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山公年譜前編2
2024-10-10 20:21:49
作者: 王夫之
有《上湘劇飲陽山公宅上同李廣生洪伯修龍季霞山公郎君鄭石夜分歸宿螽慶庵月上有作》詩。《南窗漫記》:「余以窮愁客上湘,日與伯修、季霞、歐陽予私淑、江陵李廣生芳先痛飲忘昏曉。」李芳先,永曆元年以兵部主事與熊興麟於黔陽同被執。黔陽令勸之剃髮,不從。械繫至常德,守者欽其志義,寬械繫。夜靜,守者酣寢,芳先遂得逸去。附《永曆實錄·熊興麟傳》。
二月,明桂王至全州。國朝兵克湘陰、長沙。明將廬鼎、黃朝宣舉兵相攻殺。
三月,明潰兵自湘鄉走邵陽、新化,所在殺掠。
夏四月,明桂王至武岡州。公與夏公汝弼由湘鄉間道奔赴,淫雨彌月,困車架山,不果往。
有《淫雨彌月將同叔直取上湘間道赴行在所不得困車駕本作「穼」,依《沅湘耆舊集》引詩改。山哀歌示叔直》詩。車架山,在湘鄉縣西南九十里。
聞洪公業嘉之子揮刃斬仇首,梓田王氏婦彭抱嬰見赴水死,作《孝烈傳》。
《孝烈傳》:「雙髻外史曰:吾避兵上湘,湘之人競相告曰:『洪子揮利刃以斬仇首,彭抱嬰兒而赴水死。』余諗之,良然。」
五月,明將張先璧等縱兵掠邵陽、新寧。國朝兵克衡州。
公與夏公汝弼登湘鄉白石峰。
夏汝弼《白石峰紀》:「歲丁亥,月在午,梅雨新霽,與王子而農披榛徑登白石峰。」白石峰在湘鄉縣南。
本章節來源於𝒃𝒂𝒏𝒙𝒊𝒂𝒃𝒂.𝒄𝒐𝒎
公避鉤索,借書遣日。
《述病枇憶得》:「丁亥,分亡友夏叔直避鉤索與上湘,借書遣日。」
六月初五日,子翼公卒。
秋八月,國朝兵克寶慶,明桂王走靖州,尋奔柳州。國朝兵克永州。
十四日,硜齋公卒,葬王衙山。二十三日,公在湘鄉山中,奉武夷公手諭曰:「汝若自愛,切不須歸,勿以我為念。」明日,武夷公疾。石崖公自祁陽四望山聞信,踉蹌先歸,公亦還。武夷公力疾率石崖公及公上南嶽峰頂以隱。
《家世節錄》:「永曆丁亥,避居湘鄉山中,伯兄匿跡東安之四望山。先君間寄手書至曰:『汝若自愛,切不須歸,勿以我為念。』時八月二十三日也。書發之明日,遂以覯疾。伯兄踉蹌先歸,夫之以次還。先君顧不喜,已乃力疾率伯兄、夫之上南嶽峰頂以隱。」四望山在祁陽縣西北百二十里,接寶慶、邵陽縣界。北有騰雲嶺,可望零陵、東安、邵陽三縣。
九月,明桂王至象州。
武夷公臥病潛聖峰。
《家世節錄》:「先君臥病三月,未嘗有一呻吟之聲。」
冬十月,牧石公及配吳太恭人卒,葬長樂三都木口石盤寺後何公坪。
十一月,武夷公疾亟,命石崖公及公曰:「吾居平無一言可用教汝兄弟者,況今日乎!我即不起,當葬我此山之麓。無以櫬行城市,違吾雅意。」十八日平旦,扶起晏坐而終。年七十有八,葬潛聖峰麓崇岳鄉紫蓋里馬跡橋。
《家世節錄》:「俄而疾急,乃曰:『吾居平無一言可用教汝兄弟者,況今日乎!我即不起,當葬我此山之麓,無以S行城市,違吾雅意。』十一月十八日平旦,扶起晏坐而終。」《武夷先生暨譚太孺人墓誌》:「先生始終為明徵士,遺命不以柩行城市。方隱南嶽潛聖峰下,即卜其麓以葬。」
十二月,明桂王還至桂林。
詩有《元日續夢庵用袁石公韻》七律二首,《祝融峰》五律一首,《飛來船》七絕一首,《石浪庵贈破門》七絕一首,《又雪》七律一首,《上湘劇飲陽山公宅上同李廣生洪伯修龍季霞山公郎君鄭石夜分歸宿螽慶庵月上有作》七律一首,《淫雨彌月將同叔直取上湘間道赴行在所不得困車駕山哀歌示叔直》七古一首,《蕭一夔邀飲桐陰聽叔直彈漁樵問答》五律一首,《仿杜少陵文文山作七歌》七首。《憶得》詩。
蕭一夔,名常賡。《湘鄉流寓志》:「夏叔直,字汝弼,衡陽人,早有文譽,舉於鄉。丁亥歲,湘、衡亂潰,忽有稱蓮冠道人者,攜一童子囊琴至梓田之車架山,就僧樓而止焉。日就古木鳴泉間,藉危石彈琴,吟嘯以終日。已登白石峰、銅梁山觀瀑布,輒數日不返。問其姓字,不對,人亦不能測。邑士蕭常賡見而識之,邀至家,或歌或哭。與語世事,則閉目兀坐不答。居月余,莫知所往。」
國朝順治五年戊子(一六四八),明桂王永曆二年,公三十歲。
春,居蓮花峰,講求《易》理,敉公侍。
《周易內傳發例》跋:「戊子,避兵於蓮花峰,益講求之。」甲午詩題有《從子敉遘憫而後與予共命而活者七年》。
二月,明桂王奔南寧。六月,入潯州。八月,至肇慶。
九月,明宗室舉兵耒陽。
冬十月,公與管公嗣裘舉兵衡山,戰敗軍潰,遂攜敉公走耒陽。至於興寧,宿石角山僧閣。遇歐陽公霖走行在。遂由桂陽度嶺,下湞江,過清遠,徑赴肇慶。
《永曆實錄·管嗣裘傳》:「與行人王夫之舉義兵于衡山,戰敗軍潰,走行在。」《章靈賦》註:「舉兵不利,遂由郴、桂入粵。」《耒陽曹氏江樓遲舊遊不至》詩有「韓城公子椎空折」之句。《永興廖鄧二君邀宿石角山僧閣是侍先君及仲兄硜齋游處》詩有「十月寒潭改」之句。癸亥《得安成劉敉功書知舉主歐陽公已溘逝三年矣賦哀》詩註:「戊子冬,遇公於興寧。」有《分界嶺》詩,《湞峽謠》詩,《清遠城下憶湖湘舊泊》詩。《章靈賦》註:「戊子冬,既至行闕。」
堵公允錫薦公為翰林院庶吉士,公告之吏部尚書晏公清,請終制。得旨覆允。
《龍源夜話·請終喪免閣試疏》:「前督輔臣允錫誤以庶常薦臣,臣告之冢臣晏清,幸得以終制覆允。」晏清,字元洲。《永曆實錄》有傳。
詩有《耒陽曹氏江樓遲舊遊不至》七律一首,《永興廖鄧二君邀宿石角山僧閣是侍先君及仲兄硜齋游處》五律一首,《分界嶺》五古一首,《湞峽謠》五絕五首,《清遠城下憶湖湘舊泊》五律一首,《月斜》五律一首,《河田營中夜望》七絕一首。《五十自定稿》。
國朝順治六年己丑(一六四九),明桂王永曆三年,公年三十一歲。
明桂王在肇慶。
春,去肇慶,由梧州、平樂至於桂林。
《晨發端州與同鄉人別》詩有「海甸見新草」句。《蒼梧舟中望系龍州》詩有「綠樹沈流影」句。《初入府江》詩有「粵草易春深」句。《春江古體》詩有「春鳥弄芳洲,初英照碧流」句。
三月,國朝兵復衡州。
夏,公自桂林歸南嶽,理殘書,攜《買薇稿》至縣西長樂鄉石仙嶺下耐園,侍譚太孺人養。土人弄兵,謀危公,幾不免,劫家中所有去,《買薇稿》與焉。太孺人怛愍廢食,公既得脫,太孺人諭令去衡,公復赴肇慶。
秋,至德慶州。與鄒公統魯、管公嗣裘同謁堵公允錫於舟中。堵公授公《軍謠》十首。
《南窗漫記》云:「堵牧游先生於德慶舟中授余《軍謠》十首,令傳之。其題則《月家鄉》《馬兒女》《雨漿洗》《風曬晾》《筆先鋒》《口打仗》《報瘧疾》《棋金丹》《血筵席》《營十殿》,備喪亂艱危之狀。天下之不支,公心之獨苦,俱於此乎傳之。流離中遂失其稿。」庚寅有《康州謠追哭督府義興相公是去秋同鄒管二中舍會公地》詩。鄒統魯,字大系,衡陽人,崇禎壬午舉人。
桂林留守大學士瞿公式耜為公及汪公郊等請閣試。公疏請終喪,免閣試。得旨:「王夫之奏請終喪,乞免閣試,足見孝思,更征恬品。著俟服闕另與議考。該部知道。」
《請終喪免閣試疏》「湖廣衡州府衡陽縣舉人、今丁尤臣王夫之謹奏」云云。又,「不謂留守輔臣瞿式耜為汪郊等請閣試,復以臣名廁於其後也。」又,「或謂臣在祥之後,可俟春明之期。乃臣不但冒禫制以就試,干聖代匿喪之辟,即俟服闕以須試,亦犯《春秋》居約之誅。此臣所聞命倉皇屏息而不寧者也。」翟式耜,字在田,號稼軒。《永曆實錄》有傳。《請閣試疏》,遺集不載。
詩有《晨發端州與同鄉人別》五古一首,《蒼梧舟中望系龍州》五古一首,《初入府江》五古一首,《佛山》五古一首,《春江古體》五律一首,《南中霜降》五律一首,《雜詩》五古四首,《圓通庵初雨睡起聞朱兼五侍御從平西謁桐城閣老歸病書戲贈》七律一首,《桂林偶怨》七絕一首,《自南嶽理殘書西歸慈侍困於土人殆濱不免太孺人怛愍廢食既脫諭令去此有作聊呈家兄》七絕一首,《長歌行》樂府一首,《獨漉篇》樂府一首,《休洗紅》歌行一首,《莫種樹戲代山陰相公贈懷寧朱侍御》歌行一首。《五十自定稿》。
朱兼五,名嗣敏,懷寧人。官僉都御史。方密之,名以智,桐城人。是年正月拜東閣大學士、禮部尚書,稱疾不赴,隱居平樂府平西村。後祝髮為僧,更名無可,一名藥地。主青原方丈,又稱極丸老人。卒於泰和蕭氏浮春園。《永曆實錄》有傳。嚴起恆,字秋冶,山陰人。官吏、兵二部尚書,東閣大學士。永曆五年,孫可望遣其將吳將軍索王封,揮銅椎擊起恆腦,墜水死。《永曆實錄》有傳。
國朝順治七年庚寅(一六五〇),明桂王永曆四年,公三十二歲。
春正月,國朝兵下韶州。明桂王走梧州。
二月十八日,服闕。
繼娶襄陽文學儀珂公女鄭孺人來歸。
《家譜·繼哀雨詩》虎止公跋:「孺人,襄陽吏部尚書鳴峴先生諱繼之之曾侄孫女,雲南通判諱續之之曾孫女也。祖諱抱洵,以貢授知州。父諱儀珂,郡文學。母高氏,光祿公諱達女。孺人年十八,以庚寅歲歸先君子於桂林。」案:《姜齋文集補遺·顯考武夷府君行狀》「夫之先娶」云云,「繼娶鄭氏,襄陽吏部尚書繼之孫女文學儀珂女。」「孫」上佚「從」字。《廣哀詩》「鄭生顯考」註:「襄陽冢宰公繼之之從孫,予內弟也。」「從」上佚「曾」字。附此辨正。
吳貞毓、萬翱、程源、張孝起等,疏攻兵科給事中金堡、太常寺少卿兼吏科給事中丁時魁、僉都御史劉湘客、給事中蒙正發、都御史袁彭年。詔置彭年勿問,逮金堡等下錦衣衛獄,拷治三月。瞿公式耜、張公同敞先後諫,不聽。公至梧州,拜行人司行人,遂就職。公偕管公嗣裘勸大學士嚴公起恆匍匐連諫,嚴公從之,匍匐舟次泣諫。桂王不聽。
錦衣衛士掠金公堡等舟,公正色責之,乃止。
《行述》:「緹騎掠諸君舟,仆妾驚泣。府君正色責之而止。」依《曾刻本》。
國朝兵下全州。
夏四月,雷德復奏訐嚴公起恆,王化澄調旨嘲激,嚴公稱疾乞骸骨。公與行人董公雲驤交疏言:「大臣進退有禮,請權允輔臣之去,勿使再中奸毒,重辱國而灰天下之心。」疏入,董公不待報,掛冠入南海去。萬翱、魯可藻請逮治公,降帥高必正力爭不可,乃止。
《永曆實錄·紀》:「雷德復奏訐大學士嚴起恆,起恆稱疾乞骸骨。行人董雲驤、王夫之疏諫,不聽。」《嚴起恆傳》:「王化澄密約朱天麟因胡執恭結孫可望為外援,脅上為殺起恆地。執恭欲封可望真王,乃遣子欽華載金粟遍賂台省,與相約結。謀既定,給事中雷德復遂露章劾起恆二十四罪。在廷中欽華餌,無不欲逐起恆而封可望。化澄調旨,用宋雷有鄰『鼎鐺有耳』語嘲激之。起恆稱疾請去。行人董雲驤、王夫之交疏言:『大臣進退有禮,請權允輔臣之去,勿使再中奸毒,重辱國而灰天下之心。』疏入,雲驤不候報聞,掛冠入南海去。翱、可藻請逮治夫之,高必正力爭不可,乃已。」疏載《龍源夜話》。
公奉詔云:「時方倥傯,欲靜兵刑之氣,先銷唇舌之鋒。科臣雷德復以躁妄褫職,正望大小臣工,和衷一德,共濟時艱。王夫之職非言官,似訐似嘲,偏激輔臣以去,是何肺腸?奉內事姑不深究。蓋衙門知道。」
載《龍源夜話》。
五月,公再疏劾王化澄。
有《五日小飲兼五舟中寄人時兩上書忤時相俟譴命故及之》詩。潘撰傳:「化澄之黨參起恆,先生亦三上疏,參化澄結奸誤國。」
金公堡出獄,戍清浪衛。公省之舟中。
《南窗漫記》:「金衛公堡詔獄後足折臥舟中,余往省。時拜疏忤群小怒,亦將謝病入山矣。」
李公芳先自黔陽生還,公與話浮湘亭舊遊,相繼灑涕。將次洪、龍諸公舊作《梅花百詠》,會攸縣一狂人作《百梅惡詩》一帙,冒公名為之序。王化澄因之將構公大獄。
有《李廣生自黔陽生還歸闕率爾吟贈並感洪一龍三陽太僕山公及郎君鄭石諸逝者浮湘亭之游》詩。《和梅花百詠詩》序:「庚寅夏,昔同游者江陵李之芳廣生,相見於蒼梧,與灑山陽之涕。李侯見謂:『君不忘浮湘亭上,盍尋百梅之約,為延陵劍邪?』余感其言,將次洪伯修、龍季霞、歐陽予私所作成之。會攸縣一狂人,亦作百梅惡詩一帙,冒余名為序。金溪執為釁端,將構大獄,擠余於死。」王化澄,金溪人。
公憤激咯血,移疾求去。高必正為請,乃得給假。
《章靈賦》註:「乃以病乞身,遂離行闕。」《行述》:「府君憤激咯血,因求解職。時有忠貞營降帥高必正,慕義營救之,乃得給假。」依《曾刻本》。潘撰傳:「會有降帥高必正者救之,得不死,亦不往謝也。」
秋七月,偕鄭孺人攜敉公去梧州,由昭平至乎樂,遇鄭公古愛。
《晨發昭平縣飛雨過驢脊峽上泊甑灘會月上有作》詩有「金光界波流,大火循西指」之句。《南窗漫記》云:「庚寅秋,與鄭子遺中丞遇於昭刻本訛『韶』。州。」《永曆實錄·鄭古愛傳》:「字子遺,江夏人。四年夏,楚事益壞,乃起古愛以僉都圖辰、常,領敕至平樂。」
劉公湘客出詔獄至平樂,初度,公壽以詩。
《劉星端學士昭州初度時初出詔獄》詩有「過嶺金風緩,當秋暑日懸」之句。
返至桂林,依留守翟公式耜。
《留守相公六帙仰同諸公共次方密之學士原韻》詩有「裁詩恰賦芰荷裳」「花塢憑留七月仙」諸句。
八月初二日,譚太孺人卒於耐園,年七十有四。遺命葬武夷公右。
《行狀》:「夫之間關兩載,未獲奉臨終之訓。遺命介之,更無餘語,唯葬先君子岳阡之右。」《家世節錄》:「己丑歲,夫之不孝,從王嶺外,隔絕無歸理。憂思益劇,遂以八月初二,橫罹崩摧。」
國朝兵逼桂林,公偕鄭孺人挈敉公走永福。
有《石板灘中秋無月奉懷家兄》詩。
冬十一月,國朝兵下桂林,明桂王奔潯州。
雨自十一月至於十二月,幽困永福水砦,臥而絕食者四日。鄭孺人與公謀由間道南奔歸楚,苦雨不能成行。作《桂山哀雨》四詩,誦示鄭孺人,破涕相勉。
《章靈賦》註:「庚寅冬,兩粵俱陷,死於亂兵者幾矣。」辛丑《續哀雨詩》序:「庚寅冬,余作《桂山哀雨》四詩。其時幽困永福水砦,不得南奔,臥而絕食者四日。亡室乃與予謀間道歸楚。顧自桂城潰後,霪雨六十日,不能取道,旦夕作同死計矣,因苦吟以將南枝之戀,誦示亡室,破涕相勉。」《桂山哀雨》四詩今佚。
明桂王奔南寧。
詩有《胡安人輓詩》五古一首,《晨發昭平縣飛雨過驢脊峽上泊甑灘會月上有作》五古一首,《不寐》五律一首,《劉星端學士昭州初度時初出詔獄》五律一首,《李廣生自黔陽生還歸闕率爾吟贈並感洪一龍三陽太僕山公及郎君鄭石諸逝者浮湘亭之游》七律一首,《答姚夢峽秀才見柬之作兼呈金道隱黃門李廣生彭然石二小司馬》七律一首,《五日小飲兼五舟中寄人時兩上書忤時相俟譴命故及之》七律一首,《留守相公六帙仰同諸公共次方密之學士舊韻》七律二首,《石板灘中秋無月奉懷家兄》七律一首,《題彭然石舠壁》七絕一首,《康州謠追哭督府義興相公是去秋同鄒管二中舍會公地》歌行一首。《五十自定稿》。
胡安人,彭然石焱小司馬原配,見本詩序。姚夢峽,名湘,餘杭人。嘲亡,不肯剃髮,隨金堡飄泊楚、粵。附《永曆實錄·金堡傳》。彭然石,名焱,孝感人。附《永曆實錄·晏霱明傳》。
國朝順治八年辛卯(一六五一),明桂王永曆五年,公三十三歲。
春正月,國朝兵下梧、柳二州。
公偕鄭孺人挈敉公歸抵家。始奉太孺人諱。
辛丑《續哀雨詩》有「猶記餘生雪窖歸」及「有約三春就夕暉」句。
閏二月初二日,石崖公孫生祁生:敞公長子,字薇性,邑庠鄉飲大賓。
冬十月,過石倦嶺,問郭公鳳躚疾。
有《過涉園問季林疾遣作早梅詩》。
十二月,明桂王奔廣南。
《永曆實錄·紀》:「上在太平。冬,孫可望遣兵協上興隆。」
詩有《遊子怨哭劉母》五古一首,《落日遣愁》五律一首,《偶悶自遣》七絕一首,《過涉園問季林疾遣作早梅詩》七絕四首。《五十自定稿》。
國朝順治九年壬辰(一六五二),明桂王永曆六年,公三十四歲。
春正月初一日,公筮得《暌》之《歸妹》。
《章靈賦》註:「壬辰元日,筮得《暌》之《歸妹》。」
二月,孫可望劫遷明桂王於安隆所。
過蓮花峰。
《過西明寺追懷悟一上人示蒼枝慈智》詩有「重來春水迷蒼翠」之句。西明寺,《蓮峰志》:「在蓮花峰南桐油嶺。」
徙居耶姜山側。
《章靈賦》註:「蒸水,出耶姜山,今謂之黃帝嶺。時所避地近其處。」又云:「時上受孫可望之迎,實為所挾。既拂君臣之大義,首輔山陰嚴公以正色立廷,不行可望之王封,為可望賊殺。君見挾,相受害,此豈可托足者哉?是以屏跡居幽,遁於蒸水之原。」耶姜山,一名大雲山,又名七里山,又名白雲峰,為南嶽七十二峰之一,跨衡陽、祁陽、邵陽三縣。
至白雲庵,觀劉公惟贊新亭紋石。
《小霽過楓木嶺至白雲庵雨作觀劉子參新亭紋石留五宿劉雲亭下石門石座似端州醉石遂有次作》詩有「初英見新紫」句。《五十自定稿》次《遊子怨哭劉母》後,未注年分。其後則乙未《春日書情》詩。以時事推之,訂為本年從耶姜山後春末夏初所作。
秋八月,孫可望別將李定國由廣東入衡州,招公,欲往不果。
《章靈賦》註:「而可望別部大帥李定國出粵、楚,屢有克捷,兵威震耳。當是時也,欲留則不得乾淨之土以藏身,欲往則不忍就竊柄之魁以受命。進退縈迴,誰為吾所當崇事者哉?」又:「乃如可望者,若巴蛇之飽,颺尾而游,而大君之威,虎為狐假,反退養夫巽順,若此者,豈足以有為。神器大名不可以久借,功之無成,固其所矣。桓溫失轍於枋頭,劉裕覆師於關內,今古如一,有心者去之唯恐不速也。」潘撰傳:「可望分李定國入粵,遂入衡,招先生,先生不往,作《章靈賦》。」
冬十月,國朝兵敗李定國于衡州。定國退屯武岡。
十二月初二日,服闕。
詩有《過西明寺追懷悟一上人示蒼枝慈智》七絕二首。《五十自定稿》。
國朝順治十年癸巳(一六五三),明桂王永曆七年,公三十五歲。
明桂王在安隆所。
《永曆實錄·紀》:「上在興隆。」
居耶姜山側。
正月初一日,左公大素、鄒公統魯,期公同劉公惟贊過白雲庵茶話。
有《元日左素公鄒大系期同劉子參過白雲庵茶話》詩。《家譜》鄒定周序:「典客王姜齋先生,與難兄石崖先生,皆先中省公同年友也。後相與共塢而處,衡宇相望。」
有邀公赴安隆所者,公復筮得《睽》之《歸妹》,乃止,作《章靈賦》以見志。
《章靈賦》題註:「明年癸巳,筮復如之。時可望挾主滇、黔,有相邀赴之者。久陷異土,既以得主而死為歆。托比匪人,尤以巷遇非時為戒。仰承神告,善道斯章,因賦以見。」又賦註:「自違君側,於茲三載。」
二月,國朝兵進擊李定國於永州。十二月,孫可望別將據武岡、新寧、城步。
公三子勿幕生。
詩有《元日左素公鄒大系期同劉子參過白雲庵茶話》五律二首,《春盡》五律三首。《五十自定稿》。
國朝順治十一年甲午(一六五四),明桂王永曆八年,公三十六歲。
明桂王在安隆所。
《永曆實錄·紀》:「上在興隆。」
春,居耶蓋山側。
三月,哭李公跨鰲。
秋八月,公避兵零陵北洞釣竹源、雲台山等處。敉公留侍石崖公,旋以避兵被掠遇害。
《從子敉遘憫而後與予共命而活者七年頃予竄身猺中不自以必生為謀敉因留侍伯兄時序未改避伏失據掠騎集其四維方間道往迎已罹鞠凶矣悲激之下時有哀吟草遽佚落僅存四首》,其一有「斜日荒荒打棗天」「猶向金風淚黯然」,其三有「岳阡秋草應含怨」諸句。《釣竹源》《雲台山》,為庚戌《懷入山以來所棲伏林谷二十九首》之二,總註:「右零陵北洞。」
冬,徙居常寧西南鄉小祗園側西莊源。
丁酉,有《西莊源所居後嶺前壑古木清沼凝陰返映念居此三載行將捨去因賦一詩》,五古。《小祗園》《西莊源》,為庚戌《懷入山以來所棲伏林谷二十九首》之二,總註:「右宜江。」《常寧縣誌》:「衡陽王夫之,甲午由南嶽移居常寧之西莊源。丙申,生子敔。丁酉,復返南嶽。為邑人說《春秋》,居游多有題詠。」小祗園,在常寧縣西南,近寧遠縣、桂陽州界。
變姓名為猺人。隱士王東卜先生文儼常饋公粟。
《沅湘耆舊集》小傳:「嘗匿常寧瑤洞,變姓名為瑤人。」又,《王國甲小傳·述舊詩》註:「明季,高祖王文儼先生上《中興戰守策》。鐘山軍乏餉,高祖具酒食,約七十里長。動以捐紆國急,高祖親董解軍。晚年隱於東卜園,號東卜先生。衡陽王而農先生亦來隱於邑之西莊園為瑤人,飲食皆高祖給之。」
為常人說《周易》《春秋》。殷公銘以文藝相質,公為之訂正。常寧文士來者益眾。
《姜齋文集·殷浴日時藝序》云:「甲午,避兵宜江山中。」又:「浴日始以帖括見示,繼此而宜江士友泛晉而與余言帖括。」案序:「浴日少與余同文場,已與余同漂泊,今又與余同為訓詁師以自給。」蓋乙未、丙甲所作。殷浴日,名銘,常寧人。順治間貢生。《沅湘耆舊集》有傳。
國朝順治十二年乙未(一六五五),明桂王永曆九年,公三十七歲。
明桂王在安隆所。
《永曆實錄·紀》:「上在興隆。」
春,客遊興寧山中,寓於僧寺。有從游者,為說《春秋》。
《為晉寧諸子說春秋口占自笑》詩,其一有「傷心難自遣,開卷是春王」,其三有「南嶽經聲苦,東林眉宇顰」之句。行述:「自此隨地托跡,或在浯,或在郴,或在耒,或在晉寧,或在漣、邵,所寓之處,人士俱極依慕。亡考不久留,輒辭去。」晉寧,《晉書·疆域志》屬桂陽郡,今興寧、桂陽、桂東縣地。
始作《周易外傳》。
《周易內傳發例》跋:「乙未,於晉寧山寺,始為《外傳》。」
用瞿宗吉詠西湖景,學辛稼軒「君莫舞,君不見玉環飛燕皆塵土」體,作《瀟湘小八景》:《雁峰煙雨》《石鼓江山》《東洲桃浪》《西湖荷花》《花葯春溪》《岳亭雪嶺》《朱陵仙洞》《青草漁燈》詞。
《瀟湘小八景詞》記:「國朝瞿宗吉詠西湖景,辛學稼軒『君莫舞,君不見玉環飛燕皆塵土』體,詞意淒絕。」又:「乙未春,余寓形晉寧山中,聊取其體,仍寄調《摸魚兒》。」
八月,《老子衍》成。
《老子衍》序:「始創之時,歲在旃蒙協洽。」又:「作於壯月己未。」
詩有《春日書情》五古一首,《為晉寧諸子說春秋口占自笑》五絕四首,《八月梨花》五排一首,《讀指南集》七律二首,《君子有所思行》樂府一首,《斸蕨行》樂府一首,《山居雜體兩頭纖纖》歌行一首,《山居雜體五雜俎》歌行一首。《五十自定稿》。
國朝順治十三年丙申(一六五六),明桂王永曆十年,公三十八歲。
居西莊源。去年至興寧,流寓久暫不可考。本年有《新秋看洋山雨過》詩,故以為居西莊源。
二月,明桂王奔南寧。
三月,《黃書》成。
《黃書·後序》:「歲德在丙,火運宣也。斗建維辰,春氣全也。文明以應,竊承天也。太原之系,世胄綿也。為漢大行,忠效捐也。悲懣窮愁,退論旃也。明明我後,逖播遷也。俟之方來,須永年也。《黃書》之所以傳也。」
得敞公去冬寄呈《山居雪詠》詩。
有《春盡從子敞寄山居雪詠絕句欻爾隔歲聊復和之》詩。
五月二十八日,公四子敔生於西莊源。
敔公,字虎止,號蕉畦。明經候選訓導。
冬,還衡陽。登雙髻峰,至二賢祠,重讀堵公允錫詩。
《重登雙髻峰》詩有「北望暮雲寒」句。有《二賢祠重讀義興相公詩感賦》詩。
詩有《春盡從子敞寄山居雪詠絕句欻爾隔歲聊復和之》五絕一首,《重登雙髻峰》五律一首,《二賢祠重讀義興相公詩感賦》五律一首,《痛》《噦》《顫》《寒》《熱》《癢》《哭》《笑》五絕各一首,《新秋看洋山雨過》五排一首,《哭歐陽三弟叔敬沉湘》七絕一首。《五十自定稿》。
國朝順治十四年丁酉(一六五七),明桂王永曆十一年,公三十九歲。
春,居西莊源。
夏四月,徙歸衡陽蓮花峰下續夢庵。
《西莊源所居後嶺前壑古木清沼凝陰返映念居此三載行將捨去》詩有「游倏遵綠漪」及「芳草良未歇」之句。
冬十二月,至小雲山下訪劉公近魯。
《小雲山記》:「友人劉近魯居其下,有高閣,藏書六千餘卷。」《冬盡過劉庶先夜話效時》詩有「端自蓮花瓣里來」句。《沅湘耆舊集》云:「字庶先,一作庶仙,衡陽人。」
詩有詠《櫻桃》《迎春》《山礬》《紫荊》《杜鵑》《黃杜鵑》《金釵股》《岡桐》五律各一首,《即事》五律一首,《小步》七絕一首,《吟得》七絕一首,《折楊柳》七絕一首,《冬盡過劉庶先夜話效時》七律一首。《五十自定稿》。
國朝順治十五年戊戌(一六五八),明桂王永曆十二年。公四十歲。
明桂王在雲南。
居續夢庵。戴先生日煥來謁。
《剩稿》題《戊戌岳後戴晉元來訪今來復連榻旃檀》詩有「我居雙髻峰」句。戴日煥,《沅湘耆舊集》傳:「字晉元,衡山諸生。家世饒財,明季盪於寇。年逾冠,尚未就傅。時避兵岳寺,貧不能具膏火,夜執書就佛燈讀,遂通《五經》及諸子,尤邃於《易》。後游王船山先生之門,所造益深博。」
正月,家聘公子珍之公生子枚。枚公字吉從。
七月,國朝兵定武岡、新寧、城步。
九月,《家世節錄》成。
《家世節錄》序:「時永曆十有二年季秋月朔日乙未,征仕郎行人司行人介子夫之謹述。」
十二月,明桂王奔永昌。
《永曆實錄·紀》不載。
詩有《明妃曲》七絕一首,《枯魚過河泣》樂府一首。《五十自定稿》。
國朝順治十六年己亥(一六五九),明桂王永曆十三年,公四十一歲。
春正月,明桂王走騰越。
《永曆實錄·紀》:「上在雲南。」
居續夢庵。
二月,國朝兵下永昌。明桂王奔緬甸。
詩有《山居雜體卦名》五古一首,《山居雜體吃口詩》五絕一首,《山居雜體藥名》五律一首,《口字詩》五絕一首,《山居雜體縣名》五律一首,《山居雜體建除》五排一首,《南嶽摘茶詞》七絕十首。《五十自定稿》。
國朝順治十七年庚子(一六六〇),明桂王永曆十四年,公四十二歲。
明桂王在緬甸阿瓦城。
《永曆實錄·紀》:「上在雲南,李定國師潰,奉居永昌。」
春,居續夢庵。三子勿幕殤。徙居湘西金蘭鄉高節里,卜築於茱萸塘,蓬檐竹牖,植木九柱,編篾為壁,初造小室,名曰敗葉廬。
《茱萸塘》《敗葉廬》,為庚戌《懷入山來所棲伏林谷得二十九首》之二,總註:「右湘西。」《續哀雨詩》跋:「歲庚子,遷居金蘭高節里之茱萸塘。」湘西草堂虎止公記:「迄歲庚子,乃徙居湘西之金蘭鄉,卜舍於茱萸塘。初造小室,名之曰敗葉廬。蓬檐竹牖,植木為柱,編篾為壁。」
哭鄭先生顯祖。
《哭內弟鄭忝生》詩有「春雲覆平野」及「舊愁疑在春夢驚」之句。《廣哀詩·鄭生顯祖》註:「字忝生,襄陽冢宰公繼之之曾從孫,予內弟也。從予學,略成文章。庚子夭。」
冬,和郭公都賢、尹公民興《落花詩》。
《正落花詩》序:「庚子冬初,得些庵、大觀諸老詩,讀而和之,成十首。以嗣有眾什,命之以正。」郭都賢,《湖南通志》:「字天門,號些庵。天啟壬戌舉人,由行人累官至僉都御史,巡撫江西,乞歸。福王立,授操江,不赴。桂王立,以兵部尚書召。已祝髮為僧,流寓嘉魚、沔陽。」《沅湘耆舊集·郭都賢些庵小傳》:「初依熊魚山開元、尹洞庭民興於嘉魚梅熟庵。已流寓沔陽,築補山堂。有《留別大觀》七律二首。」壬子《得須竹鄂渚信知李雨蒼長逝遙望魚山哭之》詩,其六云:「赤璧雄風百戰酣,新安碧血染江南。大觀綽板先君歇,淒絕吳江老藥庵。」自註:「雨蒼早與金正希、尹洞庭、熊魚山齊名,時金已殉難,尹亦先逝,熊公偕隱吳江,存亡未審。」
詩有《正落花》七律十首,《落花詩》。《哭內弟鄭忝生》歌行一首。《五十自定稿》。
國朝順治十八年辛丑(一六六一),明桂王永曆十五年,公四十三歲。
明桂王在緬甸赭硜。
《永曆實錄·紀》:「永曆十五年,李定國奉桂王奔緬甸。」
居敗葉廬。
夏,續《落花詩》。
《續落花詩》序:「自冬徂夏,溯落沿開。」
六月二十一日,鄭孺人卒,年二十有九。葬大羅山。
虎止公《續哀雨詩》跋:「歲庚子,遷金蘭高節里之茱萸塘。次年棄世,虛其左。壬申十月,先君子遺命合葬焉。」
九月,補《落花詩》。
《補落花詩》序:「此帙之登,逢秋斯盡,月寒在夕,葉怨於枝。」
登岳峰,悼鄭孺人。
《岳峰悼亡》詩有「楓落一林霜」之句。
哭管先生永敘。
《哀管生永敘》詩有「落葉風喧夕,啼鴉柏冷霜」之句。
冬十二月,國朝兵至緬甸,明桂王被軌,明亡。
《永曆實錄·紀》:「永曆十六年,上在緬甸。李定國收兵安南,緬甸人叛,劫駕入雲南。」
詩有《續落花》七律三十首,《廣落花》七律三十首,《詠落花》七律十首,《落花渾體》七律十首,《補落花》七律九首,《落花詩》。《來時路悼亡》五古三首,《岳峰悼亡》五律四首,《哀管生永敘》五排一首,《續哀雨詩》七律四首,《初度日口占》七絕六首。《五十自定稿》。
《家譜·續哀雨詩跋》:「孺人,襄陽吏部尚書鳴峴先生諱繼之之曾侄孫女,雲南通判諱續之之曾孫女也。祖諱抱洵,以貢授知州。父諱儀珂,郡文學。母高氏,光祿公諱達女。孺人年十八,以庚寅歲歸先君子於桂林,歸而偕隱岳之雙髻峰。歲庚子,遷金蘭高節里之茱萸塘。次年棄世,虛其左。壬申十月,先君子遺命合葬焉。孺人之歿,敔方六齡。蒿蔚虛生,無能表揚,敬纂挽章數詩,庶識大節之共垂不朽爾。不孝敔識。」
《船山公年譜》前編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