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經濟是市場經濟與禮物經濟之間的過渡態
2024-10-09 12:12:25
作者: (印)阿魯·薩丹拉徹
海德在書中舉的例子主要來自對小型經濟體的人類學研究,他說道:「不是……因為禮物是原始或土著的財產形式……它們並不是……而是因為禮物交換存在於一些小的團體裡,比如家族成員之間、小型村落、關係緊密的社群、兄弟姐妹之間,以及(當然包括)部落內部。」
今天的分享經濟已經是一個規模化的行為,從原來的「關係緊密的社群」擴展到了更廣泛的、聯繫鬆散的由半匿名的成員組成的數位化社區。當被問到存在於小型經濟體中的「饋贈禮物」的動機和行為是否應該自然地融入到分享經濟之中時,我發現更實用的觀點是將這些新興的經濟行為視為禮物經濟與市場經濟之間的過渡態。因為雖然有些例子能歸到兩邊,但大部分的例子都屬於兩者之間。下面將舉例說明這個觀點。
住宿:Couchsurfing、Airbnb、OneFineStay
短期住宿平台是最受矚目、使用量最多的點對點平台之一,改變了人們國內外的旅行方式。其中,更接近禮物經濟的是Couchsurfing,也有許多人認為它是分享經濟平台的始祖。登錄Couchsurfing,驗證身份後就可以獲得一個會員帳號。成為會員後,就可以預訂其他任何一個會員提供的沙發床位了。你也可以在其他會員途經你的城市需要小住一晚時提供你的沙發給別人。這期間沒有任何金錢交易,系統也不會跟蹤你的記錄來看你的獲得與付出是否一致。事實上,有些人可能每周都在接待不同的人,但從沒有住過別人的沙發,而有些人也許恰好相反。
過去,在有朋友訪問自己城市時,我們會提供自己的沙發給他們休息。Couchsurfing就是讓你做這樣的事情,但不同的是——你的「老朋友」可能是一個徹底的陌生人。這個平台就是讓你能與全世界的人相連接,但它還有一個額外的功能就是能保證對方的真實身份,確定他不會給你帶來傷害。它與從前不正規的沙發客行為的不同之處在於,它依賴於網絡科技,它是通過平台而不是通過與對方以往的交往來建立信任感。
我曾和Couchsurfing魅力超凡的執行長詹妮弗·比洛克(Jennifer Billock)在2015年的OuiShare Fest上進行過一次談話。作為一個經驗豐富的網絡經理人和一個資深瑜伽調理教練,比洛克並不把Couchsurfing看作一個住宿平台;她把它看作一個社群網絡。「如果你問人們為什麼會選擇使用Couchsurfing,他們會告訴你他們想利用這個平台去遇見不同的人或者交上新朋友,其次才是為了找到住處。」比洛克說道,「網絡是社交的一個途徑,不管你是一個普通旅行者還是旅遊痴迷者,你所有的願望從『我想去騎車』,或是『我正在獨自旅行,我想找個人和我一起遠足』等,到『我要在別人家住一晚』,都包含在Couchsurfing的用戶功能里了。」
或者說,人們的熱情好客以及想認識更多人的渴望才是Couchsurfing成功的推動力。有許多會員從未在別人那裡過夜,卻廣泛地接待別人。同樣,也有很多人從未接待過別人,卻是其他人家的常客。提供住所和住別人家的行為並不會期待任何相同的回饋,但它們是社交價值交換的一個途徑。無數會員在到達新的城市時並不急於找住所,而是通過Couchsurfing找到自己的社群。截至本書付梓之際,它是我遇到的最接近於單純的禮物經濟的例子。
本章節來源於𝒷𝒶𝓃𝓍𝒾𝒶𝒷𝒶.𝒸ℴ𝓂
Couchsurfing獲得了風投資金的支持後與Airbnb有了一個共同的董事會成員:喬爾·卡特勒(Joel Cutler),他是一名旅遊行業的資深從業人員。與Couchsurfing供應者的社交需要引發的動機不同,Airbnb供應者的加入是因為他們有空房而且想租借出去獲得利潤。同樣,房客加入平台是因為想尋找空間更大、位置更好、中介環節更少、價格比酒店更合理的住處。
然而,這並不是說Airbnb單純由市場驅動,它裡面同樣有禮物經濟的成分。即使有金錢往來,很多房主也會通過一些方式將自己的私人空間分享給別人。比如Airbnb里也會有一些親密的分享行為。我們看到對方的家人照片、國外旅行帶回的小裝飾品、床單和毛巾的選擇、廚房裡的調味品。空間從單純私人的狀態變成了介於私人和公開之間的狀態。正如海德指出的:「我們的態度會改變事物的性質。」正因為如此,Airbnb里的禮物經濟成分改變了我們的行為。房主通常會超出服務內容,為了讓房客感到家的溫暖,提供許多超額服務(提供一杯歡迎紅酒、社區參觀,或是免費的健身房),而房客也會回饋更多(帶來家鄉的特產或是請房主吃飯)。你可能將毛巾留在酒店的地板上也會覺得沒什麼,但你絕不會在Airbnb里這麼做。許多房客告訴我,他們會花上幾個小時在離開前為房主打掃房間。
平台上的評價留言通常也會成為「禮物回饋」的一部分。積極正面的評價會幫助房主將來獲得更多的業務,對房客的好評也能使他將來更容易預訂到房間。正如我們以上討論的,這些都是海德所說的禮物。
更接近於市場經濟的是OneFineStay。它是一個來自英國的平台,它的投資者包括凱悅酒店集團(Hyatt Hotels),它幫助人們出租豪宅、豪華遊艇和度假別墅。當我在2014年和2015年與它的創始者埃文·弗蘭克(Evan Frank)聊天時,他並不把Airbnb看作直接的競爭者。相反,他把OneFineStay看作麗思卡爾頓等豪華酒店的有力競爭者。如果我們將服務做得更細緻深入,這樣的差別將引起質變。平台保證這些衣著華麗的客人會享受到和豪華酒店一樣的設施,包括清潔程度、嶄新的床單(如果需要可以每天更換)以及7天24小時的客房服務。換句話說,雖然房間是由別人提供的,但是客房服務卻不是由房主提供,而是由平台提供的。
融資:Kickstarter、Kiva、Funding Circle、AngelList
點對點融資平台也是接近禮物經濟的另外一類例子。比如,典型的眾籌平台Kickstarter為各種類型項目提供了融資途徑,不管你的項目是新電影或舞台表演,還是新應用、新產品的開發。融資的一般過程如下:首先,創業者將其項目內容及其融資目標金額發表出來;然後,平台上對此強烈感興趣的人會貢獻出自己能負擔的金額。通常,創業者會對不同檔貢獻金額的人有不同檔的回報。如果融資達到目標金額,創業者就會收到錢。2009-2015年,近900萬創業者的成千上萬個融資項目在Kickstarter上獲得了近20億美元的眾籌金,Kickstarter這個詞也被收入流行文化詞典。每天都有幾百人決定上Kickstarter眾籌他們的創業項目。
資助者又為了什麼呢?部分原因是單純地希望看到一個很酷的創意項目能得到資助從而開始啟動。另一部分原因是想更早地得到這些酷酷的新玩意兒。雖然投資這些項目有商業風險,而且Kickstarter也不會給投資者任何股份。2014年春,我與Kickstarter的創始人兼執行長楊西·斯特里克勒(Yancey Strickler)談到這些時,他主張說他並不打算將Kickstarter變成一個「金錢換股權」的場所。事實上,2015年的晚些時候,這間公司就重申了它的自我定位:「一家福利企業」,更新了它的長期承諾,表示要繼續支持藝術和文化產業,還闡明了它打算履行的其他價值觀和承諾。[25]
如果有人仔細觀察Kickstarter上融資項目的組成,可以更清晰地看到裡面有「禮物經濟」的成分。Kickstarter上的大部分項目在傳統意義上應該要麼受到支持藝術的地方大財團的資助,要麼通過慈善途徑,要麼受到朋友的支持。正如Kickstarter的競爭對手RocketHub的創始人兼執行長布賴恩·密斯(Brian Meece)在2013年告訴我的:眾籌是一個社交項目,一個成功的項目應該像舉辦一場派對那樣去籌劃。在很大程度上,Kickstarter上眾籌行為的心理中社交成分比商業成分更多。它的規則也與慈善捐贈類似,所以它更像禮物經濟,而不是市場經濟。
禮物經濟的動因也是微貸平台Kiva上資助者的核心動機。Kiva是由傑西卡·傑克麗(Jessica Jackley)和馬特·弗蘭納里(Matt Flannery)在2014年創立的,主要功能是連接有錢的人和項目需要貸款的人。然而,大多數資助者往往來自富裕國家,而被資助者卻經常來自欠發達國家。需要的貸款額一般很低(對一個項目而言)——從幾百美元到幾千美元——而且一筆貸款通常由若干個資助者合併而來,每人提供的金額都不多。
由於其基數大、單位額度小,Kiva的貸款項目其實是一個優質的投資項目。它的還貸率也非常高。同時還會有一些成熟的實地考察團體、社區團體(經常還會有專門從事商業微貸的人)對Kiva的項目進行事先審查。另一方面,Kiva上的不同項目之間為了同樣的融資來源展開競爭,所以它的確會有市場經濟的成分存在。但投資者也想要建立自己與被資助者之間的社交聯繫:這表現在待資助者發表的項目描述中,這些描述更像是個人的故事、傳記,而不像商業標書。所以Kiva在分享經濟中屬於介於禮物經濟和市場經濟之間的類別。
Funding Circle與Kiva類似,是一個點對點貸款平台,貸款是合併了許多資助者的小額資助金的總和(經常會有上百個),再提供給貸款人(大部分是微型企業)。在這個創始於英國的Funding Circle平台上,資助者——不管有幾英鎊還是幾千英鎊——都可以選擇項目進行資助,他們會獲得相應的利息,這個利息通常會大大高於存款利息。受到資助的創業者必須在規定時間內還清貸款。但與Kiva不同的是,這裡很少有(如果有的話)個人故事在項目內容里,相反裡面充滿了更多商業細節。儘管平台排除了傳統的第三方信用貸款單位(比如銀行和抵押貸款經紀人),它仍然大體上屬於市場經濟範疇。可能部分資助者願意資助本地企業,但他們更願意把投入的錢看作投資,而不是禮物,他們會通過觀察評估這些投資項目的表現。
最後,屬於市場經濟一端的還有股份眾籌平台,比如連接創業者與天使投資人的網站AngelList,它將初期創業者與投資人連接起來。投資人通過投資獲得部分股權。AngelList和其他類似的平台基本上都以純粹的市場經濟方式運轉,將傳統的風險投資行為網絡化,組織融資時引入私人股權的創意,同時可能會擴大參與者的範圍。雖然我們也許會發現裡面有部分投資偏好支持個別地區或個別行業,但是它和傳統的風投幾乎沒什麼區別。
服務平台:Trade School、TimesFree、TaskRabbit、Handy
最後一組我要討論專注於服務項目的點對點平台,特別是它們都致力於發揮出參與者的空閒時間、知識、技能和特長的最大優勢。類似Trade School和OurGoods這兩個總部都在布魯克林地區的平台,就是偏重於禮物經濟的好例子。其中,Trade School是一個原創的同伴學習平台,OurGoods是一個以物易物的市場平台,這兩個為藝術家和其他專業人才服務的社群都是由卡洛琳·伍拉德(Caroline Woolard)和珍·艾布拉姆(Jen Abrams)在布魯克林創立的。在Trade School里,平台里的「老師」分享知識和技能以此交換其他人的知識和技能或者其他的實物,但不會換成錢。[26]比如,你可以提供數學輔導課程,並在你的交換範圍中寫上要交換一套最好的速降滑雪教程。而另一些人可能會提供私人培訓來交換法國烹飪課。簡單來講,在Trade School里,知識和技能都被想像為商品在沒有貨幣的市場裡進行交易。
在前面章節中提到了萊斯格對分享經濟的定義,這個定義與Trade School、OurGoods的動機非常契合。在2014年的一次談話中,伍拉德向我解釋了為什麼按傳統用金錢並不能很好地衡量藝術家創造的價值——有些藝術品定價非常高,而另一些藝術品卻賣不出去。以供需關係來定出的價格並不能分配給藝術家一個合理的收入。因此,在藝術家的群體中,一些額外的交換渠道,比如可以獲得兒童看護和培訓等服務(不涉及金錢),就很必要。
與Trade School一樣,兒童看護合作社群的應用平台TimesFree也是具有市場經濟成分的禮物經濟的代表,它由紐約大學博士生弗朗西斯·傑維斯(Francis Jervis)創立。社群中建立了合作社組織,並設置了虛擬貨幣:每個人都有一定量的「虛擬貨幣」,人們通過替人照看兒童獲得貨幣,也可以支付貨幣請別人照看自己的孩子。
相反,類似TaskRabbit和Handy的勞動力市場平台,就只有很少(如果有的話)的禮物經濟成分。在TaskRabbit里,潛在的勞動力提供者(被稱為「任務執行人」)在提供服務時,可以選擇滿意的時薪,還能通過條件篩選只顯示出符合自己條件的工作,比如最低時薪或能接受任務的時間段。因此TaskRabbit只是一個勞動力匹配市場。也許你會和「任務執行人」交上朋友,但如果這樣的話,你早就和百貨店的收銀員是朋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