彌生時代的中國移民
2024-10-10 19:23:18
作者: 吳廷璆
如上所述,彌生文化一開始就具有水稻耕作、金屬器、大陸系磨製石器、紡織技術等各種新的文化要素。從這一點上看,彌生文化是受海外先進文化的強烈影響而誕生的無疑。再從彌生文化本身最初是在北九州形成的事實,彌生初期北九州一帶的支石墓同韓國廣泛分布的支石墓是同一系統,彌生前半期北九州出土的青銅利器也是分布於韓國各遺蹟,朝鮮金海貝冢出土的炭化米、瓮棺、瓮形土器在北九州也有發現,以及石庖丁和其他磨製石器雙方相似等其他各種事實來考慮,新文化傳入的路線是朝鮮,特別是和北九州一衣帶水的韓國。
彌生文化形成的公元前3世紀,相當於戰國末期,中國文化隨著政治勢力的擴大而向周邊地區傳播,朝鮮是其中之一。朝鮮半島位於中日兩國之間,即使在航海技術和交通工具不發達的古代,通過朝鮮半島到日本也是比較安全的路線。隋代甚至初唐以前,中國史籍記載的中日交通及民間文化交流都是遵循這條路線的。因此,朝鮮半島在古代是中日文化交流的跳板,先史時代的中國移民大部分是經由朝鮮半島進入日本的。其中不少是到朝鮮半島定居以後,經過好幾代又從朝鮮半島移居日本的。
朝鮮半島與中國接壤,但又不屬於中國版圖,而且交通便利,每當天災人禍或者政治大變動的時候,總有許多人逃亡到那裡。《三國志·魏書·東夷傳》記載:
辰韓在馬韓之東,其耆老傳世,自言古之亡人避秦役來適韓國。[42]
陳勝等起,天下叛秦,燕、齊、趙民避地朝鮮者數萬口。[43]
馬端臨的《文獻通考·四裔考》也記載:
辰韓,耆老自言秦之亡人避苦役來適韓國,馬韓割其東界與之。有城柵,其語言有類秦人,由是或謂之為秦韓。[44]
齊人從山東半島移民朝鮮的也不少。1962年朝鮮黃海道信川郡鳳凰里發掘到一個磚室墓,其墓志銘上寫著:
守長嶺長王君,君諱卿,年七十三,字德彥,東萊黃人也。正始九年(248)三月二十日壁師正德造。[45]
《後漢書·王景傳》說:
按漢武帝於公元109年攻打衛氏朝鮮,翌年設置樂浪、玄菟、真番、臨屯四郡,不久真番、臨屯二郡撤銷,玄菟移至北方。樂浪郡至後漢又分為二郡,南方為帶方郡(郡治所在黃海北道信川郡的所謂唐土城),北方為樂浪郡(郡治所在平壤南面的土城裡)。313年樂浪郡為高句麗所滅,帶方郡後為百濟所滅,前後存續400年。關於樂浪郡的遺蹟(包括郡治所和大量漢墓),1916年至1934年由關野貞等斷斷續續發掘,有大量珍貴文物出土,證實了中國周邊諸民族吸收漢的先進文化(水稻耕作、青銅器、鐵器等)以後,促進了本民族文化的發展。
在漢統治朝鮮期間,朝鮮人和漢人不必說,即使在樂浪郡滅亡之後,也有大批漢遺民逃亡日本,把先進文化帶到日本。如應神天皇十四年(283,晉太康四年)漢人後裔「弓月君自百濟來歸,因以奏之曰:『臣領己國人夫百二十縣而歸化……』」[47]應神天皇二十年(289,晉太康十年)「倭漢直祖阿知使主,其子都加使主,並率己之黨類十七縣而來歸焉」[48]。
以上所述是經由朝鮮到日本的中國移民,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彌生前期末葉,至遲到中期,中國移民來到日本列島的,不再經由朝鮮半島,或雖取道朝鮮而並沒有長期逗留,其到達日本列島的地區,也不局限於北九州,甚至連在彌生前期生產力還比較落後的近畿地區也已有外來移民,特別是中國移民的足跡」[49]。所謂不經由朝鮮是指由中國直接橫渡東海或黃海而到達日本列島。
日本學者把彌生時代的中國移民分成兩次,即「第一次渡來人」和「第二次渡來人」。前者是指公元前三四世紀(繩紋末期至彌生初期)進入日本列島的中國燕、齊、趙的移民,後者是指公元前後(彌生前期末和中期)進入日本列島的中國越的移民。關於這點可以從考古學得到證實:北九州出土的支石墓、細形銅製利器、一部分前漢鏡、板付式土器、瓮棺等是第一次渡來人的遺蹟遺物;畿內一帶出土的銅鐸、前後漢鏡、前漢的四銖錢、王莽的貨泉等是第二次渡來人的遺蹟遺物,他們從北九州逐漸向畿內發展,終於建立近畿王國,構成了以銅鐸為祭具的文化圈。[50]還有一種可能性,建立畿王國的不是越人,而是徐福,此說雖然沒有充分可靠的資料,但也不能否定。因為第一,徐福求仙藥的目的地蓬萊山是東海中的假想的山,從山東半島東航,到達的是朝鮮半島或日本列島。第二,雖然是傳說,但相傳徐福的墓在和歌山縣熊野山下飛鳥,徐福祠在新宮市的蓬萊山。而且其傳說的所在地不是九州,而是畿內地方的和歌山縣。第三,徐福的鄉里山東半島,是與殷不同的南方夷系的種族根據地,那裡的琅琊曾為越的都城,與南方系統的種族和文化有密切的關係。[51]
徐福東渡傳說及其歷史意義
根據日本的傳說,徐福確實是到了日本,而且他死後被日本人尊崇為神。
相傳紀伊國熊野山下飛鳥之地,有徐福墳。又曰:「熊野新宮東南有蓬萊,山上有徐福祠……徐福祠者,謂蓬萊山祠也。此祠屬熊野大權現。熊野大權現者,神代明神,書於國史式條昭昭也。」徐福觀國之光,來止,脫於虎豹之秦,死為神。[52]
松下見林在這裡說,日本元祿時代(1688—1703)就把徐福當作神明了。還據說目前日本有許多人自我推薦或被他人推薦為徐福的子孫,這說明作為一個為日本社會發展做出貢獻的徐福之子孫是多麼光榮。
據說迄今日本有十八個徐福傳說的流傳地,其內容從徐福一行登陸到他們在日本定居,並開荒從業,為日本社會的發展做出貢獻等等。眾所周知,徐福帶去了五穀、百工、善射,即各種糧食的種子,各行各業的技術工人,以及武裝力量,給日本繩紋人以巨大刺激,促進了彌生文化的發展。以傳說徐福首次登陸的佐賀為例,這個地方是日本最早進行水稻耕作的地方,在唐津市的菜田遺址里,有繩紋時代後期水稻栽培的遺蹟。與此同一時期,佐賀市丸山遺址也發掘出了水稻顆粒壓痕的土器。[53] 1992年在佐賀市東北約十二公里的吉野里發現了彌生時代的文化遺址,被確認為彌生前期的東西,和徐福東渡日本的時間大致相當。這裡有公元前100年左右建成的宮室、樓觀台、城柵等建築,[54]也許是在徐福一行及其後裔的指導下完成的吧。
徐福在中國歷史上並不是一個特別引人注目的人物,為什麼在日本流傳如此久遠,又如此廣泛?這反映了日本人民對帶他們從未開化時代進入文明時代,教導他們的祖先以生產技術,使日本社會得以迅速發展的徐福的一種懷念。
如上所述,徐福東渡的時候正是日本由原始採集經濟的繩紋時代跨入農耕經濟的彌生時代。在這個轉變的歷史過程中,「渡來人」特別是中國移民起了極其重要的作用。公元前二三百年前後北九州之所以能出現先進的水稻耕作文化,並進一步向東發展,把水稻耕作推廣到全日本,最後促成了日本原始國家的產生,其最大的原因是一大批外來移民,特別是包括徐福一行在內的中國移民渡來日本的影響。中國及世界其他國家從石器時代進入青銅時代、鐵器時代是經過數千年漫長歲月的,而日本因受中國先進文化的影響,僅花了五六百年時間,大大縮短了歷史進程,這不得不歸功於以徐福為象徵的中國移民集團。
傳說不是歷史,但傳說總是有其歷史背景的,與一定的史實有關,徐福東渡的傳說也不外乎如此。徐福東渡傳說的歷史背景就是日本社會從以採集經濟為主的原始社會向以農耕經濟為主的階級社會過渡的彌生時代,在這個巨大的社會變革中,以徐福一行為象徵的中國移民集團所做出的貢獻是值得稱頌的,其功績永載史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