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遣唐使與揚州

2024-10-10 19:23:46 作者: 吳廷璆

  615年(推古二十三年)第三次遣隋使回國後的第三年,隋亡唐興。日本為繼續引進中國文化,派遣了世界史上著名的遣唐使。自630年到894年的264年中,派遣唐使凡19次,其中除三次只有任命未成行,一次只到百濟,一次是「迎入唐使」,一次是「送唐客使」以外,實際以遣唐使名義到達唐朝的,先後共13次。木宮泰彥將它分成四期:第一期包括舒明天皇(629—641)到齊明天皇(655—661)時代約30年間四次遣使;第二期包括天智天皇時代(662—671)的兩次遣使;第三期包括從文武天皇(697—707)到孝謙天皇(749—758)時代約50年間的四次遣使;第四期包括從光仁天皇(770—780)到仁明天皇(833—850)時代約60年間的三次遣使。[158]

  遣唐使的航線有四條:(1)北路,(2)南島路,(3)南路,(4)海道舡路,如圖1-1所示:

  圖1-1 遣唐使航線

  本書首發𝖻𝖺𝗇𝗑𝗂𝖺𝖻𝖺.𝖼𝗈𝗆,提供給你無錯章節,無亂序章節的閱讀體驗

  第一、二期的六次遣唐使取北路,第三期的四次是南島路,第四期的三次取南路。所謂「海道舡路」就是指第18次遣唐使的歸路,又是圓仁搭乘新羅人金珍商船回國的航路,同時也是第一次遣隋使的歸路和第二次遣隋使往路的設想航線。這條航線實際上就是唐與新羅交通的延長,當時楚州(屬於揚州府)有新羅坊,僑居的新羅人很多,去新羅的船都從楚州出淮河口渡海。從第三期遣唐使起,舍熟悉的北路而取陌生的南島路、南路,其原因何在?《新唐書·東夷傳》指出:「新羅梗海道,更由明、越州朝貢。」[160]因白村江之戰[161]一直與日本處於敵對關係的新羅統一朝鮮半島,日本被迫放棄通過新羅領海的安全的北路而走危險性大的南島路、南路。這樣一來,揚州便成了遣唐使到達長安的跳板,除北路以外,日唐交通必須經過揚州。現把揚州(包括楚州)登陸或經由的七次遣唐使列表1-1如下:

  表1-1 揚州登陸或經由的遣唐使表

  一般說來,遣唐使船到達中國以後,進京的只是少數人,大部分留在當地。例如第18次遣唐使進京的是「大使一人、長岑判官、菅原判官、高岳錄事、大神錄事、大宅通事、別請益生伴須賀雄、真言請益圓行,並雜職已下三十五人」[162],其他人都留在揚州。他們或學習中國文化,或準備回國物資,或購買物品帶回日本。文化發達、物產豐富的揚州,給遣唐使提供了完成任務的物質文化條件。遣唐使在揚州儘量吸收中國文化。如《入唐求法巡禮行記》所載;「本國判官藤原朝臣貞敏於開元寺設齋,出五貫六百錢作食,供養新畫阿彌陀佛、妙見菩薩、四天王像,並六十餘眾僧。亦以斯日令寫龍興寺法花院壁南嶽、天台兩大師像。」[163]「三日,始畫南嶽、天台兩大師像兩鋪各三副……尋南嶽大師顏影,寫著於揚州龍興寺,敕安置法花道場琉璃殿南廊壁上。乃令大使慊從粟田家繼寫取,無一虧謬。」[164]

  根據《入唐求法巡禮行記》,第18次遣唐使因在長安不許買賣,特地從楚州到揚州來購置物資:「先入京使內監國信春道宿彌永藏、雜使山代吉永、射手上教繼、長州判官慊從白鳥、村清岑等十餘人,乘一船來……緣上都不能買賣,便著前件人等,為買雜物來。」[165]有的因購買違禁品受到揚州府的傳喚;「第四舶監國信並通事,緣買敕斷色,相公交人來喚,隨使入州去」[166]。還有「長官慊從白鳥、清岑、長岑、留學等四人,為買香藥等,下船到市,為所由勘追,舍二百餘貫錢逃走」[167]。「大使慊從粟田家繼,先日為買物,下船往市,所由捉縛,州里留著,今日被免來。」[168]以上記載,表明揚州市場給遣唐使提供了路上所需的物資和帶回日本的「唐物」。《唐大和上東征傳》中記載著鑒真第二次東渡時所準備的物資,其中有各種各樣的香料和藥物。[169]這些東西均產自南方各國,是遣唐使所需要的,只有在國際都市揚州才能買到。

  對隨遣唐使入唐的留學生和留學僧來說,揚州不僅是進京的必經之地,而且還是尋師求學、搜集內外經典、尋覓船隻回國的理想地方。如十年前來中國的留學僧榮睿、普照,742年(天寶元年)十月從洛陽由江北大運河來到揚州大明寺拜謁鑒真,其後兩人緊跟鑒真設法東渡,歷盡艱辛。最後榮睿死於中國,普照偕鑒真回國。又如838年(開成三年)七月慈覺大師圓仁作為請益僧隨第18次遣唐使到揚州,因請求巡錫天台,留揚州開元寺半年余以待敕命。在此期間收集唐文物,抄寫經典,學習唐的禮儀法規,還特別向西明寺宗睿法師學梵文。再如和圓仁一起入唐的留學僧常曉,在揚州棲靈寺(即大明寺)從文琛法師受真言法。[170]此外,隨第11次遣唐使入唐的戒明,還將聖德太子所著的《勝曼經義疏》及《法華經義疏》贈給揚州尤興寺靈佑。[171]隨第17次遣唐使入唐的弘法大師空海、留學生桔逸勢等是經由揚州到長安求法的,還有隨18次遣唐使入唐的圓載是從揚州到天台山朝拜的。他們在揚州或多或少得到一些見聞。

  894年(唐乾寧元年,日宇多寬平六年)遣唐使正式停止以後,中日民間貿易活躍。841年至903年的62年中,日唐間往來的商船有37次。[172]這些商船絕大部分是唐船,它們以揚州(包括揚州府管轄的楚州)、明州(寧波)為基地進行中日貿易。當時搭乘這些商船到中國的僧人也不少,他們上天台山、五台山或者去長安,都要經過揚州。如三次入唐的惠萼,841年(仁明承和八年)搭乘李鄰德船第一次入唐到達楚州,去五台山朝拜之後,又經揚州到天台山過冬,次年春回國,又如844年(仁明承和十一年)仁好攜帶日本朝廷給圓仁、圓載的黃金200兩乘船入唐,也是經過揚州的。846年(仁明承和十三年)性海(海上人)為把本國的書信、禮物送給在唐的老師圓仁,搭乘李鄰德船到達揚州,後轉楚州。再如842年(仁明承和九年)惠運搭乘李處人船到達溫州樂城縣(浙江樂清縣)後與圓修一起巡拜五台山,揚州是必經之地。還有智證大師圓珍, 853年(文德仁壽三年)率領豐智、閒靜、丁雄滿、物部忠宗、佐伯阿古麻呂、大宅全吉等人,搭乘欽良暉船入唐到達福州連江縣。他朝拜天台山之後,由江南大運河北上,經揚州由江北大運河到洛陽,再由陸路到長安。862年(貞觀四年)真如法親王的從僧宗睿搭乘張支信船入唐到達明州,經揚州到五台山朝拜。這樣,平安時代的所謂入唐八大家(最澄、空海、常曉、圓行、圓仁、惠運、圓珍、宗睿)除最澄以外,其他七人都到過揚州,總會有一點影響帶回日本吧!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