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PREFACE

2024-10-09 10:46:47 作者: (美)大衛·韋斯曼,(美)大衛·戴蒙德

  這本書是大約500杯咖啡的產物。差不多就是過去的25年裡,我們跟眾多渴望成功的編劇見面的時候,所喝掉的咖啡總量。我們與他們分享經驗,為他們提供指導、支持或建議。大約一年前,我們突然想到,可以把這些能與他人分享的知識,儘可能多地集中在一個地方,讓所有感興趣的人都能看到。這樣就能少喝一點星冰樂了。

  我們不是劇作老師或故事大師,也不是戲劇學、神話學、電影理論或電影分析方面的學者或專家。我們是編劇,我們寫電影劇本。有些拍出來了,有些沒拍。我們既寫原創劇本,也改編書籍。我們能寫定製劇本,也賣自己的提案。我們可以從頭開始,從最初的創意火花開始寫,也可以最後才介入,用一個星期或更多的時間,對其他編劇花了幾年寫出來的劇本進行打磨。我們職業生涯中參與過的電影,包括署名的和未署名的,已經在全世界賺了超過10億美元的票房。我們倆是一個驕傲的(如果不算特別有名的話)編劇小團隊,我們的事業蒸蒸日上,即將進入第三個10年。這麼多年來,我們積累了相當多的實踐經驗,還發展出了一套寫作流程,這給我們帶來了很大幫助,在順利的情況下,能讓我們從最初的靈感火花一直走到製作階段。這個流程,以及流程中涉及的獨創方法,就是我們要在這本實用指南里與你們分享的東西。

  那麼,我們的這種獨創方法是什麼呢?

  簡單來說,這種方法就是教你怎樣在好萊塢這個人人都傾向於說「不」的地方(經紀人、製片人、電影公司高管,甚至是劇本審讀人),讓他們對你說「好的」。這種方法是從買家的角度來審視寫作過程的各個階段,從最初的概念一直到最終的打磨,從而幫你避開一些最常見的陷阱和阻礙。這種方法承認電影製作是一個高度依賴合作的過程,並且把未來搭檔的挑剔眼光,當成創作過程中必要和有益的部分來看待。在今天,這一點的重要性遠超以往。

  現在,原創劇本和原創電影市場所面臨的挑戰,已經超過了我們入行以來的任何時候。回想20世紀90年代,我們的事業剛剛起步,那時候劇本能賣到幾百萬美元的價錢,而且通常一個星期能成交不止一部。實際上,在電影資訊網站興起之前,《綜藝日報》和《好萊塢報導者》等傳統紙媒上就充斥著沙恩·布萊克[1]、喬·埃澤特哈斯[2]、羅恩·巴斯[3]等新老編劇賣出原創劇本的聲明。我們賣出的第一部原創劇本也是其中之一[4]。如果你每天關注Deadline或其他電影資訊網站,就會注意到,現在原創劇本的成交消息相對來說已經很少了,更多的是宣布哪位大編劇簽約了某個特效大片系列,並將為其打造最新一部續集的劇本。凡是達不到高標準的原創劇本,都立刻被斃掉。

  2013年,《名利場》刊登了一篇文章,用下面這些驚人的數據總結了原創劇本的頹勢:「1995年,賣掉了173個原創劇本。2010年,這個數字降到了55,而這個低位已經至少持續了5年。」[5]那是2013年的情況。最近幾年,這股遠離原創,推崇根據已有素材和IP,對漫畫、電視劇、遊戲、經典老電影進行改編,或對冷門系列電影進行重啟的風潮愈演愈烈。甚至連能提供很多新機會的流媒體平台都在尋找可改編的內容,以及通過導演和明星這樣的大牌製作班底作為賣點來吸引觀眾。但實際上,原創劇本依然是新人編劇進入電影行業的最佳方式。連一些成功的、經驗豐富的編劇,也轉向支持原創劇本,推動原創電影。然而,想獲得代理人、製片人、電影公司高管和其他買家的注意,卻比過去更難了。你該怎麼做?你覺得一個能推動你事業發展的劇本,和一個放在書架上落灰的劇本之間,最關鍵的區別是什麼?怎麼做才能跨越二者之間的鴻溝?這本書將幫助你解答這些問題。

  說一下我們對於各種編劇書的看法。除了威廉姆·高德曼[6]的經典作品《銀幕產業大冒險》(Adventures in the Screen Trade),其他那些書我們都是到了自己要動筆寫書時才會去拜讀。大部分編劇書似乎都挺有料的——對於成功影片和失敗影片的獨到見解;實用的建議;從開頭到結尾的整套策略,以及中間必須面對的困難;在敘事和結構方面有價值、有助益的理論。但出自名下有投拍作品的編劇之手的書卻越來越少,離我們越來越遠了,這些書在質量上也參差不齊。讀一下布萊克·斯奈德(Blake Snyder)寫的《救貓咪》(Save the Cat),再讀一下托馬斯·列儂(Thomas Lennon)和羅伯特·本·加蘭特(Robert Ben Garant)合著的《寫劇本好玩又賺錢》(Writing Movies for Fun and Profit),你就明白了。當然還有高德曼的黃金標準,在將近30年後依然屹立不倒。這些書通常都比結構大師和學者們發展出來的「體系」(systems)和敘事結構理論更為實用。他們的方法更能反映出劇本如何吸引買家,如何一步步進入製作階段。我們這本書就是想在這一方面繼續添磚加瓦。

  也就是說,凡是對你有幫助的方法,都可以用。沒有什麼魔法公式,也沒有哪個專家知道所有問題的答案,包括我們。如果有人向你保證只要按照他的「簡單步驟」去寫,就能獲得成功,那你一定要持懷疑態度。在寫作這方面,唯一能讓你實現目標的人,就是你自己。我們只能試著幫助你。

  

  這本書適合所有人嗎?也許不是。據說,滾石樂隊的歌曲《我無法獲得滿足》(I Can’t Get No Satisfaction)是基思·理查茲在夢中得到的靈感。他從床上爬起來,用磁帶錄音機錄下了那段反覆樂節(riff),然後又回去睡覺了。第二天,米克·賈格爾坐在汽車旅館的游泳池邊,只花10分鐘就寫好了歌詞。在《滾石》雜誌評選的「史上最偉大的搖滾歌曲」排行榜上,這首歌排第二,僅次於鮑勃·迪倫的《像一塊滾石》(Like a Rolling Stone)。你可以不認同這個排名,但這不是重點。重點是,並非所有人都是基思·理查茲和米克·賈格爾;並非所有人都能在半夜起床時,腦子裡就有一首偉大歌曲的旋律,而且還有個創作夥伴,只須在佛羅里達某汽車旅館的泳池旁坐10分鐘,就能寫出合適的歌詞。有些人似乎就是有一種天賦,能想出新鮮的創意,並且還清楚地知道該怎樣對創意進行最有效的渲染。而我們大多數凡人則需要一個長效的流程,把我們最強烈的創作衝動誘導出來,同時掌握一套訓練方法,用儘可能好的方式去實現創意,避免落入那些在好萊塢看來足以給作品判死刑的陷阱里。

  指望一套可以反覆使用的具體方法,也許聽起來很不自由,甚至是站在創作的對立面。或者你以為它只能用在早期,也就是剛開始學習劇作的階段,等你高價賣出第一個劇本後,就可以把它淘汰了,以此來證明自己頭腦清醒。但我們更願意把它看作職業棒球聯賽里的擊球訓練。雖然把一套具體的、一以貫之的流程跟你的寫作結合起來,並不能保證你每次出場都能打出全壘打,但跟那些干坐著不動,光指望天賦的球員相比,你的勝算要大得多。正如馬爾科姆·格拉德威爾(Malcolm Gladwell)在他的著作《異類:不一樣的成功啟示錄》(Outliers: The Story of Success)中所說的:沒有人,甚至是我們當中的天才,只靠天賦就能獲得成功[7]。成功既需要天賦,也需要過程,需要有意識地做大量常規訓練。按照格拉德威爾的估計,至少需要一萬小時。這一萬小時的練習過程就是你的學徒期。這是用來冒險、犯錯和磨鍊技巧的時間。雖然沒有捷徑,但你可以從其他人的經驗和錯誤中學習,而這兩種我們都有很多,可以與你分享。

  庫爾特·馮內古特(Kurt Vonnegut Jr)曾經寫道:「如果一個像我一樣頭腦普通的人,全身心地投入一部虛構作品的創作中,那麼這項工作會反過來把他原本普通的頭腦變聰明。」[8]身心地投入,這就是關鍵。畢竟,連基思·理查茲也要上吉他課。

  [1] 沙恩·布萊克(Shane Black),好萊塢編劇、導演,作品有《致命武器》《終極尖兵》《鋼鐵俠3》等。(本書注釋除非特別說明,均為譯者注。)

  [2] 喬·埃澤特哈斯(Joe Eszterhas),好萊塢編劇,作品有《本能》《無處可逃》等。

  [3] 羅恩·巴斯(Ron Bass),指好萊塢著名編劇羅納德·巴斯(Ronald Bass),作品有《雨人》《當男人愛上女人》《偷天陷阱》等。

  [4] 參見《綜藝日報》1994年3月28日關於福斯《神童》(Whiz Kid)的報導,記者為麥可·弗雷明。

  [5] 參見《原創劇本為王的時代》,作者瑪格麗特·海德瑞,刊登於2013年2月8日的《名利場》。

  [6] 威廉姆·高德曼(William Goldman),好萊塢著名編劇,作品有《虎豹小霸王》《總統班底》《危情十日》等。

  [7] 參見《異類:不一樣的成功啟示錄》第二章《一萬小時定律》。

  [8] 參見《旺皮特、弗瑪和閣蘭法隆》(Wampeters, Foma & Granfalloons)前言部分。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