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船山先生年譜卷下2
2024-10-10 20:21:30
作者: 王夫之
按:昭山在湘潭東北四十里,與長沙縣接界。此詩第一首云:「曲曲見昭山,孤青不相舍」,知由長沙舟行至湘潭。第二首云:「深春花欲紅」,知作於二月間。
三月,至水口。
《六十自定稿》是年有《水口道中》七絕一首。
按:詩云:「乳鶯啼處春無幾,才見櫻桃一樹花」,知作於三月間。先生以二月過湘潭,四月由衡州府城歸山,則三月所至水口當在湘潭、衡山、衡陽一帶。湘潭有涓水龍口,衡山有茶陵江口,衡陽有烝口、耒口。未知是何水口,俟考。
四月,自衡州府城歸山。
《六十自定稿》是年有《郡歸書懷寄懿庵》七律一首。
按:詩云:「雨滯花殘不解飛」,又雲「生死難忘只翠微」,當是梅雨時所作。
秋七月,由衡州府城至桓伊山。
記住全網最快小説站𝚋𝚊𝚗𝚡𝚒𝚊𝚋𝚊.𝚌𝚘𝚖
《六十自定稿》是年有《出郭赴李緩山之約桓伊山下遇雨》七律一首。
按:詩云:「葛衣疏透雨珠間,習習輕風宿暑闌」,當是作於秋初。
八月,與故給事蒙正發往江西萍鄉。
《六十自定稿》是年有《萍鄉中秋同聖功對月》七律一首。其詩云:「白頭還作他鄉客,不負青天只月明。自笑漁樵非泛宅,聊聽鴻雁有新聲。晶瓶浸魄一雙影,玉鏡當心無限情。莫為銀蟾增悵恨,孤清直上即瑤京。」
九月,由江西萍鄉還湖南。阻風泊湘潭,訪故將張永明。
《六十自定稿》是年有《風泊中湘訪張永明老將吊孫呂二姬烈死讀辛卯以來諸公獎貞之篇放歌以言情孫呂事詳故中舍管公記》歌行一首。
按:詩中云:「二十六年春蔓長,我與張君四鬢霜。」又云:「茫茫峒雲結菸草,貞魂不舍蒼梧道。」又云:「君不見張君二婦灕江濱,俄頃千秋如截鐵。」由乙卯上溯二十六年之前,歲在庚寅。是年桂王由梧州播遷。張永明當是桂王舊將。其側室孫、呂二姬殉難於梧州灕江之濱。辛卯即庚寅之後一年也。又云:「哀歌血淚灑青天,管子嗣裘金郎堡。而我悲吟獨待今,二十六年愁埋心。左掖蒙生俱未死,軍中彈淚秋陰深。」管子嗣裘即題中所云中舍管公,蒙生即蒙正發。左掖系給事所居。蓋管中舍曾為二姬作記,又與堡同作詩。二人已前歿,而正發尤存。先生與正發同至萍鄉,又同還湖南,同泊湘潭,遂作歌以追吊二姬也。又云:「昭潭萬波疊霜縠,南望灕江暮雲綠。驚鴻叫雲天不開,秋夕孤飛遙痛哭。」則泊舟湘潭在九月也。
又按:是年吳逆遺偽總督黃乃忠等合兵數萬,自萍鄉窺袁州。兵革方興,道途多梗,故先生寓萍鄉未久,復還湖南也。
過湘鄉東台山,還衡陽。
《六十自定稿》是年有《東台山》五律一首。其詩云:「百里初見山,西暉客望閒。半峰明紫樹,群岫倒蒼灣。仙館簫聲歇,漁舟隔浦還。祝融知近遠,清夢騖雲間。」
按:東台山在湘鄉東十里。據「祝融近遠」之語,知由湘鄉還衡陽。據「西暉客望」「蒼灣紫樹」之語,知作於秋末。
築湘西草堂於石船山。
《六十自定稿》是年有《草堂成》五律一首。其詩云:「歸舟湘水北,伐木逮秋清。」《船山記》云:「船山之岑,有石如船,頑石也,而以之名。顧於此閱寒暑者十有七,而將畢命焉,因曰此吾山也。辛未深秋就。」《行述》云:「最後自岳陰遷船山,遂以地之僻而久藏焉。」《湘西草堂記》云:「越十二年,再徙於石船山下,去觀生居二里許,仍里人舊址築湘西草堂。」潘傳云:「最後歸于衡,游石船山,以其地瘠而僻,遂自岳陰遷焉。」
按:自辛未上溯乙卯,首尾共十七年。湘西草堂成於乙卯,即以是歲遷居,年數正相符合。先生以庚子歲葺敗葉廬,己酉歲築觀生居。兩地皆在茱萸塘旁,並非轉徙。自己酉至乙卯僅有六年,自庚子至乙卯凡十有五年,《湘西草堂記》雲「越十二年」,「二」字當是「五」字之訛。
又按:《湘西草堂記》敘草堂之築於避滇氛泛宅之前。今考先生避滇氛凡兩次,前一次自甲寅至乙卯,在草堂築成之先。第二次自戊午至己未,在草堂築成之後。虎止渾括言之,故敘次未甚析耳。
冬,草堂成。
按:《草堂成》詩中二聯云:「鶴館松雲剪,萍蹤雪徑成。南窗仍夕暖,東嶺迓春晴。」知築成在冬時。
又按:《儒林傳稿》采余傳云:「居石船山,杜門著書。」今考先生杜門著書為日已久,而居石船山則自是年始。
是年詩除上文所引各首外,有《殘雪》四首。七律。《題林良枯木寒鴉圖圖有李賓之題句》四首。七絕。《石流篇》一首。《雉子游原澤篇》一首。《門有車馬客》一首。《夜坐吟》一首。《豫章行》一首。《順東西門行》一首。《猛虎行》一首。《短歌行》一首。以上樂府。
按:樂府八篇,體格詞意均屬相近。《石流篇》云:「水無旋流,卉木有方。」又云:「浩浩方隅,茫茫圓軌。」《雉子游原澤篇》云:「芒芒非故林。」又云:「崎嶇北與南。」《門有車馬客》云:「策馬何方來,遙遙駐光度。」《夜坐吟》云:「吾何歸,歸何嘆。」《豫章行》云:「遵途出郭門,待遠有來期。」又云:「洪流從問津,危岑將共之。」《順東西門行》云:「乘逍遙,歸太寧。」《猛虎行》云:「途長不息空舍亭,道迷不隨飛蓬征。飛蓬無去心,空亭多夕驚。寸心有端緒,歧路勞屏營。」又云:「危途厲修節,游衍悲俜零。」《短歌行》云:「鴻雁驚霜,飛必有鄉。」又云:「登山善疑,臨水善憶。」又云:「橫波施楫,誰能代持?」並為行旅之詞,顯系一時所作。就中《豫章行》明指江西。其餘七篇大都作於暫寓萍鄉之日。
是年詞有「留別家兄」《南鄉子》一首。
《鼓棹初集》此題詞云:「老去別堪驚,日暮長亭亦短亭。鏡里朱顏唯夢裡,惺惺,刺柏堂前一字行。 此去更無憑,藥餌誰扶瘦骨輕。望斷岳阡魂縹緲,伶俜,萬疊煙波兩葉萍。」《沅湘耆舊集·王貞獻介之小傳》云:「亂後遂築室衡、邵、永界萬山中。」
按:先生自辛卯返里後,雖輾轉遷移,然亦多在衡、邵、永之間,即往來於長沙、岳州,亦不越湖南之界,與石崖先生未嘗遠別。是年至江西萍鄉,始離本省,故有「此去無憑」「望斷岳阡」之語。石崖長於先生十三歲。是年先生五十七,石崖已七十歲,故有「老去別堪驚」之語,則此闕作於是年無疑。
[康熙]十五年丙辰(一六七六),先生五十八歲。
春三月,寓居雙髻峰。華亭章有謨來游於門,偕唐端笏問《禮》。
《六十自定稿》是年有《春夕同章載謀看月》七律一首。其詩云:「草堂新築延新月,夕望春煙散夕清。天地空輪原自昔,鶯花流目不須驚。東風搖柳拖柔影,綠暈莎肥炫露明。莫擬華亭歸鶴怨,湘山布穀未催耕。」《行述》云:「時值華亭章司馬次子有謨南遊阻道,亡考延入,晝共食蕨,夜共燃藜,以所注《禮記》授之,夜談至雞鳴為常。游兵之為盜者竊聽而異之,相戒無犯焉。」徐令素《唐躬園墓誌》云:「滇師抗命之年,章公子載謀有謨游粵西不得歸,因游於船山之門而問禮,旦夕與躬園偕,知躬園甚深。」鄧氏顯鶴云:「按載謀為永明時兵部侍郎曠之子。侍郎以身扼湘陰、平江之沖,湖南恃以無恐,以勞鬱卒於永州。載謀孤露,貧匱無所歸。先生時寓雙髻峰,招與同居三年。日飯草糗,夜則燃松脂著書。」
按:先生以崇禎壬午科舉於鄉,出歐陽方然之門。章於野是科亦為同考官,出闈後遂引為知己,互相砥礪。丙戌冬,於野巡撫江北。先生曾至江陰,上書指畫兵食,請調和南北,以防潰變,蓋期望於野者深矣。己未年先生有《送載謀歸吳淞》五律二首。第一首云:「相逢及送別,都在落花時。」參以是年《看月》詩「鶯花流目」「綠暈莎肥」之語,知載謀初見先生在三月間。己未上距丙辰三年。鄧氏云:「招與同居三年」,即謂丙辰三月至己未三月也。
又按:《沅湘耆舊集》載虎止贈董達五古一首,題云:「董君達年八十矣,以章大司馬祠碑及陳烈婦碑文遠來相訂,並示以載謀公子及公孫近札,遣使入山,道綣綣之意,以期一晤,作五言長詩答之。」其詩云:「憶昔弱冠時,逢翁戎馬間。言偕章公子,避地入寒山。先君稱執友,往事述仁賢。丞相回落日,桑榆摧霜寒。翁為門下士,鋒矢護完棺。秉彝有同心,言返吳江攢。翁志既已酬,薄遊俠士壇。俠士葬郊麟,列女悲貞鸞。上湘陳宜人,報志沒漣湍。至德必有鄰,水怪匿神奸。洲擁烈婦墳,波激壯士肝。」鄧氏顯鶴云:「章文毅公曠卒於永州。陳夫人則其妾陳氏也。有武人要之,陳赴水死,湘人葬之漣溪東岸。大水沖齧溪岸,墓獨無恙。」今考虎止詩云:「言偕章公子,避地入寒山」,是年載謀謁先生時,董君與之偕來也。虎止生於庚寅,是年二十六歲,故詩云「憶昔弱冠時,逢翁戎馬間」也。於野在桂王時官至大學士,故稱為丞相。陳氏系側室,而稱為宜人,意者所生之子由父蔭得官,故母以子貴,抑或桂王因其殉烈而加贈,尤福王贈陳御史良謨之妾時氏為孺人歟?
復還湘西草堂。
《六十自定稿》是年有《早起草堂寓目籬間牽牛花追憶懿庵》五律一首。詩中云:「秋色生空外,微晴始素暉。籬花深碧紫,風蔓小霏微。」
是年戴日煥復至衡山來謁,同宿僧寺。
《姜齋詩剩稿》是年《戊戌岳後辱戴晉元見訪今來復連榻旃檀口占五古一首》。其篇末云:「同君宿郊庵,四目還相注。回看雙髻雲,南飛繞湘樹。」
按:戊戌下距丙辰凡十八年,故篇首有「荏苒十八年」之語。互詳上文戊戌年。
又按:《沅湘耆舊集》載此詩題只「寄友」二字,蓋所見之本不同。鄧氏因題中無年分可考,未知先生作此詩時已近六旬,謂《曉同夏叔直出寺讀米菊水司寇所鐫譚友夏記》一首、《霜度岳徑》一首,並此一首,見《楚風補》。玩其體格,似不離竟陵習氣,故《自定稿》刪去。蓋先生早歲尚不以鍾、譚為非,晚乃自辟町畦,吐棄一切。崇陽蒙正發詩有「愛聽船山罵竟陵」之句,此其征也。」今考《曉同夏叔直出寺》一首作於甲申。《霜度岳徑》一首未知何年,要必在乙酉編《岳余集》以前。二詩雖先生早年所作,然亦未嘗模仿竟陵也。譚友夏《游南嶽方廣記節略》,《蓮峰志》內亦曾採錄,不過藉以考證遊蹤,並非奉為模楷。即如《仿體》三十八首之中,鍾、譚何常不居其二,亦節取而非崇尚也。《岳余集》內所載,《自定稿》內例不重收,並非有意刪棄。至於此詩,《自定稿》不載,然先生晚年詩尚有《買薇稿》,今巳逸去,安知非編列其中,無以決為刪去。即使刪去,亦非因其習染竟陵。況先生詩學自幼得仲父牧石先生之傳。牧石排斥竟陵,見先生所撰墓表,豈待與蒙正發相識之時始詆竟陵之謬哉!
是年撰《周易大象解》一捲成。
《周易內傳發例》云:「丙辰始為《大象傳》。」
是年詩除上文所引各首外,又有《先秋一日作》一首。
七律。
是年詞有「自題草堂」《賀新郎》一闕。
《鼓棹初集》此詞云:「一曲林巒新造,何敢望松縈竹抱。新綠半畦荒徑側,怕萋萋仍是黏天草。」又云:「東牆幸有冰輪好,到秋來暖雪生眉,瓊漿灌腦。」今考草堂成於去冬,此詞當作於是年春間,預述秋間事也。
[康熙]十六年丁巳(一六七七),先生五十九歲。
春,游衡山,登回雁峰。
《六十自定稿》是年有《重登回雁峰》七律一首。
按:詩中有「綠草當春覆一邱」之語,故知作於春間。先生前此登回雁峰未知何年,俟考。
秋,編《禮記章句》四十九捲成。
《六十自定稿》是年有《新秋望章載謀》五律二首。第一首云:「湘山猶曲曲,疇昔故天涯。偶合添離恨,輕分有後期。燈殘知弈誤,月上盡詩遲。芳草王孫在,閒愁付杖藜。」自注云:「時載謀授館於翠濤。」第二首云:「干戈方萬里,搖落又三秋。霜鬢久無據,雲蹤幸緩愁。周秦焚後字,荊楚賦中樓。鄭重清波意,君無忘野謀。」自注云:「時《禮》注方竟。」
桐城余兼尊來訪。
《六十自定稿》是年有《桐城余兼尊昔為青原侍者歸素以來崎嶇嶺外相值見訪為錄前寄極丸老人詩仍次原韻贈之》七律一首。其詩云:「沙上鴻蹤昔歲心,堞樓鶴語舊時林。已知罷釣能忘餌,何必登床更碎琴。月影偶留傳雁字,秋聲不斷有蟬吟。閒愁杜口從君語,為受青原記莂深。」
按:極丸老人即方密之。歸索尤雲還俗。蓋兼尊與密之皆桐城人。密之主青原方丈時,兼尊曾為侍者。密之歿後,兼尊還俗,游粵至楚,與先生相見于衡也。詩中用「雁字」「蟬吟」,知作於秋間。先生前寄極丸老人詩,即《五十自定稿》內《寄懷青原藥翁》七律一首。藥翁謂密之,為僧後名藥地。其詩亦用心、林、琴、吟、深五韻。見上文丁未年。
是年詩除上文所引各首外,有《遣懷》四首。
七律。
《箜篌引》一首。
樂府。
[康熙]十七年戊午(一六七八),先生六十歲。
春,吳逆謀僭號于衡州。其黨有知先生名者,屬為勸進表。先生力拒,遂逃之深山,作《祓禊賦》。
《行述》云:「維時長嘯一室,作《祓楔賦》曰:『謂今日兮令辰,翔芳皋兮蘭津。羌有事兮江干,疇憑茲兮不歡。思芳春兮迢遙,誰與娛兮今朝。意不屬兮情不生,予躊躇兮倚空山而蕭清。闃山中兮無人,蹇誰將兮望春。』」潘傳云:「先生之未沒也,盛名為湖南之冠。戊午春,吳逆僭號于衡陽,偽僚有以勸進表屬先生者。先生曰:『某本亡國遺臣,鼎革以來,久逋於世,今汝亦安用此不祥之人為?』遂逃之深山,作《祓禊賦》。」《沅湘耆舊集》小傳云:「康熙初,吳逆謀僭號于衡,偽僚有以勸進表屬者,先生曰:『某本亡國遺臣,所欠一死耳。今汝亦安用此不祥之人哉?』遂逃入深山,作《祓禊賦》。」《儒林傳稿》采余傳云:「康熙間,吳逆在衡湘,夫之又逃入深山。」
按:《行述》載《祓禊賦》僅此十句,當是節引,本非全篇。《姜齋文集》內此賦亦只十句,蓋輯《文集》者即自《行述》中錄出也。其全篇俟考。
秋八月二十一日,吳逆死于衡州。
是月,幼女歿,葬於敗葉廬左梅樹之下。
《六十自定稿》是年有《梅陰冢》歌行一首,序云:「船山老人幼女七歲,許字友人唐君之子者,以戊午八月夭。敗葉廬左有梅一株,老人夙所玩息。廬圮梅存,因瘞其側。老人女早曉字,動有閒則。嘗自言:使我且死,必不亂。垂亡果然。老人哀之甚,且恐此土為樵犁所侵,詩以志之。」
按:唐須竹奉先生為師,而先生待之如友。其見古遺,見《六十自定稿》,又《七十自定稿》內唐如心兩見。此序所言友人唐君,未知何屬,俟考。
九月初一日,先生六十生辰。徐芳寄禮物祝壽,作啟答之。
按:據啟中所言,蔚子祝壽之禮,當是朱履青袍、松枝杖湘竹扇也。鵠渚即武昌之黃鵠磯,蓋回憶早年同應鄉試時事。虎塘歡笑則同游湘鄉事也。戊申夏有《期徐蔚子虎塘遲至余暑病先歸》七律一首,其前後同游諒非一度矣。
冬,同唐端笏送李國相葬後,溯湘過衡州府城還山。
《六十自定稿》是年有《同須竹送芋岩歸窆竟小艇溯湘轉郡城有作》七律二首。
按:是年春間吳逆僭號,先生逃避深山。此時出山送葬,復由郡城還山,無復蹤跡之者,八月十七吳逆死後,黨羽離心,有潰散之勢,不暇物色遺老也。詩言「飄零人在釣魚船」,知未入郡城;又有「埋心遙夜」「寒灰墮地」「斷雲影里」「錯擬萬株梅」等語,知作於冬月。
是年詩除《梅陰冢》歌行一首外,有《寄徐蔚子》一首。
五律。
詩云:「黃鵠一癯仙,重逢腹已便。檄從邛部草,詩授鄭公箋。柯雨先征夢,樵風恰滿船。褚公池上月,珍重到秋圓。」
《小樓雨枕》四首。
《行述》云:「又《山樓雨》詩曰:『江城二月催寒雨,山客三更夢嶺雲。青鏡分明知鶴髮,寶刀疇昔掩龍文。援毫猶記趨南史,誓墓還誰起右軍。飛鳥雲邊隨去住,清猿無事憶離群。』」
按:《山樓雨》,《六十自定稿》作《小樓雨枕》,此四首中第一首也。
又按:第二首云:「閒坐小樓清澈極」,第四首云:「客窗倦雨曉朦朧」,合之第一首云:「江城二月催寒雨」,當是寄寓山樓所作。第三首云:「符璽可容徐廣淚,山河難授馬融圖」,則隱寓不肯草勸進表之意也。
《春山漫興》七首,又一首。
按:《六十自定稿》載此題七首。《沅湘耆舊集》采此題四首又續采二首。鄧氏顯鶴云:「按二詩《自定稿》中刪去,茲從《楚風補》采入。」今考《沅湘耆舊集》續采第一首「丹霞白雨來分霄」云云,即《自定稿》內第五首,並非逸篇。唯第二首「千心一病總消除」云云,為《自定稿》中所未收,乃《姜齋剩稿》之詩耳。
以上七律。
《戲作七夕詞》三首。《梅花》三首。
以上七絕。
是年以前,雲壑老人光及其弟聯珵有詩寄先生。
《南窗漫記》云:「『鳳凰集阿閣,麋鹿游山樊。物性固有常,甘苦能並存。偶思遠塵囂,隨意尋桃源。自怡得間曠,臨江啟柴門。江光散白雲,高枕清心魂。形骸已漸忘,涕淚聲久吞。徒欲憤韓仇,深負國士恩。材與不材間,願共達者論。』此雲壑於普市見寄詩。余之交於雲壑以此。人無知雲壑者,勿望其更知余也。『君歸耽石室,余亦泛星槎。自度桃源境,頻尋洞口花。江清一雁遠,天碧數峰斜。雲水蒼茫際,相思路轉賒。』雲壑介弟聯珵寄余作也。」
《沅湘耆舊集·雲壑老人小傳》云:「雲壑不知何人。道光己亥夏,餘留滯長沙,寓老城南書院。武陵胡秀才公輔以一綾幅橫看來售,詩字均佳。核其年月,則滇逆煽亂時也。印章有「黃岳主人」四字,意其為徽人也。時方編輯《沅湘耆舊集》,因手錄於冊以待考。明年,來主朗江書院,輯明代詩竟,因以數詩附存卷末。是集例子不存流寓,而集中各家,有與諸名關明涉者,間亦附錄一二,低一格以別之,此亦例也。『光』字姓名莫辨,皖、桐間多光姓,然詩中有『遠志慚吾弟』語,末跋云:『同聯珵作。』所云吾弟,當即其人。據此則『光』非姓明矣。」又附錄王船山先生《姜齋詩話》即《南窗漫記》云:「案以上二則,知聯珵果為雲壑之弟,竊喜意度之中。而雲壑姓名籍貫出處本末尤未悉也。殘鱗片甲,若隱若見,為之三嘆。」又載雲壑五律詩十一首,前十首自跋云:「丁已卜居廬溪,作澄江草堂,臨江倚山,頗得野人之趣。同聯珵作此詩,而一二高朋良友亦屬而和之。顧自以為山林之樂,可以終身。戊午別去,登舟回望,梧竹森然,又賦別詩一章。」後一首跋云:「茆齋竹樓,視之如鴻爪蝸涎,不足介意。今成方壺員嶠,隨流而去矣,能無慨然,遂書之以貽子棨侄。有時仗節東行,及收故地,據此卷以物色之耳。雲壑老人光。」
按:先生《莊子通》成於下一年己未,其自序云:「予之居『才不才之間』『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孰為知我者哉」與《南窗漫記》所載雲壑寄先生詩末二句「才與不才間,願共達者論」可以互相印證。普市在辰州府辰谿縣南三十里。廬溪即瀘溪,與辰溪同屬辰州,地本接壤。雲壑自跋言丁已卜居廬溪,戊午去廬溪,以是推之,知其於普市寄先生詩,大約在戊午以前也。
[康熙]十八年己未(一六七九),先生六十一歲。
春正月,大清兵克復岳州、長沙。二月,克復衡州,賊黨奔潰竄擾。
先生與章有謨避地楂林山中石雞村,著《莊子通》。
《六十自定稿》是年有《避亂石雞村同載謀小憩》五絕四首。《莊子通》自序云:「己未春避兵楂林山。」
按:四詩中第一首云:「蒼壁不受春。」第二首云:「梨花漾碧晶。」第三首云:「已度青茸表。」知避地在春間。第四首云:「自選林泉住。」《莊子通》稿本標題之下有「楂林避兵寓筆」六字,知旅寓安居,著述不輟矣。
三月,復歸湘西草堂。
《湘西草堂記》云:「後復歸草堂,定經詮,秩散稿,輯閒吟。」
按:吳逆死後,官兵克復楚、粵,進剿滇、黔。辛酉冬,逆孫世璠授首,寇氛盪定,先生得安居草堂矣。
送章有謨還吳淞。
《六十自定稿》是年有《送載謀歸吳淞》五律二首。
按:第一首云:「相逢及送別,都在落花時」,知載謀以三月起程。互詳上文丙辰年。
又按:第一首又云:「霜雪添雙鬢,兵戈共一枝」,言避地時同居也。第二首云:「馬當湖水北,南望杳瀟湘」,言歸吳途經彭蠡也。又云:「容台留蠹簡,謁者戀幽芳」,上句謂「禮記」注已成,授之載謀,下句謂終守行人舊銜,遁世無悶也。
六月,編《莊子通》一捲成。
《莊子通》自序末云:「是歲伏日南嶽賣姜翁自敘。」
按:「是歲」承上文「己未」而言,故知成於是年六月。
又按:自序云:「念予以不能言之心,行乎不相涉之世,浮沉其側者五年。弗獲已,所以應之者,薄似莊生之述。謂予以莊生之述,祈免於『羿之彀中』。予亦無容自解,而無能見壺子於『天壤』之示也久矣。」今考甲寅春至己未春相距五年,其間皆吳逆據衡、湘之日。所為浮沉以應者,即泛宅於外,避居於山,不草勸進之文,力拒偽官之請也。
是年詩除上文所引各首外,有《聞聖功訃遽賦》一首。
五律。
《南窗漫記》云:「蒙聖功給事正發《欸乃聲》九十首,曾授余訂之。其警句則有『更擬卜居遷赤甲,遙憐知己在丹霞』。」注云:「丹霞,澹歸所居。澹歸者,金道隱堡。」
按:此詩首二句云:「閒愁生死外,回首故人無。」蓋言肇慶、梧州舊僚已盡,則金堡已前歿可知。《南疆繹史》言堡以庚寅冬剃髮為僧,後二十餘年而終。今考庚寅至庚戌正二十年,其歿當在庚戌之後。甲寅以還,無復堡之行蹤,知其歿當在辛亥、壬子、癸丑之際。《鼓棹初集·尉遲杯》一闕題系「聞丹霞謝世遙為一哭。」堡與正發均為清議所非,而先生篤念舊交,哀憫其死,所謂故者無失其為故也。
《詠木魚》一首。
七律。
序云:「觀生居壁粘比歲人士酬贈韻語,時復迎目,如相揚榷。仆與當世偶一往還觴詠耳,亦可不容志之。兵警後,為俗惡寓人盡擲棄之,非有長吉睚眥之怨,浪施和仲箋雲之懼,能使人不氣盡邪?唯攸縣陳耳臣二箋僅存,徘徊不忍舍目,用覺其《詠木魚》詩,未當作者。輒和二章,不能寄耳臣,差賢於存沒諸公之逢蠹蠈,無從靜對已爾。」
編《六十自定稿》成。
《六十自定稿》自序云:「五十以前,不得者多矣。五十以後,未敢謂得,一往每發於失,中間不無力為擎括。而擎括之難,予自知之,抑自提之。」
又編《柳岸吟》成。
《六十自定稿》自序云:「此十年中別有《柳岸吟》,欲遇一峰、白沙、定山於流連駘宕中。」
按:《柳岸吟》一卷,系雜體詩,大都以韻語講學。就中和康節、明道、龜山、白沙、定山、一峰、念庵諸作,固屬宗旨顯然,即命題無談理字面,而其詩亦《擊壤集》一派。較之《自定稿》中諸詩,格調氣韻,迥然不同,故另編一卷也。
題系:《和龜山此日不再得》一首,《溪上晚步次閒來無事不從容韻》一首,
按:詩中用「秋容」「蓼岸」,當作於秋間。
《和白沙》二首,《為躬園題用念庵韻》二首,《讀念庵詩次之》二首,《和白沙中秋》二首,《鼾睡》七首。
按:詩中有「春鳥過春不肯鳴」之語,當作於夏初。
《詠懷次韻》三首,
《次定山》三首,《和白沙釣瀨與湛民澤收管詩示唐須竹》一首,
按:詩中有「孤笛吹乘雪月吟」之語,當作於冬月。
《三門灘感興》三首,
按:祁陽東二十二里有三門灘。此數年中先生未往祁陽,疑另一三門灘。俟考。
《露坐和白沙》一首。
按:詩云:「回塘有芰荷」,當作於夏間。
《月坐和白沙》一首,《和白沙》一首,《和白沙真樂吟效康節體》一首,《和白沙》八首,《旅警》五首,
按:第四首云:「出門對群動,未必免濡首。」蓋作於旅遊之時。第五首云:「孤月游霜空,寒林清猿叫。」蓋作於冬月。
《元日折梅次定山韻》一首,《和白沙梅花》二首,《和白沙桃花》一首,《和白沙》二首,
按:詩中有「雨過橫塘綻白蓮」之語,當作於夏間。
《為白沙六經總在虛無里解嘲》一首,《和一峰虛中是神主》五首,《示兩子》二首,《暑過友人新齋》六首,《讀文中子》二首。
按:詩中有「梧桐暗認一痕秋」之語,當作於秋間。
《書陳羅二先生詩後》二首,《和一峰入道門》一首,《和一峰讀書樓》一首,《和一峰扇和岩》一首,《和一峰一覽亭》一首,《和白沙梅花》一首,《和白沙懷古》一首,《和白沙》一首,《次康節韻質之》一首,《見狂生詆康齋白沙者漫題》一首,《讀易贈熊體貞孫倩》八首,《示從游諸子》三首。
按:第二首云:「千林灑灑試金風,萬里秋清一夕中。」蓋作於秋間。
又按:鄧氏謂須竹為船山受業弟子中所倚為奔走後先者。今考詩集中為須竹作者甚多,而《柳岸吟》全卷惟須竹兩見,尤證鄧說之確。《鼓棹初集》內有《謁金門》一首,題系「待須竹。」《鼓棹二集》內有《一剪梅》一首,題系「答須竹所問。」未知何年所作,俟考。
[康熙]十九年庚申(一六八〇),先生六十二歲。
春正月,門人唐如心來謁。
《七十自定稿》是年有《唐如心見過》七律二首。
按:第一首云:「春草初生雪霰零,山山曾踏幾莖青。」知作於正月。又云:「憐君問《禮》當深夜,急難原頭念鶺鴒。」知是先生門人,其時兄弟之間有急難也。
又按:《沅湘耆舊集》載虎止詩有《夏杪過擷翠堂有作贈主人唐如心》五律二首。第二首云:「岳趾分蓮碧,湘皋接茝香。」知如心居于衡陽。又有《客如心擷翠堂三載冬盡留別有作》五律二首。第一首云:「芸窗款款明。」第二首云:「侍立誰深雪。」知虎止曾館於如心家。至於如心何名,與古遺、須竹是否一家,俟考。
三月,序《六十自定稿》。
《六十自定稿》自序朱云:「庚申上巳湘西草堂記。
夏四月,過李為好山居。
《七十自定稿》是年有《過李為好山居信宿》五律二首。
按:第一首云:「紫雪桐花落,綠煙莎草凝。閒階斜日轉,薄箑緒風勝。」又云:「淹留春病減。」故知作於夏初。
又按:《鼓棹初集》有「壽李為好」《瑞鶴仙》詞一首,又有「為好送魚苗謝之」《漁家傲》一首,其名俟考。
是年詩除上文所引各首外,有《翠濤攜諸子游瞻雲閣有作見寄遙答》一首。
五古。
按:詩云:「遲向深秋興,搖盪先春心。」又云:「大雲峙霜萼,虛室函霄岑。」蓋瞻雲閣與大雲山相近,翠濤以深秋霜月往游也。
《伏日》一首。《臘月一日寒雪有作》一首。
以上五律。
《見諸生詠瓶中芍藥聊為儷句示之》一首。
五排。
[康熙]二十年辛酉(一六八一),先生六十三歲。
秋八月十五日,自觀生居歸湘西草堂。
《七十自定稿》有《中秋向夕自觀生居同劉生小步歸草堂月上》五律二首。
按:湘西草堂距觀生居僅二里許,本可不時往來,詩集中偶存此跡耳。兩地皆卜居之所,而於草堂言「歸」者,先生晚年常居草堂也。
又按:乙丑歲有《送劉生輯夏歸省重慶》詩。此詩所言劉生,似即其人。《鼓棹二集》有《江城梅花引》一首,題系「病中口占示劉生。」又有《清平樂》一首,題系「問劉存孺索香橙」,其詞云:「莫遺先生午睡,憑教鼻觀惺惺。」存孺似亦在弟子之列。其與輯夏是否一家,俟考。
又按:是年有《示劉李二生》五律一首,詩中有「黃梅何日熟」之語,似作於夏初。《鼓棹二集》有《攤破浣溪沙》一首,題系「病中與劉、李二生夜話」。今考先生常相往來之李姓,自李為好之外,有李治尹。《鼓棹初集》有《踏莎行》一首,題系「與李治尹夜話《致身錄》事有感而作」,其詞末云:「他年莫問草堂荒,蕭蕭落葉隨風起。」既言及於草堂,蓋亦作於晚歲。惟李生是否即係為好,抑系治尹,或另一李姓,俟考。
是年為僧先開編《相宗絡索》。
《七十自定稿》是年有《南天窩授竹影題用徐天池香菸韻七首》。第六首自注云:「時為先開訂《相宗》,並與諸子注《莊》。」
按:《相宗絡索》乃釋氏之《小學紺珠》。南天窩蓋即先開所居。先生生平未曾佞佛,此特一時寄興,以應先開之請耳。
是年詩除上文所引各首外,有《春盡有會而作》一首,《始冬寓目》一首。
以上五古。
《春月歌》一首,《來者之日歌》一首。
以上歌行。
《將夕》一首。
按:詩云:「余春矜斷雨,將夕斂重陰」,蓋作於三月間。
《復病》一首。
按:詩云:「消病一春長,藤蓑掛草堂」,又云:「侵凌看柳絮,亂撲一襟霜」、蓋作於四月間。
《得嘉魚李西華兄弟書追憶雨蒼》一首。
詳上文己酉年。
以上五律。
《元夕》一首,《春興》三首。
以上七律。
[康熙]二十一年壬戌(一六八二),先生六十四歲。
春正月,省石崖先生於長夏庵。
《七十自定稿》是年有《春初雨歇省家兄長夏庵中惘然有作》五古六首。
按:《鼓棹二集》有《雙雙燕》一首,題系「除夕憶家兄」,其詞云:「荒山百里,想殘雪初晴,應同消受。莫還似我,只共寒爐相守。」未知何年除夕所作,附記俟考。
秋七月,熊男公過訪。
《七十自定稿》是年有《熊男公過訪》五古一首。
按:詩云:「遙山清露條,木末素月上」,又云:「先彼涼雲陰,心知畏景往」、又云:「炯炯河鼓星,迢迢天漢廣。津梁誠有待,良會仍多爽。云何衰景及,遘此西清朗」、故知作於七月間。
又按:《鼓掉初集》有「過熊男公夜話」《浣溪沙》一首,所居蓋與先生相近,其名俟考。
又按:《姜齋詩剩稿》有《大雲山歌》,自註:「為熊畏齋社戚翁六秩壽」,未記年月。其詩首云:「湘山之高雲山高」,末云:「松雲蘿月數峰前」,其居當在衡陽大雲山旁。《姜齋文集》有《題熊畏齋先生小像讚》云:「談霏玉屑,度挹芝英。養丹山之彩鳳,族麗景而飛鳴。」蓋言其子孫多賢也。《柳岸吟》有《讀易贈熊體貞孫倩》八首。先生稱畏齋為「社戚翁」,當是體貞尊行。男公與畏齋、體貞是否一家,俟考。
九月,編《說文廣義》三捲成。
《說文廣義》發例末云:「歲在壬戌季秋月乙巳朔船山老農識。」
是年詩除上文所引各首外,有《和周履道對春雪》一首,《和高季迪風雨》一首。
以上五古。
《偶題》一首。
五律。
按:詩云:「人間又秋色」,蓋作於秋初。
[康熙]二十二年癸亥(一六八三),先生六十五歲。
春三月朔,編《制義俟解》一捲成。
《制義俟解》自序云:「先儒言科舉業非不可學。昔於嶺南,見楊貞復先生晚年稿,皆論道之旨,特其說出於陸、王為詫異,要亦異於雕蟲以售技者。今略作數十首,以補早年雕蟲之悔,稍有發明及勸誡,不必聖賢之言如此,期不叛而已。癸亥孟春甲辰朔王夫之記。」
冬十月朔,編《噩夢》一捲成。
《噩夢》自序云:「魯兩生曰:『禮樂必百年而後興。』百年之始,蕩滌煩苛,但不違中和之大端而已。天其欲蘇人之死。解人之狂,則旦而言之,夕而行之可也。嗚呼!吾老矣,惟此心在天壤間,誰為授此者?故曰噩夢。元黓閹茂之歲陽月朔旦甲戌船山遺老識。」
游別峰庵。
《七十自定稿》是年有《寒雨歸自別峰庵寄同游諸子》五古一首。
按:詩云:「晨光留宿溫,山靄動雲葉。遙遙相送情,悢悢念寒涉。」又云:「彌天存鶴髮,余冬酬素業。」故知作於冬初。
又按:《鼓掉初集》有《東風齊著力》一首,題系「憶《別峰》修竹為冰雪摧折」,未必作於是年,附記俟考。
又按:戊辰年有《吊別峰庵二如表長老》七律一首,蓋即庵中主僧也。
是年文有《譚太孺人行狀》一篇。又有《武夷先生行狀》一篇,今逸。
《譚太孺人行狀》云:「不孝夫之既受命於介之,述先君子狀,遂狀先妣譚太孺人。哀哉!先君子几筵方徹,太孺人遽罹終天之慘毒,抑三十有四年矣。」
按:譚太孺人卒於庚寅。自庚寅至癸亥三十四年,故知作於是歲。
又按:《姜齋文集》系後人輯錄而成,非先生自定之本。就鄧氏顯鶴《船山著述目錄》核之,《行狀》二篇逸其一,賦八篇逸其一,又逸去《仿符命》一篇、《尺牘》十篇、《九礪》一篇,此外逸篇諒必不少。即如《梳銘》序云:「新安黃將軍金台,披緇稱廣明大師,請予為小傳,見贈玳瑁梳一合,雲藏之無用久矣,非先生無可贈者。感其意而銘之。」今其傳稿逸去,則類此可知也。
是年詩除《別峰庵》五古一首外,有《田家始春雜興》二首。
五古。
按:第二首原本不全,蓋稿本脫去一頁。此題或不止兩首,或另有他題,均未可定,須得完本再核。
《人日》一首,《初秋》三首。
以上五律。
《先開移丹桂一株於窗下作供為賦十六韻》一首,《詠風戲作艷體》一首。
以上五排。
[康熙]二十三年甲子(一六八四),先生六十六歲。
春正月,屬松江董斯行請竟陵吳既閒撰武夷先生暨譚太孺人墓志銘。
《七十自定稿》是年有《病起連雨》七律四首。其第四首云:「潛聖峰雲碧萬層,蕭蕭杉竹托山僧。辜恩垂死余雙淚,扶病今生夢一登。多日六經藏孔壁,何人十字志延陵。湖天秋水魚書絕,寂寞孤阡掛古藤。」自注云:「病不得省墓。春初,因松江董斯行請志銘於竟陵吳既閒,期以秋至,不得。垂死病中念此二事,唯有痛哭。」
又按:虎止贈董君詩中有云:「翁來為掛紙,淚灑靈石頑。貞烈永千古,翁名與之傳。」其上文言陳烈婦洲擁成墳之事。蓋是歲董君至湘鄉省視烈婦墓,便道至衡陽,先生因屬其過竟陵時請志於既閒也。
夏五月初五日,作《制義俟解題詞》。
《制義俟解題詞》末云:「甲子重午船山病筆。」
是年詩除《病起連雨》七律四首外,有《瓜圃夕涼》二首,《冬日晚照書懷》一首。
以上五古。
《歲早》一首,《客至》一首,《初夏》二首,《待於禮》一首。
詩云:「望望還相待,悠悠問此心。禽歸孤樹夕,月上半峰陰。稻徑迷迂折,荷香送淺深。琅然琴韻在,莫只動游鱘。」
按:據「稻徑」「荷香」之語,知作於夏末。丁未年有《仿李鄴侯天覆吾歌廣其意示於禮》一首,其姓名俟考。
《先開過問病贈之》一首。
按:末二句云:「天花飛萬片,祗愧淨名居。」自注云:「時雪大作。」蓋作於冬月。
《冬夕》一首。
以上五律。
《徐合素自南來抵郡城遠訊船山代書答之尊世父暗公從海上卒於嶺表廿餘年矣因寓我尚為人之嘆》一首。
按:暗公名孚遠,華亭人,與陳臥子、夏彝仲齊名,隨魯王浮海,桂王時官至九列。
《五日前一夕唐如心以近詩見問病廢夜讀久矣即夕口占寄意》一首,《寄周令公》一首。
詩云:「湘波一尺阻東西,湘草湘煙入望迷。碧海相看消鏡雪,丹經何術煉銀泥。歸舟吳越迎歌扇,潭水滄浪廢杖藜。問訊綏山桃幾熟,飛花好寄五陵溪。」
《沅湘耆舊集·周藿園士儀小傳》云:「字令公,酃人,崇禎中拔貢。遭世亂不仕,閉戶著書,作《史貫》十卷、《野獲編》若干卷。書成,挾之出遊,遍歷燕、齊、吳、越諸名勝,所至皆有題詠。有《邁吟秋感》《杭游雜詠》《南行句紀》諸集。令公之學都寓於《史貫》一書,王船山先生曾亟稱之。」
以上七律。
《水仙》一首,《代書寄衡山戴晉元》二首。
第一首云:「松梢淺著余冬雪,蘭若閒燒丙夜燈。一枕夢回衾似水,不知仙洞隔朱陵。」第二首云:「寒山不穩歸飛鳥,錦字難傳夜靜魚。聞說茂陵方病渴,莫修封禪數行書。」鄧氏顯鶴云:「船山集中有《寄衡山戴晉元》詩,蓋規之也。年八十始舉子,九十方卒。」
以上七絕。
[康熙]二十四年乙丑(一六八五),先生六十七歲。
夏,游珍珠岩,宿明溪寺。
《七十自定稿》是年有《宿明溪寺山僧導遊珍珠岩》七律一首。
按:首二句云:「蒼崖乳溜漬苔乾,陰壑埋光生夏寒。」故知作於夏間。
又按:《鼓掉二集》有《行香子》一首,題系「游珍珠岩」,其詞云:「午日霞烘。赤城圍玉,紫蓋擎空。」當亦作於是年。
秋八月,編《楚詞通釋》十四捲成。
《楚辭通釋·序例》云:「歲在乙丑秋社日南嶽王夫之釋。」
是年作《周易內傳》十二卷,《發例》一卷。
《周易內傳發例》自跋云:「歲在乙丑,從游諸生求為解說。形枯氣索,暢論為難,於是乃於病中勉為作傳。」
是年詩除《珍珠岩》七律一首外,有《西岡望南嶽》一首,《秋雨延旦曉起有作》一首,《雨夕夢覺就枕戲效昌黎體近夢》一首,《吟已尤不得曙再次前韻廣之》一首。
以上五古。
《紅葉》二首。
五律。
《代書答舌劍韜》一首。
其詩云:「洣水東流岳阜西,魚書遙問浣花溪。千峰舊訪孤輪月,雙腳難拚一寸泥。大誓餘生聞虎嘯,衰年獨坐弄驢蹄。東山只履歸何日,草軟煙柔一杖藜。」
按:洣水源出酃縣,流經茶陵州,至攸縣,與攸水合。詩言「洣水東流」,蓋舌劍韜所居僧寺與洣水相近也。
《秋興》一首。
以上七律。
《辛酉日遣懷》四首。
按:第一首云:「短燭空燒桕,濁酒不薦椒。歲華知幾日,人道是今朝。」蓋作於正初。
《罌粟》一首,《相思子》一首。
以上五絕。
《山月歌》一首,《白雲歌》五首。
自注云:「效遜國先賢『朝見白雲飛出山』之作。」
《雜詠》四首。
按:第一首云:「雀啄霜餘數子紅」,第三首云:「叮嚀雪霰休陵藉」,蓋作於冬時。
《又雪》一首,《送劉生輯夏歸省重慶》一首。
詩云:「蒸江漱玉速蒼汀,玳瑁霜雲擁翠屏。歸向湘山高頂望,應瞻南極老人星。」
按:據詩中「南極老人星」之語,則「重慶」即重闈也。
以上七絕。
[康熙]二十五年丙寅(一六八六),先生六十八歲。
春正月晦,石崖先生卒,年八十一。
夏五月中旬,跋石崖先生《耐園家訓》。
《耐園家訓跋》末云:「柔兆攝提格之歲,律中蕤賓,中浣穀旦,季弟夫之跋。」
冬十月二十一日,從子敞卒,年五十七。
是年文除上文所引各篇外,有《孤鴻賦》一篇。
《姜齋文集·孤鴻賦》自注云:「為石崖作。」
按:賦云:「偕唼啑以嬉旋,幸芳洲之繾綣,曾不知心魂隔乎異軀,而蹤跡成乎疏遠。已而六翮已長,睥睨青霄。我衿子佩,遵道齊鑣。望雲逵於萬里,詎折翼於崇朝。」又云:「商歘忽而戒旦,偕息駕以南還。菰蔣槁而調飢姑忍,矰繳施而行路悲難,然且弔影矜雙,尋聲知和,垂翅雖頻,盟心自可。沐玉露之清泠,喙殘香於瓊顆。向荻岸而同棲,忘驚濤之屢簸。」皆以鴻雁之往來,比昆弟之出處也。
是年詩有《早春余雪屬目偶成》一首,《夏夕》一首,《為家兄作傳略已示從子敞》一首。
詩云:「無窮消一淚,墨外漬痕汪。」又云:「正可忘言說,將心告烈皇。」
以上五律。
《玩月》一首。
五排。
按:詩云:「雲際徘徊月,高天不損寒。三秋今夕未,萬里幾人看。」疑作於中秋。
《昔夢》一首,《雨余小步》一首,《初月》一首。
詩云:「六月四日收夕雨,一灣初上劃西清。」蓋即作於是日。
《冬日書懷》一首。
以上七律。
《絕句》八首。
五絕。
按:第二首云:「伏日人間暑,西風天際陰。」第四首云:「牽牛花巳發,天上候雙星。」蓋作於夏秋之際。
是年詞有「家兄傾背後諸君見慰重疊,恤其衰病,有逾量之獎,含淚作此答之」《滿江紅》一首。
[康熙]二十六年丁卯(一六八七),先生六十九歲。
夏六月,朱翠濤過草堂問病。
《七十自定稿》是年有《翠濤過草堂問病》七律二首。
按:第一首云:「稻露垂珠遠望平,疏風疏雨葛衣輕。楓林攝攝消殘暑,禪室登登待早晴。」蓋翠濤以夏末過草堂也。第二首云:「銀漢未傾憐酒盡,金風欲避倩雲圍。」又云:「觀獲送君歸下潠,西清一雁貼天飛。」蓋翠濤以七八月之際去草堂而歸也。
又按:第二首云:「江樓十載故心違」,江樓當是聽月樓,詳上文己酉年。
秋九月,葬石崖先生。
《七十自定稿》是年有《重過三座山與故人羅君遇贈之》七律一首,其詩云:「一雙鏡影髭凝雪,九月楓林葉墜斑。舊恨冰輪消兔闕,故交雪涕吊漁灣。」自注云:「羅君名映,字若庸,邵陽人。時垂執先兄之紼。」又有《宿別峰庵庶仙策杖來慰時方從哭送先兄歸壟返》七律一首,其首云:「冪冪蒼煙護小橋,回峰斜引上方遙。歸禽邀日沈平楚,宿露冷風潤綠蕉。」《沅湘耆舊集》載虎止詩有《挽羅得我先生》七絕三首,其第二首云:「八十三年剛骨立,雪霜殊覺有心難。」自注云:「名若庸,邵陽耆舊。年八十三,全發道服以終。」
是年文有《牧石先生暨吳太恭人合祔墓表》一篇。
墓表雲年:「年垂七十,乃克與敏輩勒遺緒於阡。」
是年詩除上文所引各首外,有《翠濤喜雨見懷病枕賦答》一首。
詩云:「靈雨自南來,飛集東皋野。」
按:《鼓棹初集》有《蘇幕遮》一首,題系「翠濤以新詩見懷作此答之。」其詞云:「春色三分還似此。和雨和煙,了卻詔光事。」所謂新詩即「喜雨見懷」之篇,是詞必同時所作。
《冬日雜興》二首。
以上五古。
《寄題翠濤新齋》一首。
詩云:「湘西開竹館,綠淨清溪源。」
按:《鼓棹初集》有《賀新郎》一首,題系「用韻寄題翠濤山居」。其詞云:「遍天涯總是王孫草。」又云:「畫駿不臨松雪譜。」自注云:「因憶趙子昂不類,遂及之。」當亦是時所作。
又按:《沅湘耆舊集》載虎止《元夜過翠濤先生洪山堂有作》七絕三首。未知山居新齋是否即洪山堂,俟考。
《仿李鄴侯天覆吾歌廣其意示於禮》一首。
以上七古。
《元夕獨坐》一首,《晦夕》一首。
按:此題列於《四月一日》題前,其詩云:「初暄留宿雨,向夕盡歸雲。」又云:「天情余靉靆,春賞憶殷勤。」蓋作於三月晦日。衡陽地暖,暑乘較早,故有「流螢濕霧熏」之語,又有「蓮葉無情甚」之語。
《四月一日》一首,《秋日雜詠》六首,《遣悶》二首。
以上五律。
《夏日喜何旨得見過》一首,《侄敏五十》二首。
鄧氏顯鶴云:「此二首從《家譜》采出。」
按:此二首在《七十自定稿》內。鄧氏為先生作小傳,但云「今所存詩稿有《五十自定稿》《六十自定稿》。」蓋未見《七十自定稿》也。余詳上文戊寅年。
以上七律。
[康熙]二十七年戊辰(一六八八),先生七十歲。
春正月,羅桐侯來訪。
《七十自定稿》是年有贈羅桐侯七律一首,題云:「羅桐侯受業先兄,存沒依軫,倍於餘子。春初過慰衰老,愴然酬贈。」其詩云:「紙窗竹屋俯寒泉,總角相看已囅然。莎徑情深尋帶草,蘆中恩重履漁船。重來棠杜初悲雨,老去桃花不記年。一卷申公詩說在,憑君珍重護秦煙。」
按:「總角相看」系追敘少小時事。先生幼年從兄讀書,桐侯系石崖先生門人,故與先生同硯席也。「蘆中漁船」系指壯歲時事,蓋先生避地時,桐侯曾為之解厄脫困也。「申公詩說」即指石崖之《詩傳合參》,蓋錄稿付桐侯收藏也。
又按:上年丁卯先生有贈羅君詩,自注云:「羅君名映,字若庸,邵陽人,時垂執先兄之紼。」其詩首二句云:「三十九年彈指間,居然無恙只青山。」今考先生於己丑四月避本邑土人之難,由間道赴粵,或者途經邵陽亦未可定。自己丑至丁卯,首尾正三十九年。以時地情事推之,則桐侯與若庸似即一人。然究未的顯證,俟考。
夏五月,編《南窗漫記》成。
《南窗漫記》末署「戊辰天中日南窗記。」
是年文有《武夷先生暨譚太孺人合葬墓誌》一篇。
《墓誌》云:「閱三十七年,冢子介之已卒,不孝季男夫之年七十矣,遘屯永世,將拂螻蟻,乃克志焉。」
《霜賦》一篇。
題下注「戊辰」字。
是年詩除《贈羅桐侯》七律一首外,有《始夏》一首《詠歸燕》一首。
以上五古。
《小步》一首。
按:首二句云:「林塘春間夙,小步愛微溫。」蓋作於春間。
《燕》一首,《夏夕》一首,《落日》一首。
以上五律。
《社前一日雪》一首,《二十四日又雪》一首,《寄題先兄祠屋》二首。
自注云:「戊辰五月己卯祁孫奉主入祠。祠,舊耐園也。」
又按:《姜齋詩剩稿》有《示侄孫生蕃》五古一首,未注年分。先生之胞侄三人:敞、敉、致。敞之二子名生祁、生郊,不名生蕃。先生作《家世節錄》時,歲在戊戌,敘武夷先生諸孫云:「敉以孝殞於難,致旱夭。」其下文云:「曾孫一:生祁,敞出。」則敉、致無子可知。是生蕃非胞侄孫也。先生之從兄三人:玉之、劍之、珍之。劍之早卒。玉之有孫生佑、生蔭,見《牧石先生墓表》。惟珍之後人未見於詩文集。疑生蕃為珍之孫。俟考。
又按:先生胞伯祖次峰公,胞叔祖太素公,見《家世節錄》。其後人之名未曾附書,因支派漸遠也。示生蕃之詩話語意甚摯,知非疏屬。
《崇禎癸未賊購捕峻亟先母舅玉卿譚翁以死誓脫某兄弟於虎吻謝世以來仰懷悲哽者三十餘年翁孫以扇索敏侄書字綴為哀吟代書苦不能請先兄俯和益以老淚淫淫承睫不止》一首。
詳上文癸未年。
《別峰庵二如表長老類知予者對眾大言天下無和嶠之癖者唯船山一漢愧不克任而表師志趣於此征矣就彼法中得坐脫其宜也詩以吊之》一首。
按:末句云:「秋山葉落冷枯藤」,蓋作於秋間。
《冬山即事》四首。
以上七律。
《敔築土室授童子讀題曰蕉畦口占示之》四首。
七絕。
按:虎止別號蕉畦,蓋取諸此。
[康熙]二十八年己巳(一六八九),先生七十一歲。
秋,編《識小錄》一捲成。
《識小錄》自序云:「識小者,不忍墜地也。陶潛氏曰:『今我不述,後生何聞哉?』顧以未得與於承平荃宰之下,少有所聞,百不逮一,病中約略憶而錄之。固不保其能傳,亦盡吾垂死之孤心而已。己巳秋,船山病叟王夫之錄。」
冬,劉思肯來訪,重寫小照。
《七十自定稿》是年有《野史劉生惜十年之別來訪山中為寫衰容賦贈》七律二首。
《鼓棹初集》有《鷓鴣天》一首,題系「劉思肯畫史為寫小像,雖不盡肖,聊為題之。」其詞云:「把鏡相看認不來,問人云此是姜齋。龜於朽後隨人卜,夢未圓時莫浪猜。誰筆仗,此形骸,閒愁輸汝兩眉開。鉛華未落君還在,我自從天乞活埋。」自注云:「觀生居舊題壁云:六經責我開生面,七尺從天乞活理。」
按:乙卯春先生泊舟長沙水綠洲,劉思肯為寫小照,賦七絕三首。自乙卯至己巳凡十五年。此詩題中但言「十年之別」者,中間曾經相見也。思肯為先生寫照兩次,而《鷓鴣天》一闕定為是年所作者,舊刻《老子衍》等書冠以《姜齋遺像》,其自題即系此首。《行述》載此詞亦謂「自題遺像」。且詞中所言情況,必是七十外所作,非五十外所作也。七律兩首,皆用「霜月」。第二首云:「映水愁窺徹骨寒。」又云:「江門蓑冷添藤笠。」故知作於是冬。第一首云:「重逢無暇問前游,老去並刀割舊愁。」蓋追敘前此相逢之事也。
是年文有《雜物贊》十六首。
《發積》《氣通》《天蠶絲》《香筒》《鬼見愁》《料絲鐙》《太平鼓》《活的兒》《果罩》《高柄碗》《盒袋》《高閣》《茶托》《爐幾》《看相》《袖籠》。前有小序。序云:「雨坐無聊,念平生風物,或時已滅裂,或人間尚有,而荒山不得邂逅,各為敘其原委而贊之。諸有當於大製作者不與。」
按:序來未著年分,然諸贊大指與《識小錄》相似,故列諸是年以俟考。
是年詩除贈野史劉生二首外,有《庶仙片紙見訊雲年過七十未為非幸無容侷促縈心既佩良規因之自廣》一首。
五古。
是年詞除上文所引題小照《鷓鴣天》一首外,有「翠濤作煨榾柮詩索和以詞代之」《漁家傲》六首。
詞見《鼓掉二集》。第六首云:「十九年來氈齧盡,歸鴻望斷長安信。莫嘆蘇卿霜染鬢,渠非困,多他一倍還添閏。」
按:十九年加倍為三十八年。先生以庚寅秋辭桂王於梧州,辛卯春還衡陽。自辛卯至己巳相距三十八年,巳多蘇卿一倍,加以庚寅半年,所謂還添閏也。故知作於是年。
又按:《鼓棹二集》仍有《沁園春》一首,題系「翠濤六帙,每句戲用彩色字」,未知作於何年,附記俟考。
[康熙]二十九年庚午(一六九〇),先生七十二歲。
春正月,編《夕堂永日諸論內編》《外編》各一捲成。
《夕堂永日諸論》自序云:「閱古今人所作詩不下十萬,經義亦數萬首。既乘山中孤寂之暇,有所點定,因論其大略如此。庚午補天穿日,船山老夫敘。」
按:先生有《夕堂八代詩選》《四唐詩選》《明詩選》。據此序中「山中點定」之語,當成於是年以前。至於《八代文選》及《詞選》,疑亦成於是年前後,附記俟考。
是年編《俟解》一捲成。
《俟解》題:「庚午湘西草堂作。」
又編《七十自定稿》成。
鄧氏顯鶴《船山著述目錄》云:「又有《買薇稿》《漧濤園初集》二書未見,殆亦詩文集也,附識其名於此。」
按:《漧濤園初集》當是早年所作,《買薇稿》當是晚歲所作。先生二十四歲以前之詩無考,當有在《漧濤園初集》之中者。七十二歲以後之詩無考,當有在《買薇稿》之中者。附記俟考。
[康熙]三十年辛未(一六九一),先生七十三歲。
秋,作《船山記》。
《船山記》云:「夫如是,船山者即吾山也,奚為而不可也?偶然謂之,歘然忘之,老且死,而船山者仍還其頑石。吾終於此而已矣。辛未深秋記。」
是年久病喘嗽。
《行述》云:「年七十三,久病喘嗽,而吟誦不衰。」
自作墓銘。
《行述》云:「其銘末句云:幸全歸於茲耶,固銜恤以永世。」潘傳云:「自題其墓曰:明遺臣王夫之之墓。自銘曰:抱劉越石之孤忠而命無從致,希張橫渠之正學而力不能企。幸全歸於茲耶,固銜恤以永世。」
鄭中丞端屬太守崔某饋粟帛請見。先生以病辭,受粟返帛。
潘傳云:「吳逆既平,我大中丞鄭氏端聞而嘉之,屬郡守崔某饋粟帛請見。先生以病辭,受其粟,返其帛。未幾卒於石船山。」《儒林傳稿》引余傳云:「吳逆平,巡撫嘉之,饋粟帛請見,夫之病,辭帛受粟。」
按:潘、余兩傳敘此事未著年分,然余傳下文云:「未幾卒。」潘傳下文云:「未幾卒於石船山。」知距卒時不遠。壬申正初,先生已歸道山,則此事當在辛未,故系諸此以俟考。
自明社既屋,先生隱居著述,徵辟屢至,堅辭不起。
《湘西草堂記》云:「先子自前明崇禎癸未張獻忠陷衡後,湘、岳之間三十餘年,羔幣踵至,終全志節,閉門著述。」
按:記言三十餘年羔幣踵至,則是屢經徵辟,惟年分無考,故附於此。
[康熙]三十一年壬申(一六九二),先生七十四歲。
春正月初二日辰時,先生卒。
《湘西草堂記》云:「迄壬申而先子奄背。」《行述》云:「次年元日,尚衣冠謁家廟。二日清晨,起坐不懌,指先祖征君行狀,墓銘付長孫生若曰:『汝慎藏之。』謂敔曰:『勿為吾立私諡也。』良久,命整衾,時方辰,遂就簀,正衾甫畢而逝,享壽七十有四。遺命禁用僧道。」《家譜》云:「於康熙壬申正月初二日午時歿。」
按:《行述》先言「清晨」,次言「良久」,終言「甫畢而逝」,則「時方辰」之「辰」字,斷非有誤。《家譜》作「午時」,恐是傳寫之訛。
葬於金蘭鄉高節里大羅山。
《家譜》云:「葬衡陽縣金蘭鄉高節里大羅山,虎形,未山丑向。自撰墓銘,有碑碣華表。」潘傳云:「葬於大樂山高節里。」
按:「樂」與「羅」音近,大樂山即大羅山也。
湖州季簡尤來吊。
《沅湘耆舊集》載虎止詩有《吳興季翁簡尤垂吊先大人塋遂約共游燕趙唐躬園力為阻行有作述懷》五古一首,其詩云:「孑孑蔚莪生,悠悠風波目。白髮已盈顛,紅塵日銷骨。眷言思遠道,有客勞存錄。慰我煢影孤,貽余蘭佩馥。為言燕趙士,慷慨相馳逐。胡為守荒林,煙寒困空谷?長劍宜有贈,囊錐焉可禿。且作連騎游,勿為握粟卜。老友貽書來:『君行勿太速。先人留遺書,大命曾申囑。未解卜升沉,當先念傾覆。』兀坐望飛鴻,遙心虛遠屬。」
按:《鼓棹初集》有「贈季簡尤初度」《瀟湘逢故人慢》一首,自注云:「簡尤五十,髭髯如雪已十餘年矣。」蓋即此人,其名俟考。
董達自華亭來吊。
《沅湘耆舊集》載虎止《贈董君達》詩云:「昔歲翁重遊,余棘方顛連。握手湘岸樓,落照春光蘭闌,翁復吊船山,山陽淚潺湲。」
[康熙]四十六年丁亥(一七〇七),同邑紳士呈請入祀衡陽鄉賢祠。
《家譜》雲載邑志:「崇祀鄉賢。」
按:《楚詞通釋》前有鎮江張仕可序,系康熙四十六年所作,其中云:「紳衿有鄉祀之請。」
子四人:勿藥。
《家譜》云:「早亡。」
攽。
《家譜》云:「字曷功,號蓄園,陶氏出。」《沅湘耆舊集·王曷功攽小傳》云:「而農先生長子,與弟敔齊名,著有《詩經釋略》。詩不多見。」
勿慕。
《家譜》云:「早亡。」
敔。
按:虎止生於順治七年庚寅,至康熙四十八年己丑年六十歲,五十八年己亥年七十歲,雍正二年甲辰年七十五歲。《湘西草堂記》蓋作於是年。《沅湘耆舊集》載虎止詩有《庚戌五月臥疴石鼓山和昌藜韻述懷時偕宋席雲修邑乘》五古一首,是雍正八年虎止年八十一歲尚無恙也。其卒當在雍正十二年甲寅以前,說詳下文。
又按:鄧氏顯鶴云:「宋席雲名薊齡,衡陽人,與其子士莊回中式康熙庚子科湖南鄉試舉人,時年八十有四。方志載其為督學習公《教思碑頌》,年已九十五矣。習公名雋,字載展,吳縣人,以雍正四年丙午來督湖南科試,至九年辛亥始受代。」據此,則庚戌修志時席雲年九十四,長於虎止十三歲。虎止詩云:「我生虛歲月,垂老益衰懦。」年逾八十而稱稱「垂老」者,以對年逾九十者言之也。
又按:先生《張子正蒙注》有虎止「附註」,《老子衍》有虎止「纂注」,《莊子解》有虎止「增注」,此外稿本亦虎止輯錄者居多,非獨謹守遺書不墜先緒也。
孫六人:
生若。《家譜》云:「字以似,號竹溪,府學歲貢生。」
生茲。《家譜》云:「字允在,號佚庵。」
生蒼。《家譜》云:「字籀文,邑庠生,冊名文園。」
生薳。《家譜》云:「字內榮,號庸庵,邑庠生,冊名大澍。俱攽子。」
生范。《家譜》云:「字復淳。」
生荃。《家譜》云:「字信芳,號芸者,邑廩生。俱敔子。」《沅湘耆舊集·王秀才生荃小傳》云:「字信芳,衡陽人,諸生。虎止先生之子,而農先生諸孫也。有《芸者韻語》《芸者古文》二帙,附刊《夕堂諸論》後。信芳名家子,矢音不多,崛強生硬,力避庸熟,猶不失蕉畦家法。」又載生荃詩題云:「乙卯元日過洪山堂省朱丈,歸讀先子遺稿,有《元夕過翠濤先生洪山堂》六首。翠濤先生,先大父船山集中所稱翠濤王孫也。瞻屋之悲,依稀碩果,集中三致意焉。故先子句云:『詠鳥柴桑曾伴醉,多情宋玉自悲秋。』感今追昔,敬賡元韻,寄朱十兄。」
按:乙卯為雍正十三年。是年元旦詩題即稱「先子」,則虎止之卒必在甲寅以前可知。詩中云:「西台作記人何在,逝水淙淙沒釣磯。」蓋信芳以謝皋羽比其祖也。
又按:《沅湘耆舊集》載虎止《懷朱旦復》五律一首,有「秋老蘭應賦,春歸草尚芳」之語,疑旦復為翠譸子侄輩,信芳所稱朱十兄又旦復之子侄行也。
曾孫十六人:
永緯。《家譜》云:「字星遠,號本軒。」
按:《黃書》稿本有「長曾孫永諱編次」之語,《莊子通》稿本有「長曾孫永諱星遠編次」之語。
永綬。《家譜》云:「字佩青。」
永紓。《家譜》云:「字靖山。俱生茲子。」
永縈。《家譜》云:「字其旋,號松山。生蒼子。」
永績。《家譜》云:「字於常。」
永緗。《家譜》云:「字文明。」
永紉。《家譜》云:「字佩蘭。」
《王船山先生年譜》卷下終
《王船山先生年譜》全書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