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彌生文化與徐福東渡
2024-10-10 19:23:15
作者: 吳廷璆
彌生文化和繩紋人問題
從繩紋文化向彌生文化推進,日本列島上的種族是否隨著交替?這是一個繩紋時代人、彌生時代人、古墳時代人三者的種族連續和關係問題。關於此事歷來有許多說法,歸納起來,不外乎以下兩種學說。
一種是至少自繩紋文化以來,日本人就已經居住在日本列島而創造出自己的固有文化;另一種是繩紋文化以來有各種異質文化的種族渡海來到日本而形成重疊的混合文化。前者主張文化的出現是由於內在力量發展的結果,後者主張除內在因素外,強調了外來文化的重要性。
主張內在因素為日本文化發展的原動力的一派學說以長谷部言人、直良信夫和鈴木尚為代表。他們把彌生時代以前的日本人稱為先史日本人,把古墳時代以後的日本人稱為現代日本人。他們根據已發現的人骨化石進行研究,得出這樣的結論:除舊石器前期尚在研究之外,舊石器中期以後各時代的形質變化只是因生活條件及極微的混血而變動的小變異,日本人一貫是同一人種。[33]
主張外來因素為日本文化發展的原動力的一派學說以清野謙次和岡田雄為代表。他們認為日本民族是由幾種種族混合而成的,現代日本人主要是從大陸和南洋來的各種族的混血種。[34]岡田雄把大和民族看成是和中國東北扶餘、高句麗相類似的種族,他們是從三四世紀起經朝鮮半島南部而來到日本的。[35]江上波夫的騎馬民族征服日本說是日本史學上著名一派的觀點,他估計「渡來我國的兵力五六千至一萬」[36]。赤城毅彥主張「倭人的始祖是吳國(春秋)的王族」[37]。台灣徐松石說「出雲賀茂族和天孫民族都是由中國移去的,這點可無疑義,出雲賀茂族屬於通古斯種,天孫民族屬於(中國)越民族」[38]。
總之,他們都強調了日本文化中存在的南方要素(如水稻栽培,銅鏡中的象、獅等南方熱帶動物圖案等)和北方要素(如梳齒紋土器,馬的殉葬,大量馬具的出土等),從比較民族學的立場得出以上結論。從上述考古資料看,日本從繩紋文化躍入彌生文化乃至古墳時代並沒有東西可以表示來自大陸的侵略和為了征服異民族而大舉渡海來到日本所產生的現象,只是表示出從大陸帶到北九州來的先進文化被接受,渡海來的異民族被同化。而且這種先進文化又經北九州向東擴散,促進了繩紋時代日本人全部彌生化。如果把先進文化的傳來看成是異民族的征服,從而在原有文化的地盤上「覆蓋著統治者的文化」那便否定了文化發展中的繼承性與歷史聯繫,再者,日本離朝鮮最近的是120海里,與中國相隔最近的是460海里,在交通不發達的古代,即使能像挪威人海爾達那樣用木筏渡海,[39]也只能是少數個別的,何況日本人口在繩紋時代已有75萬至140萬,在彌生時代達到400萬,[40]要渡海來征服這麼多人是不可想像的。
全世界所有的人類,嚴格地說純種是不存在的,所有民族都由好幾個種族混合而成。如義大利民族來自伊特刺坎人、羅馬人、日耳曼人、希臘人、阿拉伯人,法蘭西民族來自高盧人、不列顛人、日耳曼人,所以日本人也不例外。正如木通口清之總結前人的研究所說:「日本人是在日本產生的,但其要素是以和華南洪積期(數十萬年以前)化石人類有關係的化石日本人為核心,並且還漸次加入南方的馬來人、印度支那人,北方的通古斯人、阿伊奴人等,結果產生出尚未完全融合的現代日本人。[41]這樣,既不強調日本文化中的外來複合要素,又不忽視外來要素的重要性。彌生文化,甚至日本民族文化是日本人汲取大量外國先進文化特別是中國文化之後,經過長期歷史演進而在日本列島這個特定的環境中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