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英帝國史(全八冊)> 四、錫蘭的權力交接

四、錫蘭的權力交接

2024-10-09 08:53:38 作者: 錢乘旦

  依靠橡膠、茶葉、椰子等農產品的出口,錫蘭在經濟發展方面非常繁榮。就政治而言,錫蘭是一個非常奇怪的殖民地,與印度、緬甸不同,同處於南亞的錫蘭屬於英國殖民部管轄,但其政治發展水平非常高,還在1931年的時候,錫蘭就實行了普選權,而印度則在20年後才實現了這一目標。但是,與這一較高的政治進程相反的是,以錫蘭國大黨(Ceylon National Congress)為代表的民族主義者在政治上又表現得相對保守。

  與二戰中印度、緬甸的局面相比,錫蘭讓英國人感到非常欣慰。錫蘭的主要政治家在戰時盡力與英國合作,表現得非常忠誠。錫蘭的戰略物資與戰略位置為二戰中的英國提供了不少便利。在馬來亞失陷後,盟國需要的天然橡膠的60%是由錫蘭提供的,1944年,英國在東南亞戰區的統帥蒙巴頓更是把司令部從德里轉移到了錫蘭的康提。

  但是不管怎樣,錫蘭國大黨還是有政治自主的訴求。在二戰期間,錫蘭國大黨的領袖森納那亞克(Don Stephen Senanayake)要求英國儘快給予錫蘭自治領地位。英國在錫蘭的總督考爾迪科特(Sir Andrew Caldecott)等人都支持森納那亞克的要求,敦促英國政府認真考慮錫蘭民族主義者的要求,推動錫蘭的政治發展。在他們的堅持下,邱吉爾政府最終派出了以索爾伯里勳爵(Lord Soulbury)為首的委員會考察錫蘭的憲政改革方案。二戰結束時,森納那亞克要求英國立即給錫蘭以自治領地位,新的錫蘭總督摩爾(Sir Henry Moore)建議內閣接受民族主義者的要求,「現在是拿出勇氣對錫蘭人做出一個大度而自然姿態的黃金時期,從長遠來看,它將獲得豐厚的紅利」[140]。

  但是印度與緬甸的局勢使錫蘭問題被束之高閣,由於英國與印度、緬甸的談判正處在關鍵時期,內閣不願意由於錫蘭問題而多生枝節。此外,索爾伯里勳爵的報告也給英國政府提供了藉口。1945年10月,索爾伯里委員會報告出台,報告認為授予錫蘭自治領的時機並不成熟,只是建議內閣給予錫蘭以更大的內部自治權,而在防務與外交事務上,報告建議英國政府應該繼續控制。[141]內閣最終決定在6年之後給予錫蘭完全的內部自治權力和自治領地位。

  記住全網最快小説站𝕓𝕒𝕟𝕩𝕚𝕒𝕓𝕒.𝕔𝕠𝕞

  由於泰米爾人堅決要求獲得與錫蘭國大黨相同的權力,森納那亞克認為在當時的情況下爭取自治的要求可能會削弱國大黨與自己的地位。因此,在艾德禮政府委婉地拒絕了民族主義者的要求後,保守的國大黨也暫時接受了英國的安排。

  隨著印度與緬甸走向獨立,森納那亞克認為錫蘭獲得自治領的時機已經成熟,於是向英國抱怨說,讓錫蘭接受一個比印度與緬甸低劣的政治地位對錫蘭來說是一種恥辱。

  對內閣來說,在已經授予印度與緬甸獨立的時候,英國沒有藉口來拒絕錫蘭的要求。在戰爭中,錫蘭人表現得很忠誠,在戰後,錫蘭政治變革的要求也非常溫和。如果錫蘭獲得的政治承諾比印度與緬甸還少很多,這豈不是對忠誠的諷刺?殖民大臣克里奇.瓊斯認為內閣應該答應森納那亞克的要求,「如果正確處理這一要求,我們不僅可以獲得把錫蘭留在大英國協的極好機會,我們也可以保留在該地重要的防務利益。同時,(這一讓步)也可以向世界展示我們對殖民地的許諾並不是空口白話。它將用實踐證明大英國協之內的獨立地位並不是僅僅保留給那些歐洲人的後裔的」[142]。

  貝文反對克里奇.瓊斯的主張,認為克里奇.瓊斯走得太遠了,錫蘭的獨立意味著整個印度洋的失守,英國在中東的地位、甚至整個英帝國的地位都會受到嚴重損害,「我不喜歡在所有的時候都重複『獨立』這個詞,與我們不同,東方人對該詞有完全不同的理解……在所有這些事件中,中東與遠東都密切注視著我們採取的每一項行動,如果我們沿著這個政策走得比原先更遠,那麼大英帝國在這些地區的道德權威將會喪失……我認為,如果我們採取一種更為強硬的立場,我們受到的壓力將會變得更少……」[143]首相艾德禮站在貝文一邊,軍方也支持貝文的態度,他們認為,保留在錫蘭的設施對英國未來的戰爭是極為重要的,而失去這些設施將嚴重削弱英國對印度洋的控制。因而,錫蘭無條件而迅速地走向獨立是一場賭博,為了確保錫蘭的基地處於英國的絕對掌控之中,軍方認為英國應該保留對錫蘭內部事務進行干涉的權力。[144]

  這樣,英國政府似乎準備再次拒絕森納那亞克的自治要求。

  可是英國很快發現拒絕的代價將是非常高昂的。如果森納那亞克不能爭取到自治領的目標,獲得政治好處的就只能是森納那亞克的對手班達拉奈克(Solomon We st Ridgeway Dias Bandaranaike)。在英國政府看來,班達拉奈克與英國的關係並不融洽,完全靠不住。英國政府也驚恐地發現錫蘭共產主義者的勢力在逐步壯大,錫蘭在政治上向左轉的勢頭已經出現,1946年與1947年爆發了由共產主義者組織的罷工活動。這樣,英國政府發現,拒絕森納那亞克的要求實際上只能為極端主義者提供土壤,而如果這些人得勢,錫蘭將會要求立即的、完全的獨立,也極可能打破大英國協的框架,而這一結果將嚴重危害英國的防務和商業利益。[145]而且,既然印度與緬甸已經獨立,英國又少了拒絕森納那亞克要求的一條理由。

  正如索爾伯里委員會指出的,「從長遠來看,多給一些、早給一些要比給的又少又遲明智得多」[146]。不管是出於壓制共產主義勢力的策略,還是維護英國與錫蘭之間的經貿與戰略聯繫的需要,向森納那亞克讓步都是一個明智的選擇,艾德禮政府逐漸傾向於對森納那亞克做出政治讓步。森納那亞克的保守態度更便利了英國妥協的想法。森納那亞克是一個保守派,也是一位非常聰明的政治家,他深知自己與印度國大黨的關係並不融洽,獨立後的錫蘭有被印度擠壓的危險。因而他很快告訴英國政府說如果錫蘭獲得獨立,他將會滿足英國的防務需求,允許英國使用錫蘭的空軍與海軍基地。但是,為了避免給國內競爭對手以攻擊的藉口,森納那亞克建議在這些防務條款上模糊行事。[147]殖民部支持森納那亞克的要求,認為英國強硬派提出的在發生緊急狀態時英國在錫蘭擁有保留權力的主張是不明智的,認為這樣只會給錫蘭的反對派留下攻擊的靶子,從而削弱英國在錫蘭的影響。[148]

  英國內閣本來對森納那亞克處理少數民族問題有不少疑慮,主張在憲政談判的時候壓迫森納那亞克在這些問題上做出讓步。但是,英國很快認識到,在憲政上採取的這種態度不但不能保護少數民族的權利,反而會惡化英國與森納那亞克的關係,使錫蘭的權力交接更為複雜。[149]英國最終放棄了對錫蘭少數民族的保護政策。

  與以往的例子一樣,英國提出在錫蘭舉行大選,森納那亞克必須通過大選來確認自己對錫蘭的領導權,但是這一形式要求並沒有多少意義。1947年11月,森納那亞克在錫蘭的大選中獲得壓倒性勝利,英國則決定根據大選的結果授予森納那亞克行政大權。1947年底,英國議會通過了錫蘭的自治議案。1948年2月4日,國大黨執政下的錫蘭成為英國的自治領。

  錫蘭成為自治領後,英國與錫蘭仍然保持著友好關係,錫蘭的政治家大都支持加強錫蘭與英國的聯繫。錫蘭首任總理森納那亞克更是與英國政治家們維持著極為友好的關係,當1952年他不幸墜馬而受到致命傷害時,英國首相邱吉爾馬上派出英國最權威的神經外科專家到錫蘭為其治療。[150]大英國協事務部政務次官也向議會報告,錫蘭是英國真正的自治領。[151]

  英帝國史.第八卷英帝國的終結第二章戰略轉移與亞洲殖民地的獨立錫蘭獨立表明,殖民地並不一定要訴諸暴力或者非暴力的民眾運動才能獲得獨立,英國對錫蘭民族主義者的讓步也向其他殖民地宣示:忠誠與合作同樣可以獲得政治讓步。[152]當然,讓步必須符合英國的整體戰略需要,英國通過權力交接是為了更好地維護自己的利益。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