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連結
2024-10-09 11:57:51
作者: 王志綱工作室
十年城變案例集錦
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
從2003年開始,成都在「西部之心,魅力之都」的總體戰略統領下,從謀劃、策劃、規劃、計劃,再到執行,成都開始了好戲連台的「變臉」。
成都的蛻變不僅體現在都市活力和繁榮的現代心臟,也體現在飛速發展的郊區縣城和廣袤鄉村;不僅有傳承城市文化原汁原味的蜀味風情,也有對接國際潮流的現代時的數碼娛樂;不僅有正在脫胎換骨的老成都,更有世界現代田園城市的新成都。
盤點十年成都巨變,有許多工作室的身影。今天,我們截取了部分在中國城市化中具有典型價值和示範意義的項目,它們有2004年「騰籠還鳥」的城市更新計劃,2005年「打造軟實力」的新蜀風行動,2006年的「高新區升級」的伊托邦計劃,2007年的「城鄉一體化」的五朵金花和2010年的「世界田園城市」的全球營銷,讓大家真正感受到一個民間智庫在一個城市中的探索和思索,觀察到中國城市化中不同經濟板塊崛起中的軌跡和模式。雖非全豹,也可觀其一斑。
1.騰籠換鳥:老工業基地的城市更新
城市如人,有生命周期,有興衰更替。每個城市都經歷著發展中的酸甜苦辣,演繹著興衰成敗的故事,猶如人生經歷的成長煩惱。
記住全網最快小説站𝕓𝕒𝕟𝕩𝕚𝕒𝕓𝕒.𝕔𝕠𝕞
城市是時代文明最集中的體現。成華區是成都工業的搖籃,「一五」期間前蘇聯援建的重大工程項目如紅光和國光電子管廠落戶這裡,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這裡都是成都的驕傲。這裡國有的工人也是心嚮往之的如意對象,一句「嫁人要嫁東郊郎」在坊間流傳盛廣。
一個傳統的城市或企業,不管昨天曾經多麼輝煌,如果不能與時俱進,就可能不僅則退,在競爭中走向衰落。在市場經濟中的受到衝擊,也可能來源於觀念,也可能受制於體制,成都東郊衰落了,國企衰落了。在這種背景下,東郊復興就成為傳統城市必須面對的重大課題。其實,中國的許多老工業城市,如瀋陽的鐵西、西安的西郊和東郊、上海的楊浦、北京的石景山等都有城市復興計劃。
城市復興或更新是中國乃至世界城市化中的重要內容。早在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歐洲發達國家和美國也掀起了一場轟轟烈烈的城市復興運動。英國的伯明罕、利物浦、曼徹斯特,德國的魯爾,美國的匹茲堡、底特律等,由於傳統的紡織、鋼鐵、煤炭、機械產業的逐漸萎縮或衰退或停止,工廠紛紛倒閉、遷移。 城市復興不僅是產業的,還有空間、社會、環境、社區和文化,其目標就是再生經濟活力,化解社會問題。
2004年,在成都拉開「西部之心、魅力之都」的序幕之時,工作室北京和深圳策劃團隊合作,共同為東郊老工業區——成華區制定發展戰略。
成華,顧名思義,就是成都的精華。在40平方公里的規劃建成區域內,工業用地達到14平方公里,先後聚集了253家大中型工業企業,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這裡高聳的煙囪、寬大的廠房、轟鳴的馬達,一派欣欣向榮的工業重地的景象。在國企占主導的1990年,東郊的工業總產值占全市的52.4%,國有工業企業數占全市的75%。斗轉星移,10年後的成華區,在市場經濟的衝擊下,大批企業面臨停產,大量職工下崗,成華區逐漸成為「貧窮」的代名詞。加之城市功能老化,環境惡化,社會問題嚴重,成為長期困擾市政府的一塊心病。
工作室介入成華區之後,王志綱提出「成都復興看成華」的戰略方向。當項目組深入訪談調研後,發現如果我們換個角度看,其實成華正面臨著一次脫胎換骨的大好機遇。
首先,成華擁有大量城市中心區的土地資源,東郊產業結構調整、舊城改造、沙河河道綜合利用治理,都將騰挪出大片的土地資源,這對於「拉開骨架、強心健體」的大成都構想價值不菲。其次,成華是中國著名的電子工業基地,區內集中了大量的研究所和多所像電子科大、成都理工等大專院校,產業基礎十分強大。其三,成華扼守東部樞紐,區內二十多條幹道、公路縱橫交錯,交通網絡十分發達,而鐵道部計劃投資的亞洲最大鐵路貨櫃節點,為發展物流產業創造良好的條件。其四,沙河綜合治理工程為提升區域的整體環境創造條件,城市北郊建設的12平方公里的北湖城市風景區,為提升成華區建設休閒公園、改善生活品質創造了足夠的想像空間。
借鑑國內外老工業改造的經驗,工作室為成華區「騰籠換鳥」制定了一系列的實施城市復興計劃。
第一,在產業發展上,從傳統的工業中心向知識服務中心轉變,也就是要抓住城市產業結構調整的機會,充分利用區內的科研院所資源,大力發展研究型、創業型的現代電子信息技術產業集群。第二,在物流發展上,從傳統的交通樞紐向現代經貿樞紐轉變,也就是利用原有的交通網絡、計劃建設的鐵路貨櫃節點,做大做強商貿物流產業和相關配套產業。第三,在現代服務業上,從傳統的山寨經濟向開放的總部經濟轉變,搭建中小企業的研發中心、信息中心、管理中心、商務中心和居住中心等服務平台,成為集聚西部中小企業總部的大本營。第四,從簡單的工業區配套休閒向都市休閒城區轉變,也就是利用沙河改造建設濱河都市休閒公園;利用北湖風景區建設郊外濕地休閒公園;利用老工業廠房發展都市文化創意與休閒娛樂產業基地,實現從工業成華向生態成華、休閒成華和文化成華驚險的跳躍。
找准戰略方向,成華的價值浮現出來。
2005年伊始,成華率先舉起「城市復興」的大旗,打出「生態成華、活力成華」的口號,充滿自信地說要在3-5年內,把成華建設成為成都最好的城區。話音剛落,一批支撐活力成華的企業蜂擁而至,海底世界、猛追灣游泳館、歐洲酒吧風情街、望平美食公園、活水公園、新華公園,菲律賓SM集團的「一站式」購物廣場——SM廣場,以及沃爾瑪、華納影城等紛紛簽約落戶。成華正在從一個傳統的工業區向現代化新城區演變。
這個城市復興的案例,不僅真正幫助成華成功地實現了轉型,也為成都像寬宰巷子這樣的舊城改造積累了經驗,更為國內的城市復興開創了很多新思路、新方法。它對今天新型城鎮化下棚戶區改造也有借鑑意義。
我們認為,成華區這個「騰籠換鳥」的案例可以給人們帶來以下幾點啟示。
一是戰略為先,在做城市復興計劃是,必須要和城市的戰略契合,在整個城市「大基調」中找准自己的位置,成為城市戰略重要的支撐點。二是產業為魂,在傳統產業失落的關鍵時刻,要利用區域內的資源優勢和原有的產業基礎,發現、梳理、整合、創造全新的產業體系,為城市注入經濟的活力。三是文化為根,城市復興「以人文本」,挖掘和演繹城市的歷史文化,創造和出新時尚的現代文化,為城市塑造具有鮮明個性和獨特魅力的特質。四是政府、企業和民眾,一個都不能少,在政府主導、市場運作、民眾參與這三股力量的作用下,才能真正做到「三老」滿意的效果。
2.新蜀風行動:打造城市軟實力
在全球化和資訊時代的影響下,以網際網路為代表的新經濟正在改變人們的工作、休閒、學習、購物和生活的方式,服務經濟、體驗經濟、娛樂經濟、虛擬經濟等全新的經濟形態正在改變人們的世界觀、價值觀和生活觀。以文化為主導的競爭軟實力成為許多國家和城市政府關注的重點。也就是說國家與國家、城市與城市之間的競爭,越來越體現在文化上的競爭,或者說軟實力的打造上。
從2004年開始,中國掀起了一股發展文化產業的浪潮。國內的許多城市把文化產業作為未來發展的新興產業。很榮幸,我們被成都市政府邀請,為成都制定文化產業的發展戰略,文化怎樣產業化,文化怎樣經營,對於當時的中國還是一個未解的命題,這對工作室來說,也同樣是一個全新的課題。工作室這個戰略機構總是會在中國轉型時,為地方政府找到新的解決之道。
全新的課題總是從研究開始的。文化產業作為一個概念是在1944年產生的,但是把它作為一種國家政策支持的戰略性產業,則是由英國首相布萊爾為振興英國經濟,在1997年5月提出的,其重點強調個人創造性的產業。之後,世界各國紛紛把文化產業作為21世紀的國家戰略。對於文化產業怎麼發展,各國有各國的理念,每個城市有自己的思路,例如英國的重點在建築、藝術和文物交易、工藝品、設計、時裝設計,而美國則在影視、音樂、數字遊戲等方向;北京重點的傳媒、網絡、藝術,而上海更強調工業設計,深圳則把會展和交易作為突破口。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成都的文化產業怎樣發展,其根源也在其悠久燦爛的文化、悠閒好耍的生活、數字娛樂的基礎。
古蜀文化是成都的文化之根
華夏文明,根系成都。成都是中國唯一一個兩千多年未改過名稱的城市,而且也可能是中國歷史上文脈保存最完好的城市。傳統的歷史文化是成都取之不竭、用之不盡的寶庫,也是歷史饋贈給成都發展文化產業的絕佳優勢資源。卻不說傳承千年的世俗文明,單就三星堆、古金沙遺址就令世人對古蜀文明刮目相看。大批精美文物的出土和古蜀都城的發現,印證了在商周時期甚至更早,成都平原就有了繁榮昌盛的古城、古國、古文化。令世人叫絕的金沙太陽神鳥金箔飾,被確定為中國文化遺產的標誌,向世人昭示一個歷史文化名城曾經的輝煌和光彩。
除了神秘厚重的遠古文明,成都還有數不勝數的文化素材,包括精彩多樣的休閒文化、源遠流長的宗教文化、婦孺皆知的三國文化、偉大神奇的水利文化、千古傳誦的詩歌文化、異彩紛呈的民俗文化、獨具特色的建築文化、古樸自然的農耕文化等,這些文化要素都將成為成都文化創意與創作的源泉。
憑藉著其源遠流長的歷史文脈和十分獨特的文化資源,如果能提煉出精、氣、神的內涵,並用古代的、現代的,傳統的、科技的,中國的、國際的方式和手段,必將演繹一出出影響中國、震撼世界的文化大餐。成都將成為中國文化傳承和復興的城市典範。
成都人是文化的核心載體
城市軟實力的體現在於人的實力,城市間的競爭根本是人才的競爭。中國東南西北中,地域文化各異。就拿重慶與成都比較,在陪都時期,大批的民族工業企業落戶重慶,大量的企業家、資本家、銀行家集聚山城。經過工業化組織洗禮的重慶,相對於成都,在大工業時代有著骨子裡的優勢。在重慶做餐飲、做足療的都全國加盟連鎖,並打算海外上市了。例如鄉村基2010年在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開始掛牌交易,成為第一家在美國上市的中國快餐連鎖企業。
王志綱說,大工業時代成都人的很多習慣都是缺點。熱衷投機、熱衷務虛、熱衷短期行為;缺乏實業心態和實幹精神,悠閒懶散、好逸惡勞、效率低下;缺乏為大企業發展所必需的大批量產業工人。以至於有人得出這樣的結論:數千年的盆地意識養成了成都人易滿足、易自得、易小富即安的消極心態,缺乏遠大目標和恆產的恆心。
但當成都著力發展文化產業,傾力打造軟實力時,成都人性格中的另一面顯現出來了,那就是「善於經營、勇於創新、優於生活、長於兼容、勤於服務、敏於時尚、嫻於文化、精於品位」,成都人本身的庸散、休閒,在知識經濟時代或後工業時代就是一筆難以複製的財富。
數字娛樂是新文化的時尚地標
集高科技、娛樂性、交互性、敘事性、競技性、仿真性等諸多娛樂要素之大成數字娛樂,給人們帶來了豐富多彩、引人入勝的互動娛樂體驗,讓人們享受到無窮的樂趣,成為休閒娛樂為主導的新文化產業標誌。
成都被稱為中國網路遊戲第四城,僅次於北上深。第一,這裡是中國數字娛樂玩家集聚最多的城市之一,第二,這裡已經有一個較大的數字娛樂企業集群,金山、完美、盛大、巨人等公司相繼在成都組建研發團隊;第三這裡研發能力超強,產品結構完整,並在網路遊戲、手機遊戲、電子競技、視頻遊戲、動漫產業等諸多方面都處於全國的領先地位;第四,數字娛樂配套服務系統完善,成都高新區投資了包括「網路遊戲公共技術平台」在內的一系列開發技術服務平台,為成都發展數字娛樂產業奠定了基礎。
工作室團隊在充分挖掘成都文化產業資源和基礎上,於2005年7月提交了名為《新蜀風行動——傳承古蜀、演繹時尚》的文化產業發展戰略報告。報告明確指出,在充分挖掘古蜀文明內涵的基礎上,通過市場化的方式將這些要素轉化成巨大的文化財富,以創意為引擎,以傳媒為平台,以時尚市場為依託,重點發展娛樂傳媒產業、數字娛樂產業和休閒娛樂產業為主導,具體推進過程中鎖定在以三個節點。
第一,用《金沙》代言成都,引領蜀風行動。
音樂劇《金沙》是成都市委市政府傾力打造的文化名片。《金沙》以成都金沙遺址和永陵伎樂故事為題材,多角度地展示成都三千年輝煌燦爛的古蜀文明和地域文化。以這部舉世矚目的音樂劇為載體,通過世界巡迴演出的方式,向全球營銷成都。並採用市場化的手段,按照文化產業的衍生品的運作理念,向影視、圖書、音樂光碟、動畫遊戲、紀念品等產業延伸。
第二,以文化加旅遊,創新實踐新模式。
成都文化旅遊資源豐富,僅著名人文景觀就有172處,如杜甫草堂、武侯祠、青羊宮、青城山等。如何對待這些歷史文化資源?把這些歷史文化資源變成產品、資產和資本,並有效對接現代的休閒消費需求,使它們煥發了新生機。這就是成都文化旅遊的保護開發之路。
有成都「新天地」之稱的錦里,是以武侯祠為依託的首個旅遊休閒街區,街區以傳統川西古鎮為建築風格。錦里功能上劃分為餐飲文化區、客店府第文化區、蜀繡文化體驗區、民間藝術展示區;街區全長350餘米,有茶坊、客棧、酒樓、酒吧、戲台、各種風味小吃、工藝品、土特產等,成為集旅遊購物、休閒娛樂、文化體驗為一體的文化旅遊景區。
無獨有偶,成都對「中國第一都市禪林——文殊院」及周邊街區文殊坊的開發,首先強調以禪宗文化和民俗文化為背景,以川西民居院落為載體,既具有老成都特色的休閒旅遊街區感覺,又將歷史文化、禪宗文化和休閒文化高度融合的氛圍,現在已經成為市民休閒的首選區域,中外遊客到四川旅遊的集散中心。從開發模式,完全體現了成都人深挖傳統、創新開發的「智慧圓融」,也體現了新時代新的需求對傳統文化旅遊資源的導向作用。
第三,數字娛樂:新文化的創新實踐。
成都除了深挖傳統文化,對傳統文化進行產業化嫁接以外,也瞄準了世界潮流,對國際文化產業發展的前沿進行了有意義、有成效的探索。可以說,成都已經不滿足於傳統文化的保護、開發、提升和利用,而是與時俱進,正進行著繼往開來的數字娛樂產業創新實踐,使文化產業和信息產業跨界共同打造城市的「發動機」和年輕人群現代時尚的「消費品」。
以信息產業帶動文化產業結構的戰略性調整,文化產業的數位化進程,已成為提升文化產業綜合競爭力的主要手段。成都是目前全國三大數字娛樂中心之一,是全國遊戲玩家、電子競技選手數量最多、人員最密集、水平最高、電子競技賽事頻繁、研發信息反饋快,市場相對成熟的城市。以信息產業帶動文化產業結構的戰略性調整,文化產業的數位化進程,正成為成都提升文化產業軟實力的戰略選擇。高新技術在文化產品生產領域(從內容到形式、從生產方式到傳播方式)的廣泛應用將極大地促進文化產品生產的發展和創新。
工作室所提交的文化產業發展戰略報告《新蜀風行動》中指出:文化產業的競爭不是成都內部產業的競爭,也不是國內城市的競爭,而是全球化的競爭,成都要實現自己的雄心,一開始就要將自己放到全球的平台上去做戰略思考,用全新的思路、全新的視野、全新的方法、全新的平台去整合和經營成都的文化。事實上,成都在探索城鄉一體化道路的過程中,將成都人愛耍的休閒文化與農家樂相結合,於是有了三聖花鄉的成功;在城市更新的探索中,將成都媒體、音樂文化與工業廠房的再造利用相結合,於是有了成都的798——東區音樂公園;將武侯祠與休閒街區結合起來就有了錦里……
3.伊托邦計劃:瞄準世界一流園區
在中國城市化過程中,高新區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它作為國家和城市經濟發展的超級引擎,以噴薄神奇的力量,推動著城市經濟的高速發展,創造了新的空間。但是也應該看到這種主要依靠廉價土地資源、廉價勞動力和優惠稅收政策的經濟增長方式,不能帶來中國的可持續發展。在完成原始積累之後,各地的高新區都在思考自身轉型升級之路。
成都高新區位居全國高新區第一陣營,在成都的城市發展過程中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在上一輪成都的城市空間拓展過程中,相當多的重要城市功能放在了高新區。比如新的會展中心板塊,新的政務中心板塊以及領館區都擺在高新區。在產業上,高新區引進英特爾等信息電子領域巨頭,同時大力發展網路遊戲等產業,在信息產業領域已經蔚然成勢。
在城市邁向新階段的時候,高新區所要扮演的角色已經不只是能夠落地什麼項目,而是希望能夠在城市整體發展上提出新的構想。這一時期,科技部提出將排名靠前的六大高新區打造成為世界一流科技園區,成都位列其中。這給了成都一個啟發,要站在世界一流城市的的尺度上來思考未來的方向,這也為幾年之後成都提出打造世界現代田園城市做了鋪墊。
2007年的時候,IBM還沒有提出智慧的地球概念。大家都認識到信息化會對城市的發展帶來深刻的變化,但是如何去理解和把握信息社會對整個城市化進程的改變,還缺乏系統的梳理,放眼望去都是數碼港、數字城市、無線城市,對技術強調有餘而對城市關注不足。對於資訊時代的城市來說,空間、資源的差距正在被日益發達的通信和交通網絡拉近,影響城市發展的因素更多的偏向城市的文化等軟性因素。在這樣的背景下成都的文化氣質和休閒氛圍很有優勢。
成都人的氣質適合發展網際網路,網際網路時代注重創新,重視個體,成都人追求閒適、小富即安、喜歡遊戲、富有想像。成都人也許不適合工業時代的大規模協作,但是要他去開個網店,讓他去做動漫,做創意,做內容產業,會做得很好。
在這一思路的指引下,工作室給出了新時期成都的戰略方向——「網際網路時代的先鋒城市」。所謂「先鋒城市」,是指在信息技術不斷升級和網際網路影響不斷深化的前提下,著力發展最頂級的網際網路產業,並將網絡對人們生活狀態的改變、技術對產業發展的影響,以及網絡對城市形態和功能的影響在成都率先體現出來。
在產業上,在成都發展全世界最領先的網際網路相關產業,提供最寬鬆的創業環境,最好的技術產業支持,以吸引頂級網際網路企業和研究機構聚集,讓成都走到網際網路產業的發展潮頭,成為網際網路產業先鋒;
在文化上,將網際網路時代的最流行、最有代表性的文化元素在成都淋漓盡致的表現出來,包括提供基於網際網路的而產生的新型工作、居住 、休閒形態,以時尚的「網絡新主張」建設城市,吸引全世界人們的關注,讓成都成為網際網路文化先鋒。
信息技術的發展和網際網路的普及,讓網絡時代的人們工作與休閒、工作與生活融為一體。人們生活更加隨意、注重個性、對生活品質的要求不斷提高。
成都的城市文化稟賦與網際網路文化是出奇的一致和契合,這將為成都在這一輪發展中創造競爭優勢奠定了基礎。在這個快節奏的時代里,成都人依然能保持那種「慢生活」的態度,既時尚又對傳統有著深深的喜好,保持份安逸閒暇的心情特有的城市地域文化息息相關。他們善於經營,勇於創新、優於生活、長於兼容、勤於服務、敏於時尚、嫻於文化、精於品味。在設計、傳媒、GG、會展、商業等領域位於中國的前衛地位。
打造「網際網路時代先鋒城市」的構想引起了成都市政府的高度重視。在與成都方面的交流中王志綱談到:「近代以來,中國的城市化幾乎是被推著走的,跟在西方國家後面亦步亦趨。他們所有走過的彎路我們也基本上未能倖免。當西方基於網絡技術的飛速發展探討網絡城市的新型形態的時候,他們的城市化過程已經基本完成。充其量是對原有基礎的修修補補,而中國這時候正在經歷快速城市化的過程,而且中國網際網路技術的發展和世界基本上是同步的。這給了中國一個機會,一個實現人類夢想的機會」。
「網際網路先鋒城市」的定位也將給城市發展的格局帶來深刻變化。農業時代人們的工作和居家是在一起的,工業革命為了提高效率,採取規模集中地辦法,使得家與工作場所分離,而信息革命則在更高的層面上完成了一個否定之否定的過程,將工作和居家合二為一,使人更加自由,也更加有創造力。
工業時代的城市有明顯的功能分區:生產區片、商貿區片、居住區片,人們每天的生活都由各個分區中的片段穿插起來組成。網絡時代則由於家庭辦公、電子購物、網絡會議、網上學習等新的工作和生活方式的產生,使得商業區、工業區和居住區在一定程度上相互融合,各個功能區之間的邊界變得模糊。居家辦公,在休閒的氛圍中辦公。工作與休閒不再截然兩分,工作更有效率,人也得到更自由地發展。
成都打造網際網路先鋒城市的戰略,不僅僅是解決了成都主導產業的問題,更是對城市發展思路和人類生活形態的一次新的嘗試。對於中國來說,這是解決城市無序增長問題,實現科學發展的一種出路;對於世界來說,這是在對網絡城市進行無數探討之後一次實打實的實驗。其意義無論怎麼強調,也不為過。只有站在這個高度上,我們才可以說成都可能成為世界的成都。
這樣一個網絡時代的理想城市夢想,借用麻省理工教授威廉?米切爾的術語,我們將其稱之為E時代的烏托邦——「伊托邦」。伊托邦開創了後工業時代的新城市形態。前工業時代的城市代表是英國的曼徹斯特、美國的底特律、芝加哥;後工業時代便是美國的矽谷和印度的班加羅爾。在傳統的工業化時代內陸城市永遠無法超越東部沿海的廣州、上海、北京和天津,那是港口時代產物。而在信息化時代,國家發展在「轉大彎」,城市的發展也要轉換思路,成都利用先行先試的優勢很可能探索出一條新路。
對成都而言,伊托邦的城市發展理念對內可以統籌城鄉發展,實現一種穩健的城市化道路;對外則使得成都有可能嵌入全球經濟體系。在人才、資金可以自由流動的平坦世界上,成都要藉助於自身的魅力、休閒地氛圍吸引更多的人來到這裡,不止是作為消費者,更作為創業者。
伊托邦是一個時代,是一個平台,是一種生活方式,是一個強化和提升城市的最佳利器。
工作室在研究網絡時代成都發展戰略的時候,正值「城鄉統籌試驗區」剛剛獲批,人們對城鄉一體化建設討論最熱烈的時候。
過去的幾年裡成都創造了「工業向發展區集中、農用耕地向規模經營集中、農民向城鎮集中」的城鄉統籌「成都方式」。即「著眼於建設1.24萬平方公里的現代化都市區,推動市域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建設一體發展,整體推進城市和農村的現代化,努力構建現代城市和現代農村和諧相融、歷史文化與現代文明交相輝映的新型城市形態。」
「全域成都」的提法引起了廣泛的關注,人們普遍認為,「全域成都」的提出在城鄉一體化道路上做出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城鄉統籌的最後目標是城鄉一體化,但城鄉一體化並非城鄉同一化。有人提出「搞城鄉一體化就是城市和鄉村要一視同仁,推行起頭並進的城鄉均衡發展政策」,這實際上違反了城市化發展的客觀規律。城鄉一體化的最終目的是基礎條件、公共服務和發展機會的一體化,要實現這個目標,網絡城市的構建必不可少。
成都伊托邦計劃的提出,正是從信息化的全新理念和獨特的人文精神的高度勾畫了一幅更加美好的未來城市圖景。作為網絡時代的城市夢想,它探討了網絡時代對於城市的產業布局、空間布局,人們的工作和生活形態的改變,對城市發展的推動力上做出了新的探索。既符合城市化的規律,又結合了成都本身的氣質特徵;既是開放的,又保留了地方的特色和文化;既能夠促進成都自身的一體化發展,又為成都嵌入全球經濟體系指明了方向。
2012年,成都高新區宣布將把移動網際網路作為高新區未來中長期戰略產業的選擇。按照規劃,該區將在未來5年之內形成產業規模2000億元。成都在產業、人才、市場、金融等方面都有著發展移動網際網路的良好基礎,但在當前眾多高新區一哄而上發展物聯網、雲計算、移動網際網路等高新技術概念時,成都高新區應該明確分工、異化競爭將以移動智能終端等硬體研發製造為基礎、以移動網際網路軟體平台為核心、以基於移動網際網路應用開發及服務為突破,著力打造移動網際網路產業聚集地。到2017年,成都高新區將力爭培育企業上千家、新增創新產業載體超過百萬平方米、聚集人才超過10萬,產業規模2000億元,其中硬體製造收入1500億元,應用與服務收入過500億元。
4.五朵金花:城鄉統籌的報春鳥
在成都的東南部區域的錦江區三聖花鄉,是城市規劃的綠色生態涵養區,要求保留自然鄉村風貌。但是,由於城市發展太快,使得農民收入水平與城市差距越來越大。在這種背景下。錦江區政府積極推動從簡單的農業種植向現代都市休閒農業提升,並給它起了讓人充滿詩意的名字「五朵金花」和花鄉農居、幸福梅林、江家菜地、東籬菊園、荷塘月色。
今天,這裡已經成為成都人趨之若鶩的休閒勝地,5A級的鄉村旅遊示範景區。每天有來自全國各地的政府觀摩學習,全國各地的老闆帶著設計師模仿。「五朵金花」成為一張城鄉統籌的靚麗名片、一個時代的新寵兒。
抓住花博會的契機
「五朵金花」所在的五個村子位於成都錦江區三聖花鄉,全鄉面積占地12平方公里,人口不過18,000人,村民世世代代基本以種花為生。三聖花鄉並不具備快速發展的先天條件:這裡的土壤屬於成都龍泉山脈的酸性膨脹土,土質不好,全鄉長期處於「土地不多人人種,豐產不豐收」的境況。加之又剛好處在城市的通風口上,按規劃不能作為建設用地,只能用作城市綠地,不可能像其它城市近郊那樣推進城市建設,鄉里最窮的時候人均年收入只有1000多元,與錦江區其它地方日新月異的變化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如何改變這裡農民的收入水平,這也是錦江區政府經常思考的問題。2003年四川省要舉辦首屆花博會,機會來了。區政府經過周密的調研,積極的爭取,終於同意把花博會的現場放在「三聖花鄉」。
怎樣利用這次花博會來打好花木之鄉牌,帶旺這裡的人氣,成為擺在政府面前的新問題。經過多次討論,與村民溝通,最後選擇一年四季以種花為主紅砂村作為「五朵金花」的突破口,並給第一朵叫「花鄉農居」。為了能持續帶動三聖花鄉的發展,他們創造性地提出要辦一屆永不落幕的花博會,即圍繞城鄉一體化,為農民變為市民創造制度環境,走出一條因地制宜統籌城鄉發展的道路。
錦江區政府按照川西民居風格對紅砂村的農房進行統一改造,採取市場化運作的手段,在保持農民土地承包權不變的前提下,以流轉的方式把農戶的土地集中起來租給公司或大戶,集中整理實現土地規模經營,提高土地單位產出效益。在政府支持和引導下,有28家龍頭企業入駐紅砂村,政府除了投資1400萬元改善村裡的基礎設施外,其餘資金全部由企業投入。通過市場配置資源達到「四兩撥千斤」的效果。
花博會的成功舉辦,讓當地農民看到了脫貧致富的希望。一些有經營能力村民借花博會的環境經營「農家樂」,賺得盆滿缽滿;而經營能力欠缺的村民,則靠出租房子、土地流轉、入股、打工等四條途徑,也有了較為穩定的收入。上萬平方米的花博會展館搖身一變成了前店後廠的鮮花市場。美國維生公司按每月一個主題花卉輪番舉辦「花卉時節」和「激情紅砂之夜」等活動,使得紅砂村的品牌效應逐漸增大。
五朵金花相繼開放
在紅砂村的示範帶動之下,其它四個村積極響應,另四朵金花也相繼問世,山聖花鄉走上了特色鮮明的農業產業化道路。
第二朵:「幸福梅林」。依託梅花種植的傳統優勢,圍繞梅花文化和梅花產業鏈,發展旅遊觀光產業。現已形成1500餘畝、200多個品種、20餘萬株的梅花種植規模,是全國四大梅花種植基地之一,每年舉辦的「梅花節」已成為成都鄉村旅遊的品牌之一。此外,幸福梅林還將修建成都市第一個集汽車娛樂文化、汽車銷售、服務、博覽、旅遊度假等為一體的現代化汽車主題公園。
第三朵:「江家菜地」。通過「市民認種」的方式,把傳統種植業變為體驗式休閒產業。由農民把土地整理出來,在承包權不變的情況下由合作社整體推向市場,讓市民來認種,收入扣除用於基礎設施、維護和保潔的費用外歸農民所有。城裡人在這裡回歸自然,體驗勞動的喜悅,在農村里又有了一個自己的家,村民們也隨著城裡人的到來找到了財路,小村的面貌頓時煥然一新。
第四朵「東籬菊園」。這裡是全國唯一集菊花種植、觀賞為一體的菊花大田種植特色產業園,突出菊花的多種類和菊園的大規模,形成了「環境、人文、菊韻、花海」的交融。原有農戶即可以從事菊花為主題的花卉種植,也可以經營農房改造而成的鄉村酒店和農家樂,同時引進「賞菊吃蟹」等特色餐飲和多種形式的休閒旅遊項目,發展鄉村旅遊,延伸菊花產業鏈,多渠道促進農民增收。
第五朵「荷塘月色」。以種植蓮藕和花卉為主,已形成了200餘畝的荷花種植面積,同時依託優美的田園風光,通過租用農房改造畫室引入自由畫家的方式,打造以繪畫、音樂為主題,集創作交流、作品展出銷售、樂器製作、銷售、展示和器樂演奏等功能於一體的特色田園「藝術村」,成為眾多繪畫、音樂愛好者、藝術家們的「創業樂園」。此外,還引入以周春芽為代表的當代藝術畫家在荷塘月色建立中國成都當代藝術基地,提升了「藝術村」整體品牌形象。2006年舉辦的荷花主題燈會和成都搖滾馬拉松活動都取得了轟動效應。
三聖花鄉「五朵金花」代表了都市型城市一體化模式,即對於城區範圍內的鄉村地域,依託其臨近城區的優勢,以市場化運作方式,走農業產業化道路,發展以現代農業為特色的服務產業,鼓勵農民參與和從事經營,為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穩定探索了不征地、不拆遷、不失業、不失利、不失權「五個不」的新路子,使農民就地享受城市化的文明成果。
戰略提升五朵金花
到2005年的時候,「五朵金花」的名氣已經越來越大,每到周末城裡人紛至沓來,在錦江區的鬧市街頭,到處可以看到舉辦各種花卉節和休閒活動的GG,原來不願問津的旅行社也聞香搞起了鄉村旅遊。雖然開了好頭,錦江區政府卻不滿足於現狀,為了保證「五朵金花」的長盛不衰,區委書記找到王志綱工作室,探索下一步的提升戰略。
當時確實有人對「五朵金花」的成功抱以不同的看法,在很多人眼裡,「五朵金花」不過是成都又一個超級農家樂,不但人均消費水平過低,而且可持續發展始終是個問題;也有人認為,「五朵金花」是政府一手打造而成,是政府拿錢堆出來的,一旦政府停止輸血,「五朵金花」肯定要打蔫。
然而,工作室卻堅定地認為「五朵金花」不僅不是一個簡單的超級農家樂,反而蘊涵著大跨步提升的各種空間。
首先是是戰略地位的提升,在相當長的時間裡,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都將是世人囑目的焦點問題,社會各界都渴望能有一些革命性的樣板田出現,而「五朵金花」 作為成都推進城鄉一體化的先行官,經過幾年的探索已初具雛形,如同上個世紀80年代的國人去看深圳,90年代去看浦東一樣,完全有可能成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浪潮中的「轉世靈童」,為方興未艾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和研究提供一個永不落幕的大舞台。
其次是產業地位的提升。成都作為中國西部的文化之都、休閒之都、人居之都、商務之都,產業結構正在加速升級。依託城區邊緣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生態優勢,以田園為表,以都市為里,形成以現代服務業為支撐的特色「田園都市」,將是「五朵金花」區域價值提升的必然選擇。
在工作室的構想中,「花鄉農居」以傳統民俗文化為主題,「幸福梅林」以鄉村美食為主題,「江家菜地」以鄉村運動休閒為主題,「東籬菊園」以休閒商務為主題,「荷塘月色」以創意產業為主題,這種文化因子和產業因素間發生的化學作用促進了傳統農業向休閒經濟的轉變,增加了產業的文化附加值,這就為「五朵金花」找到產業升級的方向,為其可持續發展鋪平了道路,從更深層次來說,也打造出一種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水乳交融,鄉土文明與城市文明和諧共生的發展模式。
[連結] 「五朵金花」進入戰略提升期
中國著名策劃專家王志綱率其工作室歷經幾個月的調查研究,於近日提出了我區「五朵金花」的提升意見。2月8日下午,白剛、張濟環等區委中心組全體成員和區級各部門、街道的主要負責人在區政府南一樓會議室,聽取了王志綱工作室題為《從都市田園到田園都市》的「五朵金花」整體提升方案匯報。會議由區委副書記郭楊主持。方案從態勢分析、戰略定位、戰略提升、戰略構想和營銷思路等方面回答了如何提升戰略地位,使「五朵金花」實現全國性示範;如何提升產業層次,使「五朵金花」實現價值最大化;如何創新運營模式,使「五朵金花」實現可持續發展等三個命題,為進入戰略提升階段的「五朵金花」指出了發展方向。著名策劃人王志綱隨後作了精彩的專題講座。他圍繞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和我區鄉村旅遊事業發展,從哲學的角度分析了中國宏觀走勢,結合鮮活的策劃案例、豐富的生命體驗和人生感悟,指出了「五朵金花」出現的重要意義、應當擔當的歷史角色,提出下一步的努力方向:一是要有高度。「沒有高度就沒有空間」。「五朵金花」要在中國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大潮中勇擔先行者、示範者的角色。二是要有深度。「鄉村旅遊」只是淺層次的、易於操作的破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這個重大課題還有非常豐富的層次和內容,需要不斷從深度上探索。
(來源:錦江刊訊,2006-2-16)
就在工作室做完「五朵金花」提升戰略不久,一系列利好接踵而來。先是錦江區人居新村建設工程項目獲得2005年「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緊接著紅砂村「花鄉農居」被評為首批「全國農業旅遊示範點」,2006年4月由國家旅遊局主辦的中國首屆鄉村旅遊節在「五朵金花」隆重開幕,「三聖花鄉」被正式授予「國家AAAA旅遊景區」牌匾。可以說,「五朵金花」 實現了由「超級農家樂」向「社會主義新農村示範基地」的升級。
5.典型中國:成都的全球營銷
2009年,當成都實現中西部經濟規模第一和「西部之心」的戰略目標之後,開始謀劃新一輪發展目標。與五年前懷疑成都是否能成為西部的區域中心城市不同,這次成都市委市政府一開始就把目標鎖定在世界城市。
那個階段,由於中國在世界經濟體系中的位置不斷上升,許多區域中心城市都將國際型大都市作為新一輪的發展目標。北京、上海自不待言,提出建設世界城市,西安提出打造國際化大都市,瀋陽、南寧打造國際性區域中心城市,大連致力於打造全球服務外包城市。
新時期的成都要打什麼牌
早在幾年前,成都在「魅力之都」的定位下,已經開始了世界範圍內的城市營銷活動。為此,專門成立由宣傳部負責的國際宣傳組,積極尋找著成都與世界對話的「國際語言」。熊貓懇親之旅、國際攝影大會、成都風情周等一系列的活動,「讓成都走向世界,讓世界消費成都」。一年一個主題,一年以一個國際區域,歐洲、北美、東南亞,成都走向世界的腳步越來越大,走得越來越遠,也越來越自信。但是,在新的時代背景下,成都對外下一步要打什麼牌呢,已成為困惑市委市政府的新問題
打什麼牌本質上不是一個城市營銷的問題,而是城市戰略的問題。我們經常在中央電視台上看到許多城市做GG,由於城市戰略不清晰,更多的是講述自己有什麼東西,而不知道要對觀眾傳遞什麼信息。
營銷是戰略的外在體現,也是實現戰略的助推劑。
2009年末,廣州南沙的一間會議室,成都市委市政府的高層以及幾位顧問正在激烈地討論。此前一周,他們從北到南,考察了濱海新區、湖南兩型社會試驗區、深圳等地,最後在這裡討論成都明天向何處去。如果說過去幾年的戰略目標已經初見成效的話,那麼,現在開始思考未來三十年乃至五十年,成都要向什麼方向發展。
對於成都的主政者來說,這幾年來一直在扎紮實實地推動城鄉一體化發展。大家一致認為,城鄉一體作為中國未來的方向是不會改變的,這是最廣泛、也是最堅實的基礎。站在這個基礎上,研究成都未來的發展問題和下一步宣傳的問題,可能是事情的關鍵。當然,成都的城鄉一體化升級往哪兒走,這不只是對外說的,更是要對內凝聚共識的。
西部之心的定位經過兩次黨代會確認,從表述上簡而言之就是中西部最好的城市,在新的條件下內容要進行充實、調整和完善:
第一繼續做好統籌城鄉發展的示範區。這既是成都作為城鄉統籌試驗區的基礎也是責任。不斷鞏固和完善城鄉居民共享改革建設成果的體制,城鄉市場充分活躍,能力充分釋放;從發展的歷程講,就是城鄉老百姓共創共享。
第二成都不止要成為西部之心,還要在中西部成為最好的城市,邁出國境線之外都能夠成為國際型的樞紐城市。
第三要能夠延續全域成都的思路,以成都為核心,變成一個現代化都市群和城市群,形成成都經濟區。
第四從形態上說,發揮成都山水林盤的自然本地優勢和天府之國的文化傳統,打造一種現代的田園生活形態。
站在世界的坐標定位成都
王志綱作為成都多年的顧問,成都許多戰略的參與者和踐行者,也應邀參加了這次討論。在交流會上,他提出了自己鮮明的觀點,並認為:如果說此前定位西部之心,瞄準的是中國經濟「3+1」格局的話,那麼今天再來定位成都,要看的是中國在世界上的位置。
今天的中國就像一條穿越時空隧道的巨龍,龍頭已經開始與全球化,和資訊時代的最前沿對接,龍身正在工業化的浪潮之中翻騰,而龍尾還深深地扎在農業文明地泥土之中。隨著全球化浪潮的風起雲湧,巨龍翻身,三種文明同時疊加,這是一種前所未有的轉型和跨越。因此當外國人看中國的時候,往往只看到一部分,很容易以偏概全。當他們到了上海,以為中國都是像紐約一樣;當他們到了甘肅,以為都是黃土高原,還生活在張藝謀的電影裡。要找到一個地方,既能讓他了解傳統,又了解現代,既能了解中國的宗教,又能了解當代的風俗。在這個意義上,成都恰恰可以扮演重要的角色。
今天成都面臨的機會,是中國在全球的地位日益隆起。我們怎麼分享全球向中國投來關注的目光,要跳出來站在全球的坐標的角度上來看待這麼一塊高地。成都這些年的發展體現得最為完整的是城鄉統籌,上溯到源頭是一種天人合一,人與自然,人與人之間的和諧。這是中國下一步要重新回歸的道路,也是世界所期盼中國智慧所能夠提供的東西。
從國際經驗看,西方國家的工業化和城市化也曾出現過各類不可調和的矛盾,為此霍華德「田園都市」的理想,雖然沒有大規模推廣,但足以讓我們對集合城鄉兩者優點的和諧城市產生美好的期望。美國的城市化以大規模土地開墾為基礎,寬鬆的土地政策加速了農業技術發展,滿足工業化、城市化對農產品的需求;歐盟推行發展中小城市策略,促進城鄉結合協調發展;日本以中心城市為依託,帶動周邊地區經濟技術發展的創新都市圈;韓國在上世紀70年代實施「新村運動」,政府大力倡導「勤勉、自助、合作」精神,在政策、資金、教育等多方面支持農村自治,使「新村運動」發展為國民精神運動,使農村現代化與工業化、城市化同步推進。
從國內的實踐來看,城鄉一體化問題也一直是多年以來盤踞在中國走向現代化進程的道路上的一塊巨石。早在上個世紀有新鄉村運動,建國之後各種實踐如公社、大躍進等等。改革開放以來,各級政府一直在探索解決城鄉問題的途徑和辦法,但效果不佳。
典型中國的戰略構想
成都所探索的城鄉統籌是中國下一步發展要解決的核心問題。在這個意義上,在原有基礎上給成都一個新定位的話,那麼應該是「西部之心,典型中國」,所謂「典型中國」指的是代表中國傳統和現代文化完美融合的典型,代表中國未來城市發展模式的典型,代表中國和諧社會的典型,代表中國國際化都市的典型,代表中國形象標識的典型。
一是典型的中國傳統和現代文化的完美融合。成都是中國本土文化古今完美交融的典型代表。在2500年歷史中沉澱了一個「骨子裡的中國」:華夏文明根系成都,金沙、武侯祠、錦里、寬窄巷子……,多民族和多元的文化在成都交融、傳承、延續並發揚光大;代表中國人典型生活與處世方式的道、茶、詩、飲食,在成都均有強烈體現。
二是典型的中國未來城市發展模式。從城鄉統籌試驗田到世界田園城市,成都的城市發展模式代表了「轉型中國、內需中國、生態中國、中國創造」等中國未來城市發展形象,是中國城市發展的典型代表。
三是典型的和諧社會形態。優美的生態環境,人性的創業氛圍,休閒的生活方式,包容的社會形態、和諧的城鄉關係,表現出一個「成熟社會」所具有的獨特魅力,是中國和諧社會的典型體現。
四是典型的中國的國際化都市。成都是當前中國國際化水平較高的城市之一,突破2000萬人次的國際機場、已有8個領事館(全國第四)、國際交流頻繁,流行時尚匯聚、具備代表中國國際化大都市的形象。
五是典型的中國形象標識。大熊貓、太陽神鳥、川菜、道文化、三國文化等這些根植於成都的文化符號,在國外都是中國形象的典型代表,也成為代言中國形象的標誌性品牌。
經歷了急風驟雨的發展之後,伴隨著中央的戰略調整以及全球一體化格局的改變,中國城市化將入一個回歸時代。從崇洋媚外、拿來主義到挖掘內涵、尋找生命之源、文化之根,著力打造樹大而根深的城市發展之路。尋找和挖掘骨子裡的中國的時代已經到來了。
成都的意義正在於它在海納百川學習別人的同時,沒有忘記挖掘和打造自己的根。我們在做成都文化戰略的時候提出「傳承古蜀,演繹時尚」,首先強調「傳承古蜀」,強調成都的根,特別是古蜀文明。如果說長江文明跟黃河文明一樣,也是華夏文化的發祥地之一的話,而從三星堆到金沙遺址的古蜀文明,則是長江文化的重要源頭。三星遺址出土的太陽神鳥已被作為中國文化遺產的標誌,成為華夏文明的象徵。
中國傳統文化已經浸淫在成都人的骨子裡。現在成都有很多亮點,如錦里、寬窄巷子、文殊院,都具有濃郁的中國文化氛圍。三聖花鄉的「五朵金花」也集中體現了成都的民俗文化、鄉村文化和休閒文化,全國很多地方都來考察學習,嘆為觀止。
下一步的中國,開始進入尋根時代了。「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時代真的到來了。我們的根在哪裡?誰真正具有中國之魂、中國之根,誰真正能夠在自己的區域和城市把這個根和魂挖掘出來,滲透到骨子裡去,誰就能成為經濟全球化過程中備受青睞和關注的對象,就能脫穎而出,具有持續競爭力。
成都人找到了自己的根。在經濟全球化的過程當中,它能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能夠更大程度輻射和整合資源。成都還把這種根和這種源跟現代信息和氣息結合起來揉到了一起,所以成了「一座來了就不想離開的城市」。最後,當它能夠代表中國參與全球競爭的時候,能量和空間將獲得一個極大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