元弼者乾沒副貢籍,求府判所部劾罷之。烏程怒,為罷銓郎。新銓郎會烏程意,苛按辛酉副貢,移儀曹索故紙,束濕甚,暗索賄焉。先君曰:『是尚可吏也乎?吾以求一命為先人,故俯折至此。若出賕吏胯下,以重辱先人,是必不可。』詣儀曹辭罷。大儀慈谿馮公起龍笑謝先君曰:『觀生氣固不可折者。吾為選,君必旦夕為除遣,何有長者而作少年拂衣意氣乎?』先君正色長揖而封曰:『無所辱公嘉惠。某有田可耕,有子可教,終不敢欺天,以暮夜金博一官。』碎假帖而退。夜買驢出春明門,遂歸。」又云:「營道駱都督思恭掌金吾事,監修國史。史成,例薦纂修者,晉所考秩,予速選。以同鄉故,咨先君於部。先君亦笑受其咨。既終不以赴部,亦不以返於駱,留笥中,抵家乃焚之。」
明崇禎五年壬申(一六三二),公十四歲。
武夷公家居,與仲弟牧石公、季弟子翼公講學論文、蒔藥灌畦以為樂。除群從子弟洎門人,皆拒不見。
《家世節錄》:「先君蒔藥灌畦,若未踏長安塵者。家居十七載,不一至郡邑庭。亦不通雜賓客,非兩叔父外諸從洎及門問字者,往來都絕。長吏到門,以疾卻刺。」子翼公,名家聘,郡文學生。
湖廣提學僉事王公志堅科試衡郡,公入衡陽縣學。
《行述》:「年十四,督學王聞修先生諱志堅拔入學。」王志堅,字聞修,號弱生,崑山人,萬曆進士。
石崖公試列一等,尋食廩餼。
《石崖先生傳略》:「餼於庠者八年。」
明崇禎六年癸酉(一六三三),公十五歲。
夏,從石崖公、硜齋公赴武昌省應鄉試。
正考官錢謙益,副考官張第元。首題《君子思不出其位》,次題《修道之謂教》,三題《堯舜之知而不遍物急先務也》。
子翼公子珍之生。珍之公字時若,行七。
明崇禎七年甲戌(一六三四),公十六歲。
始從里中和四聲者問韻,學韻語,閱古今人所作詩不下十萬首。
《述病枕憶得》:「餘年十六,始從里中和四聲者問韻。」《夕堂永日緒論序》:「十六而學韻語,閱古今人所作詩不下十萬。」
湖廣提學僉事水公佳允《家譜》《行述》作「佳膺」,《湖南通志》作「佶應」。歲試衡郡,列公一等第一名。
《行述》云:「寧波水向若先生佳允、崑山王澄川先生永祚,皆鑑識首撥。」
硜齋公次子致生。
明崇禎八年乙亥(一六三五),公十七歲。
詩有《中秋里人張燈和牧石先生》七律一首。《憶得》詩。
明崇禎九年丙子(一六三六),公十八歲。
春,湖廣提學僉事水公佳允科試衡郡,列公一等。
夏,從石崖公、硜齋公赴武昌省應鄉試。
正考官吳偉業,副考官朱玫。首題《煥乎其有文章》,次題《天之所覆地之所載》,三題《易其田疇薄其稅斂民可使富也》。
硜齋公次子致殤。
詩有《蕩婦高樓月》五古一首,《黃鵠磯》五律一首。《憶得》詩。
明崇禎十年丁丑(一六三七),公十九歲。
春,迎同邑處士萬梧公女陶孺人來歸。
《憶得》詩有《初婚牧石先生示詩有日成博議幾千行之句敬和》詩。《家世節錄》:「先君文詞,夫之獲見者,贈處士陶公萬梧文。」自註:「夫之妻父。」劉明遇撰《陶孺人墓志銘》:「陶孺人,產衡陽千畝侯,貲累鉅萬,作合於青燈布縷之孝廉,而不挾富以驕其夫家。」
夏,從牧石公讀史曳途居。
《憶得》詩有《夏日讀史曳途居聞松聲懷夏叔直先生》詩。《家世節錄》:「仲父和易而方介,恬於榮利,博識,工行楷書,古詩。晚歲築室坰外,號曳塗居,蒔花植藥,怡然忘物,每謂漆園吏、東皋先生去人不遠。」
牧石公孫敏生:玉之公五子,字幼重,號卓楓,行八。
詩有《初婚牧石先生示詩有日成博議幾千行之句敬和》七絕一首,《夏日讀史曳途居聞松聲懷夏叔直先生》一首。《憶得》詩。
《家世節錄》:「如郭季林鳳躚、夏叔直汝弼、何偉孫一琦,皆所鑑別,俱為名孝廉。」《分體稿·廣哀詩》十九首有《夏孝廉汝弼》一首。《衡陽縣誌》:「夏汝弼,字叔直,崇禎壬午舉人。性倜儻負氣,與王夫之兄弟善。流寇陷衡州,汝弼居蓮花峰,夫之依以避亂。明亡,遂棄巾服,自號蓮冠道人,歌哭無恆,有語及時事者,輒閉目不答。問其姓名,亦弗告也。獨攜一童子,囊琴,登邵陽梓田山,就古木鳴泉間,踞石彈琴,或泣或吟。又嘗登車駕山觀瀑布,彷徨數日不返。返則仍居山樓,自炊而食。山下有蕭常賡者,知其非常人,要之家中,留月余復去。後入九疑山餓死。」
明崇禎十一年戊寅(一六三八),公二十歲。
始與同人為文酒之會。
《鼓棹初集》詠蓮子《水龍吟》第三闕注云:「余既作蓮子詞二闕,夢有投素札者,披覽之雲,公不棄予小子,補為酬詞,良厚。乃我本無愁,而以公之愁為我愁,屈左徒之愉東皇、雲中不爾也。且公所詠者,荻絮蓼花,金風玉露,皆余少年事。假以公弱冠時文酒輕狂,今日為公道,公其能不赬見於色乎?」
明崇禎十二年己卯(一六三九),公二十一歲。
從石崖公、硜齋公赴武昌省應鄉試。
秋,石崖公中副榜。公偕歸,至城陵磯,遇風。
正考官邵,失名。副考官章正宸。首題《為臣不易》,次題《中立而不倚》,三題佚。
《南窗漫記》:「己卯自鄂歸,至城陵磯,風歷檣折,幸得登陸,步自磯上,走岳陽,憩岳侯祠,見王澄川先生諱永祚題祠柱云:為臣死忠,為子死孝,大丈夫當如此矣。南人歸南,北人歸北,小朝廷豈求活耶!」
十月,與郭公鳳躚、管公嗣裘、文公之勇初集匡社。
《匡社初集呈郭季林管冶仲文小勇》詩有「良宵霜月好」之句。郭鳳躚,《湖廣通志》:「字季陵,衡陽人,崇禎壬午鄉舉。明亡,隱石倦嶺,構藥蘭竹塢,日吟詠其中以自娛。」管嗣裘,字冶忡,崇禎壬午舉人。張獻忠陷衡州,匿安仁山中。賊執其兄嗣箕索之,佯以死報。獲免。尋從桂王於桂林,為中書舍人。桂林陷,走靈溪洞。冬夏一敗絮,墾土而食。與西安劉湘客、仁和金堡、廣平陳昌時輩相倡和。李定國入桂林,嗣裘說定國貳於孫可望,迎主自效。定國不能用,遂去。轉入永安州,不知所終。《永曆實錄》有傳。文之勇,字小勇,崇禎貢生。
詩有《匡社初集呈郭季林管冶仲文小勇》五律一首,《劉子參計偕北上便寄奚中雪》五律一首。《憶得》詩。
劉子參,名惟贊,祁陽人,崇禎己卯舉人。《縣誌》:「獻賊陷湖南,聞其名,購之急。惟贊率鄉勇扼險自固,賊不敢犯。國變後,隱祁、邵之交,築白雲庵以居。」《永曆實錄·嚴起恆傳》:永曆三年,楚師敗於湘潭,何騰蛟被害。楚兵四十餘萬,失主洶洶。惟贊徒步詣肇慶上疏,大旨言宜出起恆督兵,不果用。湖南復陷。
明祟禎十三年庚辰(一六四〇),公二十二歲。
春二月,石崖公應詔北上,入國子監。
《石崖先生傳略》:「己卯,以乙榜召入北雍。」《送伯兄赴水雍》詩有「二月暄元新」及「珍重清湘流」之句。
石崖公既入監,以武夷公暨譚太孺人車老,無日不垂思親之淚。請雙告,不許,遂不復請而歸。
《石崖先生傳略》:「時以六曹策士,雋者獲美除,同舍皆氣矝競獵。兄尤憎其躁競,曰:『吾安能一日與奔騖者伍!』遂拂衣不清而歸。尤憶鄉前輩歐陽正暘翁自北歸,持家兄報,夫之往領焉。歐陽翁曰:『伯兄無日不重忍京之淚,吾誘之以弈,至三兩局,則淚謫罫中矣。』」
詩有《送伯兄赴北雍》五古一首,《月下步春溪樾徑抵金錢沖訪季林因與小飲》七絕一首。《憶得》詩。
明祟禎十四年辛巳(一六四一),公二十三歲。
春,構漧濤園,種竹,雜植花卉。
《憶得》詩有《漧濤園初構種竹環小軒雜植花卉盛夏遂已成陰》詩。
湖廣提學僉事高公世泰歲試衡郡,列公一等。文評有云:「忠肝義膽,情見乎辭。」高世泰,字彙旃,江南無錫人。
詩有《漧濤園初構種竹環小軒雜植花卉盛夏遂已成陰悠然有作》五律一首。
明祟禎十五年壬午(一六四二),公二十四歲。
湖廣提學僉事高公世泰科試衡郡,列公一等。刑部郎中蔡公鳳巡按湖南刑獄,征會文課,公蒙特獎,期於武昌省城相見。
《上蔡威函先生》詩註:「先生諱鳳,以比部郎欽恤楚刑,徵文課,枉見特獎,期於鄂城相待。」
夏四月,公長子勿藥生。從石崖公、硜齋公赴武昌省應鄉試。
《南窗漫記》:「渭公以禫制不與秋試,為余序詩,以眉山、淮海為戒。」
是科正考官翰林院郭公之祥,副考官兵科給事中孫公承澤。首題《請益曰無倦》,次題《義者宜也》,三題《其為人也好善好善足乎曰好善優於天下》。同考瀘溪縣學教諭歐陽公霖閱薦。
郭之祥,吉水人。孫承澤,號退谷,崇禎辛未進士。《家世節錄》:「夫之舉主歐陽方霖。《行述》作『介』。」《永曆實錄·劉季礦傳》:「安福歐陽霖,字方然,初名介。以瀘溪教諭升北流知縣,擢戶科給事中。車駕幸肇慶,請西出桂林,與杜永和廷爭,棄官歸里,閉戶食貧,不通人事。」
九月,榜出,公以《春秋》第一中式第五名經魁,經義錄文呈覽。
《行述》:「壬午,以《春秋》魁,與伯父石崖先生同登鄉榜。」《陶孺人墓志銘》:「王子夫之登湖廣壬午科《春秋》第一。」《經義序》:「弱冠,有司錄以呈之君。」
石崖公中式第四十名同榜舉人,錄文呈覽。
《石崖先生傳略》:「壬午,舉於鄉,錄文呈覽。」
衡陽夏公汝弼、郭公鳳躚、管公嗣裘、李公國相、包公世美中式舉人。
同考沔陽知州章公曠、長沙推官蔡公道憲出闈見公,引為知己,以忠義相砥礪。
《行述》:「華亭章公曠、江門蔡公道憲,是科俱為分考。時國勢漸不可支,出場後,遂引為知己,互相砥礪。」章曠,字於野,別號莪出,華亭人。崇禎丁丑進士。永曆元年官至武英殿大學士、兵部尚書,督師東安,卒。《永曆實錄》有傳。蔡道憲,字元白,靖江人。崇禎十年進士。為長沙推官。張獻忠陷長沙,被執,大罵不降,賊磔之。瘞南郊醴陵坡。贈太僕寺卿,諡忠烈。《明史·忠義》有傳。
冬,自武昌歸。
《舟發武昌留懷熊渭公李雲田王又沂朱靜源熊南吉》詩有「漫隨南雁望霜函」之句。
十一月,武夷公命石崖公及公同赴公車北上。上湖南道參議金九陛以衡陽富人有劣而梟者,法當死,屬意餉公兄弟千金,治北裝,貸其死。公與石崖公拒卻之。
《家世節錄》:「壬午冬,夫之上計偕。」《石崖先生傳略》:「時觀察全椒金公念吾兄弟貧甚,欲為治北裝。邑有劣而梟者,法當死,公屬意令餉吾兄弟千金活之。其人來懇,兄顧問夫之曰:『何如?』夫之答曰:『此固不可。』兄喜形於色曰:『是吾心也。』或曰:『千金不死於市,豈能必彼之不倖免乎?』兄又顧夫之微笑。夫之曰:『吾安能令其必死,但不自我可耳。』遂峻拒之。」
《南窗漫記》云:「壬午殘臘,小艇泊南昌城下,寒雪透篷窗不可忍。時張都御史鳳翔方履任,自揚州駕大官舫,已登陸,舟停水次,因僦之度歲。窗間題句云:『行人莫上長堤望,楓葉蘆花處處愁。』似是古句,墨跡尚新。於是天下方亂,事無不可悲者,見此令增慘澹。鳳翔以監司賄致節鉞,當不知有此語。或其幕客,則亦有心人也。」
按:是時李自成已陷河南汝寧、開封,進陷湖北襄陽,分兵逼荊州。張獻忠由潛山、安慶,進逼蘄水。
詩有《上蔡威函先生》五古一首,《黃鶴須盟大集用熊渭公韻》五律一首,《舟發武昌留懷熊渭公李雲田王又沂朱靜源熊南吉》七律一首,《銅官》五律一首,《劉杜三馳書見訊書尾以歌者秋影見屬答之》七絕一首,《壽錫山高太夫人》七律一首,《朱亭晴寒寄小勇》五古一首。《憶得》詩。
銅官戍,在長沙府城北六十里。劉杜三,名自煜,攸人。崇禎丙子舉人。《沅湘耆舊集》載有《入閩應召徑衡夜宿前溪寄故人王而農》五律一首。《南窗漫記》:「劉杜三自煜,雖早托胎於竟陵,而不全墜彼法,往往有深秀之句。」
明崇禎十六年癸未(一六四三),公二十五歲。
詔改本年會試於八月舉行。
正月,泊章江。
有《元旦泊章江用東坡潤州韻》詩。
歐陽公霖招同劉公曲溟、周公二丕洎諸同年游龍沙寺,觀湯義仍手題。
有《歐陽公招游龍沙同劉曲溟周二丕洎齊年諸子寺有湯臨川手題即用為起句》詩。《南窗漫記》:「南昌城北龍沙,四圍素沙環擁,如銀城雪島。中平敞,為禪室,有湯義仍手書門聯云:『池開沙月白,門對杏榆請。』數十年矣,楮墨未損,悠然想見其揮毫之頃。」
石崖公與公決計歸養,遂由吉安涉雲陽,下洣水歸。
《石崖先生傳略》:「計偕至南昌,楚中亂,遂偕夫之歸。」《行述》:「歐陽先生諭以歸養。」《江行代記》詩序:「至南昌而返,改由吉涉雲陽,下洣水歸。」
按:是年會試改期八月,公兄弟以道梗不赴。所云「楚中亂」,蓋是時李自成陷承天今安陸府,張獻忠陷蘄水諸縣也。
刻《漧濤園》詩集。
《述病枕憶得》敘云:「昔在癸未春,《漧濤園》初刻,亡友熊渭公為之序。亂後失其鋟本,賴以自免笑悔。」蓋南昌歸後所刻也。
三月,張獻忠陷黃州。五月,陷武昌。八月,陷岳州、長沙。
十月,衡州潰陷。桂端王率安仁王、永明王走永州。賊得武夷公,索公及石崖公。公剺面傷腕,舁示賊,因與武夷公俱得脫。
張獻忠陷永州。桂端王率安仁王走廣西,永明王陷賊。武昌都督左良玉遣兵戍岳州。張獻忠東下,敗於岳州。西去,入四川。十二月,征蠻將軍楊國威復永州,督師呂大器自江西遣兵復衡州。
公下山訪子勿藥病耗。兩寒甚,過台源寺,逢夏公汝為。公下竹舁,栗不能語,夏公授以絮。已復歸山。
《岳余集》有《寒甚下山訪病兒存沒道中逢夏仲力下竹舁栗不能語哀我無衣授之以絮歸山有賦志感》詩。《憶得》詩句字稍異,題作《寒雨過台源寺逢夏仲力下竹舁澿不得語仲力授以絮》。夏汝為,字仲力,汝弼兄。《蓮峰志》稿本題「同邑夏汝為仲力訂」。台源寺,在郡城西六十里。
聞鄭公天虞收復寶、邵,將別石崖公往赴。僧俗送者十三人,攀泣良久,公亦淚別。
有《聞鄭天虞先生收復寶邵別家兄下山而西將以臘杪往赴愴然而作》詩。
詩有《上舉主歐陽公》七絕一首,《歐陽公招游龍沙同劉曲溟周二丕洎齊年諸子寺有湯臨川手題即用為起句》五律一首,《元旦泊章江用東坡潤州韻》七絕二首,《舟止》五絕一首,《江行代記》七律八首,《九礪》之一五古一首,《寒雨過台原寺逢夏仲力下竹舉澿不得語仲力授以絮因賦》《岳余集》題作《寒甚下山訪病兒存沒道中逢夏仲力下小竹舁栗不能語哀我無衣授之以絮歸山有賦志感也》。五律二首,《聞郡司馬平溪鄭公收復邵陽別家兄西行將往赴之》《岳余集》作《聞鄭天虞先生收復寶邵別家兄下山而西將以臘杪往赴愴然而作》。七絕一首,《月中曉發僧俗送者十三人皆泣下感賦》《岳余集》題作《月中曉發僧俗送者十三人皆攀泣良久余亦淚別》。五律二首,《憶得》詩。《霜度函口》《憶得》次列明年。五律一首,《即事》七絕一首。《岳余集》。已見《憶得》者,雖字句小異,題不復出。
明崇禎十七年甲申,國朝大清順治元年(一六四四),公二十六歲。
春正月,左良玉擊賊至長沙。湘鄉土弁殺掠衡、湘間,武夷公募僧掩遺骴。
《家世節錄》:「先君終身未嘗向浮屠、老子像前施一揖。甲申歲,以寇退,遺骴滿野,募僧拾而瘞之。」
公出蓮花峰,赴邵陽。三月,至武岡州。
《蓮峰志·總序》:「甲申春,出自蓮花峰下。」有《武岡道上人采青蒿而食時春盡向夏彌月不雨愴然有作》詩。
十七日,李自成陷京師。十八日,明莊烈帝殉社稷。四月,國朝兵入關,破走流賊李自成。五月,國朝兵定京師。明鳳陽總督馬士英等迎立嗣福王由崧於金陵,仍稱崇禎十七年,以明年為宏光元年。
公始聞國變,悲憤不食者數日,作《悲憤詩》一百韻,吟已輒哭。
《行述》:「甲申五月,聞北都之變,數日不食,作《悲憤詩》一百韻,吟已輒哭。後自乙酉、丙戌至壬寅,同原韻凡四續焉。」依《曾刻本》。《悲憤詩》原、續韻均佚。
石崖公子暢入學。
八月二十七日,公次子攽生。攽公字曷功,號蓄園。
九月,至東安。
《東安得歐陽叔敬弟詩見憶賦答》詩云:「夕風搖霜樹。」
十月朔,國朝建元。
將營續夢庵。公同夏公汝弼訪址至黑山。行抵鐵牛庵,忽不喜往。登玉門,望獅子峰,登戀響台。由戀響眺一奇石而上,援石曲折,得方址,歸然可台。夜宿方廣寺。曉同夏公出寺,拂讀朱菊水所鐫譚友夏《岳記》。由大拗下,平橋業石間,兩石臨水,下石承上石,旁壁頂覆,可度可登。公命人為級,穿折於肩肘之間,舉酒酹石,勒名「涌幾」。
有《將營續夢庵登雙髻峰半訪址》詩,《黑山訪址》詩,《鐵牛庵下忽不喜往》詩,有「喜尋黃葉濕」句。《玉門望獅子峰》詩,有「前游余愴在,霜月況同時」句。《戀響台》詩,《由戀響眺一奇石而上同夏叔直援石曲折遂得方址巋然可台》詩,《曉同叔直出寺拂讀朱菊水所鐫譚友夏岳記》詩,《涌幾》詩。《涌幾》註:「大拗而下,平橋叢石間覺有異。已忽兩石臨水,下石承上石,旁壁頂覆,可度可登。予命人為級,穿折於肩肘之間,攙度裂處,顧其郁逼,尚以翔移為苦。造形以來,悠悠者誰望而目之?則經此者又可知矣。舉酒酹石,貌以『涌幾』。今往後來,遊覽相積,風雨苔蘚之所不忌,則此石其傳也已。時崇禎甲申陽月望後。」黑山在方廣寺西。渡兩澗,過雙江口,絕壁如立,菁幽特甚。鐵牛庵,黑山下古剎。戀響台,在方廣寺右。惠海尊者補衲處,名補衲台。粵人張博讀書其上,易名嘯台。譚友夏元春易名戀響台。大、小拗,萬木千章,幽泉曲澗。下有老營,竹樹菁蒙。方廣寺,在蓮花峰下。梁天監六年惠海尊者建。朱菊水,名之臣,蜀人,歷官兵部侍郎。譚友夏,名元春,竟陵人,以詩名,有《游南嶽記節略》及《南嶽記余》,均載《蓮峰志》。
出岳,縱馬三十里,曉及樟木市。
《縱馬三十里曉及樟木市》詩註:「出岳。」
營續夢庵。
《家譜》:「岳阡守墳庵,在黑沙潭上雙髻峰中,名續夢庵。」
詩有《武岡道上人采青蒿而食時春盡向夏彌月不雨愴然有作》五律一首,《逢明王孫邀同冶仲小飲觀伎即席賦贈王孫名禋黎書法妙絕精禪理比以請兵幾死於賊》七絕二首,《東安得歐陽叔敬弟詩見憶賦答》五古一首,《將營續夢庵登雙髻峰半訪址》五絕一首,《過鐵牛庵下忽不欲入》《岳余集》題作《鐵牛庵下忽不喜往》。五絕一首,《土門望獅子峰用舊作韻》《岳余集》題作《玉門望獅子峰用舊作四韻》。五律二首,《戀響台眺一奇石而上同夏叔直援石曲折又得一址巋然可台》《岳余集》題作《由戀響眺一奇石而上同夏叔直援石曲折遂得方址巋然可台》。五絕一首,《曉同叔直出方廣寺步洗衲池讀朱菊水司寇所鐫譚友夏岳遊記》《岳余集》題作《曉同叔直出寺拂讀朱菊水所鐫譚友夏岳記》。五古一首,《涌幾勒石》《岳余集》題作《涌幾》,有注。五古一首,《憶得》詩。《黑山訪址》五絕二首,《縱馬三十里曉及樟木市大江寒流荒崖野艇》七絕一首,《寄方廣避亂諸緇侶》七絕八首,《岳余集》。已見《憶得》者,雖字句小異,題不復出。朱王孫禋黎。公集中只一見,惟翠濤王孫屢見,疑即一人。
國朝順治二年乙酉(一六四五),明福王宏光元年,明唐王隆武元年,公二十七歲。
春,居續夢庵。
有《續夢庵岸側拈桃花示慈枝庵主》詩。
明桂端王薨,安仁王嗣。
硜齋公以恩選授貢生。
《家世節錄》:「仲兄參之,宏光貢生,未就廷試。」
三月,湖廣巡撫堵公允錫登岳,於方廣寺拜二賢祠,從寺僧問公及石崖公避賊處。將往續夢庵,寺僧以道險止。
《蓬峰志》:「堵公允錫以宏光乙酉暮春,踏新雨,問余兄弟匿跡處,訪續夢庵。欣然將登之。下岳,舉詩相示。」有《堵牧游先生登岳拜二賢祠於方廣垂問余兄弟避賊處將往尋訪山僧以道險止行至郡以新詩見示感賦》詩。堵允錫,字仲緘,號牧游,宜興人。祟禎丁丑進士。宏光元年,提督湖廣學政,改巡撫。永曆三年十一月,卒潯州。《永曆實錄》有傳。二賢祠,祀朱晦庵、張南軒兩先生。嘉靖乙巳,尹洞山台立。
堵公允錫以黃石齋先生紀其補廬先墓石刻來贈。
有《堵公以黃石齋先生石刻垂贈紀公補廬先墓事有桐華之應》詩。
夏,堵公允錫修二賢祠,屬公與石崖公、夏公汝弼營之。
《蓬峰志》:「祠與寺廢未興,高公世泰問其址,乃立五楹駢立,窈然幽邃。宏光元年夏,堵公允錫隘之,作前宇。王介之、夏汝弼、王夫之實經營之。」
五月,國朝兵下金陵,至蕪湖,明總兵田雄劫福王降。公聞變,續《悲憤詩》一百韻。
閏六月,明禮部尚書黃道周等奉唐王聿鍵立於福州,改七月朔以後為隆武元年。明鎮將張先壁駐攸縣,郝永忠駐寧遠,廬鼎駐衡州,劉承允駐武岡,縱兵剽掠,相仇殺。
秋,公偕硜齋公侍武夷公至耒陽,曹公國光招同陳公五鼎訪杜少陵墓。
有《耒陽曹伯實翁丈招同陳耳臣廣文訪杜少陵故墓》詩。曹伯實,名國光,耒陽人,貢生。陳耳臣,名五鼎,攸人,崇禎貢生,耒陽教諭,有《雨余堂集》。
偕硜齋公侍武夷公至興寧,游石角山。
戊子《永興廖鄧二君邀宿石角山僧閣是侍先君及仲兄硜齋游處》詩,有「十月寒潭改,三年客艇過」句。《一統志》:「奇觀山,在興寧縣南二十里,一名石角山。」
侍武夷公避兵於永興,館李公震隅宅上。
丙寅有《便江李爾雅尊人震隅先生先君同譜執友乙酉夫之侍先君避兵於便館其宅上爾雅方垂髫同侍近乃通問山中為先兄志墓侄敞修謝因感懷寄訊》詩。便,《漢書地理志》屬桂陽郡,今永興縣。耒水至郴江口,合郴水,名便江。
十一月,還山。堵公允錫再造方廣寺,屬公與石崖公、管公嗣裘、夏公汝弼襄其事。
《蓮峰志》:「寺以隆武元年十一月十二日再造。與其役者,楚撫義興堵公允錫仲緘。衡陽王介之石子、管嗣裘冶仲、夏汝弼叔直、王夫之而農襄之也。」
明桂恭王薨,永明王嗣。
詩有《續夢庵岸側拈桃花示慈枝庵主》七絕一首,《堵牧游先生登岳拜二賢祠於方廣垂問余兄弟避賊處將往尋訪山僧以道險止行至郡以新詩見示感賦》七律一首,《堵公以黃石齋先生石刻垂贈紀公補廬先墓事有桐華之應詩以志之》五律一首,《耒陽曹伯實翁丈招同陳耳臣廣文訪杜少陵故墓》七律一首,《劉杜三將至於前溪渡題畫扇見寄賦答》五律一首。《憶得》詩。
國朝順治三年丙戌(一六四六),明唐王隆武二年,公二十八歲。
居續夢庵。始注《周易》。
《周易內傳發例》跋:「隆武丙戌,始有志於讀《易》矣。」
正月,國朝兵敗明兵於岳州。
三月,公至湘鄉。洪公業嘉與公同年龍公孔蒸、同年歐陽公鎮之子淑,各出所和馮子振《梅花百詠》詩相示,歐陽子倍之,並邀公和。公薄馮之為人,又以命題多不雅馴,遂作《桃花絕句》數十首。
與洪公業嘉、龍公孔蒸、歐陽公鎮及其子淑證以明年引注,知鄭石其別號。登浮湘亭。
庚寅有《李廣生自黔陽生還歸闕率爾吟贈並感洪一龍三陽太僕山公及鄧君鄭石諸逝者浮湘亭之游》詩,註:「亭在湘鄉漣水西南,郭天門司馬建,今毀。」
夏,上書僉都御史湖北巡撫章公曠湘陰軍次,指畫兵食,請調和南北督師,防潰變。不省。
《盛夏奉寄章莪山先生軍中》詩,有「銅馬已聞心匪石」及「師克在和公自省」之句。潘宗洛撰傳:「明藩稱隆武年號者,使其督師何騰蛟屯湖南,制相堵允錫屯湖北。楚省兵燹塞野,加以大旱,赤地千里。而逆闖李自成既斃於九宮山,餘黨降者號為忠貞營,蹂躪潛、漢,有岌業之勢。堵、何兩公措置無術,而又不相能。先生憂其將敗,亟走湘陰,上書於司馬章曠,指畫兵食,請調和南北,以防潰變。章司馬報曰:『本無異同,不必過濾。』先生默而退。」《永曆實錄》:「何騰蛟既奉便宜之命,驟加派義餉,兼預征一年,民田稅每畝至六倍以上。不足,則開餉官、餉生之例,郡邑長吏皆以資為進退;又不足,則開募奸人告密,訐殷富罰餉,傾其產,分諸營坐餉。」《堵允錫傳》:「初,傅上瑞棄黃州,賣武昌城,事坐不測。騰蛟拂拭奏用之,擢監司。及是,題擢僉都御史,戴騰蛟不敢貳。章曠亦以廷議齟齬,騰蛟保任秉節鉞,荏苒不能自拔,皆刺署門生如故。允錫以清望推督學,雖節鉞之命自騰蛟奏薦,而朝廷委任不在騰蛟下,雅不欲與上瑞齒,乃據舊章,刺以平交相往復。騰蛟不悅,兩府幕賓類無賴士,益相構煽,遂成猜離,湖南北不相協應,而瓦解之形勢成矣。」
秋八月,國朝兵下汀州,明唐王被執。公聞變,續《悲憤詩》一百韻。
舉行湖廣鄉試,開闈于衡陽。九月,主試工部劉公明遇以點定墨牘屬公,已授之鐫,武夷公不許竟事,公乃止。
《南窗漫記》:「丙戌,開楚闈于衡陽。」《家世節錄》:「丙戌歲,鄉試楚士於湖南。劉浣松水部明遇以點定墨牘屬夫之,已授之鐫。先君怒曰:『汝以是為儒者分內事耶?』卒不許竟其事。」
冬十月,明總制兩廣兵部尚書丁魁楚、巡撫廣西僉都御史瞿式穭等,奉桂王由榔監國於肇慶。國朝兵自江西入瀏陽。
十一月初四日,陶孺人卒,年二十有五。葬王衙山。劉公明遇作墓志銘。
作《陶孺人像讚》,作《悼亡》詩。
《像讚》見《姜齋文集》,《悼亡》詩見《姜齋詩剩稿》。《剩稿》未注年分,因其一有「寒風落葉灑新阡」之句,故以為是年作。
十八日庚申,明桂王立於肇慶。改明年為永曆元年。
《永曆實錄·紀》:「十月丙戌,上即位於肇慶。」
武夷公命編《春秋家說》。
《春秋家說序》:「先征君武夷府君,早受《春秋》酉陽楊氏,進業於安成劉氏,已乃研心曠日,歷年有得,惜無傳人。夫之夙負鈍怠,欲請而不敢。歲在丙戌,大運傾覆,府君於時春秋七十有七,悲天憫道,誓將逝世,乃呼夫之而命之。」
成《蓮峰志》五卷。
《總序》稱堵公允錫為楚撫,正是年。
明桂王至梧州。
詩有《送李天玉以廣文行邑令之臨武》五律一首,《盛夏奉寄章莪山先生湘陰軍中》七律一首,《七言絕句》六首,《憶得》詩。《悼亡》七絕四首。《姜齋詩剩稿》。
國朝順治四年丁亥(一六四七),明桂王永曆元年,公二十九歲。
春正月,明桂王至桂林。
公居續夢庵。
有《元日續夢庵用袁石公韻》詩。
登祝融峰,觀飛來船。至石浪庵,晤破門上人。
有《祝融峰》詩,《飛來船》詩,《石浪庵贈破門》詩。
至湘鄉,寓螽慶庵。日與洪公業嘉、龍公孔蒸、歐陽郎君淑、李公芳先游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