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一看就停不下來的三國史> 曹丕稱帝時期:世族集團的全面復興

曹丕稱帝時期:世族集團的全面復興

2024-10-09 08:30:52 作者: 李浩白

  魏朝黃初元年,曹丕登基為帝。此時此刻,其父曹操生前給他留下的滿朝文官系統之中,僅有尚書張既、丁儀兄弟等寥寥數人屬於寒士出身,其餘的公卿大夫幾乎都來自高門貴第。可以說,從建國之初起,中原名門世族集團就是撐起魏廷統治的主幹力量。

  而且,他們剛剛改換門庭、易漢入魏,其中究竟有多少人是真心擁曹的,曹丕的心頭也沒底。但為了化解前朝余怨,他還是做出了種種姿態,爭取將最後一股擁漢派勢力也融解掉。

  《三國志》里記載,原漢廷黃門侍郎衛臻歸於魏室,被任命為曹丕的散騎常侍。但他依然懷念漢室:

  時群臣並頌魏德,多抑損前朝,(衛)臻獨明禪授之義,稱揚漢美。帝(指曹丕)數目臻曰:「天下之珍,當與山陽(指漢獻帝劉協)共之」。

  曹丕這一表態,證明了他對擁漢派的懷柔之術施展得相當到位。

  僅僅是巧言令色,曹丕還不足以真正彌補魏室和擁漢派殘餘勢力的裂痕。於是,曹丕又對擁漢派名士集團的領袖人物竭力拉攏。《後漢書·楊彪列傳》寫道:

  

  及魏文帝受禪,欲以彪為太尉,先遣使示旨。彪辭曰:「彪備漢三公,遭世傾亂,不能有所補益。耄年被病,豈可贊惟新之朝?」遂固辭。乃授光祿大夫,賜几杖衣袍,因朝會引見,令彪著布單衣,鹿皮冠,杖而入,待以賓客之禮。

  他既以平等論交的「賓客之禮」優待楊彪,自能發揮立竿見影的作用,促成了最後一股擁漢派殘餘勢力徹底沉寂並轉化。魏室內部終於再無「雜音」。其證據便是:在曹丕開國以後,朝中從此再未發生過一起以「復漢報仇」為名的惡性政爭事件。這也證明了:中原名門世族集團終於達成了基本的政治共識,認可了魏室的法統和權威。

  「通雅博暢」的陳群和「聰亮明允」的司馬懿以曹丕「東宮之友」的身份,被中原名門世族集團拱服為新一代領軍人物。陳群為魏廷尚書令,司馬懿為魏廷尚書右僕射,完全成為「萬夫之望、棟樑之材」的重臣。而陳群又系荀彧之女婿、司馬懿則系荀彧之得意門生,他倆共同撐起了潁川系世族的再一次輝煌,令冀州系、兗州系、青州系、雍州系等其他名士集團望塵莫及。所以,潁川系的元老鍾繇能夠高居太傅之位而屹立不倒,其後台正是陳群、司馬懿二人。

  建魏未久,陳群代表幾乎所有名門世族集團的呼聲,和曹丕達成了一項重大的政治交易,即建立「九品中正制」。原本名門世族集團是想更進一步取得「五等封爵制」以獲取律法制度上的世襲傳位之權利,但先前被曹操強硬否決,現在也只能通過「九品中正制」在人事選任要務上漸進式「獨占其利」。

  溯本究源,曹操生前對名門世族集團的收攬是恩威並施、又拉又打的:立威則殺之而無忌,例如他對孔融、崔琰等人;施恩則賞之而不吝,例如他對華歆、王朗等人。而且,他還盡力起用賈詡、張既、丁儀兄弟等庶族精英來制衡名門世族集團。然而,隨著丁儀兄弟的被誅和賈詡的虛位,魏室的高層權力核心圈裡再無庶族分子的立足之地。名門世族集團聲勢高漲,曹丕也只有順而從之,在「九品中正制」的建立上無法另立異議。

  具體說來,陳群當過曹操時期丞相府的西曹掾,也是精於典選的,「群薦廣陵陳矯、丹陽戴乾,太祖皆用之。後吳人叛,乾忠義死難,矯遂為名臣,世以群為知人」(摘自《三國志·魏書·陳群傳》)。他提出的「九品中正制」,使曹丕無法有拒絕的理由。但曹丕還是保留了漢代的察舉公推之制,與「九品中正制」雙道並行而互為輔證。所以,這一時期名門世族集團也並未徹底壟斷人事選任大權。

  時有薦樂安王模、下邳周逵者,太祖(指曹操)辟之。(陳)群封還教,以為模、逵穢德,終必敗,太祖不聽。後模、逵皆坐奸宄誅,太祖以謝群。群薦廣陵陳矯、丹陽戴乾,太祖皆用之。後吳人叛,乾忠義死難,矯遂為名臣,世以群為知人。(摘自《三國志·魏書·陳群傳》)

  在國事政務上,名門世族集團更是對魏室的皇權形成了強有力的制約。例如,曹丕雖然對「守正不撓」的直臣鮑勛甚是不滿,但在陳群、司馬懿聯手舉薦鮑勛為御史中丞時,他只有「不得已而用之」。再有,《三國志·魏書·辛毗傳》里記載:

  帝(指曹丕)欲徙冀州士家十萬戶實河南。時連蝗民飢,群司以為不可,而帝意甚盛。(辛)毗與朝臣俱求見,帝知其欲諫,作色以見之,皆莫敢言。

  毗曰:「陛下欲徙士家,其計安出?」

  帝曰:「卿謂我徙之非邪?」

  毗曰:「誠以為非也。」

  帝曰:「吾不與卿共議也。」

  毗曰:「陛下不以臣不肖,置之左右,廁之謀議之官,安得不與臣議邪!臣所言非私也,乃社稷之慮也,安得怒臣!」

  帝不答,起入內;毗隨而引其裾,帝遂奮衣不還,良久乃出,曰:「佐治,卿持我何太急邪?」

  毗曰:「今徙,既失民心,又無以食也。」

  帝遂徙其半。

  嘗從帝射雉,帝曰:「射雉樂哉!」

  毗曰:「於陛下甚樂,而於群下甚苦。」

  帝默然,後遂為之稀出。

  在名門世族集團的約束下,曹丕雖貴為開國之君,也難以濫用權力而亂政殃民。

  當然,如果皇權非要來一次「任性而為」不可,名門世族集團也是制約不了的。曹丕決意誅殺名士楊俊時,司馬懿聯合散騎常侍王象、荀緯等高官近貴一齊為他求情,直至「叩頭流血」,依然是毫無效果。曹丕這麼做,實際上是在敲打名門世族集團:這魏朝的「萬機庶務」,最終還是得由朕說了才算數!

  倘若不是曹丕中年暴亡,名門世族集團應該會在他的苦心駕馭下得到有效制衡而不致坐大。但可惜的是,他僅僅當政七年便撒手西去,給了名門世族集團再度膨脹的空隙。

  在曹丕病重駕崩之際,名門世族集團和魏廷旁系宗室之首領曹真通力合作,竟將另一位宗親重臣曹休排斥在顧命輔政遺詔名單之外,令他遠鎮淮南。這有史籍可證:

  (黃初)七年,文帝寢疾,(曹)真與陳群、司馬宣王等受遺詔輔政。(摘自《三國志·魏書·曹真傳》)

  (文)帝寢疾,(陳)群與曹真、司馬宣王等並受遺詔輔政。(摘自《三國志·魏書·陳群傳》)

  於是,少帝曹叡登基之時,身邊就有了曹真、陳群、司馬懿三位輔政大臣:兩個世族代表的名額、一個宗室代表的名額,這是「二對一」的比例,足以證明名門世族集團在朝廷權力格局中「一枝獨大」,連宗室勢力也有所不及。


關閉