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西部君王進軍羅馬擊敗無能的對手(312年)
2024-10-09 11:49:12
作者: 席代岳
征戰之事素來危機重重卻也能帶來無上的光榮,前兩次入侵義大利以失敗收場,君士坦丁的前途危機重重。義大利由老兵組成的軍隊尊敬馬克西米安的名氣,才在他的兒子手下參加這兩次作戰,現在得到榮譽也獲得了好處,所以不會產生異心,出現背叛的行動。馬克森提烏斯知道必須擁有禁衛軍,才能穩固他的寶座,因此將禁衛軍擴大編制到以往的規模,把從義大利應召服役的人員全都撥補進去,組成了8萬人的強大軍隊。征討阿非利加叛亂的時候,他也曾徵召4萬摩爾人和迦太基人加入,甚至西西里也提供了相當比例的軍隊,馬克森提烏斯的總兵力達到17萬名步兵和1.8萬名騎兵。義大利的錢財要用來供應戰爭所需的經費,他在鄰近的行省被徵集大量穀物和各種補給品,這些地方已落到民窮財盡的地步。
君士坦丁的總兵力是9萬步兵和8000名騎兵。由於皇帝已率軍出征,因此對萊茵河的防務應該特別注意,義大利遠征隊伍不得超過總兵力的一半,要避免內戰給公眾安全帶來極大的危險,所以他只率領了4萬人馬出征,面對至少比他多3倍兵力的敵人。
羅馬的軍隊不敢面對戰爭的危險,都安置在安全距離以外過著毫無訓練的太平生活,所以整體戰力變得衰弱不堪。他們早已習慣在羅馬劇院和浴場裡混日子,根本不願到戰場去打仗。老兵已忘記武器的操練方式,也毫不在意戰爭的各項準備工作;至於新征的兵員對此更是一竅不通。反觀高盧的軍團則能吃苦耐勞,長期防衛帝國邊疆對抗北方蠻族,經常執行各種艱難困苦的任務,所以成為了英勇善戰且紀律嚴明的勁旅。就領導者的狀況來看,也像軍隊一樣有極大差別:馬克森提烏斯聽到諂媚的言辭就會異想天開,認為征服敵人易如反掌,等他發現自己習於安樂,不能忍受戰陣的危險,更不懂軍戎之事,雄心壯志便馬上消失得無影無蹤;而君士坦丁從幼年開始,就在戰爭的行動和軍事的指揮中磨鍊出了堅忍無畏的毅力。
當年漢尼拔從高盧進軍義大利時,居住在當地的野蠻民族絕不會平白讓正規軍通過,逼得他不得不在山區打開一條通路。阿爾卑斯山雖是難越的天塹,但還是要用人為的工事來加強,他構築的堡壘花費了許多人力和財力,有的地方真是一夫當關萬夫莫敵,能控制所有進入平原的通路。現在來看義大利這個區域,撒丁尼亞國王根本不用擔心會有敵軍能夠侵犯他的國土。但在過去,將領要想穿越崎嶇曲折的通道,似乎沒有多大的困難和阻礙。君士坦丁在位時期,山區的農民已接受外來文化成為順服的臣民,廣大鄉土儲存的糧食非常豐碩。羅馬人修建的公路通過阿爾卑斯山,這真是驚人的巨大工程,在高盧和義大利之間開放了多條運輸路線。君士坦丁使用行經科蒂安嘓阿爾卑斯山的通道,現在這座險峻的高峰被稱為森尼山。他率領軍隊經過一番努力,在馬克森提烏斯的宮廷尚未得到他離開萊茵河的消息前,就已先行進入了皮德蒙特平原。薩蘇是位於森尼山麓的城市,四周建有城牆,派駐有相當數量的守備兵力以阻止北方的入侵者。君士坦丁的大軍認為沒有必要花費很長時間進行圍攻,就在抵達薩蘇的當天對著城門實施了火攻,架起雲梯爬上城牆。發起突擊的同時還用各種弩機發射大量拋石和箭矢,士兵手執刀劍進入防壁,守備軍隊大半被斬殺。君士坦丁下令撲滅戰爭引起的大火,使薩蘇逃脫全毀的命運。
本章節來源於𝖇𝖆𝖓𝖝𝖎𝖆𝖇𝖆.𝖈𝖔𝖒
距離薩蘇40英里的地方,還有一場硬仗等著開打。馬克森提烏斯的部將指揮兵力強大的軍隊,集結在都靈平原,其主力是一支重裝騎兵軍隊。自從羅馬軍營的紀律廢弛以來,作戰不再僅憑血肉之軀的勇氣,而是從東方國家學到恃兵甲之利的觀念,士兵將馬匹和自己都披上全副鎧甲,非常巧妙地將關節處接合起來,避免妨礙身體的活動。從外表看起來這種重裝騎兵好像沒有敵手,衝鋒陷陣可說是無堅不摧,將領通常將他們排成出擊縱隊或楔形陣式,形成攻堅的矛頭或者用在分散的側翼,他們自誇可以輕易擊潰君士坦丁的軍隊。幸好君士坦丁有前例可循,他採用當年奧勒良在同樣狀況下採取的守勢作為,否則對方運用重裝騎兵的計謀可能會得逞。君士坦丁非常巧妙地部署兵力,事先安置阻絕設施,敵人的騎兵縱隊不能發揮衝擊威力,再用分別殲滅的方式使陷入陣式的騎兵無法脫身。馬克森提烏斯的軍隊在潰亂當中向都靈奔逃,城中居民將城門緊閉拒絕敗軍進入,只有少數人員保全了性命。君士坦丁仁慈地對待都靈,稱讚他們高舉義幟的行為,然後率軍進入米蘭的皇家宮殿。從阿爾卑斯山到波河之間,義大利所有的城市全部承認君士坦丁的權威,熱心參與解救羅馬的大業。
從米蘭到羅馬,不論是走埃米利亞斯大道還是弗拉米尼亞大道,行軍都非常方便。但君士坦丁不能馬上前往擊滅暴君,為了審慎起見,他必須先對付在義大利的另一支敵軍。因為這支軍隊以其所處的位置及其實力,既可以在側面威脅君士坦丁大軍的前進,亦可在他前往羅馬對陣之際,截斷後方的補給線和退路。盧里修斯嘓蓬佩阿努斯是勇氣和能力都高人一等的將領,負責守備維羅納,他將所有的軍隊配置在威尼提亞行省。他聽到君士坦丁向他進軍的消息後,立即派遣了一批騎兵去迎戰,結果在布雷西亞附近被擊潰,高盧的軍團一路追擊到維羅納的城門。
君士坦丁睿智的頭腦很快就認清了當前的狀況,他知道圍攻維羅納的重要性,也了解困難所在。整座城市只有一條對外的道路,經過狹窄的半島通往西方,其他三面都為阿迪傑河環繞,湍急的河流貫穿威尼提亞行省,可以使被圍的城市獲得人員和糧食的充分供應。君士坦丁經過幾次不太成功的嘗試後,終於在離城有一段距離的地方找到了一處渡河點,這裡河流的水勢比較平緩。君士坦丁率領軍隊渡河後,環繞維羅納建立起堅固的工事,將城池圍得水泄不通。他鼓舞全軍士氣不斷發起攻擊,蓬佩阿努斯孤注一擲的出擊遭到驅退。這位堅毅的將領安排好防務、加強守備軍隊的實力,秘密地逃出了維羅納。他的擅離職守不是貪生怕死,而是顧慮到整個城市和民眾的安全。經過不屈不撓的努力他又集結了一支軍隊,要與君士坦丁在戰場上決一雌雄。蓬佩阿努斯的策略是如果君士坦丁固守在圍城的防線之內,他就與守城的軍隊配合發起內外夾擊。
皇帝非常注意當前的動態,知道這支強大的敵軍將要迫近後,留下部分的軍團繼續圍城,親自率領無論在勇氣還是忠誠方面都讓他深為倚重的軍隊,前去迎戰來勢洶洶的敵手。高盧軍隊最常用的作戰方式,是將軍隊部署成兩線配置。但君士坦丁認為敵軍的人數擁有絕對優勢,遂變更部署減少第二線的兵力,延伸第一線的正面,使整條戰線在長度上能與敵人保持適當的比例;經過調整,由老兵組成的連隊更能發揮戰力,而無懼敵人從側翼展開的包圍,後來證明這是取得勝利的決定性因素。會戰在接近黃昏之際開始,雙方堅持原有的戰線寸步不退,整夜在激戰中度過,將領的指揮已經沒有施展的餘地,勝負完全依仗士兵的勇氣。在晨光的照耀之下,戰爭向著有利於君士坦丁的方向發展。這場大屠殺使得成千的義大利人伏屍原野,蓬佩阿努斯也戰死沙場,維羅納立即無條件開城投降,守備軍隊全部成為戰俘。其部將向君士坦丁祝賀勝利,附帶發了一陣牢騷,抗議君王沒有善盡指揮官的職責,竟然表現得比部下還要勇敢。說話的語氣雖然帶有指責的意味,已經到魯莽的程度,但這奉承的表態連最猜忌的君王聽入耳中也感到受用。大家懇求君士坦丁在未來的作戰要注意保護自己,不要輕易涉險,因為他身系羅馬和帝國的安危。
君士坦丁在戰場上表現出了指揮能力和作戰勇氣,而此時義大利的君王卻好像是蒙在鼓中,不知道內戰的災難和危險已蔓延到其領土的中樞地區。馬克森提烏斯還是尋歡作樂不理國事,隱瞞軍事失利的消息不讓公眾知曉,他用毫無根據的信心欺騙自己,不敢面對現實,想就此拖延下去,這只會讓問題更加惡化。君士坦丁的快速進軍還是沒有讓他意識到自己的安全即將面臨致命的危險。他一直自我吹噓,說憑著他的慷慨大方和羅馬的威名,已經解決過兩次敵軍的入侵,現在可以用同樣的方式驅退高盧叛變的軍隊。原來在馬克西米安麾下服務的那些深具作戰經驗和能力的軍官,不得不告訴這位軟弱消極的皇帝,馬上就要大禍臨頭,逼得他提高警覺不能再醉生夢死;他的下屬還在敦促他要鼓舞剩餘軍隊的勇氣,才能避免自己陷入滅亡的命運。馬克森提烏斯的作戰資源,無論是人力或財力都很充足,禁衛軍要想保持強大的實力,維護自己的利益和安全,就得跟他採取一致的行動和目標。因此第三支軍隊很快編成,兵員數量比在都靈和維羅納兩次會戰的損失還要多出很多。
但這位羅馬的皇帝毫無領軍作戰的意願,對於軍旅事務完全外行,擔心戰鬥帶來的危險以致驚惶不已。他的畏懼還帶有迷信的成分,對於各種徵兆和預言都非常在意,根據四處聽到的謠傳,他知道君士坦丁好像已經威脅到他的生命和帝國,因此即使再膽怯也要鼓起勇氣,最後他只得親臨戰場。他已經無法忍受羅馬人民對他的藐視,競技場到處能聽到憤怒的喧囂,暴民圍住皇宮大門,指責懶惰的君主是個膽小鬼,大聲讚揚君士坦丁無畏的精神。馬克森提烏斯在離開羅馬之前,特別請求西比萊神諭給他指示。這些古代預言的守護者雖無法通曉命運的秘密,卻也精通解釋神諭的各種技巧。針對當前的狀況給他模稜兩可的預告,不論戰爭的結局如何,都可以保持神諭的令名於不墜。
君士坦丁的行軍極為敏捷,可以說跟首位愷撒快速征服義大利不相上下,這不是違背歷史真相的奉承話,因為從維羅納投降到最後戰爭結束(312年10月),只花了短短58天時間。君士坦丁一直擔憂,就怕暴君聽信勸告後產生畏懼心理;或者基於審慎的打算,不敢冒險進行堂堂正正的決戰,龜縮在羅馬城內堅守到底。他有充足的糧食可以防止饑荒的發生,君士坦丁則無法打持久戰,若處在逼不得已的狀況下,則必須運用武力毀滅帝國的首都,如此他就算獲勝也會失去最寶貴的報酬,更何況解救羅馬還是打內戰的動機和最重要的藉口。
等他抵達距離羅馬大約9英里路時,一個名叫薩克薩嘓魯布拉的地方,他發現馬克森提烏斯的軍隊已完成列陣,準備與他決戰,心中真是又驚又喜。敵軍的正面向兩翼延伸出很長的距離,橫跨廣闊的平原,多層縱深直達台伯河邊,可用來掩護後衛,也會對撤退行動形成阻礙。根據後來的各種資料顯示,君士坦丁部署兵力的技巧極為高明,他選擇了最顯眼也是最危險的位置,使旌旗招展的軍隊可以將他的行動看得非常清楚。他親自率領騎兵向敵陣發起衝鋒,這次雷霆萬鈞的攻擊決定了戰爭的勝負。馬克森提烏斯的騎兵軍隊主要是由穿鎧甲的重騎兵以及摩爾人和努米底亞人的輕騎兵所組成。高盧的騎兵比重騎兵靈活也比輕騎兵堅韌,憑著驍勇善戰的精神把後兩者打得大敗而逃。馬克森提烏斯的騎兵在兩翼崩潰以後,使得步兵的側翼失去掩護,缺乏軍紀約束的義大利士兵拋棄了連隊標誌,不顧一切地向後逃走,對於平素痛恨的這位暴君毫無畏懼之心。禁衛軍知道自己做出的惡行不會得到赦免,就拼死進行困獸之鬥。雖然經驗豐富的老兵還能奮勇作戰,但還是無法挽回劣勢只能光榮戰死,他們並沒有退後一步,屍體散布在原有的戰鬥位置上。
整個戰場一片混亂,馬克森提烏斯喪失鬥志的軍隊被衝鋒陷陣的敵人在後面追趕,上千人投身到台伯河水深蓋頂的急流之中。皇帝自己想經由米爾維亞橋退回城市,但群眾擁塞在一條狹窄的通道上面,奪路之際他受擁擠落入河裡,身上的沉重鎧甲讓他很快溺斃,屍體陷入很深的淤泥里,第二天費了不少力氣才找到。等到把他的頭顱展示在人民眼前時,才讓大家感到真正獲得解救,同時提醒羅馬人民接受君士坦丁賜給他們的恩惠。大家帶著忠誠和感激的心情向他歡呼,祝賀皇帝憑著智勇雙全的才華,獲得了一生當中最光榮的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