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一看就停不下來的三國史> 建安年間中後期:世族集團的易漢入魏

建安年間中後期:世族集團的易漢入魏

2024-10-09 08:30:49 作者: 李浩白

  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春二月,曹操在基本底定北方後發布手令道:

  

  吾起義兵誅暴亂,於今十九年,所征必克,豈吾功哉?乃賢士大夫之力也。天下雖未悉定,吾當要與賢士大夫共定之;而專饗其勞,吾何以安焉?其促定功行封。

  他這道令書背後的寓意是:一,公開承認中原名門世族集團對曹氏的強力支持和巨大功績,把他們擺到明面上進行拉攏;二,暗示中原名門世族集團須與曹氏共定天下而勸進代漢,而曹氏必然重報之。

  一年後,即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之春,曹操再次「赤膊上陣」,自任丞相,廢除三公,將名門世族集團中擁漢派首領楊彪和趙溫先後逼退,又誅殺擁漢派名士孔融,篡漢之心暴露無遺。在他一系列強硬舉措的推動下,中原名門世族集團再一次分化為擁漢派和擁曹派,壁壘分明,鬥爭驟起。

  以荀彧、荀攸叔侄為首的擁漢派與以董昭、賈詡為首的擁曹派進行了多次較量。由於荀彧叔侄的影響力太過巨大,逼得曹操都不得不親自出手對付他倆。曹操向荀彧送去了一個空食盒,寓意為「漢祿永終」,暗示他在該閉口的時候必須閉口。不料荀彧看似儒雅而實則剛烈,竟以自絕而亡向曹操宣示了自己毫不合作的強硬態度。

  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曹操榮升魏公、加禮九錫前後,荀彧自盡逝世;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曹操再次晉為魏王時,荀攸暴斃而亡。漢末三國時期首屈一指的名門世族潁川荀氏從此被曹魏政權「雪藏」化,直到二三十年後河內司馬氏崛起之際才真正被解除禁錮。

  荀彧叔侄的去世,令漢末擁漢派勢力大為摧折。原本和荀彧叔侄一道以柔性的姿態抗曹衛漢的潁川鍾氏、陳氏兩大世族不得不改變立場,向沛郡曹氏俯首稱臣。他們也得到了豐厚的回報:鍾繇出任魏國相國之職,陳群躍居魏國御史中丞之位。

  以華歆為首的平原華氏、以王朗為首的東海王氏等儒家名門先前是中立不倚的姿態。面對曹強漢弱的現實狀況,他們也只得轉換立場,向沛郡曹氏靠攏。

  最隱蔽、最深沉的是河內司馬氏家族。他們雖深受荀氏一門的大力提攜,卻早早地成了擁曹派,只不過在明面上從不與擁漢派發生衝突,從而為自己未來的騰挪閃轉預留較大的政治空間。他們推出司馬懿擔任曹魏世子曹丕的中庶子,又推出司馬孚擔任曹操愛子曹植的中庶子,可謂「長線投資」「兩面下注」,謀求在易漢入魏之後獲取最大化的利益。

  只有以楊彪為首的弘農楊氏依然堅持擁漢,但對曹家政權已無任何實質性的威脅。楊彪本人見到漢室大勢已去,遂對外稱足疾而隱居不出。其子楊修本想擁立親漢的曹操次子曹植為嗣,以求實現其「曲線救漢」的方略,不料終被曹操誅殺而亡。弘農楊氏至此報漢無門,只得淡出政壇而潛伏之。楊彪之嫡孫楊囂、從孫楊駿等人,直到司馬氏當權後才又嶄露頭角。

  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曹操及其太子曹丕終於獲得了中原各州大多數名門世族的擁戴勸進,到底還是代漢成功,「以黃繼炎」,易號為魏,禪位開國。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