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節 日本的節能環保積分制度
2024-10-13 11:37:59
作者: 吳廷璆
在向低碳社會轉型過程中,民眾是節能減排的主體,政府的職能是引導與激勵,而市場機制則是發展低碳經濟的重要驅動。對此,日本在發展低碳經濟、構建低碳社會過程中,通過「積分制度」巧妙地將「政府權力」與「市場機制」進行了結合。「積分制度」是指買方只要購買的產品是由政府認定的低碳商品,就能根據購買價值的大小獲得相應的積分,這些積分可以作為貨幣購買商品。該制度能巧妙地將「市場機制」作用、追求利益的個體行為,與國家構建低碳社會的政策目標進行了深度融合,其設計理念是既能「用好有形的手」,也「激活無形的手」。
一、日本發展環保產業的政策設計之一:「住宅環保積分制度」
發端於2008年的世界經濟危機與人類歷史上所發生的歷次危機相比,其最大不同在於經濟危機與環境氣候危機「同位纏結」。世界各國運用政策工具大力刺激經濟增長,卻受到氣候溫暖化的約束。如何進行既能弱化和規避經濟危機、亦能同時舒緩和治理環境氣候危機的政策安排和制度設計,成為各國政府的當務之急。比鄰而居的日本繼成功實施「家電環保積分制度」[69]、汽車減稅制度後,又推出「住宅環保積分制度」,這為我國發展環保產業以及應對氣候變暖提供了良好借鑑。
1.「住宅環保積分制度」的設計理念
日本「住宅環保積分制度」的基本內涵是指國民在新建或改建住宅時,若使用了節能環保材料,其性能達到了政府規定標準,即可通過申請獲得環保積分的制度。積分的多少,取決於工程類別及節能減排的能力,每1積分相當於1日元,最高可獲得30萬積分。
該制度的衍生背景源於多個複雜層面。美國次債危機依次誘發了金融危機、經濟危機以及部分國家的政治危機和社會危機,致使世界經濟失衡。受此影響,日本國內經濟持續低迷,2008年度的經濟增長率為負3.7%,2009年的增長率為負6.0%,成為「戰後最惡」時期。特別是房地產業,2009年,日本新建住房僅為78萬8千戶,是42年來首次跌破100萬戶的年份。[70]與此同時,人類也遇到了全球氣候變暖的危機。對此,發展低碳經濟已成為引領世界經濟的新方向,並被多國政府提升到「國家戰略」層面。上述問題並非孤立存在而是相互關聯並複合疊加。日本政府在此背景下,2009年12月8日制定了「住宅環保積分制度」。
該制度的設計理念就是通過國家行政手段,巧妙運用市場機制,把刺激消費、擴大內需與構建低碳型社會、強化環保意識進行深度融合併使之發揮多元化政策目標功效。具體而言,就是在「行政驅動」和「利益驅動」下,以環保標準、節能法規為制度支撐,使政府、施工商、住宅擁有者、節能材料銷售商和製造商在實現「權、責、利有機結合」和「產、供、銷有機銜接」的基礎上,漸趨形成多元化的制度效果。上述理念可從「住宅環保積分」的制度框架、制度內容和制度效果上得到鮮明體現。
2.住宅環保積分的適用範圍及計算方式
「住宅環保積分制度」的適用範圍是所有新建的節能型住宅和改造後的環保型住宅。無論是用於個人居住還是對外租賃、也無論是單戶型房還是樓群式型房,都屬發放環保積分的適用對象。但是,新建或改造時所使用的建築材料必須是被環保認證機構認定的節能環保型材料,並達到日本節能法中規定的節能標準。[71]其環保積分點數的計算是根據住宅工程種類和規模的不同進行的。
(1)新建節能住宅項目及積分點
符合發放環保積分的新建項目主要包括兩種[72],即符合節能法最高基準的住宅和節能達標的木質結構住宅。每種項目的環保積分都為30萬點。
其一,符合節能法最高基準的住宅。所謂「節能法最高基準」是指新建住宅時所安裝使用的隔熱性節能材料和設備,必須同時符合兩個標準,即:(1)新建住宅的外牆、窗戶、熱水設備、冷暖氣設備、太陽能發電設備等材料和設備的一次性能源消耗量要比2008年普通裝修設施節省10%。(2)新建住宅的外牆、窗戶、熱水設備、冷暖氣設備、太陽能發電設備等達到「平成11年節能標準」。
其二,節能達標的木質結構住宅。判斷是否屬於節能型木質結構住宅的認定標準是新建住宅的外牆、窗戶的木質結構是否符合節能判斷基準。而判斷是否為木質結構住宅的依據,主要取決於在建築工程申請書、竣工確認證書中的「主要建築物構造」是否被認定為「木質結構」。另外,在申請積分時,需要出示已註冊住宅性能評價機構等第三方出具的符合上述基準的證明。
(2)節能改造住宅工程項目及積分點
節能改造項目主要包括三項[73],即:一是,窗戶的隔熱改造。二是,外牆、屋頂、天花板或地板的隔熱改造。三是,無障礙房屋改造(適合殘疾人生活的住宅)。
其一,窗戶的隔熱改造。該項目是指對不具有節能減排功效且保溫隔熱效果不明顯的窗戶進行更換改造,改造後的窗戶必須達到《日本節能判斷標準》中所規定的隔熱性能,否則無資格獲得環保積分。積分點數的計算方法是按照窗戶面積大小及改造方法所規定的積分乘以施工個數(具體參見下表4-1)。
表4-1 窗戶隔熱改造項目的積分點數
※1.包含更新內窗;※2.包含擴建新安裝部分;※3.每更新一塊玻璃發放積分;※4.測量;※5.。內窗及外窗的窗框外延的尺寸 測量玻璃尺寸
其二,外牆、屋頂、天花板或地板的隔熱改建。在更換改造不具備節能減排效果的外牆、屋頂、天花板或地板進行時,對其材料的「質」和「量」都有規定,即:一是,被改造的每個部分都必須使用隔熱材料(限於無氟氯化碳的產品),而且所使用的導熱率材料必須是得到認證機構認可(隔熱材料性能符合JIS A 9504、JIS A 9511、JIS A 9521、JIS A9526、JIS A 9523、JIS A 5905的認證,或被證明具有上述同等性能)。二是,更換改造後所使用的節能材料數量必須多於表4-2中的「最低使用量」。只有達到上述兩個要求才能獲得相應的環保積分,具體參見表4-3。
表4-2 平均每戶隔熱材料的最低使用量(單戶住宅和樓群住宅)
※1.「隔熱材料的區分」中的A-1、A-2、B等是日本的隔熱材料規格型號。
表4-3 各施工部位的積分點數
其三,無障礙房屋改造。該項目是指在(1)(2)項目改造的同時,一併進行設置扶手、拆除台階和擴展走廊等有利於殘疾人生活的改造工程。環保積分點數按照以下表4-4中的施工內容計算,但是每戶最高上限為50000點。
表4-4 無障礙房改造的施工內容及積分點數
續表
3.節能積分的申請時間、方法及用途
(1)積分申請時間
環保積分的申請時間根據工程種類和住宅類型有所不同,具體參加下表4-5。值得關注的是工程開工有效期限截止都是到2010年12月31日,僅為1年[74],其目的是為了加速施工建設,以便更好地刺激消費、擴大內需。
表4-5 住宅環保積分的申請期限
(2)節能積分的申請方法
申請環保積分時,原則上由住宅所有者(也可代理)通過各都道府縣設置的受理窗口或以郵寄的方法向「住宅環保積分管理機構」提出申請。
在申請時,根據施工類型的不同所提交的資料也不同[75]。如:申請「窗戶的隔熱改造」項目時,必須提交玻璃廠家或窗框廠家對每個產品出具帶有產品型號與生產序號的性能證明書,並在申請書中需附加以下文件[76]:(1)廠家發行的性能證明書(包含產品型號、生產序號及大小尺寸);(2)施工方出具的工程證明書(包括施工方的單位名稱、地址、建築許可號、施工期間、施工內容等);(3)施工方出具的發票複印件;(4)施工現場照片;(5)能夠確認申請人的證明(健康保險證、駕照等的複印件);(6)(代理申請時)能夠確認代理申請人的證明(健康保險證、駕照等的複印件)。
(3)住宅環保積分的用途
通過申請獲得的住宅環保積分既可以用於交換物品,也可以用於抵充追加施工費用。用於住宅積分可交換的物品主要有[77]:(1)節能環保型商品;(2)可在全國範圍內使用的商品券、消費券、旅遊券、充值卡(供應商為環保捐贈的環保產品、公共運輸設施的利用卡);(3)有利于振興地方的商品(地區商品券、地方特產等);(4)捐贈給環境事業。另外,為進一步提高住宅質量,新建或改造節能住宅獲得的積分,也可用於抵充因追加施工所發生的費用,最高金額為30萬積分。
4.「住宅環保積分」的運行機制及制度效果
「住宅環保積分制度」是日本在後金融危機時代,通過國家行政手段,推出的經濟緊急措置。國民在新建或改建節能住宅時,所發生的環保積分都是通過國家財政預算予以支出的。顯然,「住宅環保積分」制度既非純粹市場機制的產物,亦非傳統計劃經濟的衍生品,而是計劃體制和市場機制深度融合的複合產品。
(1)運行主體的雙重性
一般而言,在市場經濟下,「住宅環保積分制度」的運行主體就是與新建或改造節能住宅相關的施工建築方、住宅改造者、節能材料銷售方和製造商等相關者。但是,日本政府在「住宅環保積分制度」中發揮著設計者、組織者和推動者的作用,沒有政府的存在「住宅環保積分制度」是很難在自發的市場經濟環境中運行的。因此,「住宅環保積分制度」的運行主體既有政府也有市場。
(2)驅動方式的複合性
從機制驅動方式上看,「住宅環保積分制度」是在「行政驅動」和「利益驅動」複合推動下運行的。「行政驅動」主要體現在從環保材料的配置、節能產品標準的制定、環保積分的分配,都由日本政府以行政指令或計劃指令的形式進行決策實施。然而,在經濟低迷時期,僅有「行政驅動」,國民很難再追加投資進行節能改造或新建節能住宅。因此,就需要以環保積分的形式,通過市場機制的「利益驅動」促進節能住宅改造和新建。
(3)制度效果的多重性
一是刺消費、拉內需。「住宅環保積分制度」是日本促進「經濟增長戰略」措施之一,其目的刺激國內消費、擴大內需,從而擺脫經濟危機的低迷。日本綜合研究所對「住宅環保積分」的制度效果進行了預測和計算,認為政府在節能住宅上投入的1000億日元,在2010年就能夠使節能改造工程數量增加60%,與節能改造相關的市場規模能達到6500億日元,改造需求能達到3900億日元。此外,「住宅環保積分制度」也促進了新建節能住房的開工率。該制度在正式出台後的1月份,全國新建住宅的開工數較同期相比減少了8.1%,僅為64951戶,但是與2009年的12月份下降的15.7%相比,已經是大為改觀了。[78]顯然,住宅積分可通過較小的財政支出獲得巨大的經濟效果。
二是拓市場、增就業。「住宅環保積分制度」因為促進了新建或改建住宅開工率的增加,因此勢必帶動門窗、玻璃、地板、屋頂等節能環保性建材的需求增加,從而有利於形成和擴大環保建材市場。而且,根據產業關聯效應原理,住宅產業不僅與建築業直接相關,還與金融、保險業、製造業、電力、煤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社會服務業、交通運輸、倉儲及郵電通信業、批發和零售貿易、餐飲業等也有很高的關聯度(其關聯係數分別為0.51、0.48、0.47、0.41、0.33、0.30)。因此,「住宅環保積分制度」的導入不僅有利於節能環保型建材市場的健康發展,還能開拓和擴大與之相關行業的市場需求,同時可以相應地創造或增加更多的就業崗位。
另外,「住宅環保積分制度」的制定和實施,還促使企業界對投入環保產品的觀念發生轉變。他們不再被動地將此視為對國家硬性規定的遵守或是企業的社會責任,而成為企業主動地求發展、謀生存的訴求。
三是利於構建低碳社會。「住宅環保積分制度」通過市場機制的作用,不僅起到了刺激消費、拉動內需、開拓市場、增加就業的作用,而且提高了家庭部門的節能減排能力,促進了構建日本低碳型社會的步伐。在全球氣候惡化危機的情況下,日本政府承諾到2020年將在1990年的排放基礎上減排25%的目標,並制定了《構建低碳社會的行動計劃》。但是,從目前來看,家庭住宅的CO2排放量從1990年到現在增加了40%,占總排放量的15%左右。減少家庭部門的二氧化碳排放已成為日本政府的重要課題。而「節能住宅積分制度」的目標之一就是要通過「積分」形式,鼓勵和支持國民在新建和改建住宅時,加強節能環保性材料的使用,以便儘快過上以低污染、低排放和低消耗為特徵的低碳生活方式。因此,「節能住宅積分制度」既有利於降低CO2排放量以實現排放目標,還有利於形成低碳型社會。
綜合「住宅環保積分」的制度背景、制度框架、運行機制、制度效果等來看,日本在制定「節能住宅積分制度」的過程中巧妙地運用「市場機制」把消費者追求利益的個體行為,與國家實現擴大內需、加強環保、構建低碳社會的大目標進行了深度融合。這些過程中,「積分」方式,有效地解決了個人利益的追求與國家利益之間的偏差甚至矛盾,使個人的低碳消費生活方式符合國家所設定的最高目標。
二、日本發展環保產業的政策設計之二:「家電環保積分制度」
當今,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新型發展中國家,都面臨著「雙重危機」。一個是由於人性的無限貪慾引起的「急性的」世界經濟危機,一個是由於人類的過度開發所帶來的「慢性的」全球環境危機。由此,以市場為核心的自由主義遭到前所未有的質疑和挑戰,諸多國家轉而再度審視政府在市場中的作用。日本亦不例外,2009年度日本的追加財政預算達到了15.4兆日元,其額度之大、力度之強則為史上首創。[79]「環保積分制度」是一系列追加經濟政策的之一,其得到了2946億日元的政府財政支持。
「環保積分制度」的制定和實施,使企業對開發環保產品的投入已不僅是被動地為遵守國家的硬性規定,或是作為企業的社會責任,而成為企業的一種求發展、謀生存的訴求。這裡從制度內容、設計理念、運作機制、制度支撐以及其效果等層面分析和探討在雙危機的背景下日本出台的「環保積分制度」及其啟示。特別是日本政府通過制度設計,巧妙地運用了「市場機制」使企業主動開發、生產環保產品的思路值得我國政府借鑑。
1.「環保積分制度」及其運作機制
所謂「環保積分制度」是通過國家財政支出支持消費者購買環保家電的制度。即:國民只要購買符合節能標準的家電,就能獲得「環保積分」,積分又可以兌換指定的與環保有關的商品或服務。其設計理念是通過「環保積分制度」,巧妙借用市場力量,把強化環保、刺激消費和鼓勵節能進行深度融合併使之發揮功效。
該制度有效期限為從2009年5月15日至2010年3月底。適用產品範圍是貼有適用於「環保積分制度產品」標籤的產品。即:節能性能相當於或優於貼有「統一節能標籤」的獲得4星以上的空調、冰箱和電視。
購買符合要求的商品後,根據具體的規格就能獲得相應的積分。其積分一般為該商品價格的5%—10%,一個積分相當於一日元。
用獲得的積分可換購指定的節能產品或服務共計271項,具體為[80]:(1)商品券、乘車卡等207項;(2)地方特產55項;(3)達到環保標準的家電電器9項。此外,從7月1日起,郵政服務也加入了本次兌換服務。「環保積分制度」的具體流程及機制設計參見圖4-7。
圖4-7 日本環保積分制度及運作機制
資料來源:吉川一樹、平井良和:「エコポイント開始 省エネ家電賢く選ぶ」、「朝日新聞」2009年5月21日,第12版。
2.「環保積分制度」的制度支撐
「環保積分制度」由於以「統一節能標籤」的4星作為決定商品是否符合「節能積分制度」的原則。因此,該制度不僅起到推廣和宣傳「統一節能標籤制度」的作用。反過來,「統一節能標籤制度」起到了對「環保積分」的制度支撐作用。
2006年4月,日本開始實施修訂後的《省能法》(全稱為《使用能源合理化法》)。該法規定零售商出售商品時須承擔向消費者提供有關產品節能信息的義務。作為向消費者提供產品節能性能信息的「統一節能標籤制度」(參見圖4-8)可謂是修訂《節能法》過程中的衍生物。「統一節能標籤制度」從2006年10月開始實施,其對象商品為電視、空調和冰箱三類。[81]
圖4-8 統一節能標籤的圖示
註:
(1)非氟電冰箱的非氟標識;
(2)該標籤作成的年份;
(3)多級評價制度:電器的節能性能由低到高用從1星到5星來表示。星下面的箭頭表示在第幾顆星處達到了該類家電的節能的最高標準即日本的產品領跑者計劃標準。所謂「產品領跑者計劃」可以用「你好我更好」來概括,其戰略思路是:將當前市場上能效最高的產品作為能效標準,在一段時間後,只許製造商生產比它還要好的產品。從1998 年起,「產品領跑者計劃」就開始實行,由此達到的節能效果非常顯著。
(4)節能分類標識制度;
(5)為了避免貼錯標籤,所以明確的列印出生產廠商名和機種名;
(6)一年大約用的電費金額:通過標出一年的電費,可以讓消費者了解該電器的能量消耗功率(一年的用電量)。資料來源:経済産業省資源エネルギー庁、省エネルギーセンター:
資料來源:経済産業省資源エネルギー庁、省エネルギーセンター:「「統一省エネラベル」のごあんないおトク読書」、第1頁。
「統一節能標籤制度」,可為消費者提供選擇價優物美商品的信息。在促進節能產品銷售的同時,又使消費者得到實惠。例如,商品A的價格是152200日元,商品B的價格僅為77600日元。即使消費者知道商品A的節能性能優於商品B產品,但由於商品B具有巨大的價格優勢,所以消費者往往選購商品B。但統一節能標籤由於為消費者提供了一年間使用商品A和商品B所要支付的電費,商品A的節能優勢就被消費者所接受。[82]假定該商品使用期限為十年,通過計算,消費者就會發現,在使用到第7年時,由於商品A比較省電,支付的電費要低於使用商品B,所以總支出已低於價格低的商品,10年期結束後,雖然買了較貴的節能商品A,但總費用反而減少了3萬日元(參見圖4-9)。
圖4-9 具有同樣製冷功率不同節能性能的空調的最終費用比較
資料來源:経済産業省資源エネルギー庁、省エネルギーセンター:「「統一省エネラベル」のごあんないおトク読書」,第3頁,,2009-6-23。
可見,通過讓消費者對具有同樣製冷功率但節能性能不同的空調費用支出比較,可讓消費者切身地體會到購買節能產品的實惠。對此,「統一節能標籤」所提供的信息發揮了巨大的作用。零售商和消費者可以通過節能產品專用網站[83]方便而準確地列印和獲得有關節能產品的信息。
3.「環保積分制度」的效果及其啟示
其一,創造環境經濟效果。經濟產業省從環境、經濟兩個方面對「環保積分制度」的效果進行了預測和計算。認為該制度在環保方面,可使空調、冰箱、數位電視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每年減少400萬噸,相當於家庭部門在電力消費時排放二氧化碳的4%。在經濟方面,能夠拉動以家電為中心的相關產業4兆億日元左右的生產,創造出約12萬個就業崗位。[84]
「環保積分制度」的導入促進了綠色家電產品的銷售。在「環保積分制度」開始實施的第一個周末,也就是5月16、17日,全國家電量販店的銷售額,適用於環保積分制度的薄型電視同比增加40%、空調的銷售量增加50%—60%。[85]日本總務省6月30日的調查結果顯示,5月份居民消費支出同比增加0.3%(扣除物價影響後的實際支出),是16個月以來的首次增加。[86]
其二,樹立綠色消費理念。「環保積分制度」不僅刺激消費、促進綠色家電產業的發展,而且宣傳了綠色消費理念。該制度的設計和實施是崇尚自然和保護生態等為特徵的新型消費行為和過程,是一種避免或減少對環境破壞的綠色消費和環保選購。在環保積分制度實施的過程中不僅推廣和宣傳了「統一標籤制度」,還進一步提升了消費者的環保意識。該制度引導了消費者養成了把產品是否「節能」作為選購產品的決定因素之一的習慣,並向消費者宣傳了如何通過「統一節能標籤」上所提供的信息,漸趨實現國民的理性購物和綠色購物。
其三,形成傳導外溢效應。「環保積分制度」通過市場的力量起到了兩個層面的傳導外溢效果。一是,家電行業內的傳導外溢。該制度是以高性能的環保產品(空調、冰箱和數位電視等)為對象,通過向消費者提供適當的信息,促進消費者購買環保產品的。因此,這種制度安排,就給同行業內相對環保性能差的家電企業造成壓力,勢必加大企業對產品在節能減排性能上的投入力度,從而在普及環保家電產品方面形成良性的傳導外溢效果。二是,由家電行業向非家電行業的傳導外溢。「環保積分制度」的宣傳和實施,進一步加大了對非家電行業進行環保技術投入的市場壓力,從而引導企業主動開發環保產品,使企業的可持續發展與民眾環保運動形成良性循環。
其四,貫徹激勵相容原則。日本考慮到在市場經濟中每個理性消費者都有自利的一面,即「少花錢買好貨」的意識和行為。因此,在設計「環保積分制度」的過程中,巧妙運用「市場機制」,把消費者追求個人利益的行為,與國家實現擴大內需、加強環保的大目標進行了深度融合。這一制度安排,就是「激勵相容」。通過「環保積分制度」貫徹「激勵相容」原則,能夠有效地解決追求個人利益與國家利益之間的偏差甚至矛盾,使消費者的消費方式符合國家所設定的最大化目標,即每位消費者在「環保積分制度」的鼓勵下,雖然「花錢少了」但可獲得「超值產品」,同時也起到「節能環保」作用。
其五,綠色貿易壁壘效應。由於日本企業具有環保技術上的優勢,加之「統一標籤制度」及其對「環保積分制度」的支撐,使日本家電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得到進一步提升。因此,日本可以在環境保護的大旗下,站在「道德」的制高點上,通過「綠色」貿易壁壘,實現了防止外國產品進入日本市場的作用。由此亦可見,作為擴大內需的「環保積分制度」雖然是國內應急措施之一,但在提高環保門檻、產品設限等方面的效果則是長期的。
日本作為能源極其匱乏的後起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在能源結構、地緣政治、環境容量及社會結構等諸多方面與其他歐美發達國家相比均有所不同。而且,正值日本制定、實施低碳社會戰略期間,爆發了全球經濟危機。此次危機與人類歷史上所發生的歷次危機相比,其最大不同在於經濟危機與環境氣候危機「同位纏結」。運用政策工具刺激經濟增長以解決經濟危機的傳統手段與遏制氣候溫暖化之間形成尖銳的矛盾。因此,如何進行既能弱化和規避經濟危機、亦能同時舒緩和治理環境氣候危機的政策安排和制度設計,成為日本在構建低碳社會進程中亟須解決的重要命題。
「環保積分制度」是日本在世界經濟危機和全球環境危機的雙重危機下制定實施的。從制度內容、運作機制以及其制度支撐等方面,可以看出日本借用市場機制,把強化環保、刺激消費和鼓勵節能進行深度融合的設計理念和技巧。「環保積分制度」作為日本政府的制度設計,它促進企業主動開發、生產環保產品,在環境經濟、消費理念、傳導外溢、激勵相容以及綠色壁壘等方面都取得了明顯的效果,這也很值得我國深思與借鑑。
注釋
[1]相關內容參見:1.Tapio,Towards a Theory of Decoupling:Degrees of Decoupling in the$ EU and the Case of Road traffic in Finland Between 1970 and 2001,Trans-port$ Policy,12,2005;2.張坤民、潘家華、崔大鵬主編的《低碳經濟論》(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2008 年);3.莊貴陽著的《低碳經濟——氣候變化背景下的中國發展之路》(氣象出版社,2007 年);4.付允等的《低碳經濟的發展模式研究》(《中國人口 資源與環境》,2008 年第18 期)等。
[2]相關內容參見陳迎的《中國面臨的機遇和挑戰》、於宏源的《國際制度和中國氣候變化軟能力建設——基於兩次問卷調查的結果分析》、潘家華的《減緩氣候變化第四次評估結論的科學爭議與政治解讀》等。
[3]相關內容參見:1.瑞士產業經濟學家、企業可持續發展聯合會前主席的相關著述;2.李俊峰、馬玲娟等的《低碳經濟是規制世界發展格局的新規則》,《世界環境》,2008年。
[4]相關內容參見:1.Kaya Yoichi.Impacts of Carbon Dioxide Emission Control on$ GDP Growth:Interpretation of Proposed Scenarios[R].Paper presented at IPCC$ Energy and Industry Subgroup Response Strategies Working Group,Paris,France,1990;2.何建坤、劉濱的《在可持續發展框架下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發展低碳經濟》;3.張世秋的《低碳經濟:連結區域污染控制、氣候變化減緩與可持續發展的橋樑》等。
[5]國內媒體、報界和網站對日本構建低碳社會的具體方式、相關政策、發展情況等進行了大量宣傳和報導,但從內容上看相對零散且略欠系統性。從國內學界的研究成果上看,目前主要有陳志恆的《日本構建低碳社會行動及主要進展》和甘峰的《日本「低碳型都市」推進機制及啟示》等,尚存很大研究空間。
[6]IPCC是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ntergovernmentalPanelonClimateChange)的縮寫簡稱,該機構是1988年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與世界氣象組織(WMO)聯合建立的政府間機構。其主要職能任務是對氣候變化科學知識的現狀,氣候變化對社會、經濟的潛在影響以及如何適應和減緩氣候變化的可能對策進行評估(相關內容參見IPCC的官方網站)。
[7]UK Energy White Paper:Our energy future-creating a low carbon economy,2003。
[8]相關內容參見英國著名經濟學家尼古斯拉·斯特恩於2006年撰寫了一份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氣候變化經濟學報告《斯特恩報告》以及The Economic of Climate Change,American$ Economic Review,2008,98(2):1-37。
[9]方涵:《「低碳經濟」概述及其在中國的發展》,《經濟視角》,2009年第3期,第45—46頁。
[10]《京都議定書》(英文:Kyoto Protocol),全稱為《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的京都議定書》,是《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United Nations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UNFCCC)的補充條款。該協議的任務是「將大氣中的溫室氣體含量穩定在一個,」。: :「適當的水平進而防止劇烈的氣候改變對人類造成傷害 具體內容參見松橋隆治 京都議定書と地球の再生(NHKブックス)」,日本放送出版協會,2002年9月。
[11]「峇里島路線圖」是2007年12月15日下午,經過持續十多天的馬拉松式談判,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終於通過於旨在針對氣候變化全球變暖而尋求國際共同解決措施的「巴厘路線圖」。共有13項內容和1個附錄。參見新華網:��12/16/content_7258466.htm,下載時間:2009-03-17。
[12]有關該法案的具體內容可參見:1.Committee on Energy and Commerce.House passed$ historic Waxman Markey clean energy bill [ EB/OL].[ 2009 - 06 - 29].http://energycommerce.house.gov。2.郭基偉等:《〈2009 年美國清潔能源與安全法案〉及對我國的啟示》,《能源技術經濟》,2010 年第1 期,第11—14 頁。
[13]參見英國政府網站: 20080027_ en.pdf。
[14]呂江:《〈低碳轉型計劃〉與英國能源戰略的轉向》,《中國礦業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第3期,第26頁。
[15]姚良軍、孫成永:《義大利的低碳經濟發展政策》,《中國科技產業》,2007年11月,第58—60頁。
[16]呂江:《〈低碳轉型計劃〉與英國能源戰略的轉向》,《中國礦業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第3期,第26頁。
[17]資源能源廳長官官房綜合政治課:《綜合能源統計》,通商產業研究社,2006年,第193頁。
[18]日本經濟能源研究所計量分析部編:《能源·經濟統計要覽2003年版》,節能中心,2003年,第276—279頁。
[19]同上,第272—279頁。
[20]經濟產業省編發:《能源白皮書2004年版》,行政出版社,2006年,第144頁。
[21]環境污染可以是人類活動的結果,也可以是自然活動的結果,或是這兩類活動共同作用的結果。人類活動之所以會造成環境污染,是因為人類跟其他生物有一個根本差別:人類除了進行自身的生產外,還進行更大規模的物質生產,而後者是其他所有生物都沒有的。正因如此,人類活動的強度遠遠大於其他生物。參見:百度地球科學:。
[22]自20世紀50年代以來,許多國家的人們要求政府採取措施治理和控制污染,形成了具有廣泛群眾性的反污染和公害的環境運動或綠色運動。特別是到了80年代,群眾性的廣泛反污染運動異常活躍,到90年代以後,反污染運動走向全面政治化,開始成為國際政治行為和政黨政治。至此,環境保護運動從以群眾運動為主體發展到以政黨政治為主體。參見:環境技術網:。
[23]經濟產業省:《能源白皮書 2006 年版》,行政出版社,2006 年,第30—31 頁。
[24]同樣,中國基本上覆轍了日本的道路,現在也開始對環境問題進行深刻反思,並明確提出了「綠色經濟戰略」。在反思的同時,當前中國面臨的貿易摩擦、貿易保護主義、人民幣升值等問題也與1970—80年代的日本頗為相似。
[25]當然,構建低碳型社會所受到的約束不僅僅是「能源約束」「環境約束」,還有「制度約束」「觀念約束」「倫理約束」「技術約束」等。
[26]必須強調的是,雖然低碳經濟的概念是在2003年首次由英國提出的。但是,資源匱乏的日 本自1970年代以來圍繞「節能減排」進行的科技創新等措施,不僅正好契合了發展低碳經濟的核心理念(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而且在價值取向上與構建低碳社會亦是同一路徑。
[27]路徑依賴(Path—Dependence)的特定含義是指人類社會中的技術演進或制度變遷均有類似於物理學中的慣性,即一旦進入某一路徑(無論是「好」還是「壞」)就可能對這種路徑產生依賴,因為沿著原有的體制變化路徑和既定方向前行,總比另闢路徑要便捷些。儘管低碳經濟、低碳社會等概念是由英國於2003年提出的,但事實上,日本從20世紀70年代以來圍繞節能減排進行的制度安排、技術發展和國民教育等具體行動,與發展低碳經濟同屬一條路徑。
[28]在能源科學技術方面,2008年5月日本綜合科學技術會經過長期論證,制定了《環境能源技術創新規劃》,這為實現日本提出的全球溫室效應氣體排放量減半的目標描繪出了中長期技術創新路線圖。該計劃篩選出包括超導輸電、熱泵等36項技術,對其2030年的溫室氣體減排效果、國際競爭力、市場規模、技術成熟度進行了評估,並提出了官民任務分擔、社會系統改革等保障措施(具體內容可參見:「総合科學技術會議:「環境エネルギー技術革新計畫」,2008年5月」)。
[29]研究是指:國立環境研究所、(獨)産業技術総合研究所、(獨)森林総合研究所、(財)地球環境戦略研究機関、みずほ情報総研(株)、(株)三菱総合研究所、(株)日建設計総合研究所。
[30]學會是指:日本エネルギー學會。
[31]大學是指:京都大學、神戸大學、名古屋大學、東京工業大學、東京大學、信州大學、文教大學、東京海洋大學、東京理科大學、立命館大學、早稲田大學、慶應義塾大學、日本工業大學、國際大學、東洋大學、筑波大學、成蹊大學、滋賀大學。
[32]公司是指:日本電信電話(株)、(株)ジェイ·ケイ·エル、富士通(株)、日本電気(株)。
[33]這是官、產、學密切合作的研發體系,其優勢在於能形成各部門科研機構的合力,便於集中管理,提高技術研發水平和效率。
[34]具體研究成果主要有:1.西岡秀三:「低炭素社會への挑戦―溫暖化の危険なレベル」,「環境研究」,2004年No.133,第3-10頁;2.河瀬玲奈、島田幸司等:「要因分析を用いた中長期溫暖化シナリオの検討」,2004年第32回環境システム研究論文発表會;3.松岡譲:「危険な気候変化のレベルと気候政策の長期目標」,「環境研究」,2005年,第7-16頁;4.西岡秀三:「低炭素社會に向けた日本環境リーダーシップ」,「資源環境対策」,2006年,第21-24頁。
[35]主要有:1.山田修嗣、藤井美文、石川雅紀:「日本産業社會の脫溫暖化モデル構築に向けた調 整様式と政治的イニシアティブ」,地球環境、12(2),219-226,2007 年;2.山田修嗣、石川雅紀、藤井美文:「現代産業社會の「調整」様式にもとづく環境管理モデル分析」、國民經濟雜誌,196(3)、1- 16,2007 年。3.Y.Fujii.「Historical Dynamic Interactions between the$ regulation Policy and the pipe-E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in Japan: Case$ Studies of Developing Air Pollution Control Technology」, in Terao Tadayoshi,Otsuka Kenji ( ed),「Development of Environmental Policy in Japan And Asian$ Countries」,Palgrave Macmillan,2007。
[36]其成果主要有:1.肱岡靖明、西本裕美、森田香菜子(2007):「2050 年溫室効果ガス世界半減シナリオの日本へのインプリケーション」, 地球環境,12(2),135-144。2.太田宏、蟹江憲史、河瀬玲奈(2007):「各國の低炭素社會への中長期目標シナリオと國際政治的考察」,地球環境,12(2),123-134。3、H.Y.Lee, M.Matsumoto and N.Kanie (2008),「A Multi-Agent$ Model Approach to Analyzethe Roles of Domestic Actors in International Climate$ Change Politics」, Journalof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Science, 36(5),1-10, 2008。
[37]、、プロジェクト:「2050詳見環境省地球環境研究総合推進費戦略研究開発 日本低炭素社會シナリオ:溫室効果ガス70%削減可能性検討」,2008年6月,第1-23頁(詳見環境省サイト: serial=8032)。
[38]藤野純一、日比野剛、榎原友樹、松岡譲、増井利彥、甲斐沼美紀子:「低炭素社會のビジョンと実現シナリオ」,2008年1月。(詳見日本學術會議協力學術研究団體ホームページ: )
[39]該計劃從民生、產業、運輸、能源轉換、跨部門等方面,選定了12種方案,以期減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詳見「國立環境研究所、京都大學、立命館大學、みずほ情報総研編發:「低炭素社會に向けた12の方案」,2008年5月,第1-12頁)。
[40]該戰略中主要是論述了日本環境立國的八大戰略:一是,為適應氣候變化問題而發揮國際性領導作用;二是,生物多樣性保護所帶來的自然恩賜的享受與持續;三是,通過3R實現可持續性資源循環;四是,積極借鑑治理公害的經驗與智慧,開展國際合作;五是,以環境、能源技術為核心的經濟發展;六是,建設靈活運用自然資源、充滿活力的地區社會戰略;七是,感受環境、思考環境,並能切實進行人員培養;八是,支撐環境立國的機制建設(具體內容可參見「閣僚決定:「21世紀環境立國戦略」,2007年6月,第7-23頁」)。
[41]在能源科學技術方面,2008年5月日本綜合科學技術會經過長期論證,制定了《環境能源技術創新規劃》,這為實現日本提出的全球溫室效應氣體排放量減半的目標描繪出了中長期技術創新路線圖。該計劃篩選出包括超導輸電、熱泵等36項技術,對其2030年的溫室氣體減排效果、國際競爭力、市場規模、技術成熟度進行了評估,並提出了官民任務分擔、社會系統改革等保障措施(具體內容可參見:「総合科學技術會議:「環境エネルギー技術革新計畫」,2008年5月」)。
[42]詳細內容參見:日本環境省編發的「21世紀環境立國戦略」,。
[43]総合科學技術會議:「環境エネルギー技術革新計畫」,2008年5月。
[44]該戰略中主要是論述了日本環境立國的八大戰略:一是,為適應氣候變化問題而發揮國際性領導作用;二是,生物多樣性保護所帶來的自然恩賜的享受與持續;三是,通過3R實現可持續性資源循環;四是,積極借鑑治理公害的經驗與智慧,並開展國際合作;五是,以環境、能源技術為核心的經濟發展;六是,建設靈活運用自然資源、充滿活力的地區社會戰略;七是,感受環境、思考環境,並能切實進行人員培養;八是,支撐環境立國的機制建設。
[45]閣僚決定:「低炭素社會作り行動計畫」,2008年7月29日。
[46]閣僚決定:「低炭素社會作り行動計畫」,2008年7月29日。
[47]閣僚決定:「低炭素社會作り行動計畫」,2008年7月29日,第1-26頁。
[48]日本首相鳩山由紀夫於2009年9月22日上午在聯合國氣候變化峰會上宣布「到2020年使溫室氣體排放量與1990年相比削減25%」的中期減排目標。25%的減排目標被定位為「國際承諾」。參見:朝日新聞社:「鳩山首相、溫室効果ガス「25%削減」世界に宣言」,。
[49]閣僚決定:「低炭素社會作り行動計畫」,2008年7月29日,第5-12頁。
[50]相關內容可參見:(財)エネルギー総合工學研究所:「Cool Earth-エネルギー革新技術計畫(公開版)」,2008 年6 月,第2-6 頁。
[51]如2009年度的電力部門、運輸部門、產業部門、民生部門、跨行業部門的預算額分別為345億日元、195億日元、160億日元、227億日元、120億日元。(參見経済産業省:「資源エネルギー関連概算要求の概要」,2008年8月,第4頁)。
[52]有關21條技術路線的詳細內容可參見:総合科學技術會議:「Cool Earth-エネルギー革新技術技術開発ロードマップ」,2008年6月,第1-54頁。
[53]総合科學技術會議:「Cool Earth-エネルギー革新技術技術開発ロードマップ」,2008年6月,第5-6頁。
[54]経済産業省資源エネルギー庁:「省エネルギー技術戦略」,2008年4月,第1頁。
[55]閣僚決定:「低炭素社會作り行動計畫」,2008年7月29日,第13-16頁。
[56]閣僚決定:「低炭素社會作り行動計畫」,2008年7月29日,第17-26頁。
[57]脫溫暖化2050 プロジェクト·都市チーム:「低炭素都市の実現へ向けての解析」,2009年2月,第1-33頁,脫溫暖化2050 プロジェクトホームページ,。
[58]2050 プロジェクト· チ ム:「2050 プロジェクト· チ ム」,脫溫暖化 交通ー 脫溫暖化 交通ー2009年7月,第1-46頁,脫溫暖化2050 プロジェクトホームページ,。
[59]「2050日本低炭素社會」シナリオチーム(獨)、國立環境研究所、京都大學、立命館大學、みずほ情報総研(株): 「低炭素社會敘述ビジョンの構築」,2009年8月,第1-49頁,脫溫暖 2050 プロジェクトホ ムペ ジ, _ 化ーー narrativevision_j.pdf。
[60]但是,2012年,日本卻表示不兌現《京都議定書》第二承諾期。
[61]然而,該法案中沒有將提及「到2050年前比1990年減排80%」的長期目標。《地球溫暖化對策基本法》修正案提出了到2020年溫室氣體排放量要比1990年減少25%的目標。但是,2012年12月自民黨執政後,安倍晉三表示要修改民主黨這一承諾目標,顯然這有悖於日本構建低碳社會。
[62]該機構的詳細信息參見:低炭素社會戦略センターホームページ,。
[63]「內涵能源」是指產品上游加工、製造、運輸等全過程所消耗的總能源。
[64]「鎖定效應」是指基礎設施、機器設備、大件耐用消費品等,一旦投入,其使用年限均在15年乃至50年以上,其間不容易被廢棄更新。在發展低碳經濟過程中,避免技術「鎖定效應」的約束,是一項亟須解決的問題。
[65]五大節能技術戰略為:超燃燒系統技術、超時空能源利用技術、節能型信息生活空間技術、先進社會交通系統技術、新能源技術。
[66]八大環境立國戰略指的是:戰略一是為適應氣候變化問題而發揮國際性領導作用。戰略二 是生物多樣性保護所帶來的自然恩賜的享受與傳承。戰略三是通過3R實現可持續資源循環;戰略四是靈活應用克服公害的經驗與智慧,開展國際合作;戰略五是以環境、能源技術為核心的經濟發展;戰略六是建設靈活運用自然資源、充滿活力的地區社會戰略;戰略七是感受環境、思考環境、並能切實行動起來的人員的培養;戰略八是支撐環境立國的機制建設。
[67]四大領域內優先發展21 種技術是指:1.發電、送電部門:高效率天然氣火力發電技術、高效煤炭火力發電技術、二氧化碳回收、存儲技術(CCS)、太陽光發電創新技術、超導高效送電技術。2.運輸部門:快速道路交通系統(ITS)、燃料電池汽車、混合動力汽車、生物能運輸工具。產業部門:材料、製造、加工技術創新、鋼鐵冶煉創新技術;3.民生部門:節能住宅、建築技術、新一代高效照明技術、高效燃料電池技術、超高效抽泵技術、節能型信息電器系統技術、HEMS/BEMS/地區水平的EMS 技術;4.跨部門方面:高性能電力儲存技術、電力電子技術、氫氣製造、運輸、儲藏技術。
[68]必須強調的是,雖然低碳經濟的概念是在2003年首次由英國提出的。但是,資源匱乏的日 本自1970年代以來圍繞「節能減排」進行的科技創新等措施,不僅正好契合了發展低碳經濟的核心理念(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而且在價值取向上與構建低碳社會亦是同一路徑。
[69]所謂「環保積分制度」,是通過國家財政支出支持消費者購買環保家電的制度。國民只要購買符合節能標準的家電,就能獲得「環保積分」,積分又可以兌換指定的與環保有關的商品或服務。參見吉川一樹、平井良和:「エコポイント開始省エネ家電賢く選ぶ」,「朝日新聞」,2009年5月21日,第12版。
[70]歌野清一郎:《住宅環保積分開始申請,最高能得到30萬》,朝日新聞社網站:。
[71]參見人住宅性能評價 表示協會網站,。
[72]日本國土交通省官方網站:《住宅環保積分制度概要》,lit.go.jp/jutakukentiku/house/jutakukentiku_house_tk4_000017.html。
[73]住宅環保事務局:《積分對象範圍》,。
[74]住宅環保事務局:《積分兌換制度》,。
[75]財団法人ベターリビング(Better Living for better society):《住宅環保積分制度的活用》,2010年3月。
[76]住宅環保事務局:《住房環保積分制度概要》,。
[77]財団法人ベターリビング(Better Living for better society):《環保積分即時申請指南》,2010年3月。
[78]日本綜研調查報告:《住宅版環保積分制度效果》,2010年2月23日,第1頁。
[79]「「賢い支出」危機救うか」,「朝日新聞」,2009年5月30日,第3版。
[80]「エコポイント」のサイト:。
[81]経済産業省資源エネルギー庁、省エネルギーセンター:「「統一省エネラベル」のごあんないおトク読書」、第1頁。
[82]経済産業省資源エネルギー庁、省エネルギーセンター:「「統一省エネラベル」のごあんないおトク読書」,第3頁。
[83]該官方網站為:。
[84]日経産業新聞: id=MMECn2000009072009。
[85]「エコ需要小さな光」,「朝日新聞」,2009年5月21日,第2版。
[86]朝日新聞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