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英帝國史(全八冊)> 第四章 經濟規劃與非洲殖民地的獨立

第四章 經濟規劃與非洲殖民地的獨立

2024-10-09 08:54:02 作者: 錢乘旦

  一、變革之風

  二戰結束後,英國政府認為非洲殖民地的政治發展程度比較低,在很長的時間內不適合走向自治,但如果這些殖民地要實現自治,就必須以經濟與社會的發展為前提。[1]與此想法相對應的是,英國在非洲殖民地採取的政策是積極推動經濟發展。這一政策適應了戰後英國恢復經濟的任務。在很長的時間內,英國實際上是以推動經濟發展為名,加大了對非洲殖民地的干預與掠奪。在政治方面,英國並沒有主動積極地推動殖民地的憲政改革,而是儘量採取拖延策略。

  但是政治與經濟分離的雙軌政策終將招致非洲民族主義者的激烈反抗。在當地民族主義者的推動下,殖民地的反抗很快匯聚成一股洪流。由於英國不肯對殖民地的反抗做出實質性讓步,殖民地與宗主國之間出現嚴重對抗,在許多地方,這一對抗最終爆發為政治動亂。在黃金海岸,退伍軍人的示威活動演變為聲勢浩大的群眾鬥爭,群眾與軍警的衝突爆發為「阿克拉暴動」,這種憤怒情緒也傳播到了庫馬西、科弗里杜阿等地區,造成數百人傷亡。「阿克拉暴動」事件反過來又推動了民族主義的發展。事件之後,民族主義者的影響力大大提高,黃金海岸統一大會黨的成員人數在兩個月期間增加了25倍。[2]在東非地區,英國根據自身的戰略實施建立多種族社會的計劃,不過卻使英國與當地民族主義者發生激烈對抗。在肯亞,茅茅運動的展開迫使英國派出大量軍隊、花費巨額錢財來維持殖民統治,英國付出了沉重代價。在中非,英國強力推行的中非聯邦計劃遭到了尼亞薩蘭的堅決反對,尼亞薩蘭的民族主義政黨採取了包括暴力手段在內的各種形式的鬥爭,各地也爆發了遊行示威、衝擊監獄、與警察發生武裝衝突等激烈對抗。殖民當局宣布緊急狀態,結果導致警察在各地槍殺群眾至少50人,打傷數百人,英國派去調查的德夫林委員會(Devlin Commission)認為尼亞薩蘭存在著「憤怒、怨恨和失望情緒」。[3]英國政治家很快發現,民族主義的潮流是無法阻擋的,正如首相麥克米倫所說:「變革之風已經吹遍這個大陸,不管我們喜不喜歡,民族意識的這種增長是個政治事實。我們大家都必須承認這是事實,並且在制定國家政策時把它考慮進去。」[4]英國決心準備順應這股潮流。

  國際社會的壓力也增加了英國維持帝國的難度。二戰之後形成的兩極世界格局使西歐列強維持殖民帝國面臨結構性困難,一方面,蘇聯對殖民地的獨立鬥爭予以積極支持,另一方面,作為英國盟友的美國也在敦促英國放棄殖民地。隨著冷戰的加劇,美國意識到只有順應民族主義者的要求,推動殖民地的獨立,西方世界才可能贏得第三世界的好感,美國才能在與蘇聯的冷戰爭霸中取得更多優勢,因此美國開始敦促英國推動殖民地的獨立進程。美蘇的反對使維持殖民帝國變得非常艱難。除了美蘇,來自國際社會的反對殖民主義的壓力也越來越大。印度獨立、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反帝反殖力量逐漸壯大。在1955年的亞非會議上,不少參會國都對殖民主義進行了猛烈鞭撻。聯合國也開始站在反殖民主義的立場上譴責殖民帝國,這使一旦召開與殖民問題有關的會議時,英國都會陷入孤立狀態。

  本書首發𝑏𝑎𝑛𝑥𝑖𝑎𝑏𝑎.𝑐𝑜𝑚,提供給你無錯章節,無亂序章節的閱讀體驗

  法國與比利時的非殖民化政策增強了英國的緊迫感。為了維持法國對阿爾及利亞的統治,法國與阿爾及利亞的民族主義者長期處於戰爭狀態,為此法國付出了慘重的經濟、政治與軍事代價。戴高樂重新掌握權力後,認識到非殖民化才符合法國的利益,因而決定執行非殖民化政策。[5]在1958年的新憲法中,法國決定給殖民地人民「自由決定權」。幾內亞率先脫離法蘭西共同體而獨立,1959年與1960年又有14個法屬殖民地取得獨立。法國還不顧法裔移民的反對,同意在阿爾及利亞推行民族自決原則。與此同時,面對民族主義者的鬥爭,比利時也順應比屬剛果的獨立要求。法、比的政策轉變使英國決策者產生了緊迫感。英國殖民大臣麥克勞德(Iain Macleod)在聽到比屬剛果獨立的消息時說:「我們在殖民地統治世界裡要成為最後一個而不是第一個了。」[6]因此,英國準備在被趕出殖民地之前採取主動行動,放棄殖民統治,採納非殖民化政策。

  兩個先例擺在英國政府的面前:印度殖民地的獨立與中東殖民地的獨立。這兩個先例一正一反:英國在印度等地順應民族主義者的要求,部分實現了英國的目標;而英國在中東等地頑固抵制民族主義者的要求,招致了慘重的失敗。在非洲,英國決定吸取中東的教訓,借用印度的經驗,順應時代潮流,推動非洲殖民地的獨立進程。但是這一態度也與英國的策略考慮相生相應。非殖民化是英國在新時期維護英國利益的手段,如何通過非殖民化來維護英國的利益是英國政治家始終考慮的問題。[7]在民族主義者的反抗下,英國很快發現拖延策略反而有利於激進勢力與共產主義的發展。英國政府認為,與其壯大激進派,不如支持溫和的民族主義者,掌握獨立的主動權,從而達到繼續維護英國利益的目的。因為只有依靠這些溫和派的勢力才能維持殖民地的秩序,而對抗他們,英國只能捲入前途黯淡的戰爭。與其被動地等待被趕走,不如採取明智的態度,通過非殖民化政策爭取民族主義者的好感。這樣既可以把以前的殖民地羈留在大英國協之內,更多維護英國的政治、經濟與戰略利益,又有利於擴大西方在第三世界的影響,為英國的戰略服務。因而,英國在非洲採取了順應民族主義者要求獨立的政策,以圖謀求利益的最大化。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