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經濟的社會經濟學推動力
2024-10-09 12:12:41
作者: (印)阿魯·薩丹拉徹
最後需要考慮一組非數位化因素,從而可以明白為什麼分享經濟在最近才產生,又在城市地區得到快速發展。正如前面討論到的,實現數位化是關鍵,城市裡的發展優勢卻不是偶然。
工業革命之後,世界各地的人們逐步進入城市。隨後出現的城市化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方式、獲取食物的方式,最終改變了我們自身(和我們的商品)的移動方式。20世紀後半葉,在西方經濟體中出現了一小段逆轉。當時美國等國家出現了離開城市進入郊區的運動,但進入21世紀之後,城市化在全球範圍內仍持續推進。2014年,聯合國的報告指出當前全世界有54%的人口生活在城市地區,而1950年僅有30%。報告更預測到2050年,全世界將會有66%的人口生活在城市。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在世界很多地區我們早已經超出了預測的這個數值。在北美地區,82%的人口生活在城市。拉美地區和加勒比海地區接近80%。在歐洲,73%的人生活在城市。在這些地區,特別是一些世界上的超級大城市(城市人口超過1000萬)能準確地發現分享經濟的發展勢頭更勁。
城市就是分享經濟。生活在城市中,你們分享公園。你們通過計程車、公交車和地鐵等分享交通方式。你們在公寓大樓中分享公共區域。作為一名城市公民,你自然就習慣於一個分享的世界,而不是一種排他性的所有權。這讓你從本質上就更容易接受數位化媒體的分享行為。
而且,城市越大,人口密度越大,那些需要地緣優勢的點對點交易就更容易發生。畢竟,如果你生活在鄉村,你可能不會願意開車到20英里外只是為給下一次旅行租一頂帳篷。除此之外,你可能會有一個棚屋、車庫或一整間倉庫去存放你不用的旅行包、帳篷和皮艇。如果你居住在倫敦這樣的大城市裡的一間不大的公寓裡,你可能仍然想去露營,但是你不會擁有任何空間去存放你的露營裝備。由於你沒有空間去存放你所擁有的物品,點對點租借成為人們的需求。而且租借的對象最好離得很近而不是很遠。[40]
最後,分享經濟經常代表了與傳統的所有權的徹底分割,它同樣具備吸引力,因為它鼓勵了那些可以防止或至少能減緩未來環境危機爆發的行為。租借,與擁有不同,能在更大的人群中將更少的物質更有效地利用起來。這對於自然來說是真正的利好——新商品的製造、包裝和運輸帶來的生態破壞被降低,進入垃圾填埋場的物質也會更少。
羅賓·蔡斯在她2015年出版的《共享經濟》(Peers Inc)一書中討論了許多分享經濟是如何解決(她認為的)即將到來的生態危機的例子。正如她在前言中所說的,她相信分享經濟中蘊含的理念是「我們能及時達到應對氣候變化所需的速度、規模和局部適應的唯一方法,從而阻止迫在眉睫的災難性氣候變化」。Uber的Uber-Pool和Lyft的LyftLine服務在最近非常流行,這是一種真正的共乘服務,能匹配要去同一方向的人並實時分配他們一輛共乘汽車,這也許是目前實現這一願景最有希望的發展方向之一。
在本章中列出的數字和社會經濟的基礎條件上,已經創造出了眼花繚亂的各式平台,這些平台都為越來越廣泛存在的分享經濟增添力量。接下來,經濟行為的重組會採用什麼樣的形式呢?在下面的內容中,我們會在這章的基礎上繼續去弄明白分享經濟平台到底是什麼樣的機構,它們是如何代表了一種新組織方式去組織公司與市場之間的經濟行為,以及我們提到過的一些數位化變化會怎樣塑造和擴大未來的去中心化點對點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