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船山先生年譜卷下
2024-10-10 20:21:25
作者: 王夫之
[順治]十一年甲午(一六五四),先生三十六歲。
秋八月,避兵於永州零陵北洞瑤中。
九月,從子敉避兵他所,為游騎所殺,作哀吟以悲之。
復遷於常寧山中,授徒自給,所寓與士人殷銘鄰近,本舊相識,因為序其時藝。
《姜齋文集·殷浴日時藝序》云:「家則堂南歸,以《春秋》教授,則未知其所授者,以道聖人經世之意邪?其以為所授者羔雁之技邪?謝侍郎賣卜,與子言孝,與弟言悌,則授以道矣。技道合,則則堂可無河漢於疊山。何也?進乎道矣。甲午避兵入宜江山中,有侄子之慟,浴日拂拭而慰之。少間,無以閱日,浴日始以帖括見示,繼此而宜江士友泛晉而與余言帖括。浴日少與余同文場,已與余同漂泊,今又與余同為訓詁師以自給。以意征言,將期於道。有知言者,當謂余非與浴日言技矣。」《家世節錄》云:「敉、致皆仲兄出。敉以孝殞於難,致早夭。」《五十自定稿》是年有哀從子敉詩,題云:「從子敉遘憫以後,與予共命而活者七年。頃予竄身瑤中,不自以必生為謀。敉因留侍伯兄。時序未改,避伏失據,掠騎集其四維。方間道往迎,已罹鞠凶矣。悲激之下,時有哀吟,草遽佚落,僅存絕句四首。」第一首云:「斜日荒荒打棗天,山頭回首杳墟煙。當時不道今生別,猶向金風淚黯然。」笫三首云:「岳阡秋草應含怨,萬樹嚴霜殺一林。」《沅湘耆舊集·殷歲貢銘小傳》云:「銘字浴日,常寧人,順治朝貢生,與衡陽王姜齋先生交好,為序其文集行世。」
按:《六十自定稿》庚戌歲《懷入山來所棲伏林谷得二十九首》,其中《釣竹源》《雲台山》兩題自注云:「右零陵北洞。」今考此二十九首歷數隱遁之地,以時之先後為敘。零陵北洞兩詩列於祁、邵四詩之後,宜江二詩之前,故知竄身瑤中即在零陵北洞。敉為鏗齋先生之子。鏗齋歿於丁亥。自丁亥下推七年之後,正是甲午。詩言「金風」,又言「打棗天」,故知先生與敉別於秋八月。題言「時序未改,已罹鞠凶」,詩言「岳阡秋草」「萬樹嚴霜」,故知敉以九月遇害。宜江出常寧東南塔山,故常寧有宜江、宜山之名,《殷浴日時藝序》言「避兵入宜江山中,有侄子之慟」,則由零陵北洞遷常寧當即在秋末冬初。浴日本常寧士人,避兵宜江山中,與先生所居相近,並以授徒自給,故序引家鉉翁之事以相勉也。
又按:《家世節錄》言敉以孝殉於難,當是奉母避兵而遇害。先生哀從子詩第二首云:「黑海難全一葉舟,誰將完卵望鵂鶹」,蓋盡室偕亡也。第四首云:「情根悔不鋤苗早,蔓草縈絲自惹愁。至竟潘安悲白首,人間何有墜珠樓。」意者敉之友人有同死者,而侍婢有流落未死者歟?
又按:《行述》敘先生隨地托足云:「或在耒陽。」潘傳雲「先生遂浪遊於浯溪、郴州、耒陽、晉寧、漣邵之間。」不言常寧而言耒陽,蓋常寧本由耒陽而分。意者先生居常寧時亦曾往來耒陽,故舉耒陽以括之歟?
是年文有《殷浴日時文序》一篇。
是年詩除哀從子詩草佚落僅存絕句四首外,有《秦王卷衣》一首。《長干曲》一首。
記住全網最快小説站𝒃𝒂𝒏𝒙𝒊𝒂𝒃𝒂.𝒄𝒐𝒎
詩云:「秦淮通北固,流月帶潮來。郎今渡京口,日暮使人猜。」
按:據《南疆繹史》,是年張忠烈煌言軍吳淞,會張名振之師入長江趨丹陽,掠丹徒,登金山,望石頭城,遙祭孝陵,烽火連江,江寧震動。而上游有夙約,失期不至,乃左次崇明,俄復入江,掠瓜洲、儀征,薄燕子磯。而所期終不至,師徒單弱,遂乘流東下,仍駐滃州。據《永曆實錄·桂王紀》及《李定國傳》,上年定國已欲由東粵與鄭鴻逵、鄭成功會合,本年復請由海道諭鄭鴻逵。據《五藩實錄》,是年鄭成功發水陸師應李定國於粵東。鴻逵即成功之叔。二鄭與二張聲勢相倚,所謂上游有夙約,宜即定國;其所以失期不至者,則以方退守南寧、泗城,未能如約也。詩言秦淮、北固、京口,其為此而發歟?
以上五絕。
按:詩云:「可憐秋色里,獨唱《望江南》。」蓋與《長干曲》同意。《鼓棹初集·望江南》五闕題系「本意」,《望海潮》一闕題亦系「本意」,疑皆是時所作。
《哭李一超》一首。
按:丁未歲有哀故孝廉李一超元配林孺人七律二首。題云:「一超以懷貞窮愁死。」一超之名俟考。
《再哭季林兼追悼小勇匡社舊遊》一首。
按:季林即郭鳳躚,詳見上文己丑年。
《晦日》二首。
第一首云:「春色去堂堂,清和損歲芳。」第二首云:「九春余此夕,落照已前山。」
按:此晦日謂三月晦日。
《夏夜》一首。
以上五律。
[順治]十二年乙未(一六五五),先生三十七歲。
春,遷居郴州興寧山中,借僧寺授徒,為從游者說《春秋》。始作《周易外傳》。吟《瀟湘小八景》詞。
按:《行述》敘先生隨地托跡云:「或在郴州,或在晉寧。」潘傳云:「先生遂浪遊於浯溪、郴州、耒陽、晉寧、漣、邵之間。」晉寧即興寧縣舊名,非雲南之晉寧州也。此興寧系湖南郴州之縣,非屬廣東嘉應州之縣也。據詩中「南嶽」「東林」之語,蓋授徒於寺中矣。
又按:興寧在郴州東北百里。先生居郴州,或在居晉寧前,或在居晉寧後。故《行述》與潘傳皆以郴州、晉寧並舉也。
又按:《瀟湘怨詞》另編一卷,系《夕堂戲墨》卷七。小八景詞題系《雁峰煙雨》《石鼓江山》《東洲桃浪》《西湖荷花》《花葯春溪》《岳亭雪嶺》《朱陵仙洞》《青草漁燈》。
復遷居常寧西莊園,變姓名為瑤人。其時邑士王文儼隱於東卜園,敬其志節,恆供瞻之。
《沅湘耆舊集·船山先生小傳》云:「嘗匿常寧瑤洞,變姓名為瑤人。」又《王山人國甲小傳》云:「字鼎三,一字建子,常寧人。縣學生,有《拾遺山人詩鈔》。」又王國甲《述舊詩》第一首云:「凹霞風已古,獨憶雅田雲。」自註:「世居凹霞,高祖丁明季流寇之亂,始遷雅田。」第二首云:「東卜余殘壁,西莊待隱君。」自註:「明季,高祖文儼先生上《中興戰守策》。鐘山軍乏餉,高祖具酒食邀七十里長。動以捐紆國急,高祖親董解赴軍。晚年隱於東卜園,號東卜先生。衡陽王而農先生亦來隱於邑之西莊園為瑤人,飲食皆高祖給之。」
按:《六十自定稿》庚戌歲《懷入山來所棲伏林谷得二十九首》,其中《西莊源》《小祗園》二首自注云:「右宜江。」西莊源與西莊園當即一地。《五十自定稿》丁酉歲《西莊源》五古詩一首,其題云:「念居此三載。」自乙未至丁酉,首尾正得三年。故知遷居西莊定在是歲也。
又按:《沅湘耆舊集·王山長祚隆小傳》云:「字卜子,一字一峰,常寧人,縣學生,嘗應聘為嶽麓山長。」今檢鄧氏所選,有《酬王姜齋先生》五古一首,中有「十旬五得飢,體癯容愈少。道逢衣褐游,風雨憐同調」之語,足證交宜之厚。東卜與卜子同邑同姓,未知是否同族。其元孫國甲稱為文儼先生,當是其字也,其名俟考。
又按:是年桂王在安隆稱永曆九年,鄧傳敘常寧瑤洞事於緬甸覆沒後,非也。
是年始撰《老子衍》。
按:《老子衍·自序》敘始撰之時云:「歲在旃蒙協洽。」此草創於乙未年之證。
是年文有《老子衍自序》一篇。
按:序末雲「作於壯月己未」,蓋初稿成於八月間也。
是年詩有《春日書情》一首。
五古。
《為晉寧諸子說春秋口占自笑》四首。
五絕。
《八月梨花》一首。
五排。
《讀指南集》二首。
七律。
《君子有所思行》一首。
樂府。
《斸蕨行》一首。
歌行。
[順治]十三年丙申(一六五六),先生三十八歲。
春三月,編《黃書》成。
《黃書》自序云:「歲德在丙,火運宣也。斗建維辰,春氣全也。文明以應,竊承天也。太原之系,世胄綿也。為漢大行,忠效捐也。悲懣窮愁,退論旃也。明明我後,逖播遷也。俟之方將,須永年也。」
按:太原為王氏之望,大行即行人之官。我後謂桂王,是年由安隆遷雲南,故有播遷之語。歲德在丙,定系丙申,斗建維辰,顯為三月。
秋,暫往興寧。
冬,暫還衡陽,登衡山雙髻峰,仍至常寧。
《五十自定稿》是年《新秋看洋山雨過》詩云:「南楚秋風日,輕陰太白方。」又《重登雙髻峰》詩云:「振衣情不愜,北望暮雲寒。」
按:《姜齋文集·小雲山記》云:「南盡晉寧之洋山。」是洋山在興寧境內。據「新秋看洋山雨過」之語,知秋間在興寧。據「北望暮雲寒」之語,知重登雙髻峰在冬日。
又按:《登雙髻峰》後一首題為「二賢祠」。今考《蓮峰志》,二賢祠祀朱子、張南軒,去雙髻峰不遠,當亦彼時所作。知仍至常寧者,說詳下年丁酉。
是年詩有《春盡從子敞寄山居雪詠絕句欻爾隔歲聊復和之》二首。《痛》《噦》《顫》《寒》《熱》《癢》《哭》《笑》共八首。
以上五絕。
《重登雙髻峰》一首。《二賢祠重讀義興相公詩感賦》一首。
以上五律。
按:義興相公謂堵牧游。詩末二句云:「清潯二千里,遺恨在軍謠。」自注云:「公於蒼梧以軍謠十首授余梓行。」詳見上文已丑年。
《新秋看洋山雨過》一首。
五排。
《哭歐陽三弟叔敬沉湘》六首。
七絕。
第一首云:「菖雨風杜若香,《懷沙》千古吊瀟湘。」第二首云:「通眉舊是玉樓仙,昌谷春消野竹煙。誓倒奚囊傳好句,人間差有外兄賢。」第三首云:「荊榛小徑對春溪,月上芭蕉碧影迷。池館山陽留不得,愁來唯伴野猿啼。」第四首云:「調孤雌霓休文句,哭碎靈床子敬琴。」第五首云:「十四年來爭一死,英雄消受野棠開。」第六首云:「岸谷消沉羊叔子,推恩無分到中郎。」
按:據「懷沙」「一死」之語,知沉湘由於殉節。據「春溪」「池館」之語,知是詩作於春間。據「休文」「子敬」之語,知夙以文字相契。據「昌谷」「外兄」之語,知為中表之親。據「叔子」「中郎」之語,知系母黨之戚。今考《家世節錄》云:「先太孺人姓譚氏。外王母歐陽太君。歐陽太君母生元素公炳,舉於鄉,官郡丞。」叔敬當是元素孫行,故先生稱之為弟也。
[順治]十四年丁酉(一六五七),先生三十九歲。
春三月去常寧還衡陽,居岳後雙髻峰。
按:舜帝峰即九疑山之中峰。九疑山在衡州、永州之間。常寧系衡州府南屬邑,與永州連界。舂陵水流經縣東。「游倏綠漪」,顯系春景。「芳草未歇」,行將夏初。故知去常寧當在三月。雉入大水為蜃,月令在孟冬之月。「吾生匪蜃雉」之語與題目《冬遇》相應。「聊息朱鳥麓」之語,乃還居衡山之明徵。蓋去冬由衡陽至常寧,茲春復去常寧歸衡陽也。辛丑歲《岳峰悼亡》詩云:「三年烹白石,余瀋咽龍湍」,謂居常寧三年。又云:「到來猶自喜,仿佛近檐除。小圃忙挑菜,閒窗笑讀書」,即指岳峰舊居。知在岳後雙髻峰者,說詳下文戊戌年。
自辛卯返楚後,隨地托跡,所至之處,人士俱極依慕。
《行述》云:「自此隨地托跡,或在浯,或在郴,或在耒,或在晉寧,或在漣、邵之間。所寓之處,人士俱極依慕。亡考不久留,輒辭去。」潘傳云:「先生遂浪遊於浯溪、郴州、耒盼、晉寧、漣、邵之間。凡所至期月,人士慕從者眾,輒辭去。」
按:《行述》及潘傳述遊歷之地皆在歸衡岳之前,是也。惟《行述》敘隨地托跡於就職行人之下,中間崎嶇兩粵之事,闕而不書,未免太略,疑是刪節之本。潘傳敘浪遊於壬寅聞緬變之下,則止求筆墨簡淨而忘其先後倒置矣。
是年詩除上文所引五古二首外,有《花詠八首》。
《櫻桃》《迎春》《山礬》《紫荊》《杜鵑》《黃杜鵑》《金釵股》《岡桐》。
《即事》一首。
以上五律。
《冬盡過劉庶先夜話效時》一首。
七律。
《沅湘耆舊集·劉近魯小傳》云:「字庶先,一作庶仙,衡陽人,仕履無考。」自注云:「案船山《小雲山記》末云:『友人劉近魯居其下。』」
《小步》一首。《吟得》一首。《折楊柳》一首。
以上七絕。
[順治]]十五年戊戌(一六五八),先生四十歲。
秋九月朔,編《家世節錄》成。
《家世節錄》自序末署:「時永曆十有二年季秋月朔日乙未。」
按:是年桂王在雲南。我軍三路入黔,貴州已歸我版圖。殘明僅餘滇省,其勢岌岌危殆。故序中有「國緒如線」之語。
是年居岳後雙髻峰。門人衡山戴日煥來謁。
《姜齋詩剩稿》丙辰歲有《戊戌岳後辱戴晉元見訪今來復連榻旃檀口占五古一首》。其篇首云:「我居雙髻峰,峰雲嘗相護。雲里忽逢君,不畏潭龍妒。荏苒十八年,夢中時一遇。」《沅湘耆舊集·戴山人日煥小傳》云:「字晉元,衡山諸生。家世饒財,明季盪於寇。年逾冠,尚未就傅。時避兵岳寺,貧不能具膏火,夜執書就佛燈讀,遂通五經及諸子,尤邃於《易》。後游王船山先生之門,所造益深博。」
按:《剩稿》此詩,《沅湘耆舊集》亦載,題止「寄友」二字,蓋所見之本不同。意者晉元奉先生為師,而先生待之如友,故以「寄友」為題,而戊戌以下為序歟?
是年詩有《明妃曲》一首。
七絕。
《枯魚過河泣》一首。
樂府。
[順治]十六年己亥(一六五九),先生四十一歲。
是年仍居岳後雙髻峰。
《詩經稗疏》卷二《螟蛉有子果蠃負之》條下云:「夫之在南嶽,有山僧如滿言其如此,因導夫之自於紙卷中展看,一一悉符陶、段之說。」
按:「在南嶽」系久居之語,非偶至之詞。先生前此居南嶽累年,然是年最為閒暇,故所賦《山居雜體》各題,如《卦名》《縣名》《建除》《吃口》之類,多出戲筆。《南嶽摘茶詞》亦從容無事時所作。其體察螟蛉果蠃,似當即在此時。至下年移居湘西後,雖亦偶至南嶽,然未必久居矣。故系諸是年以俟考。
是年詩有《山居雜體卦名》一首。
五古。
《山居雜體吃口詩》一首。《口字詩》一首。
以上五絕。
《山居雜體縣名》一首。
五律。
《山居雜體建除》一首。
五排。
《南嶽摘茶詞》十首。
七絕。
《山居雜體兩頭纖纖》一首。《山居雜體五雜俎》一首。
以上歌行。
[順治]十七年庚子(一六六〇),先生四十二歲。
是年由岳後雙髻峰徙居湘西金蘭鄉茱萸塘,造小室,蓬檐篾壁,名敗葉廬。
《六十自定稿·懷入山來所棲伏林谷得二十九首》,其中《茱萸塘》《敗葉廬》二首自注云:「右湘西。」先生次子敔《湘西草堂記》云:「迄歲庚子,乃徙居於湘西之金蘭鄉,卜舍於茱萸塘。初造小室,名之曰敗葉廬。蓬檐竹牖,植木為柱,編篾為壁。」
是年詩有《哭內弟鄭忝生》一首。
歌行。
按:詩中有「日夕君不來,春雲覆平野」之語,當作於春間。
《正落花詩十首》。
《落花詩》自序云:「庚子冬初得些庵、大觀諸老詩,讀而和之,成十首。變而仍雅,是故得謂之正。」
按:些庵即郭天門司馬。《沅湘耆舊集》些庵有《留別大觀》七律二首,自註:「公為余詩,有《問石》七章。」則大觀固些庵同志也。鄧氏顯鶴《些庵先生郭都賢小傳》云:「初依熊魚山開元、尹洞庭民興於嘉興。」今考《六十自定稿·知李雨蒼長逝遙望魚山哭之》第四首云:「赤璧雄風百戰酣,新安碧血灑江南。大觀綽板先君歇,淒絕吳江老蘗庵。」自註:「雨蒼早與金正希、尹洞庭、熊魚山齊名,時金已殉難,尹亦先逝,熊公僧隱吳江,存亡未審。」據此則大觀姓尹名民興,字洞庭,一字大觀也。
《續落花詩三十首》《廣落花詩三十首》《寄詠落花十首》《落花諢體十首》《補落花詩九首》。
以上七律。
按:《落花詩》另編一卷,系《夕堂戲墨》卷一。然非成於一時,故小引有「自冬徂夏」之語。又有「此帙之登,逢秋斯盡」之語,蓋庚子冬初始作,辛丑秋末編成也。
[順治]十八年辛丑(一六六一),先生四十三歲。
夏六月二十一日,繼室鄭孺人卒,年二十九。
《家譜》云:「繼配襄陽鄭氏,於順治辛丑六月二十一日子時歿。」
按:鄭孺人生於癸酉,是年二十九。
秋,葬鄭孺人於大羅山。
《家譜》云:「繼配襄陽鄭氏,葬大羅山,未山丑向,有墓誌。」
按:陶孺人墓誌,譜言參憲劉明遇撰。鄭孺人墓誌,譜未言撰人,疑即先生所撰,而文集逸去,俟考。
又按:鄭孺人葬期知在是年秋間者,《五十自定稿》是年詩大都關涉悼亡,就中《來時路悼亡》第一首云:「今者復何日,秋原稱葉黃。」《岳峰悼亡》第四首云:「蝶飛三月兩,楓落一林霜。」《初度日占》第一首云:「橫風斜雨掠荒邱。」先生誕辰系九月初一,孺人葬期似即在其時。
是年詩有《來時路悼亡》三首。
五古。
《岳峰悼亡》四首。
五律。
《哀管生永敘》一首。
五排。
《續哀雨詩四首》。
七律。
序云:「今茲病中,搜讀舊稿。又值秋杪,寒雨無極,益增感悼,重賦四章。」
《初度日占》六首。
七絕。
按:第一首云:「十五年來老楚困」,蓋自丁亥衡州失守,至辛丑十五年也。第三首云:「十一年前一死遲,臣忠婦節兩參差。北枝落盡南枝老,辜負催歸有子規。」辛丑前十一年系庚寅。其年冬,先生困於永福水砦,不獲南扈桂王。鄭孺人勸由間道歸楚。詩所謂「臣忠婦節」「辜負催歸」,即指此也。第二首云:「一萬五千三百三,愁絲日日纏春蠶。」此仿《左傳》「二萬六千六百有六旬」之語,蓋先生生於己未,至辛丑四十三歲,而自己未九月初一日至辛丑九月初一日實得四十二年,為月五百有四,為日一萬五千一百有二旬。約計每年餘十一日,為日四百有六旬有二日,除補小盡二百有五旬二日外,仍餘二百有一句。合計約得此數。
又按:《鼓棹初集》《二集》內亦多悼亡之作。除《初集》「憶舊」《青玉案》一闕,「懷舊」《霜天曉角》前一闕後一闕,《二集》「憶舊」《減字木蘭花》二闕,「憶舊」《鳳凰台上憶吹簫》一闕,已詳上文庚寅、辛卯兩年外,《初集》「憶舊」《滿江紅》云:「魂已杳,黃頭婦」,顯系悼亡之作。《二集》「憶舊」《掃地花》云:「自惹閒愁後,對蓮岳雲壓,苔潭珠濺,爐煙孤瘦。嘆渺渺京華,不堪回首。碧海人歸,雄劍誰憐孤吼。空凝望,繞湘流暮雲荒岫」,皆言偕鄭孺人由粵還楚時事。「憶舊」《望梅》云:「奈暝色催人,孤燈結蕊。夢鎖寒帷,數盡題愁錦字。當年醖就萬斛,送春殘淚。」亦鄭孺人逝後所作。諸詞雖未必盡作於是年,然大約是年作者居多也。
[康熙]元年壬寅(一六六二),先生四十四歲。
春二月十三日,桂王為大清兵由緬甸執至雲南省城。
夏四月二十五日,桂王為吳三桂所害。
潘傳云:「壬寅,聞緬甸之變。明之藩封庶孽稱監國假位號者,於是乎殄盡。」
按:桂王於上年十二月已為緬甸人執送軍前。永曆年號止於十五年,不得有十六年矣。《永曆實錄》謂永曆十六年在緬甸,緬人劫之入雲南。蓋傳聞未審。
是年詩有《為宋子主人送高漸離入秦》一首。
五絕。
《迎秋八首》。
五律。
《詠史二十七首》。
六言。
《來日大難》一首。《長相思》二首。
以上樂府。
按:是年詩大都為桂王而作。《長相思》第二首云:「長相思,永離別,地坼天乖清淚竭。油卜罷春燈,寒砧謝秋節。寶帶裂同心,他生就君結。」其詞甚苦,其志尤可悲矣。
又按:《鼓棹二集·金人捧露盤》「和曾純甫春晚感舊韻」詞云:「古崧台,雙闕杳無蹤。」又云:「魂歸朱邸舊離宮。」又《燭影搖紅》「十月十九日」詞云:「驂鸞不待玉京游,難挽瑤池轍。」又云:「幾處啼鳥,橋山夜月。」今考「崧台雙闕」謂桂王以肇慶為行闕。「朱邸離宮」謂衡州為桂藩舊邸。十月十九日系桂王生辰。「魂歸無蹤」「橋山夜月」,知其時桂王已歿。當亦是歲所作也。
[康熙]二年癸卯(一六六三),先生四十五歲。
夏六月望,編《和遣興詩》七十六首,《廣遣興詩》五十八首。
《夕堂戲墨》卷二《讀甘蔗生遣興詩次韻而和之》序云:「者回自別,休道是望州亭相見也。鳥道音書,無從通一線在。今春有杜鵑花,不覺到鐵牆拗,王君延入新齋,為他和石灰泥壁,忽拈一帙詩,沒其所自得,教認取誰家筆仗。卒讀久之,乃知是者跛漢。王君笑指石灰桶,說尋常謂道人認得行貨,今乃充此物經紀,眯著眼看秤斛邪?者是十三年前借山在靈溪所作。想者跛漢,白椎又換。借山在一瓠鼻尖上安單,一瓠在借山眉毛上厝鼎。於是為次韻而和之,不能寄甘蔗生也。癸卯六月望,茱萸塘漫記。」
按:詩中用「衛公」二字,自注云:「甘蔗生故字。」今考衛公系金堡之字。堡又號借山,亦稱甘蔗生。序中稱為跛漢,因其受杖後左足跛也。堡為僧之後,品行益卑,故黃晦木斥其墮落於沿門托缽之堂頭,檀默齋目為勢利和尚。而先生當日因道途隔絕,未之知也,否則唾棄之不暇,尚肯和其詩哉!
又按:《六十自定稿》己酉年有《效柏梁體壽王愷六》詩云:「鐵牆拗頭綠鳳棲。」此序所云鐵牆拗王君,必是愷六。
是年詩除《遺興》《廣遺興》外,有《絕句三首》。
五絕。
按:第一首云:「乍暖回亭午。」第二首云:「春風款款中。」第三首云:「轉轉春條緩。」則此《絕句三首》當作於春間,在《遺興》之前。
[康熙]三年甲辰(一六六四),先生四十六歲。
是年始游湘西小雲山,與歐大生、劉近魯同登。嗣後歲一登之不倦。
《小雲山記》云:「湘西之山,自耶姜並湘以東,其複數十,以北至於大雲。北又東,其復十數,皆漸伏而為曼衍。登小雲,複者皆伏,而曼衍盡見,為方八十里,以至於蒸、湘之交。蓋小雲者,當湘西群山之東,得大雲之委而臨曼衍之首者也。是故湘西之山,觀之尤者,逮乎小雲而盡。予自甲辰始游,嗣後歲一登之不倦。友人劉近魯居其下,有高閣藏書六千餘卷,導予游者。」《姜齋詩剩稿》有《同歐子直劉庶先登小雲山》七律一首。《沅湘耆舊集·歐子直大生小傳》云:「衡陽人,康熙中貢生。船山先生有《同歐子直劉庶先登小雲山》及《深秋望歐子直》數詩,可想見其人品矣。」
是年詩除《登小雲山》一首外,有《感遇》十一首。
五古。
《寒月》一首。
五律。
《人日》一首。《又雪同歐子直》一首。《五日攜攽兒同子直洎賢從哲仲小飲分得端字》一首。《即事有贈》一首。
以上七律。
《管大兄弓伯輓歌二首》。
歌行。
序云:「有明文學管嗣箕弓伯,以今癸卯冬,卒於南嶽百丈山。病乃使余有宿草而不得哭。其明年,返靈筵於高節里之故居,乃申一慟。今勿說弓伯兄之死,得年五十有二,考終於室,弓伯兄固久不期此。癸未賊投人於湘水,雁行相接,兄犯其不測,以保難弟之節,一死矣。戊子起兵不利,縲而繫於潭獄,刻日就白刃者,一死矣。庚寅流離困病於嶺南,犯難以護難弟於長林,一死矣。以身突其三死,而誰期為一者之考終?」鄧氏顯鶴云:「按弓伯為冶忡舍人嗣裘之兄。舍人崎嶇嶺表,竄伏瑤洞以死。」
按:戊子年先生偕冶仲舉義。序所言戊子起兵,當即彼時之事。
[康熙]四年乙巳(一六六五),先生四十七歲。
春正月,《和梅花百詠》。
《和梅花百詠》自記云:「抵今又十五年矣。今歲人日,得季霞伯兄簡卿寄到伯修元稿。潸然讀已,以示歐子直。子直欣然屬和,仍從臾老漢為前驅祓道。時方重定《讀書說》,良不暇及。乃懷昔耿耿,且思以掛劍三子者,掛劍廣生。遂乘燈下兩夕了之。湘三子所和,舊用馮韻,以其落字多腐,又仿流俗上馬跌法,故雖仍其題,而自用韻,亦以著余自和三子者,非和馮也。乙巳補天穿日茱萸塘記。」《沅湘耆舊集·龍孔蒸小傳》云:「字簡卿,湘鄉人。兄弟自相師友。明末嶺鄉薦,旋棄去。鼎革後閉門授徒。經略洪公欲延之幕府,不就。湘人傳有《拯湘錄》《墜糧逸案》,皆其所手纂也。」
按:「湘三子」謂洪業嘉、龍孔蒸、歐陽淑,皆湘鄉人。廣生謂江陵李芳先,詳見上文丙戌、丁亥、庚寅等年。自記言「抵今十五年」,對上文庚寅而言。乙巳距庚寅正十五年也。
又按:《和梅花百詠》另自為卷,系《夕堂戲墨》卷三。
三月初三日,作《瀟湘小八景詞》自記。
自記云:「乙未春詠瀟湘小八景,閱今十年矣。搜破篋得之,亦了不異初意。深山春盡,花落鵑啼,乃不敢重吟此曲。乙巳上巳茱萸塘記。」
秋八月,和王穉登梅花絕句。
《和梅花百詠》末附《追和王百榖梅花絕句十首》,序云:「乙巳中秋,坐彭城君小軒,得王百榖集,就中梅花十絕,尤為清健,因次其韻。」
按:詩中有「彭城才子最憐梅」之語。彭城為劉氏郡望。先生交遊中劉姓不少,而同邑者以劉庶仙為最著,且居址較近。蹤跡最密。是年先生未離衡陽。上年曾偕庶仙登小雲山,則彭城君、彭城才子,當是庶仙也。
是年重定《讀四書大全說》十卷。
按:《和梅花百詠》自記云:「時方重定《讀書說》。」蓋《讀書說》即《讀四書大全說》之省文,其始輯在何年,俟考。
是年詩除梅花絕句外,有《和陶停雲贈芋岩五十初度》四首。
四言。
《夏日端居》一首。《雲山妙峰庵雲是申泰芝煉丹處》一首。
以上五古。
《小雲山記》云:「或曰道士申泰芝者修其養生之術於大雲,而以小云為別館,故小之。養生者去,僧或廬之。廬下蒔雜花,四時縈砌。右有池,不溢不竭。」
按:詩中有「首夏積翠鮮,亭午條風涼」之語,蓋作於四月。妙峰庵即記所謂僧廬也。
《愷六種鳳仙花盈畝聊題長句》一首。
五律。
《人日新晴》一首。《秋雨同子直》一首。《又雨》一首。《夜》一首。
以上七律。
《避暑王愷六山莊會夕雨放歌》一首。
歌行。
按:山莊蓋即鐵牆坳之地。
[康熙]五年丙午(一六六六),先生四十八歲。
是年詩有《秋陰》一首。《歐子直自南嶽返訊之》一首。
以上五古。
《詠百合》一首。《結襪子》一首。
以上五絕。
《早春三首》。《十二月八夜看月》一首。《初九夜再賦》一首。
以上五律。
[康熙]六年丁未(一六六七),先生四十九歲。
是年因避橫逆,暫至湘鄉。同年劉孝廉象賢為之排解,招泛虎塘,請作譜序,復以其女許字先生次子敔。
《沅湘耆舊集·劉象賢小傳》云:「字若啟,湘鄉人,崇禎壬午舉人。鼎革後隱居深山,著書以終。與船山先生交好。詩格高老,可匹敵《漧濤園》諸作。惜不見全集。」
按:《五十自定稿》是年有贈劉若啟七律一首,其題云:「則劉若啟為余兄弟排難已,招泛虎塘,敘其家乘,會當六帙弧辰,歡宴之下遂允貺室子敔兒。」詩中有「急難情深矰繳緩」之語,蓋鄉曲無賴之徒妄思羅織告訐,若啟與先生同年友善,故排難解紛之後,申以婚姻,其古誼良可風矣。
又按:《沅湘耆舊集》載若啟《虎塘秋月》七古一首,《泛小艇送王姜齋劉庶先泊永豐觀音閣片石對月》七律一首,未必定作於是年,附記俟考。
是年文有《王江劉氏族譜序》一篇。
序云:「王江諸劉,潛明經是玉氏,湘孝廉若啟氏,奉季昌先生之志,修其家乘,以示夫之。夫之之舉於鄉也,與若啟氏講以世,石長氏偕以年而協以采。夫之伯兄既與若啟氏講,而游辟雍之歲,與季昌先生、壽玉氏、賜玉氏胥以齒。」
是年詩除贈劉若啟四言一首外,有《雜詩》一首。
四言。
《古意》一首。《問芋岩疾》一首。
以上五古。
《正月十六夜重賦》一首。
五律。
按:上年有《十二月八夜看月》五律一首。《初九夜再賦》一首,故此題雲「重賦」也。
《故孝廉李一超以懷貞窮愁死不及有嗣息元配林孺人掖咡太孺人於痹病中十四年不舍榻右猝遘危疾臨終悲咽以不得躬親大事為憾啼聲未絕而逝余於一超不淺視道路感泣者自逾涯量裁二詩以將哀尤為太孺人愍悼焉》二首。
第一首云:「十四年來千種事,淒涼彤管不書功。」
按:先生《哭李一超》詩作於甲午。自甲午至丁未,首尾凡十四年。
《湖外遙懷些翁》一首。《寄懷青原藥翁》一首。
以上七律。
按:藥翁即方密之,為僧後名無可,一名藥地,曾主青原方丈。
《竹枝詞十首》。《忍俊》九首。
以上七絕。
《箜篌引》一首。
樂府。
[康熙]七年戊申(一六六八),先生五十歲。
夏,暫至湘鄉,與同年李孝廉國相泛湄水。
《五十自定稿》是年有《湄水月泛同芋岩》五律一首。
按:湄水在湘鄉西。芋岩即桃塢老人,詳見上文乙巳年。
與劉象賢游虎塘,待徐訓導芳未至,因暑病先歸。
《五十自定稿》是年有《期徐蔚子虎塘遲至余暑病先歸蔚子獨留萬綠池與若啟月飲共相太息寄此謝之》七律一首。《沅湘耆舊集·簡在雍徐芳小傳》云:「芳字蔚子,本姓徐,長沙人。育於湘鄉簡氏,故又從簡姓。字在雍。當時徐蔚子、簡在雍之名最著,實一人也。順治末以歲貢官常德訓導,有《種竹亭稿》,王船山先生序行。夕堂所與游,多肥遁苦節,前朝遺老。蔚子官本朝,夕堂待之不少減,知其致此必有道矣。豈亦有不得已於中耶?」
按:《種竹亭稿序》云:「不知今之以白首對江山,遽為殘夢。」又云:「則余與蔚子雙影相憐,不禁神盡。而余少於蔚子,衰乃倍之。」似其文作於五十以後。
秋七月望日,編《春秋家說》成。
《春秋家說》自序云:「迄今二十有二載,夫之行年五十。悼手口之澤空存,念菌蟪之生無幾。恐將佚墜,敬加詮次。稍有引伸,尚多疏忘。啟曰嗣先,聊傳童稚云爾。著雍涒灘之歲相月壬子望不肖男征仕郎夫之述。」《四庫全書提要》云:「自序謂大義受於其父,故以《家說》為名。」
按:「迄今」雲者,承上文歲在丙戌、越歲丁亥而言。自丙戌至戊申,正二十二載也。
編《春秋世論》亦成。
按:《春秋世論》自序言「著雍涒灘之歲相月望日壬子」,蓋與《家說》序同日作也。
編《五十自定稿》成。
是年詩除《湄水月泛》《寄徐蔚子》二首外,有《與唐須竹夜話》二首。
《沅湘耆舊集·唐端笏小傳》云:「字須竹,一字躬園,衡陽人。明季諸生。屢見王船山先生詩集中,蓋船山受業弟子中所倚為奔走後先者也。」
《始晴》一首。
以上五律。
《春日山居戲效松陵體六首》。《答黃度長》一首。
詩云:「資水連湘一雁征。」又云:「述酒柴桑訪秫秔。」
按:資水經寶慶入邵。度長蓋邵陽人。
《得青原書》一首。
以上七律。
《些翁補山堂詩和者數十人今春始枉寄次韻奉和並斆翁體》一首。
歌行。
《沅湘耆舊集·些庵小傳》云:「初依熊魚山開元、尹洞庭民興於嘉魚梅熟庵。已流寓沔陽,築補山堂。」又載《補山堂歌》,其序云:「小構沙灣,拜爾梅張公書,懸之茅茨。千岩競秀,直補澤園所未有。因補山堂額,作歌以詠之,並謝其以煙雲供養老僧也。」
[康熙]八年己酉(一六六九),先生五十一歲。
按:首句云:「昨日初收梅雨天。」末句云:「尚惜苔茸映綠煙。」故知夏間往游。
秋,復同游昭陽庵。
《六十自定稿》是年有《昭陽庵同須竹夜話雲乘木葉秋波探五老之勝因便送之》七律一首。徐令素《唐躬園墓誌》云:「躬園欲訪廬山,求安成陳二止先生覯、歐陽懷雲先生霖宗事之,船山先生許焉。以父病不果行。」
過朱翠濤聽月樓。
《六十自定稿》是年有《聽月樓倦客歸山留別翠濤王孫》七古一首。
按:詩云:「樓前湘水膩碧玉,細細紋波送遠秋。」知是樓在湘水之旁。又云:「我今歸臥蒸南谷,黃菊將開酒將熟。」知此詩作於八九月之際。
九月,和郭司馬都賢《洞庭秋》七律三十首。
《夕堂戲墨》卷四《洞庭秋三十首》自註:「遙和《補山堂》作。」序云:「落帆笙竹來,垂二十七年,湖量未忘者,記持耳。是以捃湖采、邈秋容,一聽之諸公。而仆詩最晚出,抑不能為馴雅之音,但思拂得活水一兩波,幾不遠作者,未審間能勿疑殆?己酉杪秋記。」《沅湘耆舊集·郭都賢小傳》下引陶密庵曰:「洞庭秋三字,余始從寂寞中,頗以寄愁。些老倡為詩。補山堂九十首,海內和者數百人。」又錄《洞庭秋》七律三十五首附錄嘉魚熊魚山開元跋云:「洋洋乎《洞庭秋》,真楚澤之遺音也。縱橫曲折,裁成九十章,凡五千言。」
按:先生以壬午秋赴武昌鄉試,路經洞庭。冬赴會試,由衡陽抵江西南昌,癸未春由南昌歸衡陽,往返皆不由洞庭。嗣後未嘗復至洞庭。自壬午至己酉,首尾二十七年,故序云:「落帆笙竹來,垂二十七年」也。
復和閩僧曉堂《蘆雁絕句》十八首。
《夕堂戲墨》卷五《雁字詩》後附錄《題蘆雁絕句》十八首序云:「八閩曉堂上人以蘆雁為法事,即得蘆雁三昧,亦即以蘆雁為詩。余於畫理,如啞人食飽,心及而言不能及。為師隨拈若而首,師遇畫著時,有與余詩相磕攃者,即以題之,不信非瓠道人所寫也。」又自記云:「題此經一年矣。乃賦《雁字》,如兩畫相擬,一士一匠。自有分別者。寒窗西日,自顧而笑,因《雁字》帶出此十八絕句,所謂新婦騎驢阿姑牽也。庚戌秋冬之際敗葉廬記。」
按:庚戌秋冬之際言「題此經一年」,故知《蘆雁詩》題於己酉九月。
冬十月,築土室於茱萸塘。曲葺茅屋,開南窗,名觀生居。
《六十自定稿》是年有《因林塘小曲築草庵開南窗不知復幾年晏坐漫成六首呈桃塢老人暨家兄石崖先生同作》五律六首。《南窗漫記》云:「小築如拳之室,戲作數詩,或和之,唯芋岩一首深為枯木撒花:『軀殼為誰留,相看已白頭。從人嗤倔強,責自備《春秋》。寒盡鴻聲斷,春歸草色柔。餘霞擎晚照,峰翠逐人流。』」《行述》云:「築土室,名觀生居。」《湘西草堂記》云:「次築觀生居,在茱萸塘上。易以茅堵窗楹,少容几杖。」
按:《漫成》第一首云:「喧風凌小雪,當砌炫冬榮。」第五首云:「病畏朔風寒,南窗背嶺安。」此築室落成於十月之證。《姜齋文集·南窗銘》有「南窗夕曛」之語。詩題所謂「開南窗」,即觀生居之窗也。第三首用十一尤韻,押留、頭、秋、柔、流五字,即芋岩所和之原唱。題中「桃塢老人」芋岩之別號。《沅湘耆舊集》卷三十五選郭季林隱士履躚詩,列於桃塢老人李國相詩後,誤以桃塢《和船山小築》詩為季林所作。今考船山有哭季林詩,作於甲午,下距己酉十有五年。季林不及見觀生居之落成,安得和小築之詩?鄧氏錄桃塢、季林之詩,均采《南窗漫記》,此必抄胥錯簡,未及校正耳。
又按:觀生居之築,《行述》敘於居石船山之後,《湘西草堂記》敘於遷石船山之前。兩文皆虎止所作,而紀載參差。今據先生自作《船山記》,乙卯始居石船山。己酉在乙卯之前六年。當以《草堂記》所敘為是。況觀生居在茱萸塘上,去石船山二里,本非一地,《草堂記》言之甚明。《行述》所敘,未免疏舛。潘傳言築土室名曰觀生居,敘於遷石船山之後,蓋沿《行述》之誤。
又按:《姜齋文集》有《南窗銘》《觀生居銘》,是否作於是年,俟考。
是年納側室某氏。
以上五律。
《不揆五十齒滿懿庵見過留同芋岩小酌》一首。
七律。
詩云:「隔歲相看顏似舊,衰年無據漏仍催。」
按:先生上年五十,是年五十晉一。詩題雲「五十齒滿」者,楚人謂晉一之年為滿秩之歲,至今猶然,蓋以閱一生辰為一歲滿也。
又按:懿庵未書姓名。今考《鼓棹二集·添字昭君怨》一闕其題云:「友人劉懿庵營虎塘頗勝,沒後鞠為茂草。」知懿庵姓劉。虎塘在湘鄉,知懿庵為湘鄉人。《六十自定稿》壬子年有《二中園紀事為懿庵作》五律二首,乙卯年有《郡歸書懷寄懿庵》七律一首,丙辰年有《早起草堂寓目籬間牽牛花追憶懿庵》五律一首,則懿庵之沒在乙卯、丙辰之間。《沅湘耆舊集》載劉庶先《湄水同夕堂老人月泛尋懿庵別業》五律一首,末句云:「鹿門知遠近,漸入虎塘溪。」與《鼓棹二集》詞題可以互證,惟其名尚待考耳。鄧氏於《夏叔直小傳》後引庶先此詩,言叔直與船山交甚摯,蓋誤以懿奄為叔直之別號,抑或誤以為叔直別業之名也。
《寄和些翁補山堂詩已就聞翁返石門複次元韻寄意》一首。
《永曆實錄·王允成傳》云:「前僉都御史益陽郭都賢隱居安化之石門山,蒔花種秫,頗有佳致。」
按:《沅湘耆舊集》選些庵《石門雜詠》五首、《石門雪後看山》一首,又《九疊泉》詩序亦有「入石門右望」之語。
《粵奴初識雪歌》一首。《孤雁行和李雨蒼》一首。
《南窗漫記》云:「嘉魚李雨蒼占解寄余此詩,雲欲涉湖相訪,時年七十矣。閱兩歲,遂長逝,不果所至。雨蒼,大崖先生裔孫,國亡後不應公車。唐須竹為余過其家省之,蕭清戶庭,猶楚雲颱風味也。」自注云:「楚雲台,白沙築於嶺南,以館大崖者。」《姜齋文集·讀李大崖先生墓誌書後》云:「先生裔孫雨蒼氏占解,年七十有三矣,以王文恪公所撰大崖墓志銘寄唐生端笏,使與夫之共讀。謹識其後,以訊雨蒼,當如面談亦。」
按:《七十自定稿》辛酉年《得嘉魚李西華兄弟書追憶雨蒼》詩云:「南遊吊大崖。」為注云:「世卿先生自白沙歸游南嶽。」又云:「遺怨留鴻字。」自注云:「雨蒼舊作《孤雁行》見寄。」今以史傳及各書考之,世卿即李承箕之字,別號大崖,嘉魚人,成化二十二年舉鄉試,為陳白沙高弟。先生和雨蒼詩有「千秋渺渺楚雲台」之語,自注云:「楚雲台乃白沙留雨蒼五世祖大崖先生讀書而築。」與《漫記》可以互證。己酉雨蒼年七十,至壬子則七十有三,其寄大崖墓誌稿後不久即卒。己酉至壬子,中隔庚戌、辛亥兩年,故言「閱兩歲遂長逝」也。《六十自定稿》壬子年哭李雨蒼詩有「尋常雁塔稱兄弟」之語,則雨蒼舉孝廉與先生同年。《南窗漫記》載雨蒼《孤雁行》原唱云:「開函讀之淚橫流,一別二十有八秋。」又云:「孤雁孤飛孤自哀,多君兄弟共徘徊。」先生與石崖先生以壬午同舉於鄉。雨蒼與先生兄弟相晤,當在是年省試之時,自壬午至己酉,首尾正二十八年也。
《讀涇陽先生虞山書院語錄示唐須竹》一首。
按:涇陽先生即顧端文公憲成,為東林領袖。《語錄》乃其講學之書。徐令素《唐躬園墓誌》言船山為剖示源流,此詩亦其一端。
《效柏梁體壽王愷六》一首。
詩云:「鐵牆拗頭綠鳳棲,就君踏花糅香泥。君今僦宇當湘西,我旬過五君始躋。」
按:是年先生五十一歲,愷六五十歲。鐵牆拗為先生舊遊之地。茲復僦居湘西,蓋與先生卜鄰矣。
以上歌行。
[康熙]九年庚戌(一六七〇),先生五十二歲。
秋九月,作《前雁字詩》五律十九首。
自記云:「雁字之作,始倡於楚人。楚澤國也,故楚人以此宜為之詠嘆。近則玉沙湖補山老人續倡,作者連軫,予病未能者且十年矣。不期病中忽有陽禽筆陣,如鳩摩羅什兩肩童子出現,因吟十九首。諸公於霜寒月苦,南天落翼之日,目送雲翎。而仆於花落鶯闌,炎威滅跡之餘,追維帛字。時從異軌,情有殊畛,『短歌微吟不能長』,斯之謂矣。故諸作者皆賦七言,而仆吟四十字。」
按:補山老人即郭些庵,因以「補山」名堂,且賦「補山堂詩」也,補山堂在沔陽州玉沙湖上。先生己酉年《複次補山堂元韻寄意》詩云:「我公昔浮玉沙湖,湖上突出孤山孤。」與此詩自記言「玉沙湖補山老人」正相符合。《沅湘耆舊集》未錄些庵《雁字詩》,而選陶教習之典《雁字》七律八章之二,題下自注云:「些庵先生命」,則些庵原唱系七律八首也。先生自記云:「作者連軫,予病未能者且十年矣。」自庚戌上溯辛丑,首尾十年,知原唱作於辛丑、壬寅之際矣。
又按:此記言忽有陽禽筆陣,因吟十九首。《蘆雁詩》自記云:「題此經一年矣,乃賦《雁字》。」彼記作於是年秋冬之際,蓋《蘆雁詩》作於上年九月,《雁字詩》作於是年九月。此記言「花落鶯蘭,炎威滅跡」者,《雁字詩》與《落花詩》同一比興,則「花落鶯蘭,炎威滅跡」八字亦系比興,與上文「霜寒月苦,南天落翼」事同一例,非真作於夏月也。
復作《後雁字詩》五律十九首。
自記云:「或曰,謂楚人宜吟雁字者,楚澤國也,有州渚,有平沙,有蘆蔣菰菼,東有彭蠡之澤以攸居志,南有衡陽之峰,曰所回翼也,過斯以往,孰妄言之,而孰妄聽之乎?余曰可哉,嗣吟十九首,首四十字。」
冬,作《仿體詩》一卷。
《夕堂戲墨》卷六《仿體詩》,其題云:「仿昭代諸家體。」序云:「昭代三百年間,詩屢變矣。偶為尋之,得三十八人,人仿一章。」
按:三十八首皆七律,始於劉護軍基《秋興》,終於顧秀才開雍《慟哭》。序中未言年份。然《夕堂戲墨》九種,分為九卷,除末一種《雜贊銘》非一時所作,已移歸《姜齋文集》外,其餘八種,自《落花詩》至《愚鼓詞》,皆以編成先後為序。《仿體詩》系第六種,在《雁字詩》後,《瀟湘怨詞》前。《雁字詩》編成於是年秋九月,《瀟湘怨詞》編成於下年,未署時月。然《擬古詩十九首》《擬阮步兵詠懷》二十四首皆作於是年。《仿體詩》題目相近,當亦同時所作,故知在是年冬。
是年文有《硯銘》一篇。
硯銘云:「余兩赴端州,未能得一佳石。故水師將軍南陵管燦,舊為制使丁魁楚開靈羊峽坑,家有數石,其子貽餘一硯。知石理者謂:承之以日則晶熒反射如浮金乳為獨絕,不在蟲蛀火鬣蕉葉也。庚寅冬,桂林覆敗,為叛吏挾家人奪去。既返山中,無以和墨。劉平思畀一石子,外璞中膩,參差類小龜,即非至者,亦頗受墨。相隨二十年矣。平思下世來,倏已五載,欣佩故心,聊為銘之。」
按:先生由桂林安福返衡陽故山,在庚寅後一年辛卯。自辛卯至庚戌正二十年,故知《硯銘》之作當在是年。
又按:銘詞有「壺拜稽首」之語,則是年先生署名仍用改名「壺」字,未復原名也。
又按:《姜齋文集·硯銘》之前,有《筆銘》。《硯銘》之後有《墨銘》《秘閣銘》《硯蓋銘》《杖銘》《拂子銘》《圍棋銘》《梳銘》。是否作於一時,俟考。
是年詩除《前雁字》《後雁字》各十九首,《仿體》三十八首外,有《擬古詩十九首》,《擬阮步兵詠懷》二十四首。
以上五古。
《懷入山來所棲伏岩谷三百里中小有丘壑輒暢然欣感各述以小詩得二十九首》。
[康熙]十年辛亥(一六七一),先生五十三歲。
是年作《瀟湘大八景詞》。
自記云:「余歌小八景來十六年矣。重吟大八景詞,復用瞿、辛原體,旌初志也。」
按:小八景作於乙未春。自乙未下推十六年為辛亥,故知作於是年。《大八景詞》列於《小八景詞》之後,在《瀟湘怨詞》卷內,題系《瀟湘夜雨》《洞庭秋月》《平沙落雁》《遠浦歸帆》《漁村夕照》《山市晴嵐》《山寺晚鐘》《江天暮雪》。詞調仍用《摸魚兒》。
並《十景詞》,合前《小八景詞》,編為《瀟湘怨詞》。
自記云:「瀟湘八景,不知始誰,差遺唯洞庭月、瀟湘雨耳,他皆江南五千里所普攝也。跡不勝探,探其尤者,得十景焉。視諸帆雁嵐雪,悠悠無擇地者,不獨賢乎?」
按:《十景詞》列於《大八景詞》後,亦在《瀟湘怨詞》卷內。自記未言作詞年分,蓋蒙上從省也。題系《舜嶺雲峰》《香塘淥水》《朝陽旭影》《浯溪蒼壁》《石鼓危崖》《岳峰遠碧》《昭山孤翠》《銅官戍火》《湘灣曲岸》《君山浮黛》。詞調用《蝶戀花》。
作《前愚鼓樂夢授鷓鴣天詞十首》,《後愚鼓樂譯夢漁家傲詞》十六首,《和青原樂地大師十二時歌》十二首。編《愚鼓歌》一卷。
《夕堂戲墨》卷八《愚鼓歌》內《前愚鼓樂夢授鷓鴣天詞十首》序云:「無師之師,其唯夢乎?無夢而夢,非師而誰任為師?夢之明日,中湘篤生翁投余詩云:『三一從茲守,策名玉洞仙。』不期而與夢應。然則夢果余師也。」又,《後愚鼓樂譯夢十六闕調寄漁家傲》序云:「夢授歌旨,囫圇棗也。仰承靈貺,不敢以顢頇當之,譯之成十六闕。」又,《十二時歌和青原樂地大師》序云:「樂地《十二時歌》,千里唇皮,遙相喬賺。瓠道人倚愚鼓而和之,不道未吃樂地樂,便掇開藥囊向一壁也煮。」
按:《愚鼓歌》卷中三序來著年分,然《前後愚鼓樂》以後譯前,自必作於一時。《十二時歌》既附於《愚鼓歌》卷末,序中又言「倚愚鼓而和之」,諒亦同時所作。且序中「千里唇皮,遙相喬賺」,「未吃藥地藥掇開藥囊向一壁也煮」等語,與《南窗漫記》所言正合。次密之韻《述懷》詩云:「別調相看更囅然」,即指《愚鼓歌》而言,故知作於是年也。詳見下文。
是年詩有《偶望》一首。《極丸老人書所示劉安禮詩垂寄情見乎詞愚一往吶吃無以奉答聊次其韻述懷》一首。
詩云:「洪爐滴水試烹煎,窮措生涯有火傳。哀雁頻分弦上怨,凍蜂長惜紙中天。知恩不淺難忘此,別調相看更囅然。舊識五湖霜月好,寒梅春在野塘邊。」《南窗漫記》云:「方密之閣學逃禪潔己,授覺浪記莂,主青原,屢招余將有所授,誦『人各有心』之詩以答之,意乃愈迫,書示吉水劉安士詩,以寓從臾之至。余終不能從,而不忍忘其繾綣,因錄於此:『藥鐺茶灶一爐煎,霜雪堆頭紙信傳。松葉到春原墮地,竹花再種更參天。縱游泉石知同好,踏過刀槍亦偶然。何不翻身行別路,瓠落出沒五湖煙。』」
《宿雪竹山同茹櫱大師夜話》一首。
詩末云:「自護楊墳莖草綠,春歸閒唱踏莎。」自注云:「師嗣法嘉興楊墳山。」
以上七律。
[康熙]十一年壬子(一六七二),先生五十四歲。
春,暫至湘鄉,游劉懿庵二中園。
《六十自定稿》是年有《二中園紀事詩為懿庵作》五律二首。
按:懿庵有別業在虎塘,二中園當即別業之名。第一首用「柳徑」「嵐風」,第二首用「花影月」「柳鶯歌」,故知作於春間。
是年,側室某氏生女。
詳上文己酉年,下文戊午年。
是年文有石崖先生《詩傳合參序》一篇。
序云:「伯兄石崖先生曰:『吾以序言詩,而於生平諷誦所蓄疑而末安者,自覺為之豁如。』」
《讀李大崖先生墓志銘書後》一篇。又有《老子衍後序》一篇,逸去。
自序云:「壬子稿有後序,參魏伯陽、張平叔之說,亡之矣。」
是年詩除《二中園紀事》五律二首外,有《劉庶仙五十初度即席同唐須竹》二首。
按:第二首云:「於君燒燭耐春寒」,則庶仙生辰當在春間。《鼓棹初集》「壽劉庶仙」《瑞鶴仙》詞云:「桃花開也未?有酥雨微晴,爛熏春醉。」似在二月間。
《聞極丸翁凶問不禁狂哭痛定輒吟》二首。
自注云:「傳聞薨於泰和蕭氏春浮園。」
按:泰和蕭氏即蕭伯玉之後人。春浮園系伯玉所居。密之為僧後,主青原方丈。青原在吉安府廬陵縣,去泰和不遠。第二首云:「文水東流隔楚潯」,以文水在吉安也。第一首云:「余有《南華》內七篇」,以密之曾注《莊子》也。
《冬夕》二首。
以上七律。
《早春》二首。《得須竹鄂渚信知李雨蒼長逝遙望魚山哭之》五首。
第三首云:「青原罷棹石門寒,柳岸霜風月已殘。」自注云:「密之閣老、天門司馬俱以是年棄世。」第五首云:「白楊衰草楚雲天,孺子生芻奠暝煙。忍淚欲彈須剪燭,霜風偏緩上灘船。」自注云:「須竹赴哭未歸。」
按:據「霜風」「衰草」之語,蓋作於秋末冬初。
以上七絕。
[康熙]十二年癸丑(一六七三),先生五十五歲。
秋七月,與唐古遺、須竹兄弟游鍾武故城。
《六十自定稿》是年有《新秋同唐古遺須竹游鍾武故城歸坐小軒夜話》七絕四言。
按:鍾武系漢縣,後省入衡陽。故城在衡陽西八十里。題言「新秋」,第一首言「暑氣猶留」,知是游在七月。第三首言「但為愛君兄弟好」,知古遺即須竹之兄。第四首言「便把一竿隨而住」,知小軒即唐氏之軒。惟古遺之名俟考。
冬十一月二十一日,吳三桂反於雲南。
十二月小除夕,吳逆兵陷沅州,湖南震勤。
是年詩除《游鍾武故城》七絕四首外,有《即事》二首。
按:第一首云:「暄氣熏寒月」,第二首云:「仲冬微兩息」,蓋作於十一月。
《晴步》一首。
以上五律。
《詠菊答須竹》一首。
五排。
《詠雪》四首。
七律。
[康熙]十三年甲寅(一六七四),先生五十六歲。
春,吳逆兵陷常德、澧州、長沙,復陷岳州。湖南各郡並為其所據。先生出避於外。
《六十自定稿》自序云:「楚人之謂葉公子高,一曰君胡胄,一曰君胡不胄,雲胄雲不胄,皆情之至者也。葉公子高處此,殆有難言者。甲寅以還,不期身遇之,或謂予胡胄,或謂予胡不胄,皆愛我者,誰知予情。予且不能自言,況望知者哉!」《湘西草堂記》云:「因避滇氛,泛宅數載。」
正月,至湘鄉。
《六十自定稿》是年有《上湘旅興》五律五首。
按:第一首云:「寒山猶半綠,淺日動浮光。習習江南暖,淫淫小雪長。」第二首云:「柳陰誰竹外,幾葉帶疏黃。」知是正月所作。第三首云:「金丹及鐵馬,吾意定奚從。」第五首云:「山城猶百里,戰伐不相知」,「回念巴丘北,銀濤卷繡旗。」即指長沙、岳州一帶用兵之事。
三月,與唐端笏同泛舟。
《六十自定稿》是年有《舟中上巳同須竹》五律一首。
夏,還衡陽,游伊山。
《六十自定稿》是年有《伊山》五律二首。
按:伊山在衡陽西三十餘里,中有桓伊書堂舊跡,一名桓伊山。
又按:第一首云:「雲煙開綠畝,金碧動青林。」又云:「蕭清初覺好,風雨更幽岑。」知作於夏間。
秋,與唐端笏及黃生至湘陰,泊青草湖。
《六十自定稿》是年有《青草湖風泊同須竹與黃生看遠汀落雁》五排一首。
按:青草湖在湘陰北百里、巴陵南七十九里。
冬,由衡山歸。
《六十自定稿》是年有《衡山曉發》五律二首。
按:第一首云:「擊汰遲楓浦,歸心就翠微。」第二首云:「綠潤不知冬,岳雲第幾峰。」知作於冬時。
是年詩除上文所引各首外,有《陳耳臣老矣新詩猶麗遠寄題雪諸詠隨意和之得五律四首》。
《初雪》《映雪》《欲雪》《訪雪》。
《沅湘耆舊集·陳五鼎小傳》云:「字耳臣,攸人。崇禎朝貢生,官耒陽教諭,有《雨余堂文集》。耳臣性狷介,刻苦自勵,無子。亂後隱居深山不出,與王船山先生交好,一通音問而已。」
《送蒙聖功暫還故山》七律一首。
按:聖功系蒙養正之字。詩中用「秋風」「涼日」,蓋作於秋間。
《剩稿》有《寄懷陳耳臣兼懷安福陳二止》七律一首。
詩云:「緱山月榭夢中秋,疏雨湘波一寄愁。老大乾坤添戲局,蕭條風月識中流。維摩香飯聊長飽,魯壁哀弦未易酬。為訪華山酣睡客,可容長笑指神州。」
按:《沅湘耆舊集》載此詩未加按語。據小傳「一通音問」之語,知即作於是年和詩之際。
是年詞有《西江月》「本意」二首。
《鼓棹初集》此題第一首云:「湘水悠悠北去,章江渺渺東流。清光拂劍碧天秋,情寄一杯濁酒。落月倩誰留住,長江又送新愁。小孤潮阻散花洲,露冷長堤衰柳。」
按:《西江月》調以「本意」為題,蓋命意即在江西,故有「章江東流」「長江新愁」之語,小孤及散花洲乃湖北至九江之路,是時洞庭用兵,路途隔絕,故有「潮阻」之語。
又按:第二首「曾憶龍沙孤夜泊」云云,系追憶在南昌度歲之事,詳上文壬午年。
[康熙]十四年乙卯(一六七五),先生五十七歲。
春初,至長沙。
《六十自定稿》是年有《長沙旅興》七律一首。
按:詩云:「江上紅芽始試春,乳鶯調語正迎人。人間韶日還相識,花下暄風已試新。」知是春初所作。
泊水綠洲,晤劉思肯,為寫小照。
《六十自定稿》是年有《走筆贈劉生思肯》七絕三首。第一首云:「故園枝葉記君家,兄弟風流競筆花。泛宅五湖君自遠,相逢猶幸在長沙。」第二首云:「水綠洲前魚艇多,也來相伴曬漁蓑。逢君剪燭當深夜,奈此干戈滿地何。」第三首云:「老覺形容漸不真,鏡中身似夢中身。憑君寫取千莖雪,猶是先朝未死人。」
按:據第一首言長沙,第二首言水綠洲,知水綠洲即在長沙。第三首言形容憑君寫取,知思肯為先生寫照,互見下文戊辰年。
二月,過湘潭昭山。
《六十自定稿》是年有《昭山》五絕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